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及低温伤害的急救法
冻伤及低温伤害的急救法
冻伤程度分类
简单的说,冻伤的程度与烧伤一样分为四种,即:红、肿、热、疱。
1度冻伤
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及轻度水肿。解冻复温后:局部皮肤立刻变红或紫红、肿、充血。病人感到局部热,痒或烧灼痛。预后恢复:症状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不受影响。
2度冻伤
临床表现:皮肤有水泡或大疱形成,泡内有黄色粘稠液体或粘稠血浆。解冻复温后:局部较为剧烈的疼痛,并对冷热刺痛不敏感。预后恢复:症状于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同样不受影响。
3度冻伤
临床表现:全皮坏死。解冻复温后:皮肤呈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预后恢复:皮肤恢复后留有斑痕和功能障碍。属较为严重的冻伤表现。
4度冻伤
临床表现:身体某部位坏死脱落,如肢端,肢体。解冻复温后:皮肤逐渐变成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预后恢复:皮肤留有斑痕和功能性障碍,留有残疾。
急救指南
为冻伤患者提供急救时,只有在无冰冻危险时才能对冰冻身体部分进行复温。
对严重冻伤者,应该在24小时内进行复温。
最好将伤患部浸入37℃(即体温)至40℃(98.6—104℉)的水中20—30min以达到复温的目的。
化学加温器不能直接放于冻伤的组织上,因为它的温度可能造成烫伤和超过目标温度。
复温后应加以保护防止冻伤组织再冻伤,并快速转运伤病员给予进一步的治疗。
冻伤的身体部分可覆盖灭菌纱布,指缝间也置纱布,直至伤病员进行医疗处理。
由于非类固醇消炎药会产生不良副作用(例如过敏反应,消化道溃疡出血),故不推荐使用此类药物作为急救方法。
抗休克治疗全身性冻伤的伤员在复温前后都容易发生休克,所以当伤员出现呼吸加速、脉搏微弱,应使伤员仰卧位,下肢抬高,加盖棉衣棉被保温,有条件者可喂少许碱性盐水(即一杯水中加一小勺盐及苏打粉)。
心肺复苏如果伤员心跳呼吸减弱至停止,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有条件者可给予吸氧。(推荐**)
野外旅行如何自救互救
被毒蛇、昆虫咬伤
在野外如果被毒蛇、昆虫咬伤,患者会立即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几小时内就会出现休克等危险,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一旦遇到毒蛇咬伤,必须马上用布条、手帕或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来不及消毒,将刀放在火上烧一下即可)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 厘米、深0.5 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被昆虫咬伤或者蜇伤时,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处后,再在伤口上抹些氨水。如果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
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骨折
骨折或脱臼时,应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损伤脊椎时,应立即将患放在平坦而坚硬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体晃动,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外伤出血
在野外旅游时,若被利器割伤,可以用随身带的矿泉水、饮用水冲浇伤口,然后用毛巾包扎。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还要争取时间,尽快送到医治治疗。
食物中毒
野外旅游途中,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时,除了会腹泻、腹痛之外,严重的还伴有发热或衰弱等症状,因出外旅行,临时找不到医师,唯一的办法是,使胃中的食物全部吐出来,并尽可能地多喝冷开水,或盐茶水(冲泡浓茶加盐),甚至可以将手指伸入喉咙,以诱导呕吐,来清除胃中食物。
晕倒昏厥
千万不可随意搬动患者,应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若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如患者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严重,应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取后仰头姿势,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方法进行急救。
心源性哮喘
奔波劳累,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旅游者的心源性哮喘。病人首先应采取半卧位,并用布带轮流扎紧患者四肢中的三肢,每隔5分钟1次,这样可减少进入心脏的血流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胆绞痛
旅游途中若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容易诱发急性胆绞痛。患者发病后应静卧于床,并用热水袋在其右上腹热敷,也可用拇指压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缓解疼痛。
胰腺炎
有些人在旅游时由于暴饮暴食而诱发胰腺炎。发病后患者应严格禁止饮水和饮食。可用拇指或食指压迫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缓解疼痛,减轻病情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遭遇雪崩
遭遇雪崩时,平躺,用爬行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丢掉包裹、雪橇、手杖或者其他累赘,覆盖住口、鼻部分以避免把雪吞下。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扔掉你一直不能放弃的工具箱--它将在你被挖出时妨碍你抽身。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大声呼叫。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让口水流出从而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上挖掘--如果你还能动的话。
失温
造成失温的原因为:海拔愈高,气候的变化愈大,当缺乏适当的保暖设备,或长期暴露在气候恶劣的低温环境下,特别是精疲力竭、衣物潮湿的情况下时,会产生体温下降的生理反应。当体温降到摄氏35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失温的症状有:感觉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映迟钝、性情改变或失去理性、脉搏减缓、失去意识等。
应立即施以急救处理。失温最重要的急救原则是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并逐步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将患者带离恶劣的低温环境,移至温暖的帐篷或山屋内。脱掉潮湿冰冷的衣物,以温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识清醒,则可让他喝一些热而甜的饮料,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躺着。可给与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更术,并尽快送医。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作运动。
冻伤
冻伤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循环系统的末端如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因长时间暴露在冰冷或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或者接触冰雪,因而产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冻结伤害。冻伤的症状有:患处刺痛并逐渐或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初期,是皮肤或深部冻伤,很难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山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已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轻盖患部。除非必要,尽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
温暖后的患处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因此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愈快处理效果愈好),然后想办法尽快送医救治。
首先,应确定救援者及伤患均无进一步的危险,并尽可能在不移动伤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镇定自己,迅速检查伤患,评估并决定急救的优先顺序。
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刻止血。
若呼吸停止时,应快吹四口气,施行人工呼吸。
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更术。
处理休克,垫高下肢与保暖。
处理其它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曲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
对於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复更姿势。
休克患者,应令其平躺,并垫高下肢20~30公分。
对於意识不清、疑有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者,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由於山区送医较困难,因此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者,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若下山的路途较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派两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无线对讲机向外求救。求援时应详细说明求援的地点(最好有明显的目标),伤患的状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使救援工作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注意野外急救基本原则:
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冻伤的急救方法大全
1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局部冻伤的急救时要一点点、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2全身冻伤时,如果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危险!此时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活动很重要。
3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然后速去医院。
注意事项: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或用茄子秸、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有预防冻的作用。
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会引起感染,最好也不要作按摩。
冻疮相关知识以及应急措施
(一)冻伤的原因
(1)气温过低,如-15℃,裸露的手指会被冻伤;-5℃,手指开始疼痛,麻木;7~8℃时长时间裸露的肢体也会发生冻伤。
(2)刮风,潮湿,接触铁、石、冰块会加速散热,加强寒冷的伤害。
(3)年老、体弱或营养不良者,缺乏体育锻炼者对寒冷耐受力差,易被冻伤。
(二)冻伤的表现
冻伤分为三度。
1、一度冻伤皮肤苍白、麻木,进而皮肤充血、水肿、发痒和疼痛。
2、二度冻伤除皮肤红肿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自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
3、三度冻伤局部皮肤或肢体坏死,出现血性水疱,皮肤呈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
(三)冻伤的救护措施
(1)一度冻伤,可让病人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
(5)给予冻伤病人热饮料及止痛治疗。
低热症
寒冷可使人体组织冻伤并损害其结构、神经及血循坏,引起麻木及肤色改变。人体末梢部位首先受损。如手指、脚趾、双耳和鼻子。当其解冻时,会疼痛、肿胀,故使其复温时要轻柔,并请医生诊治。
1.复温伤部使其缓慢、全面解冻。可利用未患处体热或将其浸入盆中温水(不要太热)中3分钟。
2.用温水清洗局部。
3.使患处彻底干燥,并敷盖一干净松软的垫子。
4.多垫几个彻底干燥,并敷盖一干净松软的垫子。
5.将伤员送医院诊治。
即:
1.若可能,将伤者转移至一温暖处。除去结冰的衣服,利用体温使其复温,如紧贴躯干、腋窝下、双手间等。使其隔绝寒冷。如果所处位置比较偏远,持续以上作法并送至急救中心。
2.用温水轻轻地清洁伤处,由于解冻的伤处很疼并且皮肤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觉,所以要格外小心。
3.确使伤处完全干燥(包括趾间)。用一消毒的或干净、松软的垫子或敷料包裹保护伤处并保温。
4.再覆盖几块软垫以进一步保护患处,并用细带、绷带系一活结。寻求医疗救助或送至医院。
5.再覆盖一层敷料确保包扎不要太紧。若伤员必须使用伤处活动,要尽量使其少受力,将伤员送至医院。
冻伤急救注意事项
冻伤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患儿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注意冻伤后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对已复温的患儿,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冻伤
低温寒冷侵袭所引起的损伤称冻伤。冻伤可为局部或全身(冻僵),多因寒冷、潮湿,衣物及鞋带过紧所致,常发生于皮肤及手、足、指、趾、耳、鼻等处。冻伤分四度。一度冻伤最轻,亦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泡,泡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疤痕形成。
治疗时首先须脱离寒冷环境,除去潮湿衣物,置身于温水中逐渐复温,对全身严重冻伤必要时可行人工呼吸,增强心脏功能,抗休克,补液。对冻疮除复温、按摩外,可用酒精、辣椒水涂擦,效果较好,或用5%樟脑酒精、各种冻疮膏涂抹,有一定疗效。二度冻疮如有水泡,可用消毒针穿刺抽出液体,再涂抹冻疮膏。三、四度冻伤则须在保暖的条件下抢救治疗。
如何预防冻伤呢
(1)积极的耐寒锻炼
加强户外活动、跑步,坚持用凉水洗脸甚至擦身等,以增进血液循环、提高体质,充分发挥体中因的功效,增强抗寒能力。要注意长期坚持,循序渐进,最好在旅游出发之前先锻炼一阵子。
(2)做好物质准备
冻伤最易发生于足、手部,然后为耳垂、鼻尖、面颏部等,因此要重点保护。外出的时候要戴上口罩、棉质或者毛皮手套、耳套、棉帽,穿上带毛或者毡垫的棉鞋,鞋要略大些,袜子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而引起冻伤。脸部亦可以采用防风面罩、裸眼帽等。所穿衣裤要具有较好的保暖、防风、透气性,以羊毛绒、羽绒服等为好。
(3)注意防湿
潮湿能加速体热的散发,容易引起冻伤。尤其要注意汗脚能令鞋内潮湿,造成冻伤,因此要勤换鞋垫,夜晚以热水泡脚。棉手套内潮湿时,也要烘干再戴。
万一发生冻伤,要及早脱离寒冷环境,做好全身和局部保暖,喝热饮料。迅速脱掉潮冷冻结的衣服和鞋袜,不容易解脱时,可剪开或者连同肢体一起浸入温水中,待融化后脱掉。可以将受冻伤的肢体迅速浸入不高于42度的温水里,至皮肤发红温热为止(约需要30分钟)。脸面冻伤可以用同样温度湿敷。复温后以手巾擦干净。没有办法进行快速复温时,可采取自救、互救的方法,如将受冻肢体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者腋下。快速复温能消除冻结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组织坏死,进而降低伤残。严禁用火烤、热水烫、凉水浸泡及捶打受冻位置等错误的急救措施。
南瓜切掉烂的煮可以吃吗
根据情况而定。
南瓜腐烂的原因有很多种,可以是发霉腐烂、撞伤碰伤、低温受冻等,像是撞伤、冻伤等非细菌、病害因素导致的南瓜烂掉,是可以继续食用的,只要用到切掉烂的部分即可,但若是烂的部分较多,还是不要吃了,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质,会污染尚未发生腐烂的部分,吃了后对人体有害。
南瓜切开后能保存几天 南瓜烂了挖掉还能吃吗
轻微的撞伤、冻伤烂的情况可以吃。
南瓜腐烂的原因有很多种,可以是发霉腐烂、撞伤碰伤、低温受冻等,像是撞伤、冻伤等非细菌、病害因素导致的南瓜烂掉,是可以继续食用的,只要用到切掉烂的部分即可,但若是烂的部分较多,还是不要吃了,以免其中被细菌等有害生物污染,吃了可能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冻伤后错误的急救方法
急救措施
1.对局部冻伤的急救要领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2.全身冻伤,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危险。此时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并振作活动的很重要的。
3.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就要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然后速去医院。
注意事项
1.对局部冻的急救目的是使冷结的体液恢复正常。因此,若能使患部周围变温暖,很快可以治愈。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能引起感染,最好也不要作按摩。
2.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的作用。
足部冻伤怎么急救
以下小编就介绍一种利用中药配方洗脚来治疗足部冻伤的方法。
需要的材料:
桂枝、干姜(干生姜)、附子、熬煮材料的砂锅、洗脚盆、毛巾
操作方法:
1、将干姜、桂枝、附子按1:1:0.5的比列放入砂锅中;
2、砂锅中倒入冷水;
3、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煮到水变色,药材完全发泡为止;
4、把药水倒入脚盆后直接用毛巾沾上药水擦拭双脚冻伤处,要反复擦拭5次以上。也可以用瓶装水冲洗冻伤处;
5、这样每天要洗2遍以上,所以熬煮的药水不用一次性都用了,一次用以部分够洗就可以。下次再洗的时候加热一下药水就可以了。这样既省时间又省了料。
药疗原理:
桂枝干姜都属于温性药材。有通经脉、助化气、消肿的功效。附子的药性原理也一样。但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孕妇不能用有附子的一切药材配方。
野外冻伤急救方法
冻伤的一般症状
患处刺痛并逐渐或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初期,是皮肤或深部冻伤,很难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
急救措施
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已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轻盖患部。除非必要,尽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
温暖后的患处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日常生活中,因意外事故,天灾地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心脏病发等意外引发人身伤害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很可能会为120争取到抢救时间,挽回一条生命。
鱼刺刺伤急救法
吃鱼时,不慎将鱼刺卡在喉咙里,也会引起很多麻烦,如果引起炎症,说不定要长期求医。
急救措施
较小的鱼刺,有时随着吞咽,自然就可滑下去了。如果感觉刺痛,可用手电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将舌背压低。仔细检查咽峡部,主要是喉咽的入口两边,因为这是鱼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发现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长镊子夹出。
注意事项
1.较大的或扎得较深的鱼刺,无论怎样作吞咽动作,疼痛不减,喉咙的入口两边及四周如果均不见鱼刺,就应去医院治疗。
2.当鱼刺卡在嗓子里时,千万不能让患者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烙饼等食物。虽然有时这样作可以把鱼刺除掉,但有时这样不恰当的处理,不仅没把鱼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严重时感染发炎就更麻烦了。
3.如果大口咽饭鱼刺仍不掉时,自己就不要再动手。有时鱼刺已掉,但还遗留有刺的感觉。所以要等待观察一下,如果仍感到不适时,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这也是鱼刺刺伤时最恰当的处理方法。
4.鱼刺刺着喉头的说法并不正确,多数是鱼刺长在舌根或咽喉的入口处。
5.被鱼刺卡着时,喝醋是不正确的做法。
刺伤急救法
吃鱼时,不慎将鱼刺卡在喉咙里,也会引起很多麻烦,如果引起炎症,说不定要长期求医。
较小的鱼刺,有时随着吞咽,自然就可滑下去了。如果感觉刺痛,可用手电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将舌背压低。仔细检查咽峡部,主要是喉咽的入口两边,因为这是鱼刺最容易卡住的地方,如果发现刺不大,扎得不深,就可用长镊子夹出。
注意事项
1.较大的或扎得较深的鱼刺,无论怎样作吞咽动作,疼痛不减,喉咙的入口两边及四周如果均不见鱼刺,就应去医院治疗。
2.当鱼刺卡在嗓子里时,千万不能让患者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烙饼等食物。虽然有时这样作可以把鱼刺除掉,但有时这样不恰当的处理,不仅没把鱼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严重时感染发炎就更麻烦了。
3.如果大口咽饭鱼刺仍不掉时,自己就不要再动手。有时鱼刺已掉,但还遗留有刺的感觉。所以要等待观察一下,如果仍感到不适时,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这也是鱼刺刺伤时最恰当的处理方法。
4.鱼刺刺着喉头的说法并不正确,多数是鱼刺长在舌根或咽喉的入口处。
5.被鱼刺卡着时,喝醋是不正确的做法。
冻伤的急救方法
一、认识冻伤
当软组织受冻并且局部血供减少时所形成的损伤称为冻伤 。当皮肤温度降到-2℃时冻伤就可能发生,气温在-25℃~-30℃时冻伤发生率最高。冻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之前的冷损伤,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酒、精神疾病、药物滥用、车祸伤、车辆机械故障、无家可归者、疲乏、循环损伤、吸烟、不适当的衣着、高海拔。
浅表冻伤最常见,占病例总数的74%,面部(鼻、耳)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在初冬和天气骤变时发病率较高。冻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冷冻、血管功能不全(收缩和闭塞)和炎症介质所致损伤的综合作用。
二、冻伤的症状
冻疮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部位多在耳廓、手、足等处。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一部分可起水泡过后发生糜烂和结痂。
全身冻伤开始有寒战、苍白、发绀、疲乏、无力打呵欠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僵硬、苍白、发绀、疲劳、无力打呵欠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僵硬,幻觉和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抑制,最终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多发生于意外事故,例如在野外遇到大风雪,或工作中不慎受到冷剂(液氮、固体CO2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