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药物治疗
一、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一)磺脲类(SUs)
药物作用:
SUs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
主要适应证:
2型糖尿病患者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SUs类药。
禁忌证:
本类药物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进行大手术,伴有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妊娠的患者。
(二)二甲双胍
药物作用:
此药物可增加外周组织(例如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可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生成率。双胍类药物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但不影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者无降血糖作用,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与SUs合用则可增强其降糖作用。
主要适应证:
双胍类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线药物。单用双胍类或SUs有一定效果但又未达到良好控制者,可联合应用这两类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如血糖波动较大,加用双胍类有利于稳定病情。
禁忌证:
由于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对有上述情况的患者忌用,对老年患者也应小心使用。
(三)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如麦芽糖酶、淀粉酶、蔗糖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第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本类药可单独应用,也可与sus或双胍类合用,还可与胰岛素合用。
(四)噻唑烷二酮(TZD)类
TZD类也称格列酮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故视为胰岛素增敏剂。
TzD类主要用于使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SUs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此类药物主要为吡格列酮。
(五)苯丙氨酸类衍生物
苯丙氨酸类衍生物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该类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低血糖危险性低、不增加体重等优点,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
二、胰岛素治疗
(一)胰岛素介绍
(二)适应证
①1型糖尿病;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
③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
④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
⑤妊娠和分娩;
⑥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
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三)胰岛素制剂
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胰岛素制剂可分为三类。
①速(短)效胰岛素制剂:有普通胰岛素和半慢胰岛素锌混悬液。该类胰岛素发生作用快但持续时间短。胰岛素是惟一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可用于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②中效胰岛素制剂:有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慢胰岛素锌混悬液。
③长效胰岛素制剂:有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四)胰岛素制剂使用注意事项
①注意当从动物胰岛素改用人胰岛素制剂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应严密观察。
②胰岛素制剂类型、种类、注射技术、胰岛素抗体、注射部位、患者反应性差异等均可影响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作用维持时间。腹部注射吸收最快,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和臀部。
③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不宜<2℃或>30℃)及剧烈晃动。
④我国常用制剂有每毫升含40U和100U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注射器与胰岛素浓度含量匹配。
⑥某些患者需要混合使用短、中效胰岛素,市场上有各种比例的预混制剂,可按患者情况选用。
⑦胰岛素“笔”型注射器使用预先装满胰岛素的笔芯,因此不必抽吸和混合胰岛素。胰岛素笔可以使用短效、中效或预混胰岛素,使用方便且便于携带。
(五)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
(1)无论哪一种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按患者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作适当调整。
(2)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效(NPH或Lente)胰岛素,每天早餐前0.5h皮下注射1次,开始剂量约为4~8U,根据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每隔数天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取得良好控制。
(六)胰岛素的副作用
①低血糖反应:胰岛素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者。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尽早发现及处理。要注意识别S0m0gyi现象,以避免发生胰岛素剂量调节上的错误。
②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视力模糊,为晶状体屈光改变,常于数周内自然恢复。
④脂肪营养不良是少见的局部副作用,在注射部位呈皮下萎缩或增生,停止在该部位注射后可缓慢自然恢复。为防止其发生,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使用高纯度人胰岛素制剂后过敏反应和脂肪营养不良甚少发生。
⑤肥胖。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就是体重增加,腹部发胖,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肥胖。
⑥食欲增加。
⑦双下肢浮肿。在开始应用胰岛素后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双下肢浮肿,是水钠潴留造成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逐渐消失,如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可不必处理,如一直不能消肿,也可以应用6542等药物以改善微循环,如果有肾脏病应该及时治疗。
③高胰岛素血症。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尤其身材比较肥胖的患者就更应该严格掌握胰岛素用量,最好与双胍类降糖药物或拜糖平联合应用,以减少胰岛素用量,从而减少其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
糖尿病药物
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大类:双胍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基本淘汰,可能在一些边远地区还在使用。它可以有不同的剂型,有普通的、缓释的、肠溶的等等。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 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容易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常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多见于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少见。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很多人认为二甲双胍有肝肾的损害,所以不愿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这是存在认识的误区,只有肝肾功能不全、有心衰、呼吸衰竭、或年龄过大(大于70岁)等患者不能使用或慎用。
注意事项:该药可以餐前、餐中、餐后服用,为减少药物副作用,多于餐后服。从小剂量开始,有助于缓解胃肠道反应。
第二大类: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磺脲类药物种类较多,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之分,现在后两代的药物用的较多,而D860基本停用,主要是由于容易出现低血糖。
常见副作用:易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
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为了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药物做成缓释片或控释片,每天仅需服用一次,大大减少了服药次数,方便了患者。但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局限性,如果每天一次血糖控制不满意,有些药物也可服用2次。常用的药物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
第三大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对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纠正糖及脂质代谢异常,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其对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因此要求患者必须有胰岛素存在,单独使用不容易出现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该药物在使用上一直有些争议,主要是增加心衰和膀胱癌的风险,目前研究认为这些风险不大、可控,但还需更多循征医学的证据。该药是目前针对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糖尿病,但需严格选择适应症。目前主要使用的有两种药物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常见副作用:体液储留、诱发或加重 心力衰竭、肝毒性、肥胖和增加 骨折风险(尤其髂骨和腕骨)。因此在有心衰(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现有或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或存在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的患者禁用吡格列酮。
第四大类:格列奈类药物(非磺脲类促泌剂)
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具有“快进快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其可直接促进胰岛素早时相(第Ⅰ时相)分泌缺陷恢复正常,从而对降低餐后血糖具有独特优势,并且不容易出现低血糖。主要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常见副作用: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另外,文献报道在血糖控制相近的前提下,瑞格列奈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比磺脲类药物低,同时还有研究发现,瑞格列奈不增高心血管死亡风险。瑞格列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瑞格列奈是第一个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品评价机构(EME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去除肾功能不全禁忌证的口服降糖药。即使是肾功能不全较严重,内生肌酐清除率<30 ml/(min·1.73m2)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瑞格列奈,仍不会使低血糖发生率升高 。
第五大类: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而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一般不引起营养吸收障碍,几乎没有对肝肾的副作用和蓄积作用。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如与磺脲类、胰岛素等药合用出现低血糖时,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纠正低血糖,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常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肠鸣,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偶有腹泻,一般两周后可缓解。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第六大类: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
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而减少GLP-1 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 在体内的水平。GLP-1具有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它具有双激素调节的作用,因此DPP4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并且很少引起低血糖。正是因为其具有这些优点,近几年糖尿病治疗指南逐渐提高了该类药物的使用地位,甚至可作为一线用药的备选之一。目前应用于临床的DPP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Sitagliptin)、 维格列汀(Vildagliptin)、 沙格列汀(Saxagliptin)、阿格列汀(Alogliptin)和利格列汀(linagliptin)。
注意事项:有胰腺炎、肾功能不全者愼用。
第七大类: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主要作用于肾脏近端小管钠葡萄糖转运体2,通过抑制这些转运体,防止已滤过的葡萄糖在肾脏内重吸收。简单的说就是减少肾小管的葡萄糖重吸收,增加葡萄糖从尿中排除,达到控制高血糖的目的。SGLT2抑制剂不依赖于胰岛素,可以在2型糖尿病进展的不同阶段使用。目前有几个SGLT2抑制剂正在研发中。dapagliflozin(达格列净)已经在欧洲获得批准,canagliflozin获得美国批准。目前在我国正在做上市前的临床试验。
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有些副作用可能还没有发现,还没有写在说明书上,因此药物的选择、使用需通过医生根据病史、药物特点、参考药物说明书、慎重合理选择。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好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一、降糖药物:
对于糖尿病一般都会选择性的用一些降糖药物。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目前降糖药也比较多,可以选择现在用一些阿卡波糖或者是格列齐特缓释片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降糖药物,如果患者还出现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那么也可以选择参芪降糖颗粒等,这些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二、真菌药物: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糖尿病到了后期会出现并发症,很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的症状,一般都是会出现体癣、指甲癣或者是足癣等,很多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化脓性的感染,这种皮肤感染的疾病都是能够治疗的,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用一些抗真菌药物直接涂抹患处,有效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选择性的用达克宁,直接涂抹外处,治疗糖尿病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三、口服药物: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非常不错。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可以持续8小时,降糖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糖尿病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从原有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及双胍类(biguanide)外,已有第3类α-葡糖苷酶抑制剂(α- glucosidase inhibitor)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不久也将引入国内。
至于第5类胰升糖素抑制剂(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和第6类糖异生作用抑制剂(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则尚在实验和小量临床试用阶段。
在上述抗糖尿病药物中,磺酰脲类药系降糖药,可以引起低血糖反应,而双胍类和α-葡糖苷酶抑制剂则不引起低血糖反应,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
二、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
三、手术治疗
糖尿病治疗可依靠胃转流手术。
(1)先把胃断开,越胖,越少留。
(2)把小肠断开,胰岛素抵抗越重,断点离胃越远,当然体重下降的也越厉害,因此要根据两方面的情况权衡。
(3)把远端的肠管和胃连接在一起。
(4)把小肠的近端栽在远端小肠上,近端的肠管里有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是负责脂肪和肉类的消化的。
肋间神经炎的注意事项
1、应以预防为主,如加强劳动保护,预防金属和农药中毒,尽量少用呋喃类药物(如需要服用时,可同时加服维生素B族药物)等。
2、如发现有神经症状和体征时,应尽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经营养功能,并增强体质。如重金属所致者,可使用解毒剂,如二巯基丁二酸钠(0.5~1.0g加入注射用水20ml静注1/ 日),5~10次为一疗程;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应寻找营养障碍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由糖尿病引起者应同时治疗糖尿病。药物治疗可使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和血管扩张药以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 ...
儿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法
口服药首选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药物非常有限,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 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临床使用多年,是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全世界医疗领域和患者的公认,是治疗 2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尤其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显着。
二甲双胍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中是按剂量计算使用的,这和通常儿童用药按体重计算用量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2型患者使用的合适剂量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开始的剂量是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服用,持续一周,观察病情,若没有好转,可加大剂量,至500-850毫克/次;对于体重50kg以上的儿童患者,刚开始的剂量也可使用成人推荐剂量500毫克/次,每日2次。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若伴有高血糖(血糖值>13.9mmol/l)或有酮症,应考虑胰岛素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换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1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在急性糖代谢失调,长期高血糖产生高糖毒性,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或患儿糖尿病分型有困难时,宜选用胰岛素,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并非治疗儿童糖尿病的首选。磺脲类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会产生低血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低血糖对大脑发育有显着的影响,目前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在6.5%-7.0%,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这个标准可适当放宽,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对糖尿病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而且服用后此类药物不会对儿童肠胃道造成明显不良反应。但这类药物使用较少,但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可以放心使用。
糖尿病药
苯乙双服(降糖灵):开始时一次25mg,一日2—3次,饭前服用,可逐渐增量至每日
50—100mg,但每日最大量不超过0.15g。老年糖尿病人以不超过75mg为宜。
二甲双胍(降糖片)6每次口服0—25—0.5g,一日2—3次,以后根据血糖、尿糖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磺脲类降糖药
格列齐特(达美康,甲磺毗腮):一般患者每日口服40—80mg,需要时可增加至每次80mg,一日3—4次。极量一日320mg,老年患者一日用量不超过80mg。
格列喹酮(糖适平):每日口服60一120mg,分1—3次服用,宜餐前服用。可根据血糖水平酌情调整剂量。
格列吡嗪(美毗达):初用者早餐前30分钟服用2.5—5mg,老年糖尿病人从2.5mg开始,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每日用量超过10mg时可分为2—3次,在餐前30分钟口服,每日极量为30mg。
格列本脲(优降糖):一次口服2.5一10mg,一日量超过10mg时应分早晚两次服用。出现疗效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每日2.5—5mg。
拜糖平
一般成人开始剂量每次50—100mg,一日3次,每日就餐前吞服,或与第一口食物一起嚼服。由于个体间药效或耐受性差异,应由医生确定病人个体化剂量。严格控制饮食,疗效会更好。
儿童2型糖尿病如何治疗
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儿童存在的特殊心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问题。一般来说,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给予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欠佳时才考虑药物治疗。接受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儿要定期监测血糖,常规血糖监测应该因人而异,hba1c应每3个月测1次,目标值<6.2%。
⑴糖尿病教育:儿童2型糖尿病由于病程较长,因此有更高的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因此糖尿病教育更为重要。教育应面对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以及学校的老师和校医,最好形成协作小组,这对患儿成功控制血糖很有好处。
⑵饮食与运动: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应提供足够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对于肥胖超重>20%者,所需热量是健康同龄儿童的65%~80%、超重10%~20%者为90%;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是53%~55%:30%:15%~17%。当血糖和体重控制良好后饮食限制可适当放宽。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还能帮助减轻体重。应鼓励病人每天进行20~30min的有氧运动,并尽量减少坐式活动,例如减少看电视、使用计算机的时间等。
⑶药物治疗:胰岛素是目前批准治疗儿童糖尿病的唯一药物,当前使用的所有口服抗糖尿病药物都没有批准用于儿童糖尿病,也没有推荐剂量,但一般认为如果饮食、运动干预治疗效果差,就应该加用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由于胰岛素可增加体重,因此肥胖的儿童2型糖尿病通常首选可减轻体重的二甲双胍。虽然二甲双胍对儿童的有效剂量不清楚,但由于大多数患儿体重接近于成人,使用成人剂量是可行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3~6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可考虑以下几种治疗方案:①联合使用一种磺脲类抗糖尿病药物;②改用胰岛素治疗;③加用胰岛素或改为磺脲药和胰岛素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脘二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时间较短,有关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一般主张儿童期(14岁以下)慎用或不用。
银屑病药物治疗
(1)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和盐酸氮芥酊,主要用于皮损广泛、外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的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病型、脓疱型和关节病型银屑病,这类药物大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维A酸类药物:目前应用较多,适用于红皮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这类药物因可导致畸胎,故服药期间和停药半年之内应避孕;
(3)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红皮病型、关节病型或泛发脓疱型银屑病,在应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短期使用,但因停药后皮疹可迅速复发,且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应慎用;
(4)抗生素:对急性点滴型银屑病伴有扁桃体炎或咽炎的可用青霉素治疗;对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可用甲砜霉素或氯霉素静脉点滴;
糖尿病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是指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合适患者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双胍类、阿卡波糖,以及注射胰岛素和服用中药等。为了使血糖水平保持在基本正常的水平,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其个体化的处理。
糖尿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药物疗法
治疗糖尿病,药物是少不了的。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好多降糖药,对身体肝脏等器官有很大的副作用,而日常的偏方也只能暂时的稳血糖。糖尿病的药物选择成为了患者们最为头疼的事情!而最新的足底治疗方法,已经帮助患者们摆脱了,糖尿病副作用的困扰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是患者们在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下,辅助治疗的不二之选!专家给患者们的建议,每天要适当中等量有氧运动的步行、慢跑、游泳、爬楼、骑自行车、高尔夫球、跳舞、打太极拳等。不适合参加主要是靠肌肉爆发力完成的无氧运动,如举重、跳高、跳远等。避免赤足行走和倒行,因可能导致足部损伤或跌倒。
目前糖尿病治疗的方法都有哪些
1、糖尿病治疗首先是需注重饮食疗法。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糖尿病话只能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饮食治疗应按糖尿病的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
2、运动疗法也是属于糖尿病治疗方式之一。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种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
3、糖尿病治疗之口服药物疗法,实用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使血糖下降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应。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药物的持续治疗,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达到理想的目标,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就需要经常监测不同时段(如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后、临睡前)的血糖值,以便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糖尿病
药物种类
口服降糖药分为如下几种:( 1)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磺脲类药物, 有格列本脲( 优降糖) 、格列吡嗪( 美吡达, 优哒灵、瑞易宁) ;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称苯甲酸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格列奈类) , 如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那格列奈( 唐力) 。( 2)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如双胍类( 二甲双胍、格华止、迪化糖锭、美迪康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拜唐苹、卡博平、倍欣) 。( 3)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包括吡格列酮( 艾汀) , 罗格列酮( 文迪雅) 。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只有在胰腺还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情况下才可选用。因此, 1 型糖尿病患者不选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选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还要了解患者有无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 如果有, 则不可选用。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
服药时间
某糖尿病患者, 一直口服降糖药, 药是大医院专家开的, 服药量也无错误, 但血糖始终控制不好, 有时还出现低血糖, 这是为什么呢? 经笔者详细询问, 得知患者服降糖药均生产批号: 2004101313 唐胰安苦荞降糖茶在餐后 1 小时左右, 这时血糖已很高, 再降血糖效果就比较差, 还有可能出现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绝大多数降糖药应在餐前20~30 分钟服用, 其目的是在体内营造一个药物环境, 进餐后药物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药尽其用,使血糖不升高。如餐后服药, 由于药物吸收需要一定时间, 往往是餐后血糖先升高, 药物吸收后再去降已升高的血糖。相比较, 前者降糖效果要好于后者。举个简单的例子, 就可能更好地理解了。我们把降糖药视为“ 突击队”, 血糖为“ 敌人”。突击队预先埋伏好, 当敌人来时, 进行包围, 敌人被全部歼灭。如果先放走了敌人, 突击队在后面追杀, 消灭敌人的效果肯定不如包围方式好。当然也有些药在餐后即时服用, 是因该药胃肠反应较大, 如二甲双胍等。另外有些药物要求进餐开始同时服用, 是因该药物吸收快, 用餐结束后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时正是药物发挥降糖作用的时间, 如那格列奈( 唐力) 等。
对症用药
众所周知, 血糖高应服用降糖药, 但是否对症往往被忽视, 从而造成治疗过错。例如优降糖, 属磺脲类药, 可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 从而降低血糖含量。如果你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服用优降糖则是错误的。服用磺脲类药可刺激胰腺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本来体内胰岛素就多, 如继续分泌的话, 将会使胰岛素更多, 而且会加重胰腺负荷,长此以往可导致胰腺功能衰竭。如果胰岛细胞已丧失分泌胰岛素功能, 此时再选用磺脲类药是毫无作用的。因此, 建议在决定选用磺脲类药时, 应监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在确定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时应选用胰岛素增敏剂, 如罗格列酮( 文迪雅) 等。
胰岛素治疗
选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好, 副作用小。有些患者误以为用胰岛素治疗会上瘾,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用胰岛素治疗不会上瘾。胰岛素治疗可长可短, 根据病情,可随时选用胰岛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药。对无明显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的初期轻型糖尿病患者,可采取早期胰岛素治疗。据报道,初期轻型糖尿病患者采用 4 周的胰岛素治疗, 使胰岛 β 细胞功能得到恢复然后仅采用饮食、运动治疗, 可在 2~3 年内不用服降糖药。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使每单药的选用剂量减少, 副作用也减小。有的单药间有互补性, 能更好地适应患者多变的病情。常用的联合疗法, 如磺脲类+ 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 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 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等。联合用药的一般原则是: 两种降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联合选用,不提倡三类降糖药联合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