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警惕早餐五个误区
先警惕早餐五个误区
早餐误区一:吃煎鸡蛋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算得上是一种营养全面、平衡的食材。现在,很多人吃早餐的时候,多数将鸡蛋做成煎蛋。但是,这样对早餐来说,脂肪的比例十分的高,让早餐显得不健康。哪怕是吃鸡蛋三明治,其中也会加入辅助调味料,如蛋黄酱等,所以,如果吃早餐想要吃鸡蛋,尽量选择水煮蛋,会更健康。
早餐误区二:混淆“纯牛奶”“早餐奶”
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是牛奶,但不少人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不同的。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成分,但营养成分和配料是不一样的。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有牛奶、花生、水、麦精、燕麦、蛋粉、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的配料,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9%-3.1%之间。个人在进食时,应注意区别,并搭配相应的食物,才更健康。
早餐误区三:选择甜食
早餐似乎是很多人理直气壮吃甜食的好时候,选择水果面包、肉桂卷、巧克力松饼、牛角面包……但是,你是否知道早餐吃太甜的点心是不利于健康。早餐糖分过多让人容易感到饥饿。同时,含有黄油、奶油等的点心中的脂肪和大量糖分,让人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导致有肥胖隐患。所以,早餐的主食尽量不要选择太甜的食物。
早餐误区四:吃加工肉
欧式风格的早餐中,培根、香肠、熏肉等加工肉的出场频率十分高。虽然这样的早餐看起来很有格调、高端,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加工肉就不是好的选择了。在早餐,充分摄取蛋白质是很重要的,但含有的盐分也比普通的肉类多,加工肉的脂肪会比普通肉多,有可能导致增加坏胆固醇的量和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所以,早餐想要吃肉,尽量不要吃加工肉。
早餐误区五:吃各种零食当早餐
如果早上起来后,时间不充裕,会顺手拿起零食作早餐,方便又快捷。有专家指出,平时肚子饿了吃零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用零食充当每天三餐中最重要的早餐,就非常不科学、不好的。零食大多属于干食,而在早晨,人体处于半脱水状态,零食是不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而且饼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能量,但会使人体很快感到饥饿,将到中午时血糖水平会明显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足,体质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入侵。
喝水要警惕八个误区
■ 误区:一天要喝8杯水
○ 真相:你确实每日需要喝一定程度的水份,但要喝多少是异人而异。一日喝「八」杯水完全是无根据的说法。每个人,特别是运动员,需要量都不同。美国医学会更具体的指出「女性每天要喝2700毫升的水份,而男性是3600毫升的水份」。但该组织指出,绝大多数健康的人,藉由口渴来符合他们饮水量的需求。
■ 误区:尿液太透明了
○ 真相:尿液太清澈是有点过度了一点。只要尿液呈淡黄色,像是柠檬水,代表水份的补充是足够的。但若太过完全清楚,意指你喝太多水了;而若尿液呈苹果汁或较暗的颜色,或特别臭,你需要补充水份。
■ 误区:咖啡让你脱水
○ 真相:咖啡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它也作为一种利尿剂,对吗?不完全是如此!近期的研究,在摄取约2杯咖啡(咖啡因含量介于250~300毫克)之后的三小时,尿液量的增加会被降到最小。然而,研究也显示,喝完咖啡的1~2小时内进行跑步,你不会想尿。
有可能是,当你在进行运动后,血液输往肌肉,离开肾脏,所以不影响尿液的量。此外,若你总是早晨来杯拿铁或是中餐来杯汽水,你的身体已适应咖啡因,所以咖啡因对于你的生理及运动表现的影响会极低。
■ 误区:口渴不是一个好的提醒工具
○ 真相:口渴绝对是一个非常强而有力,用来预测身体是否需要补充水份的工具,而有些专家争论着,是否你就只需凭这个方式来判断。身体的口渴机制是非常精準的,但一定有更好的方式来确保你水份补充是否充足。了解自身的出汗率是追纵水份摄取的其中一个方式,尤其是长跑!
要计算你的出汗率,跑步一个小时,在跑步前及结束,裸身测量体重,并且记录跑步过程中你摄取了多少水份,将这个因素带进计算式中。
每一磅你所减掉的体重转化成约为16盎司(480毫升)的液体,你的目标不是匹配你的出汗率,而是应该尽可能让身体接近在舒适的情况。对于一些跑者来说,可能意味着,他们摄取出汗量的叁分之二的水份。此外,你不应该尝试补充多过于你所排出的汗水量。
■ 误区:纯水是最好的选择
○ 真相:纯水虽然是一个好的水份来源,但它可能不见得适合所有的情况。在凉爽的天气中,进行一小时轻鬆的长跑,喝开水就可以了。但若你在8月的早上,跑了10英哩(16公里),脸上及身体表面都已经有盐份形成了。你不仅要摄水份,同时也需要摄取一些纳。「盐有于保于保水」。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跑步前服用高剂量的盐片并不是这么有帮助。因为身体没办法"预存" 钠来抵消钠的流失,身体会把你不使用的透过尿液排出来。
■ 误区:你不能喝太多水
○ 真相:你绝对可以多喝,但会危及生命。喝多太水会引起低血钠症[血液中的钠含量太低,处于危险的状况],但估计只有不同百分之一的马拉松跑者会有这么症状。而于休閒的跑者来说,防止低血钠症发生的最好方式是注意口渴的状况。
■ 误区:大量喝水是"排毒"的一种好的方式
○ 真相:没有任何证据指出喝过多的水会让你身体更干净,而喝太多的水可能稍微会损害肾脏泸血的能力。唯一应该多喝水的是哪些肾脏有结石的人。
■ 误区:保持水份可以避免中暑的风险
○ 真相:中暑是一种会威胁生命的情况,你的体温超过40度。脱水的人,身体更热,更容易中暑。事实上,运动训练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透过流汗的方式,身体重量每减少1%,你的体温就会升高半度。因此防止中暑,水分的补充是非常重要。而体型、运动强度、体能状况、年纪、湿度、空气温度也会影影是否会发展成中暑的状况。保持水份充足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减少发生的机率。但不止注意水份的补充,还是随时要注意身体状况,才是一个更好的方式。
老年人警惕五大保健误区
误区一、长新牙
长出新牙有些老年人脱牙之后,口腔内又“长出新牙”,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是牙龈萎缩,使原来残留在牙床里的多生牙或未脱尽的残根显露。个别情况与内分泌紊乱或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故应特别注意。
误区二、阴道流血
恢复月经绝经后阴道流血,可能被误认为是月经,其实往往是宫颈癌的信号。
误区三、饭量增大
饭量增大有些老年人平时饭量不大,这是正常生理现象。而忽然一段时间饭量剧增,这往往是甲状腺素大量分泌使体内蛋白质、糖和脂肪被大量消耗,使患者有饥饿感,总感到吃不饱。另外,患有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绦虫病、钩虫病的老年人也会出现饭量增大现象。
误区四、视力好转
视力好转有些老年人戴了一段时间的老花镜后,忽然视力好转了,这种反常现象是白内障的早期信号。因为当白内障由早期向中期发展时,晶状体吸收水分而膨胀增厚,使老人有视力好转之感。
误区五、头发变黑
白发变黑发有些老年人忽然间头发变黑了,特别是同时还伴有皮肤变嫩、性功能亢进等现象,这很可能是垂体肿瘤、肾上腺细胞癌等严重疾病发生的早期信号。
避开五种早餐误区
NO、1:清早起床就吃早餐
不少习惯早起的人,在清早五六点钟起床后就马上进食早餐,认为这样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也利于身体吸收。但事实上,早餐吃得太早,不但对健康无益,还可能误伤肠胃。保健专家指出,人在夜间的睡眠过程中,身体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休息,但消化器官因为需要消化吸收晚餐食物,通常到凌晨才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休息,长此以往将有损胃肠功能。
健康TIPS:起床后宜先喝水,补充睡眠时消耗的水分,活动20至30分钟后,再吃早餐比较合适。
NO、2:早餐吃得过于营养
很多人因为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因此在早餐食物的选择上尽量丰富,大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比如奶酪、汉堡、油炸鸡翅、煎炸食品等。但过于营养的早餐只会加重肠胃负担,对身体有害无益。在清晨,人体的脾脏困顿呆滞,饮食营养过量会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不宜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导致胃肠疾病,并引起肥胖。
健康TIPS:早餐应把握营养均衡的原则,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低脂低糖的食物为主,如粥、牛奶、豆浆、面条、馄饨等,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也不宜吃得过饱。
NO、3:“纯牛奶”混淆“早餐奶”
牛奶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不少人在选择时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但二者其实是有区别的。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成分,但配料和营养成分都不同。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的配料包括牛奶、水、麦精、花生、蛋粉、燕麦、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9%-3、1%之间。个人在进食时应注意区别选择,并调整相应的食物搭配,才更有利健康。早餐该喝纯牛奶还是早餐奶
健康TIPS:相比而言,早餐奶的营养均衡,更适于早餐饮用;纯牛奶的碳水化合物比例相对较低,进食时最好能搭配一些淀粉类食物、坚果类食品。
NO、4:“牛奶加鸡蛋”代替主食
“牛奶加鸡蛋”是不少人早餐的主要内容,但这样的早餐搭配并不科学。早晨的人体急需靠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能量,而牛奶和鸡蛋本身虽然富含高蛋白,但它们提供的优质蛋白主要是供给身体结构的,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人在进食后很快会感到饥饿,对肠胃有一定的影响,并会间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
健康TIPS:早餐时主食一定不能缺,在吃牛奶、鸡蛋的同时,应搭配稀粥、面包、馒头等主食补充能量,这类谷类食物可以使人体得到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并有利于牛奶的吸收。
NO、5:“油条加豆浆”作为早餐
相比较为西化的“牛奶加鸡蛋”,中国传统的“油条加豆浆”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但“油条加豆浆”的吃法同样不利健康。油条在高温油炸过程中,营养素被破坏,并产生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此外油条跟其他煎炸食品一样都存在油脂偏高、热量高的问题,早上进食不易消化,再加上豆浆也属于中脂性食品,这种早餐组合的油脂量明显超标,不宜长期食用。
健康TIPS:早餐最好少吃豆浆加油条,一星期不宜超过2次;进食当天的午、晚餐应该尽量清淡,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并注意多补充蔬菜。
治疗便秘警惕五误区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有很多人患上了便秘,也知道从饮食上进行改善,但是却有一些常识造成了便秘饮食中的一些误区。而这些认识误导了患者,因此一些患者的症状并未得到改善。那么治疗便秘的饮食误区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误区一:喝茶能通便
很多人都觉得茶能去火通便,但是便秘者不宜多喝。因为茶有收敛作用,喝多了会加重便秘。但是,便秘者一定要多喝水。普通人一天喝1200毫升水,便秘者要喝到2000毫升,把这些水分成8—10次喝,可以保证肠道湿润,有助缓解便秘。
误区二:多吃香蕉能通便
一般人都认为,香蕉是润肠的,其实只有熟透的香蕉才能有上述功能,如果多吃了生的香蕉不仅不能通便,反而会加重便秘。因为,没有熟透的香蕉含较多鞣酸,对消化道有收敛作用,会抑制胃肠蠕动。将香蕉放在透风处存放至表皮有黑斑,但内里质地并未改变时吃最好。
误区三:多吃萝卜能通便
“其实,这是一个便秘饮食中非常常见的误区。”专家指出,便秘分为很多类型,比如内热上火导致的热秘、脾肾亏虚和津液亏虚导致的虚秘等。
在中老年中,虚秘占的比例非常大。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胃肠动力不足。白萝卜有消食解气的作用,胀气性便秘吃点确实管用。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本来气就不足,再泻泻气,便秘就更重了。
误区四:膳食纤维要多吃
膳食纤维的确可以缓解便秘,但它也会引起胀气和腹痛,胃肠功能差者多食反而会对肠胃道造成刺激。也并不是所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都有通便作用,比如山药,它性偏温热,吃多了反而加重便秘。
误区五:油和肉都不能多吃
工业机械都需要润滑油的帮助,各个轴承才能正常运转,在人体中也一样。所以,便秘的人需要稍微多吃些油,尤其是香油,以及它的“前身”芝麻。每天一勺,一周内就可以改善便秘。至于肉,因为高蛋白食物对肠胃的刺激不足,便秘的人可以适当少吃。
早识肺结核五大致命误区需警惕
误区1:“穷人”生的病
很多人误以为结核病是解放前的、穷人生的病,已经快消失了。其实现在结核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全世界每天有5000人死于肺结核,仅2006年就有200万人死于该病。结核病是成年人最主要的传染病杀手。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病例统计显示,近年来学生、白领都有,特别是劳累(包括劳力、劳心、熬夜)、减肥节食、体质差、周围有人患结核病、患其它病致免疫力差、使用免疫抑制药的人更容易患结核病。
误区2:咳嗽症状被误认为是感冒
结核病最多发生在肺部,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而咳嗽这个症状刚好也是感冒的症状,这就是普通百姓最容易耽误就诊,甚至拖很长时间不去医院治疗的原因。
其实感冒与肺结核的症状是有区别的。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几乎每个人,全年都可发病。起病急,病程较短,一般1周左右。有上呼吸道症状(包括咽干、痒、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全身症状:发热、轻度畏寒、头痛。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只是咳嗽,应该尽早上医院拍胸片。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发热3-5天,咳嗽、咳痰可2-3周。对有呼吸道症状,特别是病程2-3周以上者,强调必须拍胸片。因为常见的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2-3周一般都好了,不好就需要考虑其它疾病。
误区3:症状好了就可以停药
有些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1-2个月后,感觉症状完全没有了,以为病好了,就停药。其实结核菌是很顽固很难杀灭的一种细菌,服1-2个月的药只是把它们大部分杀死,完全有可能死灰复燃。所以必须至少服药治疗6个月,然后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停药还是延长疗程(严重情况需延长)。
误区4:把病症误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
有些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者吸烟,平时经常咳嗽,所以对咳嗽习以为常,认为咳嗽是“很正常”的,根本不知道肺结核甚至肺癌已经悄然偷袭了。所以这些症状患者,一是每年应拍一次胸片,二是若咳嗽加重或出现其它一些伴随症状,应及时拍片,进一步检查。
误区5:误当作陈旧性肺结核
若胸片有异常,应到肺科专科医院进一步详细检查,切忌草率下结论“陈旧性肺结核”。是否“陈旧”需经过一系列检查才能确定的,比如PPD皮试、痰结核菌、胸部CT等。所谓“陈旧性肺结核”其中一些是活动性的,是肺结核早期、或陈旧肺结核复发了。
收缩毛孔警惕五大误区
误区一:喜欢用冰水洗脸
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很多女性朋友认为毛孔粗大,就得用冰水洗脸,效果立竿见影。殊不知,冰水洗脸虽短暂地让毛孔收缩,却也会导致毛孔阻塞,而且,经常用冰水洗脸也会降低了肌肤吸收养分的能力,造成肌肤无法得到充分的补水和滋养,久而久之出现干燥、松弛,毛孔反而更大。
误区二:相信瞬间收缩毛孔的收敛水
可以瞬间收缩毛孔的收敛水大多含有酒精成分,也就是依靠酒精的清凉感加上凝固角质蛋白的效果,从而达到收紧毛孔的功效。虽然收缩毛孔效果明显,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原样,所以无法从本质上改善毛孔粗大问题。
误区三:毛孔粗大一味地去除角质
毛孔粗大一般情况下是该去角质,但有些是因为污垢阻塞或者老化引起的毛孔粗大,去角质并不能去除污垢和紧致肌肤,反而会降低肌肤保水度,加速毛孔细胞的萎缩,加剧大毛孔情况。
误区四:护肤品过量涂抹
虽然肌肤保养很重要,然而也要注意适度。过多的保养品、营养,肌肤吸收不了,停留在肌肤上,造成毛孔堵塞,结果毛孔就被越撑越大。想要收缩毛孔,必须要有耐心,采取正确的调养方法,让肌肤重新呼吸。
误区五:毛孔被污垢撑大而过度清洁
如果清洁不当,新陈代谢不顺利,老化死皮无法如期脱落,死皮就会堵塞在毛孔里,会致使毛孔扩大。但是如果清洁得太过用力,让皮肤严重缺水、紧绷干涩、干燥脱皮,反而容易让我们的肌肤产生角质代谢不正常或老化现象,过犹不及让毛孔越来越大。因此,收缩毛孔切勿过度清洁。
警惕糖尿病饮食的五个误区
"无糖食品"其实是"无蔗糖食品"
"无糖"等于不含糖吗?按照国际的通用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可以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因此食品生产企业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来代替蔗糖。而中国大部分无糖产品都用的是高效甜味剂,特别是合成甜味剂,比如安塞蜜、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所谓'无糖食品'其实玩了个概念,这种说法本身并不科学,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无蔗糖食品'。"区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为了保持口感,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基本上都是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来代替蔗糖,这些添加剂只要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就是安全的。根据我国《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
无糖产品吃多了小心血糖身高
南瓜汁饮料、无糖奶粉、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口香糖、无糖糖果等在超市能看到许多此类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食品。无糖食品不含蔗糖,而是使用了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虽然进食糖醇类食品后,对正常人血糖升高的幅度和速度都低于葡萄糖和蔗糖,但糖尿病病人一旦摄人多了,就会产生副作用,造成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注意的是,木糖醇和葡萄糖一样,由碳、氢、氧3种物质组成,在人体内氧化后可释放出热能。木糖醇在代谢初期,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在代谢后期,则需要胰岛素的促进。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无糖食品。
选购时先看看配料表
长期吃无糖食品会不会造成血糖升高,其实要看食品的其他成分,比如淀粉。淀粉进入人体后同样会分解产生糖分,过多摄入就会导致血糖升高。像饼干、糕点里,一般都含有小麦粉、玉米淀粉等"糖基物质",依旧可以转化成葡萄糖。
因此,在选购无糖食品时,首先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有的无糖食品虽标明不含蔗糖,配料表中却标有糊精、麦芽糖、玉米糖浆,这些物质都属于水解淀粉物,对于控制血糖都没有帮助,吃多了反而会成为"健康杀手"。以无糖麦片为例,其中往往添加糊精作为蔗糖的替代品,虽然糊精不甜,但作为淀粉的水解产物,它也能在人体中水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高于蔗糖。
对糖尿病人来说,如果想要降低血糖,最好选择杂粮、全麦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而不是单纯的无糖食品。当然,即使是无糖食品也不能多吃,更不能将其作为主食。
相关知识:糖尿病饮食五个误区需注意
1、低脂无糖的都是健康食品。不少食品都标榜低脂,低糖或者无糖,但这并非就能和健康划等号。很多无糖食物是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去掉其本身含有的糖分,用对身体没有益处的甜味剂代替。
2、新鲜蔬菜比冷藏蔬菜更健康。我们看到的新鲜蔬菜未必就是从菜地里新鲜采摘的蔬菜,很可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储存,营养含量或许还不如一摘下来就超低温快速冷冻的蔬菜营养价值丰富。
3、自行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有益健康。营养元素不可以无限量摄入,某些综合维生素里的维生素、矿物质剂量,已经高到超过了安全值,反而会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应该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服用。
4、蛋黄胆固醇多得丢掉。很多人都不吃蛋黄,担心蛋黄中胆固醇多,吃了会使血脂增高,但蛋黄中的卵磷脂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除非有心血管疾病,否则每天吃一个蛋黄并不碍事。
5、使用了添加剂的食品都有害。实际上只要是国家规定的添加剂并适量使用,这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反而有些食物如果不添加一定的食品添加剂,其风味和保存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