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纠正的癌症认识误区 误区四、癌前病变是癌症的一种
必须纠正的癌症认识误区 误区四、癌前病变是癌症的一种
由于对癌症的恐慌心理作怪,很多人看到“癌”字就怕,只要和“癌”字沾上边,就想当然认为是得了癌,比如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就是,像宫颈的糜烂息肉病变、结直肠的息肉或腺瘤病变、粘膜的白斑病变,医生有可能会提到这些都是癌前病变的一种,或者有的人通过所谓的网络搜索,发现这些病变都是一种癌前病变,因为“癌前病变”有一个“癌”字,于是不由自主心生恐惧,完全无视还有一个“前”字,“癌前”不等于已经是癌!是提醒你,这是癌症前的阶段,要特别注意,不注意它有可能变会癌,处理得及时处理得好,它没什么危害。
癌前病变,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只是癌症的癌前阶段,当然它有可能发展为真正的癌,但仍然不是癌,而且有一定的可逆性,除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癌,也有可能自行或在采取某些有效的治置措施之后重新恢复正常。
说癌前病变就是癌症,这是典型的无知惹的祸。远离无知、消除恐慌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它多一些了解多一些认识,未知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关于卵巢癌7个认识误区
卵巢癌认识误区一:卵巢癌一般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期的女性?
正确解答:
卵巢癌可发生任何年龄,更年期与绝经期的女性,发生卵巢癌是最为常见的人群,并不能笼统的这样理解。现在20岁以下发生卵巢癌的病人都有。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卵巢上皮癌40岁以后迅速增加,高峰年龄为50-60岁,到70岁以后逐渐下降;性索间质肿瘤类似卵巢上皮癌,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20岁以前的年轻女性,独身或未生育的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
卵巢癌认识误区二:独身者卵巢癌的发病率高
正确解答:
有人统计,独身者的卵巢癌发病率较已婚者高60%-70%,但是这个数据还有待考究,为什么说独身者发病率高,如果单单从排卵的因素来看的话,应该是这样,因为她排卵次数会比已婚者多,并且从来不怀孕,这样无形间也增加了患卵巢癌的危险,但是对于现实情况来看,独身者并不一定没有性生活,可能也会怀孕,所以很难去比较。
卵巢癌认识误区三:卵巢癌和血型也有关
正确解答:
有人分析发现A型血者卵巢癌发病率高,O型血者的发病率较低。对于这种说法,在医学角度上来看是不成立的,没有一个病人会因为什么血型而患上癌症,除非是大家熟悉的血液类型的病,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
卵巢癌认识误区四:精神因素对卵巢癌影响
正确解答:
性格急躁,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宿主免疫监视系统受损,对肿瘤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说法其实对于任何疾病来说都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情绪上的压抑或不良情绪的长期影响下,极其容易导致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性格急躁的人很容易患病,但是对于卵巢癌来说,由于不像宫颈癌有明确的致病病毒,所以只能从侧面去推测,但这些原因都不能成为一个科学的解释。
卵巢癌认识误区五:卵巢癌对香烟很敏感?
正确解答:
卵巢对香烟也很敏感,每天吸20支香烟的妇女,闭经早,卵巢癌发病率高。对于这样的说法并不能够成立,香烟对于肺癌的患者来说是致病原因是无需置疑的,但是是否能够成为卵巢癌的原因还有待追究,就算是,我想也绝对不会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卵巢癌认识误区六:爽身粉(滑石粉)诱发卵巢癌
正确解答:
流言:经常接触滑石分、石棉的人患卵巢癌的机会较多。很多妇女喜欢在洗浴后在外阴部、大腿内侧、下腹部、腋窝等处撒上爽身粉。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理检查发现,约有75%的卵巢癌患者,由其组织切片中可见到2微米左右的滑石粉粒子,这充分证实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都有会阴部接触滑石粉多年的历史。爽身粉诱发卵巢癌,是因为痱子粉、去汗分等的主要原料是滑石粉,而滑石粉是由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镁以“结合”形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其中硅酸镁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棉,它是一种容易诱发癌症的物质。
对于这样的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会在一些病理检查中发现滑石粉我想可能是医生所带的手套上本身就含有滑石粉的原因,但是绝对不能说滑石粉能够导致卵巢癌。
卵巢癌认识误区七:糖尿病女性患卵巢癌比例高
正确解答:
流言: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女人患癌症的风险平均增加一倍。2型糖尿病导致胰岛素之类的激素在人体内循环。这些激素似乎与女性激素相互作用,增大了女性的癌症风险。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卵巢癌和结肠癌风险尤其高。
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可以产生过量的胰岛素(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肝脏或者胰腺的癌细胞生长,同时,糖尿病也可以改变性激素的水平,易引发女性的卵巢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
如何区分胃癌和胃炎
胃癌是我国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导致的死亡率也是位于其他疾病之首。胃癌已经成为很多人谈之色变的疾病,绝大多数的患者在出现症状就诊的时候已经是到了晚期。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的不重视呢?专家分析后认为:主要还是人们不能够正确的区分胃癌和胃炎。
胃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再加上很多人往往会把胃癌的症状认为是胃炎,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所导致的。其实,胃癌和胃炎并不难区分,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它是人们常见的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而胃癌则是一种可以要命的恶性肿瘤。
通常来说,胃炎多见于成年人,可能是因为胃部的某些刺激引起的,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胃炎很好纠正和改善的,只要您祛除一些不良饮食习惯,积极改善个人生活规律和节奏,饮食上加以注意,或者配合一些治疗胃炎的药品,很快就会痊愈了。
而胃癌的常见症状则是上腹部不适、心窝部隐痛、食后饱胀感等。随着肿瘤的发展,上腹部疼痛逐渐加重甚至因癌灶浸润胃周围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此时虽诊断容易但已是晚期,根治比较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恶心与呕吐、呕血与便血的症状时,也很容易会出现误诊的现象,需要特别诊断。
以上就是胃炎跟胃癌最本质的区别,希望大家能够认识清楚,正确区分。在出现胃部不适的时候能够区分到底是胃炎还是胃癌引起的。如果自己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就要就是到医院就诊,由医生确诊。这对于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具有特别的意义的。
抗癌蔬菜比水果营养价值高
【科学食疗】“综合治疗是治疗肿瘤的最合理手段,而饮食营养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胡小翠指出,癌症是“三分治,七分养”,合理营养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对食养存在误区。
饮食误区一,食药分疗,药食分开。当今,手术、化疗、放疗、营养支持治疗等,均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是基础,有些人却认为只要做了手术、化疗、放疗即可,吃什么无关紧要,甚至有些人认为要饿死肿瘤细胞。
其实不然,以上治疗手段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正气亏损,造成营养不足,无法进行正常的治疗,丧失治疗机会。
也有人认为,许多食品都有抗癌作用,多吃抗癌食品就可以了,不用别的治疗。事实上,许多食品能辅助抗癌,但不能完全取代上述常规治疗。食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机体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食疗不等于抗癌治疗。
任何癌症都有早期的蛛丝马迹
【认识误区】认为癌症没有明显症状,早期难以发现,只能听天由命。罗以否定了这一说法,“许多肿瘤都有自己独特的早期信号,了解、掌握这些预警症状,对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有重大意义。”这一点,患者需要学知识,医院需要提高诊疗水平。
【科学食疗】饮食误区二,过分忌口。忌口是疾病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临床病人忌口往往存在误区,有人认为“要严格忌口,鸡鸭鱼等所有肉类都不能吃,只能吃素,饿死肿瘤细胞”。结果忌口后,病人体质一日不如一日,也无法进行任何针对肿瘤的治疗。
也有人认为不用忌口,什么都可以吃,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来对抗肿瘤。结果吃了很多肉类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加重肝肾负担,甚至加速肿瘤的复发等。
胡小翠认为,“除吃中药应遵医嘱忌口外,一般不宜过度忌口,以免影响营养的摄入。”病人应因病施膳:如放疗时应少吃狗肉、羊肉等燥热食物,应多补充水分;手术后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的恢复;消化道肿瘤应进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肺癌忌燥热伤阴的食物等。
生活方式健康40%的肿瘤可预防
【认识误区】面对癌症大家都束手无策。“目前,最有效降低肿瘤发病率的办法是病因预防,即一级预防。”罗以介绍,通过对癌症采取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40%的肿瘤可以预防。之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治愈,三分之一可以治疗。
【科学食疗】饮食误区三,一味乱补。“大多数补品,含有中药成分或药食同源的成分。”胡小翠指出,中医认为,补品有四气五味,均有针对性,在食用时应根据病情和体质,遵循一定的食疗原则选用,随便乱用,非但治不了病,且有害无益。切记不能轻信广告的宣传,一味迷信滋补品的作用。
此外,“病人喝汤最营养”也是个误区。在临床中,常看到病人喝汤、陪人吃渣的“动人”情景,一问,都说营养在汤里。据科学测试,汤的营养只有原料的5%~10%,主要是些维生素、无机盐,大部分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都留在渣里。因此建议,能吃渣的,尽量汤和渣一起吃。
水果的营养价值普遍比蔬菜低
【认识误区】癌症得不到有效治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在2014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活动上明确提出,“肿瘤学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以往认为的有些不治之症,通过合理有效的规范诊治,有的可治愈,有的生存质量可获大大提高和改善。”
罗以则表示,肿瘤问题,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而是一项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只有消除公众的认识误区,唤起公众的关注意识,科学抗癌,肿瘤防控现状才能实现较大改善。
【科学食疗】饮食误区四,水果的营养比蔬菜好。
在经济欠发达的年代,人们只有在生病时才能吃到水果,探望病人也是送水果,由此人们认为:水果比蔬菜有营养。
可是,专家通过查阅食物成分表后发现,水果的营养价值普遍比蔬菜低,如100克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为4毫克,而100克小白菜的维生素C含量是28毫克。
卵巢癌认识的常见误区
尽管人们对卵巢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仍存在很多认识误区,例如卵巢癌不能被早期发现,消化不良症状与卵巢癌无关等。
误区一:卵巢癌不能早发现
由于卵巢深藏于盆腔内,往往只有肿瘤长到足够大或侵犯其他脏器时才会出现症状,但此时卵巢癌基本已经发展至晚期。因此,很多患者认为卵巢癌在早期根本不能被发现。其实不然,定期体检如常规妇科检查、血液CA-125化验、腹部B超检查,均可发现早期卵巢癌变。
误区二:消化不良与卵巢癌无关
卵巢癌除了可出现腹部增大、腹部隆起等症状外,还会引起一些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而导致卵巢癌被误诊。因此,高危人群在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时,也要查查卵巢是否出现癌变。
误区三:化疗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卵巢癌的化疗可包括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但无论是哪一种,其疗程、次数都有一定的范围。过量且不规范的化疗会损伤患者体质,增加肿瘤细胞耐药性,反而给治疗造成很大障碍。
必须纠正的癌症认识误区 误区二、癌症会传染
这是一个很流行的误区。在临床工作中,作为肿瘤专科医生,曾被患者家属无数次的问到过:癌症会不会传染?尽管他们只是以咨询的形式,事实上他们眼中已认定癌症会传染,至少对癌症会不会传染是存有肯定的倾向,他们非常担心被患有癌症的亲人或朋友传染。
为什么“癌症会传染”的误区很普遍?因为在生活中,似乎发现某些地方甚至某个村子里的人特别容易得某种癌,将范围再缩小,似乎有一种现象,很多家庭里有多个成员或者夫妻同时或相继得癌,而且甚至可能是得同一种癌,这些现象难道不是癌症会传染的证据吗?看起来,这个误区似乎有理有据,让人不能不信,难怪“深入人心”,看来有必要重点分析。
癌症到底会不会传染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目前为止,可以肯定地说,癌症本身不会传染。传染是指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渠道传播给另一个人或别一些人身上,也就是传染必须要满足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染的源头(也就是具有传染性的源头,这个源头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传播的途径渠道(也就是传染需要借助的媒介,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比如空气、飞沫、血液、体液等)、易感人群(也就是容易被传染到的人或动物),这三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那它就不能算是传染病。显而易见,癌症根本不满足这些条件,没听说过也根本没有证据说癌症会通过呼吸的空气或吐出的飞沫,或者血液体液直接传给另一个人,果真如此的话,肿瘤医院就是传染病医院,肿瘤科就是传染科。
可这似乎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虑和顾虑,因为很多人认为:医生不是说很多癌症是由于病毒甚至是细菌引起的吗?医学上不是已经肯定病毒和细菌是会传染的吗?这不验证了癌症会传染吗?不可否认,某些癌症的发生确实与某些病毒或细菌有关,比如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乙肝病毒与肝癌有关、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及胃淋巴瘤有关。但必须要知道,上述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只是与某种癌症的发生相关,是癌症的病因,要说传染,最多只能说这些病毒或细菌会传染,而不是癌症本身会传染,更何况,感染了这些病毒细菌也不是一定会得某种癌。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癌症列为传染病,没有哪个医院对癌症病人采取隔离措施。而且你肯定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肿瘤科的医生在对癌症病人进行诊疗活动时根本不会采取隔离防护措施,有时医生在诊疗活动中戴口罩只是出于其他的医疗目的需要,根本不是为了防癌症,不只是肿瘤科的医生,任何一个专业的医生在进行某些诊疗操作时也要戴口罩帽子。另外,事实上,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肿瘤科的医护人员,其癌症发病率也不比一般人群高,由于他们更懂得肿瘤防治知识,他们得癌症的概率反而可能还会更低一些。
真相是: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或同一家庭的人更容易患癌或倾向于患同一种癌,癌症似乎有“传染”嫌疑,但其实所谓癌症“传染”只是相同或相似环境所致,也就是他们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致癌环境中,同一地区有着相似生活方式或经受同样的环境污染;夫妻有着高度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惯或环境污染等因素,正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不是癌症会传染,而是他们暴露在相同或相似的致癌环境中,从而相对集中地发病得癌。
所以请大家切记,家人或朋友不幸得癌,要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给他们细心的呵护和照顾护理,不要防着躲着,别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别给他们带来双重的身心伤害。
癌症不是一定要治愈
肿瘤心理专家表示,“肿瘤一定要治愈”是误区;心理治疗对癌症康复很有价值。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目的是让大家“走出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养生周刊》特邀重庆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级心理咨询师汪波,从癌症患者的心理世界切入,为大家解读癌症认识的误区。专家提醒各位癌友和家属,我们既要纠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也要纠正“肿瘤一定要治愈”的观念,癌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怕。
癌症病人有1/3是被吓死的?
汪波:医学界有这样的说法,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有1/3因用药过度病人无法耐受而死,还有1/3因治疗无效而死。有专家表示,癌症患者不应该过度恐惧癌症,我们既要纠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也要纠正“肿瘤一定要治愈”的观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很难治愈,癌症为什么一定要治愈呢?即使发生了癌症转移,带瘤生存10年、20年也大有人在。
众所周知,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癌症都会发生转移。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不断延长,这给我们包括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信心。说癌症患者有1/3是被吓死的,其实就是患者患病以后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到免疫力、饮食、睡眠等,患者又不能正确对待和调适的结果。然而,大家应该知道的是,目前我们的整个治疗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肿瘤即使发展到了骨转移阶段,我们也还有办法可想,有办法可治。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对肿瘤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而是用各种手段把它控制住,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宫颈癌发生的15个误区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一系列的恶性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女性朋友应该要对宫颈癌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女性对该疾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宫颈癌,也能及时发现,以免耽误治疗。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宫颈癌的几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宫颈癌发病时没有症状,因此一般确诊后只能等死
事实上,人的身体在时时刻刻预示着身上各种大小疾病。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歇期出血都是宫颈癌的信号,其他还有异常排泄物或盆腔局部痛等都预示着宫颈癌的可能性。早期宫颈癌病人的存活几率都比较大。此外,宫颈癌复发大多是在治疗后2年内,一旦熬过5年,复发危险就很低了。
误区二:年轻不会患宫颈癌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性行为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多久接受一次则须咨询医生。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做巴氏涂片检查。事实上,年龄并不代表什么,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巴氏涂片检查都仍然很有必要。
误区三:采取激素代替疗法将增加宫颈癌危险
子宫颈癌不象乳腺癌和卵巢癌那样由激素依赖性。小剂量激素代替疗法能够治疗绝经期症状而不会增加宫颈癌风险。
误区四:宫颈癌必须切除子宫
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常规治疗,但并非唯一选择,子宫锥形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都能避免切除子宫,而且可以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女性病人做妈妈的权利。当然,切除子宫后,由于没有切除决定女人生理特征的卵巢,因此,更年期提前的情况并不普遍,患者没必要太担心。
误区五: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将让我进入更年期
事实: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没有切除卵巢,卵巢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有月经。子宫颈癌很少扩散到卵巢。接受盆腔放疗治疗宫颈癌的妇女可能经历绝经,因为放射线影响卵巢。
误区六:安全套与子宫癌无关
目前宫颈癌疫苗只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误区七:除了手术治疗之外,宫颈癌无药可医
手术切除确实是治疗宫颈癌最有效最常规的方法之一,但是并非唯一选择,子宫追星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都能避免子宫被全切,在不影响生育的前提下,保留女性做妈妈的权利。当然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并非唯一,除了手术之外还有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中医治疗适合不同类型的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例,几乎所有的癌症治疗方案中都有一项是中医治疗,现有的中医临床医学中,研究出的很多种中药成分都针对于肿瘤治疗,例如取自人参的人参皂苷Rh2,它具备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功能,抑制肿瘤癌细胞生长。人参皂苷Rh2可以有效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诱发肿瘤癌细胞凋亡。成为目前临床中医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中药抗癌成分。
误区八:宫颈癌治疗后我不能再要孩子了
如果你接受了子宫切除术或放射疗法治疗宫颈癌,你将不能怀孕了。但新的手术操作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帮助保存妇女的生育能力。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切除了子宫颈但还留有子宫以便妇女仍然能够怀孕。对于小的早期癌锥形活组织检查或许是适当而且也能保存生育能力。
误区九:感染HPV就会得子宫癌
首先,子宫癌的发病确然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子宫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但是,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误区十:接种疫苗后等于穿了防弹衣,肆无忌惮
宫颈癌疫苗并不是针对所有人,只针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预防就要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误区十一:在完成治疗后,在剩余的生命中我将活在担心癌症复发的阴影中
事实:如果是宫颈癌复发,最可能是在治疗后2年内。大多数病人随访5年后,复发的危险已经相当低了。
误区十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这样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子宫癌,因而对宫颈糜烂特别害怕。其实,二者之间,经过医学的研究表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误区十三:我年龄很大了不再需要巴氏试验
“我们发现在老年人口患宫颈癌和HIV人数正在增加。”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临床助理教授LaurenZoschnick博士说,“妇女可能拥有新的性伴侣,这增加她们患宫颈癌和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告诉你的健康保健师巴氏涂片是需要的,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
误区十四:宫颈癌无法预防
很多专家认为认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多个性伴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大幅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改变这些生活状态、定期体检都能减少发病。
误区十五:我已经接种了HPV疫苗,所以我不需要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事实:这种HPV疫苗将使你不被四种HPV感染,但还有其他类型的这种病毒和性传播疾病,这种疫苗是束手无策的。因此继续使用避孕套防止性传播疾病。
必须纠正的癌症认识误区 误区三、癌症是不治之症
这可以说是最普遍流传最广的一个误区,正是因为有了“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才有了“谈癌色变”。只要是沾上个“癌”字,“等死”就开始了。有时只是到医院做了CT等检查,报告上写有“癌”字,怀疑有某种癌症的可能性,应该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可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多人连继续检查都不肯进行,直接回家等死,或者是烧香拜佛,或者是遍寻所谓的偏方秘方,甚至采取迷信活动,让病情恶化雪上加霜,无知确实会害死人。
为什么这样的错误观念会流传这么广?当然有它的原因。必须承认,几十年前,甚至是十多年前,绝大多数的癌症都是无法治愈的,得了癌就基本等于是判了死刑。但医学的进步,让很多癌症可以根治,甚至是晚期癌症同样有治愈的机会,而即便那些暂是做不到根治的癌症,通过综合的治疗,也是可以让病情得到控制、延长生命、实现带瘤生存,至少是可以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很多癌症可以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癌症列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谈癌色变”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应该要转变观念,理性看待癌症并对癌症进行科学防治。
治疗乳腺癌的误区
乳腺癌是一种癌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不仅仅只会出现在女性身上,男性同样会得乳腺癌。这种疾病最好能够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乳腺癌要进行系统正规的治疗,在治疗乳腺癌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乳腺癌的治疗误区:
1、大多数乳房包块都可能是癌变。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其实约8成的女性乳房肿块为良性囊肿;
2、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为1/8,并且乳腺癌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女性各年龄段患乳腺癌几率为:30多岁时大约为1/235;85岁时会增至1/8;
3、乳房较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更小。这个说法也不准确,大乳房在检查时的确麻烦,易漏诊;
4、乳房切除后不会再患乳腺癌。乳房切除之后,乳腺癌复发率会降低91%,但有些患者的疤痕处依然会出现乳腺癌复发;
5、乳房囊肿的女性患上乳腺癌风险更大。纤维囊性乳房并不是乳腺癌。不过乳房出现囊肿要及时上医院检查,以排除乳腺癌危险。
以上就是关于乳腺癌的治疗误区,大家一定要认真的认识乳腺癌并且避免进入治疗的误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更快的帮助病情痊愈。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一定要选对。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宫颈炎隐藏女人身体内的炸弹
认识误区
虽然宫颈炎是常见妇科病,但当前许多女性朋友对此病并不了解,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一种人认为,结了婚的女性都会有宫颈炎,它既不影响工作又不影响生活,无足轻重,治疗与不治疗都一样。另一种人认为,宫颈炎是癌前病变,谈癌色变,产生“癌症”影响个人情绪和日常生活,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有一些共同症状,如性交后出现阴道点滴出血或白带带血丝,出现此种情形,一定要作宫颈涂片、阴道镜宫颈活检等,排除癌症后再治疗宫颈炎。由于炎症还可以通过产道垂直传染给胎儿和新生儿,因此提醒想做妈妈的患者朋友,一定要在彻底治愈后再怀孕,这样才能保证养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正确认识
一般而言,单纯患上宫颈炎不会对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但往往由于宫颈炎所致的白带增多、腰痛、下腹坠胀等症状会影响人的情绪,而且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有关防癌普查资料显示,宫颈无糜烂者有0.3%患宫颈癌,而患子宫糜烂者却有2%患宫颈癌。说明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义。
一般临床常用治疗宫颈炎的药物有:宫颈炎康栓、止带消糜栓等。国家二类新药宫颈炎康栓有效治疗宫颈炎,疗效稳定,标本兼治,为你彻底消除身体隐患。大量的临床表明该药物治疗不影响子宫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无痛苦、无副作用、方便省事等优点。还你一个轻松女人身!
必须知道的六个癌症认识误区
误区一:不敢直面癌症
对大多数人来说,被确诊为癌症是改变一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震惊、恐惧、愤怒、伤心、孤独、焦虑的感觉随即产生。在一些环境中,癌症仍然是人们谈论的禁忌,癌症患者往往遭到歧视,以至于患者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癌症病人。
专家表示,对于癌,谁都回避不了,谁都需要防范,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直面癌症、正确认识癌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诊早治,并为他们获得高质量的诊疗营造好的环境氛围。
误区二:癌症早期无法发现
不少人认为,癌症早期无明显信号,到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事实上,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癌症,可能在无症状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及普查早期发现。部位较表浅的肿瘤,如皮肤癌、口腔癌,可在体检时及时活检确诊。一些位于身体内部的肿瘤,也可能通过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例如,无症状的早期肾癌、早期肝癌,可通过超声波检查早期发现。
误区三:对于癌症,我们无能为力
尽管癌症目前仍是医学界尚在攻克的难题,但人类面对癌症并非束手无策。研究表明,在正确决策的引导下,相当一部分常见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地区以及国家层面上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因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育运动等导致的癌症发生是必要的。
误区四:晚期癌症别治了
晚期肿瘤治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经济状况、治疗期望值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到“量体裁衣”式的治疗。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患者不要过度担忧。放化疗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过现有的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切不可因恐惧副作用而拒绝放化疗。
误区五: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
世卫组织调查发现,在低收入国家,75%的人认为在制定治疗癌症的方案时全都是医生说了算,仅8%的人同意患者应该与医生一起做决定。与之相比,经济发达国家中72%的人认同患者与医生共同决定的模式。
在临床中,往往是当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了生命,并且保证了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关注个体的心理情绪波动,因为治疗癌症不仅是医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专家提醒,除了患者本人和医生,家属的责任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针对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并发症。
误区六:带瘤生存误区需警惕
可能有许多人不理解,带瘤生存不就是不治了吗?有肿瘤在身体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恶化,这还能安全吗?吴永忠院长表示,其实带瘤生存不是听之任之,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模式,这也是近几年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个体医学”的核心。
首先,要认清一个事实,人类征服肿瘤的梦想还没有实现。WHO已经把肿瘤当作一种慢性病,因为其病情发展有一个过程,不能治愈,终身存在,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一样。
其次有时候过分积极治疗也是一种伤害,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肿瘤患者,儿女们一听说能够手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反而没有获得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各种机能都已经退化,根本无法耐受手术、化疗。此时完全不必去考虑消灭肿瘤,可以选择单独放疗或其他治疗,从而做到带癌生存。
再次倡导带瘤生存并也意味着保守等待不治疗,如果能够外科切除、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治愈的,依然要鼓励肿瘤患者积极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1/3可治愈,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指出,防癌最简单方法是多吃果蔬,可减少20%患癌几率,并建议民众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约85克)、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保持标准体重、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戒烟限酒。只要坚守“预防重于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险因素,再加上定期筛检的第二道防线,远离癌症并不难。
矽肺病的认识误区
矽肺病是不同于癌症的疾病,虽不是癌症但后期却如同癌症一样,矽肺病主要是因为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存在于肺内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那么,矽肺病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呢?
矽肺病的认识误区,您了解多少?
对于矽肺病,大众知晓率并不高: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不易察觉,且病情极易复发。这些特殊性,使患者对矽肺病认识出现不少误区,以至最终影响治疗。
缺乏预防观念:吸烟已被证实是导致矽肺病的重要因素,如戒烟及时,矽肺病的发生率可减少80%至90%。但目前社会上吸烟率仍居高不下,甚至不少人患病后仍继续吸烟。吸烟成为矽肺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对早期症状不重视:虽然矽肺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仍会有些蛛丝马迹,如患者每年会出现几个月的咳嗽、咳痰现象。但是,患者大都轻视这些症状,没有到医院及时检查。事实上,此阶段若能及时治疗和戒烟,则可完全避免发生矽肺病。而一旦拖延下去,引起肺功能严重损害,治疗就会困难许多。
不重视缓解期治疗:许多矽肺病患者在病情的急性发作期比较重视用药,但病情一旦得到缓解就停止治疗。长期这样,肺功能会逐渐下降,矽肺病急性发作也越来越频繁。
对长期综合治疗缺乏认识:一些患者认为矽肺病即使坚持治疗,也只是改善症状及避免病情恶化,并不能断根,因此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而另一些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经过一段治疗后没有看到显著效果,便丧失治疗的信心。
宫颈癌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宫颈癌怎么预防,癌症是不可能被预防的,所以会忽视掉对宫颈癌的预防。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100%预防、唯一可彻底根除的癌症。误区二:生活检点,宫颈癌肯定不会找上我。虽然说宫颈癌发病原因跟性经历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你做到在性生活方面完美就能全面封锁宫颈癌。因为引发这一恶性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遭遇它。误区三:宫颈癌既然是可治愈疾病,那么就不要过于担心,手术就能治愈它。宫颈癌手术后并不代表就已治愈,仍有复发的可能,若手术切除不完全,更有转移扩散的可能。误区四:宫颈炎的治疗无所谓。这点是很多女性朋友的错误认识。慢性宫颈炎、轻中度宫颈糜烂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所以往往被人忽视。但它却是导致宫颈癌的最大隐患之一。
癌症的认识误区
除了预防,正确认识、面对癌症,也是战胜癌症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已成为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癌症的治疗目的也从单纯的将癌细胞“赶尽杀绝”变为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但目前人们对癌症仍存在认知误区。
误区一:不敢直面癌症
对大多数人来说,被确诊为癌症后,震惊、恐惧、愤怒、伤心、孤独、焦虑的感觉随即产生。在一些环境中,癌症仍然是人们谈论的禁忌,以至于患者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癌症病人。
专家表示,对于癌,谁都回避不了,谁都需要防范,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直面癌症、正确认识癌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诊早治,并为他们获得高质量的诊疗营造好的环境氛围。
误区二:早期无法发现
不少人认为,癌症早期无明显信号,到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
专家表示,事实上,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癌症,可能在无症状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及普查早期发现。部位较表浅的肿瘤,如皮肤癌、口腔癌,可在体检时及时活检确诊。一些位于身体内部的肿瘤,也可能通过常规检查早期发现。
误区三:我们无能为力
面对癌症,很多人认为无能为力。
研究表明,在正确决策的引导下,相当一部分常见肿瘤是可以预防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重要内容。
误区四:晚期癌症别治了
一旦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等于宣判了死刑,也就没有治疗的必要了。
专家表示,晚期肿瘤治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经济状况、治疗期望值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到“量体裁衣”式的治疗。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患者不要过度担忧。放化疗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过现有的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切不可因恐惧副作用而拒绝放化疗。
误区五:治疗是医生的事
有些患者将治疗癌症看做是医生的事情,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被动接受。
专家提醒,除了患者本人和医生,家属的责任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针对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并发症。在临床中,当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更容易稳定,可带病延长生命,并且保证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波动,因为治疗癌症不仅是医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