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母乳喂养的误区
走出母乳喂养的误区
1、4个月之内的婴儿在吃母乳之外也要喝水。
母乳的渗透力与血浆相似,对肾脏的渗透负荷很低,因此,即使在热带或沙漠中母乳喂养也不需要喂水。有不少人不知道母乳有这一特点,母乳足够的情况下还给宝宝喝水,这真是好心办错事。宝宝的胃容量有限,喝了水,势必影响吃奶,喝糖水减少宝宝对母乳的需求,还容易腹胀。对于4个月之内的宝宝,只要吃母乳营养就足够了,不需要喂其他的东西。
2、母乳喂养会使妈妈乳房下垂、身材走样。
给宝宝喂奶不但不会使新妈妈的乳房下垂,反而会由于喂奶的关系让乳房变大,如果能够配合适量的运动,乳房会比以前还漂亮。同时,由于亲自带宝宝,再加上乳汁的分泌,会大大增加体能的消耗,帮助妈妈尽快恢复体形。
母乳喂养不单对宝宝好,对妈妈也同样有益处。首先,通过宝宝的吸吮,使妈妈体内产生大量的催产素,增强子宫收缩,促进恶露的排出,有利于子宫的恢复。另外,母乳喂养还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
3、为了让宝宝睡得香,给宝宝在临睡时吃奶。
给宝宝在临睡时吃奶易造成乳牙龋齿,这是因为睡眠时唾液的分泌量对口腔清洗的功能原本就会减少,加上奶水长时间在口腔内发酵,会破坏乳齿的结构。其次,容易发生吸呛,当宝宝意识不清时,口咽肌肉的协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护气管口,易使奶水渗入造成吸呛的危险。
另外,还容易降低宝宝的食欲,因为肚子内的奶都是在昏昏沉沉的时候被灌进去的,宝宝清醒时脑海里没有饥饿的感觉,所以以后看到食物会降低欲望。
4、初乳没有营养,不喂给宝宝吃。
初乳是产妇产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颜色淡黄、黏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宝宝出生一周内最佳的天然营养品。它所含物质的质与量的特性和新生儿一周内的特殊需要非常一致,初乳分泌量虽然少,但对正常婴儿来说是足够了。
5、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什么营养了,应该给孩子断奶。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从出生到6个月,完全依靠母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全部营养,不必添加任何辅助食品。6个月以后,婴儿成长所需养分,单纯依靠母乳已经不够,需要添加辅食。
在增加辅食的情况下,也应尽量延长母乳喂养1—2年。而且6个月不是绝对的底线,有些早产儿或者过敏体质的婴儿,由于身体的原因,拒绝或不能喂辅食,完全依靠母乳喂养到八九个月甚至更长,也一样营养俱全,健壮成长。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母乳在任何阶段会失去营养价值。
6、母乳喂养要定时定量。
母乳喂养过程中不要严格地限制喂奶的间隔时间,尤其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周。新生宝宝每次吃到的奶量不尽相同,因此有时孩子吃奶后1小时就饿了,而有时孩子间隔达3小时都似乎还不那么想吃。
这些情况都是很自然的,而且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食量也不尽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为宜。只要宝宝想吃,就可以随时哺喂;如果妈妈涨奶了,而宝宝肯吃,也可以喂,而不应拘泥于是否到了预定的时间”。
走出母乳喂养10大误区
误区1:喂奶时间长是因为奶水质量差
妈妈烦恼:我的奶水不少,总是胀得厉害,可我每次给宝宝喂奶却要花1个多小时,而且宝宝吃完没多长时间,很快就饿了。是不是我的奶水质量差?
专家分析:宝宝吃奶时间长,并不是奶水质量有差别,而是宝宝吃奶习惯不同,有的宝宝喜欢叼着妈妈的乳头玩,有的宝宝就能吃完马上吐出乳头。如果宝宝要吃一个多小时。排除母乳不足的原因。就是宝宝喜欢叼着乳头玩。宝宝叼着妈妈的乳头玩一个多小时,小嘴离开乳头距离下次吃奶的时间肯定很短,所以,妈妈会误以为是宝宝吃的时间长、容易饿。
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宝宝含接乳头有问题,即未充分含接到乳晕,而是乳头吸吮,导致无效吸吮,因此吃得时间长,又吃不饱。也有可能在最初时含接较紧,而后渐渐又叼到乳头所致。母乳成分随宝宝生长成分在变化,而每次喂奶前后,乳汁成分也在变化。乳汁在宝宝出生一周内为初乳,不顶饿,第二周左右变为成熟乳,才顶饿。每次喂奶开始的一段时间为前奶,在充分吸吮一侧乳房后,才可能吸吮到后奶,成分变化了,含脂肪多了,才不会那么快饿。因此,每次喂奶,应该让宝宝充分吸空一侧乳房,然后换另一侧乳房吸吮,直至宝宝自动放弃,下次则从后一侧乳房开始吸吮,进行交替喂养,使双侧乳房得到同等机会的刺激,有利于增加乳汁的分泌。
误区2:因奶水不如别人的多而自责
妈妈烦恼:生宝宝前,我最大的理想是能成为“大奶牛”,现在宝宝出生已经两个多月了,虽然不用喂奶粉,吃的也还算饱,并不怎么哭闹。但别的妈妈奶水往往多得都能喷出来,我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如愿变成“奶牛”。
专家分析:因为生理构造的不同,每一位新妈妈奶水的量是不一样的,新妈妈切不可盲目比较奶水多少。你的奶水可能比不上其他新妈妈,但只要宝宝能够吃饱,体重正常增加,就足够了。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没有成为“奶牛”而泄气,否则压抑的心情更不利于奶水的分泌。而且,只要保持自信愉快的心情坚持喂奶,让宝宝多吸、勤吸。随着宝宝奶量需求的增加。妈妈的乳汁会紧跟宝宝的需求量增加,越来越多的。
误区3:宝宝吃不够会咬破妈妈乳头
妈妈烦恼:宝宝一出生,我就坚持母乳喂养。可宝宝每次吃奶,部含着我的乳头拼命吸,有好多次都把我的乳头咬破了。即使奶头被咬破了,乳房依然胀得很痛。一想到宝宝没吃够就更加心疼。
专家分析:宝宝吃奶时把妈妈的乳头咬破,并不一定是因为没吃够,很可能是喂养和含接姿势不正确。如果宝宝吃奶时,只是含住了乳头没有含到乳晕,那肯定很难吸到奶,而且也容易将乳头吸破,乳房依然肿胀,无效吸吮。
科学的喂养姿势很重要,宝宝和妈妈的腹部要贴在一起,宝宝的下巴要紧贴妈妈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晕,乳头喂养导致乳头的破裂,乳房肿胀,宝宝吃不到奶,哭闹不休,新妈妈失去信心,导致恶性循环。因此,纠正含接姿势是关键。
新妈妈乳头龟裂,一定要经常用温水轻轻擦拭乳头。不要用肥皂之类的洗涤剂清洗,以免洗去乳头乳晕上自然分泌的润滑物,同时也不要涂护肤的油脂。每次宝宝吃完奶后,也可挤点奶水涂在乳头上让其自然风干。也可把宝宝吃的鱼肝油涂在上面,因其含维生素A,能帮助表皮复原。
误区4:母乳喂养容易让宝宝缺钙、缺锌
妈妈烦恼:宝宝6个月前一直是全母乳喂养。可体检时,却发现宝宝缺钙、缺锌;同时体检的也有只吃奶粉的宝宝却什么都不缺。母乳是最适合宝宝的最营养最好的食物,可为什么宝宝会缺锌缺钙呢?
专家分析:一般来讲,吃母乳的宝宝不易缺锌、缺钙,妈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因为吃母乳的宝宝是否缺锌或缺钙,主要看妈妈的饮食中是否富含锌和钙。如果妈妈的饮食中缺乏这些微量元素,那宝宝就很有可能缺这些。人们注重胎儿在宫内的营养,孕期营养甚至过分,一旦宝宝出生后,妈妈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膳食营养,哺乳期的营养与宫内最后3个月要求的营养素是一样的。宫内是通过胎盘将营养素传递给宝宝,宝宝出生后,则通过乳汁将营养物质传递给宝宝。因此,新妈妈每天应该保证至少1200mg的钙的摄入,经常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鱼禽蛋和瘦肉、海产品等,食物多样。营养全面,才能保证乳汁中的营养素的全面,适应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
误区5:胖妈妈奶水多,瘦妈妈奶水少
妈妈烦恼:宝宝快出生了,我很想以后母乳喂养。可婆婆说,像我这么瘦的妈妈,肯定不会有多少奶水的。确实,我发现身边奶水多的妈妈大多胖胖的,这真是让人泄气啊!
专家分析:一般情况下,奶水多少和人的胖瘦没有多大关系,乳汁生成主要与孕激素、雌激素、胎盘生乳素、催乳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及胰岛素等有关,也和妈妈体质以及遗传等很多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产后胎儿和胎盘娩出后,乳汁何时分泌,分泌多少,取决于宝宝吸吮时间的早晚和吸吮时间的长短,与乳房大小和肥胖是没有关系的。只要让宝宝出生后尽早地吸吮乳房,只要宝宝有需求,就满足他,奶水很快就会多起来。奶粉和奶瓶的干扰,都将影响你乳汁的分泌,相信自己。
误区6:孕前有乳腺增生,产后奶水会少
妈妈烦恼:我孕前体检时,发现患有乳腺增生,以后生了宝宝会不会影响母乳喂养7听说乳腺增生的情况下喂奶,奶水会很稀,奶量也少。
专家分析:母乳喂养对乳腺增生的消除很有帮助,恢复好的话,不会影响乳汁分泌。
一般情况下,孕前有乳腺增生的新妈妈,更应该坚持母乳喂养,每次让宝宝充分吸吮一侧或两侧乳房,直至自动放弃为止。如果发现乳房有肿块,可以在哺乳时向乳头方向按摩,并且注意喂奶姿势的变更,让宝宝能从不同的方向将乳汁吸尽,防止乳汁的淤积。并增进营养,宝宝的吸吮可以疏通乳管,预防妈妈发生乳腺疾病。
误区7:做过隆胸手术的妈妈一定不能喂奶
妈妈烦恼:我婚前做过隆胸手术,现在很想要宝宝,但将来宝宝能不能吃母乳成了我最头痛的问题。整形医院说不影响母乳喂养,也有人说隆胸手术会导致乳腺感染不适合喂宝宝,我真是不知道该听谁的。
专家分析:隆胸主要有注射式和假体硅胶两种。注射式容易因为操作人员手法不规范而把注射物注射到乳腺组织里,这样就更容易扩散到乳腺导管,导致乳腺组织感染。因此,进行过注射式隆胸的妈妈,产后尽量不要给宝宝哺乳。而假体硅
胶隆胸时放的位置是在乳腺下面胸大肌的间隙,不直接介入乳腺组织,所以一般不影响产后的母乳喂养。但如果手术因操作不慎,植入假体时有切断乳腺的可能,因此会影响母乳分泌。
隆胸妈妈哺乳前都要到正规医院做详细检查,以确定能否进行母乳喂养。同时,提醒爱美的女士,为了宝宝的健康,在未育前尽量不要做隆胸手术。
误区8:产后没有马上胀奶,预示母乳不足
妈妈烦恼:听说刚生下宝宝,乳房就该发胀,然后奶水就会出来了;我也看到同病房其他的新妈妈奶水很多,可为什么我生完宝宝却丝毫没有胀奶的感觉。
专家分析:奶水不是生完宝宝马上就能汩汨而来的,一般产后2~3天才会开始下奶。但即使如此,也应该在生产1小时内让宝宝练习吸吮,宝宝吸吮对乳头的刺激会引起乳腺分泌乳汁。刚生下来不是没有奶,而是质量高量少的初乳。只要尽早、频繁有效地让宝宝多吸勤吸,奶量会越来越多的,而且不会发胀,因为宝宝频繁地吸吮,随时将乳房中的乳汁吸净,乳房中不会有淤积的乳汁,因此会感到乳房不胀,其实,只要宝宝一吸吮,喷乳反射一发生,就会发现乳汁喷出。而有的妈妈,会出现乳房胀,宝宝吸吮后,肿胀消失。但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是这种感觉。判断乳汁是否充足,主要是观察宝宝每天应该有6次以上的排尿,体重每月增加是否合乎规律,两次喂奶间隔时间,宝宝安详入睡,眼睛明亮,精神好。因此不要用乳房是否肿胀来判断乳汁的多少。
误区9:漏奶会导致母乳不足
妈妈烦恼:我生完宝宝快一个月了,奶一直不太够;可每次喂奶的时候,另一边的乳房还会漏奶,感觉有点儿奶就这样漏走了,剩下的奶恐怕不够宝宝吃了,是我的乳房存不住奶吗?
专家分析:一侧漏奶,是因为宝宝吃奶时,刺激体内诱发喷乳反射,此时宝宝一口口吞咽,同时也会使另一侧乳房同样发生喷乳反射,即表现为漏奶了。此时可以用小毛巾轻轻按压一下,即可抑制它的喷乳反射了,防止过多的外溢,浪费乳汁。
月子期间妈妈经常漏奶,这是因为宝宝和妈妈的乳房在磨合期,妈妈的大脑还不会指挥乳房为宝宝定做适量的奶。等过了月子后,漏乳现象减少,甚至感觉不到奶胀,都是正常现象,说明宝宝和妈妈的乳房磨合得很好了,基本能真正做到宝宝吃多少妈妈产多少了。
误区10: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时必须停止母乳
妈妈烦恼:带宝宝去妇产医院体检,医生怀疑宝宝是母乳性黄疸,让停奶三天。停奶之后,黄疸果然大有好转,可第四天一早一喂奶,却感觉奶水好像没有以前多了。
专家分析:黄疸是每个宝宝必须经历的过程,对母乳性黄疸不用过分担心,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排除异常病理情况,如果宝宝的黄疸指数不高的话,可以不必停母乳,宝宝只要精神好,体重增加正常,可以不做特殊治疗,一定坚持带宝宝到室外常晒太阳。宝宝患了母乳性黄疸一般需要经过2~3个月才慢慢消退。妈妈在停母乳期间一定要定时挤奶,防止奶水因无法排空而回奶。不过妈妈要仔细观察,如果宝宝的大便和尿液颜色有变化就要及时到医院。
新手妈妈谨防母乳喂养误区
哺乳期的妈妈要不要忌口呢?老人可能会告诉你,不能吃凉水果,不能吃油腻,甚至做菜不能放酱油。这些说法有些有道理,有些则过于小心了。
其实,哺乳期的妈妈饮食应该营养全面,鸡、鸭、鱼、肉、水果、蔬菜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烹调方法。此时妈妈吃东西一定要考虑到宝宝的需要,比如不能吃辛辣的食品、未完全煮透的半生食品,也不要吃含有防腐剂的食品或饮料。尽量少吃或不吃食性燥热之物,如大蒜、韭菜、茴香等,这些食品易上火,造成母体内热,进而影响宝宝。
特别注意要远离烟酒,咖啡、可乐等饮料也最好不要饮用。另外乳母的饮食即要营养丰富,又不能过于油腻,母乳中脂肪过多也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哺乳期的妈妈应该多吃些水果,如果是冬季,水果从室外拿进来时太凉,可以在温暖的室内多放一段时间再吃,以免刺激肠胃。夏季乳母吃冷饮也应适当有所控制,不可像平时那样随心所欲。
辣妈张柏芝坚持母乳喂养
据消息,张柏芝产下“二少爷”后暴肥18公斤,其目前体重已高达72公斤。张柏芝怀孕初期体重约54公斤,怀胎期间,婆婆拉姑为她炮制大量安胎补品,让她的体重开始直线上升,到分娩前已重72公斤。
张柏芝坚持母乳喂养拒减肥
曾到医院探望她的友人说,产后的张柏芝脸胀体胖。不过,她母爱澎湃,打算至少喂半年人奶,所以暂时不会减肥。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全部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病率最低,部分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病率次之,而完全不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病率最高。
专家指出,母乳是天然的和最理想的哺育后代的食品,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多不胜数。
母乳喂养误区早知道
误区一:婴儿是母乳喂养的最大受益者
正确地说,母乳喂养的最大受益者是母亲,其次才是婴儿。高质量哺乳首先确保了母亲乳腺、卵巢健康,使她们远离乳癌。海内外几乎所有有关母乳喂养的研究、宣传都将重点放在母乳对婴儿的重要性这一公认事实上,却忽视了哺乳对母亲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研究和宣传。而 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商对其产品的夸大宣传又使人们增加了对使用婴儿配方奶粉的侥幸心理。美国伯克利博士在其所著的《营养抗癌》一书中写到:“如果给婴儿喂牛奶而不吃母乳,这不仅仅会增加孩子长大后罹患癌症的可能,母亲自己也易得癌症”,黎巴嫩医院的塞达尔夫妇在对5000名妇女进行了调查研究后,也得出婴儿吃母乳是使母亲避免患乳腺癌的最理想方法的结论。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对30个国家经过多年的人群调查,于2002年7月终于证实母乳喂养是否可以减少母亲患乳腺癌的危险。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多胎次哺育及过去以“奶妈”为职业的妇女与乳腺癌无缘。
误区二:人乳乃母亲气血所化,弥足十分珍贵,不能随便捐献。婴儿最好吃生母的乳汁
事实上,乳汁分泌越多,哺乳时期越长,母亲将来的乳腺健康就越有保证。这是因为哺乳能促进 产妇催乳激素的分泌,而催乳激素分泌越多,对雌激素和乳癌因子的抑制就越强。一般来说,奶水只会越吃越多,越排越多,有多余的乳汁最好能收集起来,提供给“母乳库”,或没有母乳吃的 新生婴儿。实际上,一个婴儿最好能喂以数位母亲的乳汁,那是因为每个产妇身上所拥有的免疫抗体都不尽相同,吃“百家奶”能使婴儿所获得免疫抗体更健全。因此,健康母亲们可以互相交换母乳来喂养自己的孩子,或者用自己多余的乳汁同“母乳库”交换母乳,使小宝宝更健康,智商更高。
误区三:乳汁淤积症和乳腺炎是小病,经常规药物治疗也能痊愈
事实上,乳汁淤积症、乳腺炎是件大事,关系到母乳喂养能否顺利进行和母婴健康能否得到保障。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将给初产妇埋下日后乳腺疾病甚至乳癌的隐患。中西医各种常规治疗的确可以治愈乳腺炎脓肿,但须使用大量抗生素,甚至进行外科开刀手术,不但给病人增添经济负担,增加痛苦,还使泌乳量减少,甚至丧失泌乳功能。除非病人日后能再次生育,并不再发生类似病症,且能顺利高质量哺乳,否则,她们就是今后乳腺癌及一些妇科疑难杂症的高危人群。
误区四:娩后最初几天内,婴儿吮吸乳头次数越多,泌乳就越早、量越多
不一定。充分睡眠和良好休息是早开奶、多泌乳的基础。不定时、不定量、按需哺乳是新提倡的母乳喂养方法,分娩后最初三天内可以每天让宝宝吮吸乳头10次左右,每次约15分钟,须保证初产妇每天有6至8小时的充分睡眠。如果让宝宝一开始就过频吮吸乳头,不但影响休息,也很可能导致乳头水肿、皲裂,乳头疼痛,影响以后顺利泌排乳、哺乳。良好的休息更有利于乳腺细胞泌乳。否则,产妇若疲劳过度、纳差,体质更虚弱,极易产生乳腺导管平滑肌痉挛,排乳受阻,引起少乳、闭乳,从而影响母婴健康。
误区五:哺乳期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无须忌口
事实上,分娩后的第一周内食物宜清淡,应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质为主。此后可适当增加营养。如果第一周内就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会使初乳过于粘稠,容易引起乳腺导管堵塞症。在整个哺乳过程中还应始终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食品,如雌性的动物、家禽和鱼类等。这是由于在食用这些雌性食物时,会同时摄入过多雌性激素。初产妇体内的过量雌性激素会抑制催乳激素而导致泌乳量的减少。因此,民间流行的产妇进补老母鸡汤实际上是错误的。有经验的老中医会建议初产妇食用会啼叫的公鸡来帮助催乳,泌乳量过多时 则可适量食用雌性食物。
误区六:科技进步使配方奶粉拥有更接近母乳的营养价值。除母乳外,配方奶粉是婴儿的最佳选择
众所共知,母乳中含有配方奶粉所没有、而且是婴儿成长所必需的生长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许多天然免疫抗体。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要求,应保证婴儿有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在此期间,不得添喂任何配方奶粉。如果母亲在分娩的最初几天里没有母乳,求助其他健康母亲的乳汁或来自“母乳库”的人乳是婴儿的第二选择,配方奶粉应是最后的选择。任何关于婴儿配方奶粉的广告宣传实际上都是违法行为。使用各种手段促销婴儿奶粉的奶粉商在国外还被人称作“披着羊皮的狼”。
母乳喂养的保质期
专家指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如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婴儿抵抗力;尤其是产后10天内的初乳,有很强的抗细菌能力。母乳中钙磷比例比较合适,铁含量虽然不多,但容易被婴幼儿吸收。母乳中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DHA等促进婴儿脑部发育的成分。此外,母乳中的糖、蛋白质、脂肪等比起配方奶粉来,更容易被孩子消化吸收,吃母乳的孩子便秘的比较少。
母乳喂养还有一个医学比较肯定的结论,就是母乳喂养不但方便、卫生,温度也比较适宜,而且母乳喂养还可以增强母婴间的交流。科学研究发现,婴儿生理、智力、发育的快慢和母亲的爱抚、语言交流有密切关系,母乳喂养是母亲和宝宝密切接触过程,促进了母子的亲情。
误区
有些女性担心母乳喂养影响自身体型,造成乳房下垂,因此宁愿给孩子喂牛奶也不愿意喂母乳。专家指出,这种担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母乳喂养会导致乳房下垂。为了消除这种顾虑,哺乳时女性可以每隔10分钟给孩子换一边进行哺乳。
提醒
母乳虽好,但也有“保质期”。专家指出,产后大约10个月,母乳中的蛋白质成分降低,而这是婴儿脑细胞获得营养的重要来源。由于这之后母乳营养有限,因此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则可能出现缺铁、缺乏维生素C和D的情况,甚至造成缺铁性贫血。
母乳喂养的误区
新妈妈在母乳喂养的细节上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澄清。
1.生气时喂奶:妈妈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奶,会让宝宝吸入带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2.运动后喂奶: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潴留于血液中使乳汁变味。因此,乳母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喂奶。
3.躺着喂奶:躺喂易导致宝宝吐奶。正确之举是妈妈取坐位或中坐位,将一只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
4.喂奶时逗笑:宝宝吃奶时若因逗引而发笑,可使喉部的声门打开,吸入的奶汁可能误入气管,轻者呛奶,重者可诱发吸入性肺炎。
5.喂奶期减肥:喂奶期减肥可导致乳汁质量下降,对宝宝健康不利。
6.定时喂奶:现主张“按需哺乳”,即每当婴儿啼哭或母亲觉得应该喂哺的时候,即抱起婴儿喂奶。一般经过一段时间便渐渐会形成婴儿自己的一定规律。
7.上班期间只能断奶:储存母乳不仅让宝宝有幸继续享用母乳,还可保持妈妈乳汁分泌,防止涨痛。挤奶可用挤奶器或手挤。挤出的奶应放在经消毒的、并有密封瓶盖的玻璃或塑料瓶内。最理想的是使用母乳储存袋,国内市场也有卖。储存状态乳汁室温可保存12小时。
8.一次只喂一边:一次只喂一边,乳房所受的刺激减少,泌乳自然也就减少了。为此,每次哺乳应尽量两边都喂。即使宝宝吃了一边乳房的奶水就饱了,妈妈也应排空另一只乳房。
母乳是最好的食物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多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发育,降低母婴疾病危险。而据美国“健康日”网6月13日报道,当日出版的《小儿科》网络版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尤其是纯母乳喂养)还可以使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危险降低73%。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家庭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教授弗恩·R·豪克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的这项新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又多了一条理由,而且最好能够做到纯母乳喂养。有关母乳喂养的早期研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这项新研究掌握的充分证据足以证实母乳喂养具有防止婴儿猝死综合症的作用。
新研究中,为了调查母乳喂养与婴儿猝死综合症之间的关联性,豪克博士及其同事对18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婴儿期任何时段只要吃过母乳的孩子,婴儿猝死综合症危险就会降低60%;将社会经济状况、吸烟和婴儿睡姿等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之后,婴儿猝死综合症危险降低45%。而那些只吃母乳的孩子中,婴儿猝死综合症危险降低了73%。豪克博士分析指出,母乳喂养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危险的主要原因包括:其一、由于喂奶时间间隔较短,母乳喂养的婴儿睡觉过程中更容易被唤醒。其二,母乳喂养的孩子更少发生腹泻、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而这些疾病都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危险。其三、婴儿从母亲身上获得的免疫力逐渐减弱,而其自身的免疫力正在发育之中,母乳正有益于提高婴儿免疫力。
母乳喂养的误区
误区一 一侧乳房吃一半
母乳分前奶和后奶,两者营养成分不同,为保证婴儿从母乳中获取均衡的营养成分,前奶和后奶的供应缺一不可。母乳喂养时,应该让婴儿先吸空妈妈的一侧乳房,再吸另一边,这样的益处还在于促进妈妈泌乳,保证泌乳量的充足供应。
误区二 乙肝妈妈不能母乳
患有乙肝的妈妈在孕期应该监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活性,新生儿出生后在我院就能及时接种免费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已经进行母婴阻断的新生儿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
误区三 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与奶粉相比较,母乳的营养成分更好,易于婴儿消化和吸收。停止母乳喂养的时间,应该在婴幼儿能够通过人工喂养获取全面营养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应母乳喂养到2岁。
误区四 母乳6个月后无营养
随着婴儿的发育,母乳的营养成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来满足婴儿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婴儿出生时吃到的母乳与3个月后的母乳营养成分并不相同。同样,3个月的母乳成分和6个月的母乳成分也不相同,但是都能够满足婴儿不同时期的基本营养需求。由于6个月后婴儿的营养需求增加,需要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再添加辅食。
误区五 妈妈吃药不能母乳
妈妈在哺乳期间因生病服药,是否需要停止哺乳要根据吃什么药、得什么病来定,可咨询医生获得明确指导。
误区六 母乳量少要省着喂
乳汁的多少不是省出来的,而是婴儿越吸越多。吸空乳汁的乳房产奶速度反而更快,要比留一些乳汁的乳房产奶速度快。
这些母乳喂养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1
产后前两天奶水少,先加奶粉喂宝宝
有的妈妈心想,“产后前两天奶水有点少,还是给宝宝先加点奶粉吧,免得饿坏了宝宝,等下奶后再喂母乳好了。”其实,人体的调节机制是很奇妙的,新妈妈在生完孩子后,乳汁的分泌量与宝宝的胃容量是趋近一致的。宝宝在刚出生1天的时候,妈妈的奶水虽然比较少,但这个时候宝宝的胃容量也只是小玻璃球那么大,他只需要一点点乳汁就能满足全天的能量,所以不用担心自己奶水不够。
如果一开始就先添加配方奶粉,因为橡皮奶头长、出奶孔大,宝宝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吃到奶水了,慢慢地宝宝就不愿意吸吮妈妈的乳头了,这样会使乳房因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刺激而影响到正常的泌乳功能,从而导致后续的母乳喂养问题,如下奶困难、奶胀、宝宝产生乳头错觉等。
误区2
将刚开始的乳汁挤掉
有些妈妈在哺乳时会将开始的乳汁挤掉,或者喂一会儿这侧,又换另一侧。据介绍,先吸出来的奶叫“前奶”,它看上去虽然比较稀薄,但却富含水分和蛋白质。在“前奶”之后,乳汁就变成了白色,而且比较浓稠,这就是“后奶”了,后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素,能提供很多热量。如果只是吃到前奶,宝宝会长得比较瘦小;如果只是吃到后奶,宝宝又会缺少水分和蛋白质。所以,一般在喂奶的时候,妈妈切不可将“前奶”挤掉,应尽量让宝宝吃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误区3
用手将乳房组织向后压
一些妈妈害怕喂奶时,宝宝的呼吸道被乳房体堵住了,往往用手将乳房组织向后压,这是不科学的。妈妈用手向后压乳房组织的时候,将会阻断乳腺管内乳汁的流通,从而影响宝宝的吸吮。只要掌握正确的含接姿势就不会出现上述妈妈担心的现象。
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妈妈的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托起乳房,先将乳头刺激宝宝的口周围,使宝宝建立觅食反射,当宝宝的嘴巴张到足够大的时候,再将乳头及大部分的乳晕含在宝宝的口中。当宝宝正确含接到乳头时,可以见到宝宝的脸颊是鼓起呈圆形、慢而深地吸吮,而且妈妈也可以感觉到明显下奶的感觉。
误区4
挤奶时挤压乳头
有些妈妈在挤奶时,用手挤压乳头或整个乳房,希望尽最多的力量将乳汁挤出,但往往未挤出乳汁反而使乳头或乳房损伤。正确的方法是,在乳头距离乳晕2厘米处,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也就是说,必须压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反复一压一放,依各个方向按照同样的方法按压,做到使乳房内每一个乳窦的乳汁都被挤出来。该方法一般不会疼痛。一侧的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待乳汁少了,就挤压另一侧,如此反复数次。每一次挤奶至少需要20~30分钟,每天至少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