绝经期女性应正视激素补充治疗
绝经期女性应正视激素补充治疗
我国超过20%的女性正处于绝经期,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正忍受各种绝经期不适症状带来的烦恼,但只有1%的女性接受激素治疗。面对如此低的治疗率,医院妇产科徐苓教授日前呼吁医生和患者改变观念,对有适应证的绝经期女性积极采用激素治疗。
专家说,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丧失,体内的雌激素骤降,从而出现潮热、失眠、易怒等不适症状,且绝经10~15年后患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慢性疾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而激素治疗是解决绝经期症状的根本办法。世界各国激素疗法已非常流行,它不仅可以缓解绝经期相关临床症状,更可以降低远期相关疾病的风险,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绝经期潮热等血管收缩症状,预防和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性病变,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控制骨量丢失,调整心理,恢复自尊,使妇女能正常生活及参与社会交往。
然而,我国女性对于绝经期普遍存在三大误区:一是不知道自己到了绝经期;二是知道自己到了绝经期,虽然有很多身体上的问题,却没有引起重视,没有采取应对措施;三是知道自己到了绝经期,也想采取措施,却不了解应对绝经期症状的正确方法。徐苓介绍,女性健康倡议(WHI)一项数据调研显示,45~65岁之间有绝经症状的女性中,仅有1%接受了治疗。事实上,女性面对绝经期出现的种种不适症状,不应报以消极忍耐的态度,而应积极治疗,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消极对待或者服用保健品改善绝经期症状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尤其是服用不明成分、不明剂量的保健品,不仅不能改善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其安全性也值得怀疑。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出现月经紊乱并伴有绝经期症状,应该先到妇产科或者绝经期科室,检查一下体内激素水平,判断是否进入绝经期,从而对症下药。
专家指出:“科学进行激素治疗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绝经期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剂量精确的激素治疗是目前正确解决绝经期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治标又治本的方法。2007年国际绝经学会(IMS)在《关于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的最新推荐中》就指出:应将激素补充治疗作为维持绝经后女性健康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医师推荐使用含天然雌、孕激素的药物作为治疗绝经期症状的首选,且越早开始治疗(即在60岁之前或绝经10年内开始治疗)越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危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的激素替代治疗的趋势是采用最低的有效剂量,也就是在保证有效缓解绝经期症状的同时,又不会对人体造成负担。
针对有人对激素治疗会有不良反应的担忧,徐苓说,雌激素是人体自身产生的激素,女人一生都离不开它。当卵巢功能不足,缺乏雌激素时,就应该进行补充。它并不会增加肿瘤和肥胖的发生,也不会导致对激素产生依赖。
专家认为,只要把握适应证,如果没有禁忌证,绝大多数绝经期妇女,特别是有绝经期症状,接近绝经时间或绝经10年以内或60岁以前的绝经期女性均可以考虑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属于这个范围的有:子宫切除术后(人工绝经)及卵巢早衰的妇女;受到绝经期症状的困扰,尤其是发生与雌激素降低有直接关系的泌尿生殖道炎症,经一般抗炎治疗收效不大者;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经一般治疗收效不大者;绝经后出现代谢障碍(如明显血脂异常)和骨质疏松症明显者等。
雌激素与乳腺癌有什么关系
雌激素补充治疗不等于患乳腺癌。很多雌激素水平低的人却不愿意补充雌激素,原因是认为补充雌激素会导致乳腺癌。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报道,在过去的几年里,国际上确实有过研究显示,接受了雌激素补充治疗的研究对象,患乳腺癌的人数比没有接受雌激素补充治疗的那一组高。“但这些研究目前都没有得出最终的、获得医学界共识的结果,还属于学术争论的范畴。”同样,在一个很著名的美国研究中,研究人员把女性分成两组,一组是在开始的5年中,有子宫的妇女接受雌激素加孕激素治疗,另一个小组是没有子宫的妇女单独用雌激素治疗。雌孕激素治疗组的乳腺癌风险没有增加,而只是在5年以后,风险才会增加(小于每年0.1%,属于罕见类别)。而雌激素治疗组,使用7年后的研究结果比安慰剂组乳腺癌的发生率还要低一些,证实雌激素补充治疗并没有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事实上,诱发乳腺癌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遗传因素,同时还与患者年龄、月经史、生育史、饮酒和锻炼等有关。所以不能也不应该把乳腺癌与雌激素补充画等号。
中国目前仅1%的更年期女性补充雌激素。对于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减少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补充雌激素。女性在出现更年期症状后,经过监测证实雌激素水平下降,而且没有禁忌症就可以进行雌激素补充治疗。治疗后,不仅可以迅速有效地改善更年期症状,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风险,还对中远期骨质疏松、骨折有防治作用。然而遗憾的是,如今在我国,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有调查证实,我国是全世界使用雌激素补充治疗比例最低的国家,仅1%,有的地区连1%都不到,而欧美国家这一比例是20%~30%。分析说明,这是因为我国许多女性对雌激素心存恐惧,把雌激素与乳腺癌画上等号的结果。
补充雌激素的6大误区
误区1:不知是否进入更年期
获知自己是否已进入更年期的最简单判断标准是:年龄大于40岁,10个月内发生两次月经周期长度改变,即与以前月经周期长度相比差异在7天以上。
误区2:消极对待更年期症状
绝大部分女性知道已经进入更年期,但并不重视,忽略治疗或消极对待的达61%。而真正寻求专业医生治疗,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获得更高质量中老年生活的仅14%。
误区3:自行服用营养品保健品治疗
数据显示,出现更年期症状后,自行服用营养品、保健品治疗的女性达25%。专家指出:这些所谓的“有效”产品可能本质为激素,但因其具体成分、具体剂量不明,无法检测,长期服用的风险无法评估,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误区4:同龄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
看到同龄的朋友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这是一些女性常走的“捷径”。专家指出:不是所有的更年期女性朋友都适合绝经激素治疗。在治疗前,一定要进行子宫、乳腺的筛查和全身的健康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认真定期地做好复查,适时进行个性化调整。
误区5:什么年龄段都可用雌激素
“更年期激素的治疗是有时限性的,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开始,也就是60岁以前或者绝经10年内。”专家说,这个阶段使用可有效缓解更年期不适,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的发生。特别不建议60岁以后开始使用。
误区6:雌激素补充治疗易患癌
“乳腺癌的发生一般与内分泌、病毒、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患乳腺癌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专家说,乳腺癌可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倍。就算不进行雌激素补充,更老年期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峰时段。目前,更年期激素补充治疗使用的基本都是天然的雌孕激素,初次使用雌孕激素补充治疗的患者在5-7年内不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更年期女性需要补充雌激素吗
女性更年期要注意补充雌激素,女性更年期容易感染疾病,而最有效的治疗就是要定期补充雌激素,但一定要定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
更年期,在建国前不是问题,因为那时人均寿命只有42岁,大多数女性在有生之年都不会遇到更年期。现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0岁左右,更年期自然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打消以前“扛一扛”就过去的认识了。
对于更年期,女性首先要重视,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均衡饮食,补钙及维生素D,多晒太阳,适当运动,避免外伤,定期进行体检,作好乳房监测;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培养广泛兴趣,保持平和心态。最重要的是,应该在雌激素缺乏后尽早开始激素补充治疗。目前,激素补充疗法已得到普遍认可,不仅可以缓解更年期相关临床症状,更可以降低远期相关疾病的风险,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激素补充治疗能有效缓解更年期潮热等症状,预防和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性病变,改善血脂代谢。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控制骨量丢失。大多数更年期女性,特别是有更年期症状,接近绝经时间或绝经10年以内或60岁以前的更年期女性可以考虑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口服雌激素药物包括两类,天然雌激素、合成雌激素。需要注意的是,激素补充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要定期体检,确定有无基础疾病,是否能够使用;有子宫的妇女,在应用雌激素的同时应加用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
知道了女性更年期要注意补充雌激素,目前世界各国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激素补充治疗与癌症的关系并不明确,因此,不要过度恐惧。
子宫内膜增厚是什么原因
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现象和事实说明长期雌激素刺激是其主要发病因素。
在青春期女孩、围绝经期妇女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某个环节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中都可有不排卵现象。使子宫内膜较长期的持续性受雌激素作用,无孕激素对抗,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而处于增生的状态。
在接受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患者中观察到,单用雌激素1年,有20%的妇女子宫内膜增生。
在绝经后晚期乳腺癌长期使用它莫西芬患者中,也可观察到子宫内膜增生。因它莫西芬有微弱的类雌激素作用。
更年期女性如何过性生活?
在欧亚12国更年期女性性健康问题调查中,我国只有39%的更年期妇女性生活频率仍保持每月两次以上,48%的人自述有一半的时间体验不到性快感,满意度大大降低了。90%的中国女性认为,更年期性功能衰退就像易怒、焦虑、抑郁一样,成了更年期的标志,只有17%的妇女会主动寻求治疗。
更年期妇女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改善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阴道萎缩、干涩及疼痛。雌激素只有规范使用才能使绝经妇女受益。以往有关雌激素的不良反应报告,多为滥用所致,让很多女性对它产生了恐惧心理。需要到正规医院的妇科内分泌大夫那里咨询,正确用药。另外,女性还应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保持适度锻炼,这样有利于保持积极、适度的性生活。
子宫内膜厚的病因
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现象和事实说明长期雌激素刺激是其主要发病因素。
在青春期女孩、围绝经期妇女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某个环节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中都可有不排卵现象。使子宫内膜较长期的持续性受雌激素作用,无孕激素对抗,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而处于增生的状态。
在接受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ERT)患者中观察到,单用雌激素1年,有20%的妇女子宫内膜增生。
在绝经后晚期乳腺癌长期使用它莫西芬(TAM)患者中,也可观察到子宫内膜增生。因它莫西芬有微弱的类雌激素作用。
女人不要让更年期埋下健康“炸弹”
对于儿女而言,从前的温暖牌妈妈变成了一个爱挑剔、爱抱怨、点火就着的油爆老妈。而丈夫们也在疑惑,原来魔鬼身材的枕边人怎么就一夜之间没了身材,只剩“魔鬼”了呢?没错,这一切可能都源于更年期。
“女人衰老,先老卵巢”,卵巢的衰老会引起女性荷尔蒙分泌的微妙变化,这些变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女人的皮肤、体型甚至脾气,更在不经意间为健康埋下了隐形“炸弹”。
全球跑步进入“更年期”
更年期是女性从性成熟期(生育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是人体衰老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女性更年期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绝经相关不适症状在绝经前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女性有更年期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即为月经改变,通常在绝经前月经周期开始紊乱,出现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多甚至血崩,有些女性可能有周期缩短、经血量渐减少,直至月经停止。阵发性潮红及潮热也是更年期女性的典型表现,即突然感到胸、颈部及面部发热,出汗、畏寒,有时还伴有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这类症状一般是因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所致。情绪变化是更年期女性最易被旁人感知的症状,如忧虑、抑郁、易激动、失眠、记忆力减退,甚至喜怒无常。
全球每年约有2500万女性进入更年期,目前中国每年会有1000万女性进入更年期。目前全球50岁以上的女性约为5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亚洲地区老年女性将从1.07亿增加至3.73亿。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占女性总人口数的30%。
卵巢功能衰退会引起更年期相关症状和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远期危害,因此,从理论上看,激素补充治疗是解决更年期症状的根本办法。此前,关于雌激素补充治疗手段,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认为其存在一定风险性。但近年来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适时适量的雌激素治疗收益要远远大于风险。
目前,世界各国激素补充疗法已非常流行,不仅可以缓解更年期相关临床症状,更可以降低远期相关疾病的风险,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目前大约有1.6亿更年期女性,其中1.2亿人正忍受各种更年期不适症状带来的烦恼,仅有1%的更年期女性寻求了专业医生的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杨欣教授分析,更年期女性就诊率低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雌激素补充治疗存在认知误区。许多更年期女性宁愿顺其自然,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愿意尝试激素治疗,一般对激素治疗心存顾虑。
杨欣教授纠正,科学地使用激素对人体是有肯定益处的。“人体中已知的激素就有200种,可以说,激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而雌激素对女性而言更是必需的。因此,当体内激素下降,合理的激素补充对人体需求的满足,能够预防因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机体功能问题。”
也有女性担心激素补充治疗会导致发胖。杨欣教授表示,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她说,步入更年期的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骤降,会出现身材变形的问题。而补充雌激素不仅不会使女性变胖,还能改善脂肪分布,帮助保持身形。
至于激素补充治疗是否会导致癌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一问题,专家也持否定观点。杨欣教授引用国际绝经协会的数据表示,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后,会降低子宫内膜癌及结肠癌的发生率。乳腺癌发生率与种族、遗传、吸烟、年龄等因素关系密切,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直接相关。权威证据显示,雌孕激素联合补充5年内不增加乳腺癌发生率,而单独雌激素补充更长(7年或以上)也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此外,科学地进行激素补充也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反,还可能保护心血管。国际绝经协会数据显示,对60岁以下的健康女性,激素补充不仅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时间窗”即开始使用还能降低其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强调,激素补充治疗的安全性和三点有关,一是治疗的时机。医学上认为,从开始出现更年期症状(如月经改变、潮热出汗等)到绝经后十年内至60岁以下,都是开始接受激素补充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激素治疗的“时间窗”。从“时间窗”(60岁之前,绝经10年以内)开始进行激素补充,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的不适症状,更能降低绝经后患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第二点是剂量。国际绝经学会指出,激素补充治疗应采用最低有效剂量,也就是能够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使用最低剂量。掌握这一原则,激素补充对于更年期女性是非常安全的。另外,激素的选择也是影响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际上用于雌激素治疗的药物以天然雌激素为主,这种激素和人体自身的雌激素完全相同,能很好地被身体接受,加上合适的孕激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
健康生活方式与激素治疗都重要
尽管激素治疗对更年期女性十分必要,不过,专家也强调,激素治疗只是缓解更年期不适症状的辅助手段。女性要安然度过更年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与激素治疗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甚至生活方式比激素治疗更为重要。
海军总医院妇产科王蔼明教授指出,绝经后的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其中原因除了与雌激素缺乏有关,体重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更年期女性体重增加,主要表现为腹部脂肪堆积,进而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脂类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随之而来的就是糖尿病和心脏病发生率升高。此外,体重和脂肪的增加可使妇女发生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增加。这也正是为什么有的专家把脂肪细胞比喻为癌细胞,即指超量的脂肪细胞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癌症。这就是绝经过渡期女性,将体重控制在最佳状态的根本意义所在。
骨质疏松是更年期女性的另一个重要远期风险。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是引起绝经后妇女体弱、生活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50岁左右的女性每天需要钙1200mg,但是大多数女性每天常规饮食中的钙量约400-800mg;蛋白质的摄入量也会影响骨密度,每天应该最低摄入46g蛋白质,才能保证一定量的骨密度;食钠的增加会引起肾脏排钙的增加,从而使钙的丢失加剧。
更年期也能有性福
早在今年4月出版的《国际妇产科期刊》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妇产科专家伊拉那·B·阿迪斯就急迫地指出,更年期女性性健康不容乐观: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生活较优越的40—69岁美国女性中,71%的人虽仍保持性生活,但其中1/3自述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衰退问题,包括性欲降低,不能重新唤起,不能获得性快感等。对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差,同时酗酒、心态有问题、发福的女性来说,“性福”离她们就更远了。
在欧亚12国更年期女性性健康问题调查中,我国只有39%的更年期妇女性生活频率仍保持每月两次以上,48%的人自述有一半的时间体验不到性快感,满意度大大降低了。
90%的中国女性认为,更年期性功能衰退就像易怒、焦虑、抑郁一样,成了更年期的标志,只有17%的妇女会主动寻求治疗。
更年期与性健康不矛盾
更年期就注定没有“性福”吗?阿迪斯指出,绝经并不表明妇女的性要求与性反应能力会终止。相反,由于不再担心怀孕,她们应更享受性生活才对。
清华大学附属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治医师杨大中告诉记者,性生活不是年轻女性的专利。有研究显示,性器官的兴奋长期无处宣泄,会造成很多中老年人腰骶以下局部充血,腰酸背疼,还可能造成她们内分泌紊乱,不利于中年夫妻进行感情交流。有研究显示,有配偶者比无配偶者更长寿,其中性和谐者又比性生活不和谐者寿命更长。
雌激素补充治疗最有效
幸运的是,绝经带给更年期女性的负面影响并非无法改善。徐苓告诉记者,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改善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阴道萎缩、干涩及疼痛。目前激素治疗中的一种组织选择性雌激素活性调节剂,在缓解更年期症状的同时,并不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无需加服孕激素,出血率低,对乳腺刺激小,对提高性欲和改善情绪疗效优越,成为绝经女性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药物。
遗憾的是,中国女性对激素疗法知之甚少,仅有4%的更年期妇女曾经接受激素补充治疗。徐大夫说,雌激素只有规范使用才能使绝经妇女受益。以往有关雌激素的不良反应报告,多为滥用所致,让很多女性对它产生了恐惧心理。而“任何一种药物只要滥用,就无异于毒品。”所以,更年期女性有了阴道萎缩、阴道分泌物不足等性能力衰退症状,要到正规医院的妇科内分泌大夫那里咨询,正确用药。
除此以外,女性还应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保持适度锻炼,这样有利于保持积极、适度的性生活。
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是什么
1、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现象和事实说明长期雌激素刺激是其主要发病因素。
2、在青春期女孩、围绝经期妇女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某个环节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中都可有不排卵现象。使子宫内膜较长期的持续性受雌激素作用,无孕激素对抗,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而处于增生的状态。
3、在接受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ERT)患者中观察到,单用雌激素1年,有20%的妇女子宫内膜增生。
4、在绝经后晚期乳腺癌长期使用它莫西芬(TAM)患者中,也可观察到子宫内膜增生。因它莫西芬有微弱的类雌激素作用。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因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因
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现象和事实说明长期雌激素刺激是其主要发病因素。
在青春期女孩、围绝经期妇女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某个环节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中都可有不排卵现象。使子宫内膜较长期的持续性受雌激素作用,无孕激素对抗,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而处于增生的状态。
在接受绝经后雌激素补充治疗(ERT)患者中观察到,单用雌激素1年,有20%的妇女子宫内膜增生。
在绝经后晚期乳腺癌长期使用它莫西芬(TAM)患者中,也可观察到子宫内膜增生。因它莫西芬有微弱的类雌激素作用。
女性到了更年期该怎么保养
药物不能推迟更年期,但可以缓解更年期相关症状,预防雌激素缺失引发的远期疾病,改善更年期女性生活质量。
误区一:更年期不需服药
更年期伴发的潮热出汗,心烦易怒,睡眠障碍,阴道干涩等早期症状,可严重影响女性工作生活。不仅破坏外在形象,影响夫妻关系,甚至会出现心理情绪障碍疾患。因此,早期及时给予药物补充,可有效改善女性不适症状,顺利渡过更年期。
雌激素水平影响着骨代谢的节奏。在雌激素作用下,处于青年期的女性骨质开始生长,到了育龄期骨质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当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时,骨质便开始丢失。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绝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原因。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可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而引起骨骼压缩,同时可出现骨痛、腰背和四肢关节疼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例如髋骨骨折可能造成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约为75%。
受雌激素保护,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远低于男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却远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失去雌激素保护,导致血管硬化以及血管内斑块出现密切相关。
此外,困扰更年期女性的反复泌尿系感染,也是因为失去雌激素这顶保护伞而出现的结果。
因此,及时正确的激素补充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更年期的早期症状,更可以预防远期严重并发症,有益于女性健康。
误区二:服用雌激素增加患癌和肥胖风险
有一部分更年期女性担心激素治疗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还有一部分人担心用药会导致肥胖。专家称,女性身体在发育期经历了雌激素从无到有的过程,怀孕期间的雌激素水平更是比平时增加了上千倍,这两个时期不但没有增加女性患癌风险,雌激素还起到了促进女性器官发育成熟的作用,保护女性远离癌症。
实际上,当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减少时,外服雌激素的剂量远低于女性绝经前体内雌激素的平均值,同时配合服用孕激素,完全可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刺激,对女性平稳渡过更年期来说利大于弊。
不仅如此,雌激素同时还管理着女人的脂肪分布,年轻女性的脂肪分布主要在四肢,而更年期后脂肪则改呈中心型分布,即主要集中到腹部。大量研究证明,绝经会让女性体重增加,但补充雌激素可以让脂肪重新分布,恢复女性体态美。
误区三:越晚用药越好
围绝经期女性进行激素补充治疗有个“窗口期”,正确并及时补充雌激素能够预防一系列雌激素缺失相关疾病。“窗口期”一般是在绝经期开始的10年内、60岁以前,最佳窗口期为绝经5年内、50岁左右。绝经后10年内没有进行过激素补充的女性,不宜再使用雌激素。更年期女性补充雌激素能起到预防心血管、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作用,当这些疾病已经出现了,就错过了预防的最佳时期。
雌激素是女人一生的保护剂,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雌激素均为天然激素,从豆类植物中提取,结构和人体自产雌激素相同。按照医生指导合理进行激素补充,并定期体检,可以降低药物风险,提高女性绝经后的生活质量。
另外,豆类食品中虽然含有雌激素,但与药物相比数量甚微,正常进食不足以缓解症状,预防疾病。
一般女性到了45—55岁这段时间的更年期就是卵巢功能由旺盛到逐渐衰退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女性开始绝经,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生更年期综合症,那么如何改善更年期的一系列症状呢?
1、脾肾两虚型
头晕,腰痛,肢寒,浮肿,尿频或失禁,口淡,便溏,纳少,乏力,舌淡苔白,脉沈细或沈迟。山药20、菟丝子15、仙灵脾15、仙茅5、川断12、覆盆子15、熟地10、白朮10、茯苓15、党参10、炙甘草6。
2、阴虚肝旺型
头晕头痛,眼乾涩,心烦急躁,多梦少寐,口乾,手足发热,耳鸣,心悸,烘热汗出,舌红,少苔或苔薄而乾,脉细数或弦细数,部分人还可能血压升高。女贞子15、生地10、山萸肉10、覆盆子15、当归10、白芍10、菊花10、桑叶10、枸杞子15、黄芩10、百合15、合欢花10。
3、加减
出血较多或淋漓不断者加黄耆、棕櫚炭、阿胶、椿皮、煆牡蠣;血压高者加牛膝、钩藤;汗多者加生牡蠣、浮小麦;失眠重者加夜交藤、生龙齿。以上方剂可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经临床观察,以上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能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对治疗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鬆也有一定作用。
更年期妇女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合理饮食
多食蛋白质类食品,如牛奶、豆浆、蛋以及新鲜蔬菜瓜果,每日补充少量的钙片。
2、保持乐观情绪
加强夫妻间的安慰与沟通。同时也要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脾气,保持心态平衡,有规律地安排好个人的生活。
3、定期体格检查
进行定期体格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将可能出现的器质性疾病消除在萌芽时期,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4、加强体育锻炼
参加气功、太极拳、体操、慢跑等户外活动,可增强体质和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各种户外的社会活动,则可以陶冶情趣。应该寻找一种新爱好,充实业余生活。
结语:对于女性的健康,大家还是需要多多的注意一下的,尤其是更年期的妈妈们,自己也要适当的控制一下情绪啦,小编也真心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啦,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继续关注我们哦!!
盘点补充雌激素的6大误区
误区1:不知是否进入更年期
获知自己是否已进入更年期的最简单判断标准是:年龄大于40岁,10个月内发生两次月经周期长度改变,即与以前月经周期长度相比差异在7天以上。
误区2:消极对待更年期症状
绝大部分女性知道已经进入更年期,但并不重视,忽略治疗或消极对待的达61%。而真正寻求专业医生治疗,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获得更高质量中老年生活的仅14%。
误区3:自行服用营养品保健品治疗
数据显示,出现更年期症状后,自行服用营养品、保健品治疗的女性达25%。祖月娥指出:这些所谓的“有效”产品可能本质为激素,但因其具体成分、具体剂量不明,无法检测,长期服用的风险无法评估,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误区4:同龄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
看到同龄的朋友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这是一些女性常走的“捷径”。祖月娥指出:不是所有的更年期女性朋友都适合绝经激素治疗。在治疗前,一定要进行子宫、乳腺的筛查和全身的健康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并认真定期地做好复查,适时进行个性化调整。
误区5:什么年龄段都可用雌激素
“更年期激素的治疗是有时限性的,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开始,也就是60岁以前或者绝经10年内。”祖月娥说,这个阶段使用可有效缓解更年期不适,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的发生。特别不建议60岁以后开始使用。
误区6:雌激素补充治疗易患癌
“乳腺癌的发生一般与内分泌、病毒、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患乳腺癌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祖月娥说,乳腺癌可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倍。就算不进行雌激素补充,更老年期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峰时段。目前,更年期激素补充治疗使用的基本都是天然的雌孕激素,初次使用雌孕激素补充治疗的患者在5-7年内不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