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猪口蹄疫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流行特点

猪口蹄疫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流行特点

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口蹄疫的主要临床表现:

不同动物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体温40~41℃,食欲不振或不食,精神沉郁。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

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由于气温高低、日光强弱等对口蹄疫病毒的生存有直接影响,而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交通情况、环境状况、饲养管理等不尽相同,导致口蹄疫流行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的季节性。一般冬、春季较易发生大流行,夏季减缓或平息。有的国家和地区以春、秋两季为主。猪口蹄疫以秋末、冬春常发,春季为流行盛期,夏季发生较少。

口蹄疫病畜舍、污染物及其环境的消毒:

口蹄疫病毒可随感染发病畜的粪便和分泌物排出而污染畜舍及周围环境。对畜舍内外先喷洒消毒液,清扫、清洗后再消毒,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并用水洗刷畜舍、车辆等,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清洗干净后可用消毒液喷洒的方式消毒;对金属设施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畜舍的垫料、粪便等作深埋、堆积发酵或焚烧处理;畜舍附近场地、沟渠用石灰、漂白粉等消毒。

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哪些区别

因为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发病症状比较相似,所以大家有的时候会分不清楚到底属于哪种病,就不能够对症下药以耽误了病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分清,好对症下药。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传染,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而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l6)等。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而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而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而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基础上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

以上就是关于手足口病和口蹄疫的具体区别,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上面的表述正确的辨别患有何种疾病,做到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够早日的康复。小编提醒如果大家不能分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诊治,不要乱用药,以免耽误了病情。

口蹄疫的概述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它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达70多种。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目前,有三分之二的 OIE 成员国流行 FMD,时刻威胁着无 FMD 国家和地区的家畜安全和畜产品贸易。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c 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特点 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一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且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手足口病的诊断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家长需要注意。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诊断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 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 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两大特征。

口蹄疫的猪肉能吃吗

最好不要,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OIE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接触轻易传染,最好不要食用。

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吃了患病猪的肉容易得这种病。病原是口蹄疫病毒,本病的传染源很广,病猪的各种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有传染性。传播方式复杂,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流行方式多为蔓延式,间有跳跃式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多发,寒冷天气病毒在外界环境长期存活,所以潜藏着天气转暖时大流行的疫原。

手足口病疱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的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不同,因为口蹄疫是通过口蹄疫病毒为媒介进行传播,是属于人和动物共患的病原体。但是手足口病却不同,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或者病菌感染导致的。

手足口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二、传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

手足口病是因为接触到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或者携带手足口病病毒的人群才会病发,可以通过日常中的一些生活用品,餐具以及玩具等污染经口感染的,而且也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手足口病可以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传播途径不同

四、发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

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

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

口蹄疫和手足口病的患病部位虽然极其相似,都有可能在口腔、手指之间以及脚部等处,但是它们的症状和体征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两大特征。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 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大家都听说过手足口病和口蹄疫这两种疾病,它们都属于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感染疾病,给患儿的健康危害极大,但是两者有很多类似之处,家长们要多了解下这些疾病的常识,以便孩子感染后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手足口病与口蹄疫有以下区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 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两大特征。需与疱疹性咽峡炎,单纯疱疹等相鉴别。

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相信大家对手足口病和口蹄疫应该能分辨清楚了吧,这些常识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一些帮助。对于小儿手足口病,尤其是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教会宝宝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室内要经常通风,定期消毒。

口蹄疫传播途径有哪些

患口蹄疫的动物会出现发热、跛行和在皮肤与皮肤黏膜天后痊愈,愈后良好。但有时可并发心肌炎。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例如分泌物、排泄物、畜产品、污染的空气、饲料等)传给易感动物。

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以及完整皮肤(如乳房皮肤)、黏膜(眼结膜)。另外还可通过空气,也可以通过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径传播。

我国对口蹄疫的防治,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注射接种,发生口蹄疫的则捕杀。

FMDV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由一条单链正链RNA和包裹于周围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决定了病毒的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病毒外壳为对称的20面体。

FMDV在病畜的水泡皮内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发热期间血液内含毒量最多,奶、尿、口涎、泪和粪便中都含有FMDV。不过,FMDV也有较大的弱点:耐热性差,所以夏季很少爆发,而病兽的肉只要加热超过 100℃也可将病毒全部杀死。

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过2-18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疱(手指尖、手掌、脚趾),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动物,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口蹄疫传播途径防不胜防,人受到口蹄疫的感染,身体会发生异常,高烧不退等等,这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就医,有必要的情况下还会进行隔离,因此为了个人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在日常就做好各方面的防范,多喝水多开窗,预防病毒感染。

口蹄疫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蹄疫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检测疑似感染动物水疱皮或水疱液中所有血清型口蹄疫病毒,适用于口蹄疫病毒的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血清学试验 ,ELISA是目前检测FMDV感染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与补结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血凝抑制、免疫扩散沉淀试验相比较、具有灵敏、快速、价廉等优点。

手足口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两大特征。

相关推荐

口蹄疫的偏方

口蹄疫的偏方1 猪皮100g与萝卜同炖食用。猪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能够促进本病组织修复,从而促进社动脉壁功能的恢复,改善组织的免疫功能。 口蹄疫的偏方2 黑桃可与豆浆同时打浆后食用。黑桃含有丰富的DHA具有很好的健脑保健作用,特别适用于长期熬夜的,记忆力下降以及休息不好、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食用。 口蹄疫的偏方3 黑米粥250g直接食用。黑米粥含有丰富的黑色素,具有很好的益肾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滋补性作用,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口蹄疫患者的保健护理方法有哪些

一、严格实行床边隔离 口蹄疫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全身皮肤粘膜红斑及水疱,加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3],容易合并细菌感染。①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其用过的一次性被单、废纸等一律焚烧;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先用0.5%84消毒液浸泡10 min,毁形后再进行深埋。患者所用体温计、止血带、听诊器、血压计等固定专用。②各种治疗及护理均尽量集中实施。患者双手,足底及全身红斑、水疱,下床困难,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护士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③对患者所接触过的物品,如床头柜、椅等用0.5% 84消毒液擦洗;体温

猪口蹄疫为什么叫五号病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 猪一号病:猪水皰病、 二号病:非洲马瘟 三号病:马传贫 四号病:鸭瘟 猪五号病:口蹄疫 六号病:牛瘟 只有我国大陆地区这么叫,是根据危险程度等情况排的。

口蹄疫传播途径有哪些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口唇和蹄部等部位发生水疱及其溃斑为主要特征的偶蹄动物(猪、牛、羊、鹿、骆驼等)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为“鹅口疮”、“口疮”、“蹄癀”、“脱靴症”。蒙古族牧民称其为“雪里河”,维吾尔族牧民称其为“阿克塞勒”,藏族牧民称其为“卡查”。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如易感动物与被感染动物及其排泄物直接接触;间接传播,主要通过带毒媒介物和器械传播。 气源传播,口蹄疫病毒可以随发病动物呼出的气体传播。水源传播,如污染的饮水、水源等。口蹄疫病毒还可经

口蹄疫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畜类 对于畜类,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是二至三天后的高烧;口中的水疱导致粘性或泡沫状唾液的过度分泌并流淌出口外;足部的水泡有可能破裂并导致残废。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成年动物感染后可能会伴有数月无法恢复的体重减轻,以及成年雄性动物的睾丸肿胀,对于母牛,牛奶产量会明显减少。 人类 口蹄疫感染人类的症状包括不舒服,发烧,

口蹄疫的防治方法

(1)预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病畜就地封锁,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要烧毁或深埋,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钠(含有效氯≥20%)、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以免散毒。接种。对疫区周围牛羊,选用与当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须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执行。 (2)治疗病初,即口腔出现水泡前,用血清或

腺胃炎流行特点

1、 家禽传染性腺胃炎在全世界均有发生,在我国家禽传染性腺肌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家禽(鸡、鸭、鹅、鸽、鹌鹑等禽类)。 2、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3、 本病在我国,近一两年来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全国各地均有发病,且发病日龄越来越小,病症越来越严重,且发病后腺胃的肿胀、溃疡变得不如以前发病那么明显,而肌胃的溃疡等病变却越来越严重,并发或继发的疾病所带来的死亡越来越高。 4、 本病以前主要感染蛋鸡,而近一两年来水禽(鸭、鹅)、珍禽(鸽、鹌鹑、野鸡、山鸡、鸵鸟)也都开始发病,且发病的严

口蹄疫防治

常规防治方法 (1)预防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兽医机关,病畜就地封锁,所用器具及污染地面用2%苛性钠消毒。确认后,立即进行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及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发病畜群扑杀后要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外出要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饮水,要烧毁或深埋,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钠、二氯异氰豚酸钠(含有效氯≥20%)、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以免散毒。接种。对疫区周围牛羊,选用与当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须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执行。 (2)治疗病初,即口腔出现水

甲流的流行特点

根据猪流感疫情在我国发生和流行情况,可组织开展感染危险因素、人群感染状况、病例临床特征、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传播动力学、病原生态学、人群疾病负担和疾病传播模式的模型等研究,方案另行制定。 与其他流感症状类似,如高热、咳嗽、乏力、厌食等。另有报道说,此次美国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眼下的这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美墨猪流感是否相同? 美国疾控中心证实,在墨西哥导致数十人死亡的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1.1病原菌:该病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大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及变形杆菌等。其中最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引外,结核杆菌、放线菌、布氏杆菌及口蹄疫病毒也能引发乳房炎。 病原体的感染途径:主要有经乳头输乳管侵入乳腺;由乳房破损皮肤经淋巴道侵入乳腺;经血液循环流入乳腺引发乳腺炎,如结核病、布病、口蹄疫及胃肠炎、子宫炎等。 1.2乳房的物理性损伤:如挤乳方法不当、仔畜吸吮咬伤乳头等原因造成乳头创作,使病原菌侵入乳腺引发乳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