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用艾灸怎么调理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用艾灸怎么调理 胆囊炎艾灸哪里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额头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额头痘
额头痘即是长在额头部位的痘痘,痘痘也叫粉刺,痤疮,青春痘。是胆囊炎引起的肠胃问题,所以调理与治疗便秘痘的问题,必须调理胆。其治疗方法以食物为主。
艾蒿有什么作用
1、治疗各种炎症慢性支气管炎。
可用艾叶油胶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为 1个疗程,可连服2-4个疗程,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有很好疗效。亦可用鲜艾叶 1000g,洗净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浓缩为3000ml。每次服40ml,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2、治疗月经不调经期延长。
白术、当归、茯神、炒枣仁、桂圆肉、乌贼骨各10g,远志、甘草、木香、艾叶炭、棕榈炭各6g,黄芪15g,人参3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对气虚型经期延长疗效佳良。
3、治不孕症。
用艾叶与其它药物配合制成食疗药膳,治疗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有较好疗效。用法:取鹌鹑2只,去毛和内脏,阿胶、菟丝子、鹿角胶各15g,人参、川芎各 10g,艾叶30g。先将菟丝子、艾叶、川芎、人参水煎去渣取汁250ml,后将鹌鹑和药汁放蒸碗内,隔水炖烂熟,趁热兑入阿胶、鹿角胶吃肉喝汤。
4、针灸。
艾草常用于针灸。如治面瘫,将干艾叶搓成花生米大的绒团,取2分硬币大生姜8片,用针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柱,先灸下关穴,然后由下关至颊车穴反复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片隔姜灸3壮为宜。灸至皮肤温润红热,患者能忍耐为宜。每日灸1次,7日为1个疗程 (面瘫患者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侧)。
5、减肥。
操作方法,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分别靠近关元、丰隆两学x位,熏学x10分钟左右,至局部发红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3~5个疗程能起到有效的减肥效果。
6、抗菌作用。
以小野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7、平喘作用。
实验证明,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8、利胆作用。
实验表明,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
9、理气血,逐寒湿。
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10、止血作用。
艾叶水浸液给兔灌胃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但亦有认为艾叶的止血作用未能证实。艾叶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温经止血常炒炭用,药理实验初步证明:艾叶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11、促进子宫收缩。
实验表明,野艾煎剂可兴奋家兔离体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粗制浸膏对豚鼠离体子宫亦有明显兴奋作用。
12、艾叶浴。
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程。
艾叶虽然用途广泛,但应注意也有其副作用,对消化道及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中毒症状。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艾灸穴位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取穴解析
治则:疏利肝胆,消炎镇痛。
解析:日月,期门分属胆,肝二经,均位于胁肋部位,从局部疏调肝,胆之气;胆俞,肝俞配日月,期门为专治肝胆病症的前后配穴法;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病症的第一要穴;胆囊穴位专治胆腑病症的新穴,解痉镇痛。
艾灸操作手法
常规灸法,胸胁部和背部适合用艾灸盒施灸,下肢适合用艾条灸和温针灸法,每处或每穴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
大拇指腱鞘炎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
如果确定只是炎症,无囊肿,理疗消炎即可。如推拿、针灸、tdp神灯照射,还有楼上提到的艾灸。
只是单纯的艾灸需要时间,就个人观察艾灸治疗的话,至少连续一星期 或 以上。配以推拿、针灸tdp照射,通常止痛只需3-5天即可。如能在推拿时加黄道益、红花油等效果更佳。
胆囊炎用艾灸怎么调理
胆囊炎艾灸穴位: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解析:日月,期门分属胆,肝二经,均位于胁肋部位,从局部疏调肝,胆之气;胆俞,肝俞配日月,期门为专治肝胆病症的前后配穴法;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病症的第一要穴;胆囊穴位专治胆腑病症的新穴,解痉镇痛。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
艾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是什么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甲状腺处于持续高功能状态,合成和释放过多的甲状腺素,致集体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内分泌疾病的总称。以颈部甲状腺肿大为特征,俗称“大脖子病”,同时伴有凸眼、心悸乏力、多汗、消瘦等症状,以女性多见,且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主穴:大椎,肺俞,风池。施灸方法:取坐位或俯卧位;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施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穴灸治10分钟。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在临床甲状腺结节又分为,囊性结节,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囊肿,炎性结节,实性结节等。
通过我在临床用艾灸40多年的观察,艾灸的消炎效果和灸后的吸收率都是很高的。艾灸可以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积液,卵巢囊肿,那么对于各种结节也会有同等的治疗作用,我想只要是坚持治疗,况且是囊性结节的,治疗的效果应该是很好的。
所以对于囊性结节,炎性结节,甲状腺囊肿,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治疗选穴:阿是穴艾灸是必须的,这叫做靶向定位疗法,就是主要艾灸病灶部位,促使其吸收。如果结节小于1.5cm的,可以随时观察,若结节大于1.5cm,可以考虑治疗。如果在治疗中,发现结节增长很快,请马上到医院去检查。因为有些人的甲状腺结节有可能是恶性的,我们自己是不能够判断的。
艾灸治疗甲状腺结节,除艾灸病灶部位外,还可以协助艾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命门。每天可以选择几个穴位艾灸,但是患处是需要每次都要灸的。同时还应该疏导肝胆经,章门,太冲,肝俞,阳陵泉等穴位,也可以选择性地艾灸。
艾灸疗法,得到了很多医疗专家的认可,以上就是艾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如果您也是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可以采取以上的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穴位治疗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采用穴位治疗的方法治愈很多疾病。所以希望艾灸治疗方法也能为您带来希望。
用艾灸治疗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在临床甲状腺结节又分为,囊性结节,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囊肿,炎性结节,实性结节等。
通过我在临床用艾灸40多年的观察,艾灸的消炎效果和灸后的吸收率都是很高的。艾灸可以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积液,卵巢囊肿,那么对于各种结节也会有同等的治疗作用,我想只要是坚持治疗,况且是囊性结节的,治疗的效果应该是很好的。
所以对于囊性结节,炎性结节,甲状腺囊肿,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治疗选穴:阿是穴艾灸是必须的,这叫做靶向定位疗法,就是主要艾灸病灶部位,促使其吸收。如果结节小于1.5cm的,可以随时观察,若结节大于1.5cm,可以考虑治疗。如果在治疗中,发现结节增长很快,请马上到医院去检查。因为有些人的甲状腺结节有可能是恶性的,我们自己是不能够判断的。
艾灸治疗甲状腺结节,除艾灸病灶部位外,还可以协助艾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命门。每天可以选择几个穴位艾灸,但是患处是需要每次都要灸的。同时还应该疏导肝胆经,章门,太冲,肝俞,阳陵泉等穴位,也可以选择性地艾灸。
中医认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失敛。在此基础上,复遭情志失调,精神创伤。古代药典《九卷、针经》---《灵枢》归于“瘿瘤”范畴,《诸病源候论·瘿候》说:“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
说明中医早就认识到情绪和精神因素对发生的影响。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若原来体质就肝肾阴亏,则更易炼液成痰,壅滞经络,结于项下而成瘿。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病因病机
胆囊炎好发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情志不遂,劳累过度等因素诱发。
1、情志不遂:若因情志所伤,暴怒伤肝,抑郁不舒,致肝气郁结,胆失疏泄,胆液郁滞,不通则通,发为本病。
2、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致中焦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土壅木郁,肝胆疏泄不畅,胆腑不通,发为本病。
3、感受外邪:外感湿热毒邪,湿热由表入里,内蕴中焦,肝胆疏泄失职,腑气不通;或热毒炽盛,蕴结胆腑,使血败肉腐,蕴而成脓,发为本病;或外感寒邪,邪入少阳,寒邪凝滞,肝胆疏泄失职,胆腑郁滞。
4、虫石阻滞:蛔虫上扰,枢机不利,胆腑通降受阻;或因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职,胆汁郁积,排泄受阻,煎熬成石,胆腑气机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5、劳伤过度:久病体虚,劳欲过度,使得阴血亏虚,胆络失养,脉络拘急,胆失通降,不荣则痛,发为本病。
胆囊炎用艾灸怎么调理 胆囊炎艾灸操作手法
常规灸法,胸胁部和背部适合用艾灸盒施灸,下肢适合用艾条灸和温针灸法,每处或每穴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