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有一种治疗叫过度
新生儿脑损伤有一种治疗叫过度
“她是早产儿,出生时的体重不足3斤,刚出生时就诊断出有脑损伤,在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后,复查显示正常。”丹丹的妈妈回忆,尽管检查结果是正常的,但家人都不放心,于是又带着丹丹到其他医院检查,有一家医院的医生告诉丹丹妈妈,孩子肌张力高、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协调障碍,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
百般纠结中,丹丹的父母找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主任贾天明,在了解病情并仔细检查之后,贾天明认为孩子发育指标正常,“在家里多给孩子做做抚触,多与孩子进行语言互动训练即可,没必要治疗。”贾天明的这些话,让丹丹少受了罪,也让整个家庭省下一笔不菲的医药费。
贾天明介绍,现在不少脑损伤患儿家长都过度紧张,也造成了过度的治疗。“对于轻、中度脑损伤患儿采取过度的干预措施,尤其是一些有创的治疗,会对患儿今后的心理发育产生严重影响。”贾天明说,一些家长过分相信药物治疗,却忽视外界信息刺激和功能训练能帮助脑功能恢复。
○孩子太安静 要警惕脑损伤
“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常见原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贾天明介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其脑瘫和智力异常的发生率高达40%左右。同时,胆红素脑病、新生儿低血糖等也可以造成严重脑损伤。
脑损伤患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如在新生儿期出现哺乳困难、哭声微弱、出生后少动、全身发硬、经常尖叫或烦躁不安,稍大后不注意看人、反应迟钝、不能微笑及逗笑,表情淡漠,眼神呆滞不灵活,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等。
“有以上因素和症状存在的小儿,父母应该多注意观察,必要时及时去医院检查,评价其发育水平。”贾天明说。
○正规治疗同时
家庭训练发挥大作用
贾天明提醒,脑损伤的患儿,第一时间接受正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正规干预治疗的同时或干预治疗的期间,家庭训练很有必要。
家庭训练主要包括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刺激以及坐、站、走和手功能训练等。
比如可用鲜艳的玩具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只要孩子处于清醒期就可以进行,每次数分钟;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在不影响宝宝正常睡眠和休息的前提下,可以用较大的声音与婴儿说话,引导其语言发育;而拥抱、按摩等触觉刺激对智力与情绪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另外,适时坐、立训练可减轻患儿后遗症的风险,增进其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应按6个月坐、10个月站、周岁走的运动发育规律及时开始相关训练。
“总之,合适的运动和感觉刺激可促进脑细胞发育;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小儿脑瘫及继发性损害非常重要。”贾天明说。
新生儿低血糖有什么危害
低血糖严重可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大,低血糖可以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比轻度缺氧性脑损伤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新生儿低血糖的标准是血糖低于2.2mmol/L,但实际上血糖低于2.6mmol/L就可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越早,血中葡萄糖数值越低,存在时间越长,越易造成智力低下、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如果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持续低血糖可损伤中枢神经
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伤,使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脑细胞肿胀、软化、坏死,轻则智力发育迟缓,重则出现智力低下、白痴、脑性瘫痪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造成新生儿脑损伤的3个原因
新生儿脑损伤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疾病,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只要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变性、坏死或者凋亡,而造成这一部分神经细胞功能的损失就是造成了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于缺氧、缺血造成新生儿脑损伤,主要是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或者生产的过程中造成的,这一类是目前新生儿脑损伤中最常见的,也是发生的比例最高的,占了所有新生儿脑损伤的六到七成。
第二部分:新生儿由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造成新生儿脑损伤,使受感染的神经细胞功能损失,这也是一个造成新生儿脑损伤的一个原因。
第三部分:因为新生儿出意外了,比如摔了、磕了或者碰了,这种情况下造成的脑损伤也是造成新生儿脑损伤的另一个原因。大部分这种情况下的宝宝可能是由于脑子里出血或者脑震荡造成病理性的改变。
如果宝宝真是脑损伤,在早期表现在新生儿手脚经常打挺、看起来很“很有力”;宝宝满月后头竖不起,老是往后仰;宝宝头和手不断频繁的抖动;宝宝满3个月了还不能抬头;4个月的宝宝仍握紧拳头不松开手;5个月的宝宝趴着两只手臂还不能支撑住上半身;6个月的宝宝在家长扶着站立时用尖足踩地;7个月的宝宝不能发papa、mama的音;8个月的宝宝还不能自已独坐;一天里大部分时间哭闹不安或者很安静、很少哭闹。
可能导致脑瘫的原因
早产儿也是引起脑瘫的原因,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龄只有28周、体重在1千克以下的孩子都得到抢救成活。但是由于胎龄小,脑的发育很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脑损伤。如果损伤后出现了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性瘫痪。
新生儿窒息也是引起脑瘫的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于缺氧,很容易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致使脑组织损伤。现代研究已经发现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出生前已经存在脑损伤,由于其脑损伤的存在而导致孩子不能很顺利地娩出。所以新的观点认为:胎儿脑损伤导致新生儿窒息,窒息反过来加重新生儿脑损伤。
黄疸是大部分孩子出生后都可能经历的过程,但如果治疗不及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尾状核等部位堆积,就可能导致核黄疸,而出现智力障碍或脑性瘫痪,这是引起脑瘫的原因之一。
产期大脑损伤。各种原因围产因素如宫内缺氧、产时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出血等。
先天发育障碍。不少脑瘫的发生与产前胎儿的内在缺陷有关。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如母婴早期严重营养缺乏包括微量元素的缺乏、感染、损伤、放射线等所致的胎儿脑发育畸形是导致脑瘫的重要因素。
新生儿脑损伤有一种治疗叫过度
○孩子太安静 要警惕脑损伤
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常见原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其脑瘫和智力异常的发生率高达40%左右。同时,胆红素脑病、新生儿低血糖等也可以造成严重脑损伤。
脑损伤患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如在新生儿期出现哺乳困难、哭声微弱、出生后少动、全身发硬、经常尖叫或烦躁不安,稍大后不注意看人、反应迟钝、不能微笑及逗笑,表情淡漠,眼神呆滞不灵活,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等。
有以上因素和症状存在的小儿,父母应该多注意观察,必要时及时去医院检查,评价其发育水平。
○正规治疗同时
家庭训练发挥大作用
贾天明提醒,脑损伤的患儿,第一时间接受正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正规干预治疗的同时或干预治疗的期间,家庭训练很有必要。
家庭训练主要包括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刺激以及坐、站、走和手功能训练等。
比如可用鲜艳的玩具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只要孩子处于清醒期就可以进行,每次数分钟;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在不影响宝宝正常睡眠和休息的前提下,可以用较大的声音与婴儿说话,引导其语言发育;而拥抱、按摩等触觉刺激对智力与情绪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另外,适时坐、立训练可减轻患儿后遗症的风险,增进其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应按6个月坐、10个月站、周岁走的运动发育规律及时开始相关训练。
总之,合适的运动和感觉刺激可促进脑细胞发育;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小儿脑瘫及继发性损害非常重要。
新生儿黄疸与脑瘫的关系
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新生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童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儿童脑瘫。
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满意,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儿童脑瘫的可能原因。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合并症(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以及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均与儿童脑性瘫痪有密切的关系。
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脑瘫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非常危险的疾病,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目前我们国家的新生儿脑瘫数量正在增加,新生儿脑瘫有很多种致病原因,多数是因为脑部细胞实质性的损伤导致的,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智力低下等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新生儿脑瘫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小儿脑瘫对患儿的主要影响是运动障碍,新生儿哭闹异常,有些家长认为是正常现象,可是有些却是脑瘫的前期表现。
宝宝脑瘫的表现具体表现有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主要症状之外,它的早期症状还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等,6个月以上的宝宝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极有可能是脑瘫的早期症状,患有脑瘫的宝宝,家长应该给于更多的观察和关心,进行各种药物治疗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早期康复治疗的训练,康复治疗训练时间比较长,需要家长持之以恒地进行。
婴儿脑瘫的症状是什么
婴儿脑瘫是指新生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婴儿脑瘫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 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4、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 就可见到。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7、大约有30%小儿脑瘫小儿在生后3个月以内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突然发生剧烈的哭叫。过度激惹,持续哭闹、入睡困难,有些家长甚至反映“孩子整夜哭个不停”。
婴儿脑瘫先兆症状
1.异常姿势:通常在出生3个月后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持续性握拳(即握拳动作长期存在,手部不能张开)、持握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前旋状姿势及画圈步态等。
2.婴儿长期出现流涎现象、吸食力量较弱,并伴有体重长时间不增长。这些可能是由于肌张力低下造成的,应特别注意。
3.自主运动减少:婴儿不会经常伸手、踢腿,不会自行试图抓摸新鲜的东西,也不会左右摆动脑袋看周围事物,而是较长时间保持某一较为固定姿势,显得异常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