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上长泡用什么偏方 偏方八:清热解毒中药方
嘴唇上长泡用什么偏方 偏方八:清热解毒中药方
金银花、花粉各6克,生地、板蓝根各9克,酒军、赤芍、沙参、黄芩、葛根各3克,薄荷1克,煎后放糖适量,口服。
猪流感小药箱
流感防治“家庭小药箱”包括治疗感冒和清热解毒两类中成药。其中治疗感冒中成药包括:银翘解毒丸(系列)、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感冒退热冲剂、感冒清热冲剂(系列)、桑菊感冒片(系列)、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宁糖浆,羚黄宝儿丸,屏风生脉胶囊。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包括清开灵口服液(系列)、双黄连口服液(系列)、清热解毒口服液(系列)、羚翘解毒丸(系列)、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系列)、金莲清热泡腾片(颗粒)、小儿咽扁冲剂。
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至5天即可,同时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要科学防控甲流。
中医偏方巧治嘴唇长泡
休息养生
1.食物,少吃辣,多喝水,多吃苦的泻火的.多吃蔬菜少吃肉。
2.不要舔,用润唇膏。
3.多休息少熬夜。
4.补充维生素,多吃水果,维生素E. 5.用点中药也可以,清胃丸或导赤散.
喝水调理
1、多喝水,多休息,少熬夜。
2、喝菊花冰糖茶。
3、多吃蔬菜,禁忌辛辣。
哪些中药治痔疮
1、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功效:此中药偏方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2、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
功效:本中药偏方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3、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功效:本中药偏方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
【偏方一】
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偏方二】
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偏方三】
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
肾结石的中药偏方?
肾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患上肾结石会影响我们的泌尿系统,因为肾结石的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化,所以很多人想知道肾结石的治疗偏方,接下来大家就来听听小编对治疗肾结石的中药偏方?这一问题做的详细解答吧!
中药治疗肾结石的药方: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肾阴亏损,兼有湿热。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利湿。
【方名】四六利湿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生地9克,泽泻9克,牛膝9克,茵陈9克,白术9克,知母9克,菟丝子12克,白茅根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阻血瘀。
【治法】利湿化痰,活血消瘀,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方名】八角金盘汤。
【组成】八角金盘(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芦根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通过上面所介绍的内容,相信大家对于治疗肾结石的中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发生肾结石要及早检查和治疗,以免错失治疗的良机。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十种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
1、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一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2、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3、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4、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5、马齿苋
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淤消肿的作用,其嫩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晒制成干菜。马齿苋可以用来炒鸡蛋,还可凉拌。但其含草酸较多,烹调前最好焯水。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受凉易腹泻的人及孕妇忌食。
6、薄荷
刚采摘的薄荷叶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败火、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薄荷除了用来泡茶外,还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与鲫鱼一起煲汤。需要提醒的是,有夜间盗汗、烦躁不安、皮肤瘙痒、吹风容易感冒等症状的人以及脾胃虚寒、腹泻者要少吃。
7、蒲公英
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解腹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吃法多样,可生吃、炒食、做汤,还可焯水后凉拌。但脸色苍白、无力怕冷、受风易感冒及脾胃虚弱者最好不要吃。
用量:9——15克,捣烂外敷。
8、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9、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10、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哪些中药治痔疮
1.1、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功效:此中药偏方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1.2、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
功效:本中药偏方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1.3、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功效:本中药偏方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一
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二
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三
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
急性阑尾炎的偏方四
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4次服,每日—剂。
本方可用于急性阑尾炎。
妇科炎症中药偏方
民间会流传很多疾病的治疗偏方,例如治咽喉肿痛,生孩子偏方,能不能相信就仁者见仁了。妇科炎症也有治疗偏方,现在的治疗手段一般都是通过物理治疗,或者服用西药或者使用洗液、注射剂进行治疗。妇科炎症就如“洪水猛兽”,能快速有效的治疗妇科炎症偏方,相信很多女性会采用。来看看妇科炎症有哪些中药偏方,有怎样的依据。
会阴瘙痒中药偏方
做法:苦参100克、黄柏20克、蒲公英10克。三味药材煲至剩1500ml药水,早上、晚上坐浴,每次15分钟,坚持5天。
依据:苦参、黄柏、蒲公英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是消除炎症的第一步。苦参治疗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炎中药偏方
做法:金银花、败酱草、牛膝各10克。三味药材煲至剩1500ml药水,早上、晚上坐浴,每次20分钟,坚持一个星期。
依据:金银花能解毒,大家都清楚。牛膝能活血通经;败酱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宫颈炎中药偏方
做法:苦参、败酱草各20克,仙人掌50克。三味药材煲至剩1500ml药水,早、晚坐浴20分钟,7天为1疗程。
依据:苦参、败酱草和仙人掌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这是消除炎症的基础。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治疗偏方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偏方一
组成:生石膏(先煎)25克,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儿茶5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偏方二
组成:金银花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5克,锦灯笼6克,桔梗6克,甘草6克,牛蒡子6克,玄参6克,丹皮6克,赤芍10克,马勃5克,青蒿15克,薄荷6克,蒲公英10克,黄芩6克。
用法:用水泡半小时,头煎煮沸8分钟,二煎煮沸20分钟,频服,日1剂。
治法:解毒清热,散瘀消肿。
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症见发热,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充血明显,或有分泌物,舌质红或舌尖边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哪些中药治痔疮
1、治疗痔疮的外敷方法
1.1、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功效:此中药偏方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1.2、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
功效:本中药偏方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1.3、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功效:本中药偏方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2、治疗痔疮的食疗方法
2.1、苍耳子15克,粳米100克,先煎苍耳子,去渣,后入米煮粥,空腹服用,有祛风消肿功效,适用于痔疮下血,老人目暗不明等。
2.2、黄鳝100克,去内脏切段,加调料水煮,食肉饮汤,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效,适用于肠风下血。
2.3、桑仁100克,糯米150克,将桑仁煮取汁,和糯米同煮成粥,每日1~2次,空腹食用,有滋补肝肾、养血功效,适用于痔疮下血,烦热消瘦等。
2.4、鲜荸荠500克,红糖90克,加水适量,煮沸1小时,饮汤,吃荸荠,每日一次,有清热养阴的功效,适用于内痔。
结膜炎有什么偏方 偏方七
配方:桑叶60g,蒲公英60g
制法:煎水代茶饮用,每日早晚各1杯。
功效:此偏方清热解毒,对于结膜炎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治疗白血病的偏方有哪些
偏方一:
穿山甲15克,土鳖虫10克,昆布、海藻、鳖甲各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适用于白血病。
偏方二:
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青黛6克(装入胶囊吞服,不入煎剂),黄连9克,蚤休24克,虎杖、丹参各30克,苦参15克,丹皮、银花各11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可用于白血病患者。
偏方三:
黄连、芦荟各12克,龙胆草9克,青黛6克(入胶囊吞服),大黄9克,莪术、黄药子、夏枯草各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清肝泻火佐以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型白血病。
偏方四:
太子参、麦冬各15克,五味子、半夏、茯苓、陈皮、杏仁各10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河北中医》1987.3期,功能益气养阴,健脾化痰,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偏方五:
熟地、茯苓、黄芪、白花蛇舌草、龙葵、山豆根、软紫草各30克,山药15克,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人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当归6克。水煎服,日1剂,连用3-4周为1疗程,休息1周,可继续服用。
本方益气助阳解毒,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此方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9期。
偏方六:
羚羊骨18克,水牛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各30克,玄参15克,紫草根、细叶蛇泡各30克,土鳖虫12克,青黛末15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奇难杂证》,功能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急性粒细胞性淋巴性白血病。
偏方七:
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猪苓、泽泻各10克,鸡血藤、丹参各30克。水煎服,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