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老年人冬季常见皮肤病
警惕中老年人冬季常见皮肤病
一、冬季皮肤瘙痒症:每到冬季发生的皮肤瘙痒症。
发病原因:1)冬季寒冷,气温低,雨水少,北方冬季取暖更增加了空气干燥。
2)随着气温的变化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皮肤及皮下小血管收缩,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与排泄也随之减少,特别是身体各个都有衰退的中老年人皮肤干燥缺水,而发生裂纹,神经末梢暴露,因而皮肤中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使人感觉皮肤发痒。
3)保护、护理不当、不正确地洗浴方法及不适的洗涤剂所致
临床特点:每年秋后开始,天气凉了,雨水少,空气干燥,使得老年人本来就已经萎缩的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汗液减少,皮肤含水降低,皮肤更加干燥,甚至皮肤会出现细小的裂纹,若受到冷空气、衣服纤维、灰尘、微生物等的刺激就会发生瘙痒。瘙痒往往发生晚间,脱衣时或要入睡时,多发生在四肢,但以下肢为多而重。常常是以搔抓来止痒,而且是最快、最方便、有效的止痒方法。但其结果是痒暂时止住,但造成的皮肤损伤,就需要几天才能恢复。反复搔抓皮肤会发生继发性改变,使搔痒加重,给治疗也增加困难。
预防:1. 避免皮肤干燥,洗澡不宜过勤,水温不要过高,洗浴时尽量不用或少肥皂或浴液,以免皮脂丢失。洗完后可擦一些复方甘油止痒剂、维生素E乳、硅霜、凡士林等润肤油膏、保湿霜,保护皮肤。
2. 避免扫拽,搔抓可使皮肤增厚、苔藓化、出血、结痂、造成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延长治愈时间。
3. 冬季应穿紧身、光滑的纯棉、真丝衣裤,以减少皮肤水分丢失和刺激皮肤。穿着化纤内衣,易产生静电,引起瘙痒。
4.晚上避免喝咖啡、浓茶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兴奋神经加重瘙痒。
5.居室温度不要过高,18—24度为宜,而要增加室内湿度在40-80%。
治疗:对瘙痒不重者可外用乳剂型保湿乳、甘油水(1份甘油加2份水)等。对瘙痒较重者,可选用润肤较强的硅霜、复方樟脑霜、无比膏等,有继发苔藓化,湿疹化者,可外用含有黑豆溜油、糠溜油、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或油膏。泛发全身可采用康浴或淀粉浴。影响睡眠的可加服有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或安眠药。
二、手足皲裂:是指手、足部皮肤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干燥和线状裂开的一种疾病。
发病病因:本病的发生与表皮角质层增厚、干燥、外界刺激以及局部活动有关。手足掌部皮肤无皮脂腺,角质层较厚,并在反复活动中发生保护性增厚,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皲裂。但到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汗腺分泌减少,又缺乏皮脂滋润,再加上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掌跖部皮肤增厚、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皮肤拉断而产生皲裂,引起疼痛。另外,某些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湿疹皮炎、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
临床特点:本病是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妇女。因手足皮肤经常受机械性或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加之冬季气候寒冷,皮下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皮肤角质保护性增厚,如果水分蒸发,角质层收缩,失去弹性,故当手足运动时极易发生皲裂。
根据皲裂的深浅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度:
一度:皮肤干燥有小裂纹,但仅达表皮,故无出血、疼痛等症状。
二度:皮肤干燥,角化增厚,裂口由表皮深入真皮而有轻度刺痛,但不引起出血。
三度:皮肤干燥,角化肥厚,皲裂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常引起出血和触痛或灼痛。
预防:注意加强自我防护,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避免接触酸、碱和有机溶媒等刺激性物质,防过度机械性摩擦。劳动后要及时洗手,擦干,涂些润肤防护霜、硅霜、甘油霜等。及时修出过度增厚的角质。对手足部有皮炎、湿疹、癣菌病、鱼鳞病、掌跖角化病等皮肤病要积极控制和治疗。冬季注意手足部皮肤的保湿、保暖,保健安民、按摩手足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摄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及钙、硒、锌等养分的绿色蔬菜、瓜果、蛋类、奶类、海产品、杏仁、胡萝卜等。
治疗:以局部外用药为主,原则是去除过度增厚的角质,促进上皮增生,修复裂口。所以用药之前,先用热水浸泡患处,促使角质软化,如有角化过厚,则用刀削去过厚的角质。然后局部再涂以愈裂膏或1%尿囊素乳膏、15-20%尿素软膏、3-5%水扬酸软膏、0.05-0.1%维甲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蛤蜊油、紫草油等。若裂口较深,可在涂药后局部加密封包扎或白天活动时贴胶布,晚上休息再涂治裂膏。直至皮肤恢复正常纹理后再停治疗。
三、冻疮: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主要是发生在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天气寒冷、潮湿更易发生。
发病原因: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机体适应能力差,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凝滞,血液循环不畅,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也由于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差。再受到挤压,冻伤皮肤苍白、淡紫、发硬并有水肿,遇暖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紫红色,发热、痒痛,有时甚至溃破。
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有冷球蛋白血症、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的人易患本病。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点:一般在气温低于5℃以下,相对湿度在60%以上更容易发生冻疮,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多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遭受长时间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可遗留疤痕。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
预防:1.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加强在寒冷环境下锻炼,适应寒冷气候,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有冻疮的人在气温未低到5C就做防寒准备,注意肢体末端防寒保暖。衣服要多穿、注意戴手套、戴帽子。鞋袜宜宽松干燥。
3.对每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冷水摩擦、冷水浴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4.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
治疗:原则是消炎,消肿,促进局部血循环。
1.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坚持用40℃水温浸浴患处,每日20—30分钟。
3.依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当用药。有皮肤破损感染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皮肤没有破损的:可选10%樟脑醑、10%樟脑软膏、松节油、冻疮软膏、红花油 等外用。
4.物理疗法 :可紫外线红斑量照射2~3次/周,于冬季开始时在皮损处照射疗效较好。氦氖激光局部照射,2~3次/周,每次5~15min。音频电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于每年复发前开始治疗有一定预防作用。
春季常见皮肤病的种类
一、光敏性皮炎
春季阳光逐渐增强,“捂”了一冬的皮肤对明显增强的紫外线(日光的一部分)不能立刻适应,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就对紫外线过度敏感,发生光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一般好发于曝光部位,如面、颈项、胸V区、手臂等,表现为这些部位的皮肤出现丘疹、红斑、水疱、脱屑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预防的方法是外出时一定要在曝光部位涂具有良好阻挡紫外线作用的防晒霜,或者戴宽边帽、撑遮阳伞。一旦患了光敏性皮炎,就要到医院去看皮肤科医生,口服遮光和抗过敏药物,并配合抗炎、抗敏的外用药。每年发作者,应找中医皮肤科医生调理,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春季还要注意少吃或不吃具有增强光敏作用的蔬菜,如灰灰菜、油菜、紫云英、小白菜、芥菜、苋菜、田螺、蒲公英、无花果等,以免发生蔬菜-日光性皮炎。也要避免因病吃四环素、氯丙嗪、克尿噻、异丙嗪等,以免发生光敏性药疹。
二、黄褐斑、雀斑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好发于妇女面部,多数由内分泌失调或日光照射引起,表现为面部成片的淡褐色至浅黑色斑,是影响妇女容貌的常见皮肤病。雀斑俗称“蒙面纱”,由遗传导致,表现为面部芝麻粒大小的淡褐色斑点,数量或多或少。由于春季阳光增强,这二种病都会因紫外线的作用而加重,或使一些朋友面部出现黄褐斑,影响人们的容貌,进而影响社交及身心健康。患有这二种病的朋友在春季到来时应注意防晒,外出时搽防晒霜,戴宽边帽、撑遮阳伞。黄褐斑目前西医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可以请求中医皮肤科医生给开些中药治疗,只要有信心和耐心,不少患者可以明显减轻或完全治愈。雀斑患者可以到医院作脉冲激光治疗,疗效比较确切,不会遗留疤痕,花钱不多。
三、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与免疫和遗传有关的皮肤病,表现为全身大小不等的红斑和脱屑,或伴有瘙痒,给病人造成很大的肉体痛苦和身心创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银屑病常于春季复发或加重,目前各医院皮肤科的银屑病人已逐渐增多。患有此病的朋友,春季可适当多享受日光“抚慰”,因紫外线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轻松、愉悦的心境,少熬夜,勤洗澡或温泉浴,洗浴后及时搽外用药或润肤剂。需要治疗时,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通常病情不是很严重者,宜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尽量不用西药免疫抑制剂、激素或维甲酸类,以免日后病情进一步加重;若病情较重,可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较快控制病情,副作用较小;如病情非常严重,应住院观察治疗,使用必要的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类等。近年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很少副作用,简单方便,很受患者欢迎。
四、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大小不等的风团,剧痒难忍。随着春天的到来,气候转暖,鲜花盛开,各种花粉、真菌等微生物、植物花絮、尘螨等粉墨“登场”,对于一些体质特殊的人群就成为引起过敏的“祸首”。所以,春季易过敏者因主动避免到有花草的地方去,更不要长期无人出入的仓库,以减少过敏机会。一旦发生荨麻疹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使用抗过敏药物,严重者还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使用抗过敏药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用药天数,我们常交待病人,抗过敏药一定要在风团完全消退后再继续使用2~3天,以彻底治愈,如停药过早,风团往往易于反复,迁延日久,极易转为“慢性荨麻疹”,使治疗限于困境。若已经是慢性荨麻疹,就应尽快找中医皮肤科治疗,即使有些已是多年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只要坚持中医中药治疗,仍然有不少病人可以治愈或明显缓解。
老人如何健康过冬
防感冒:
感冒是老年人冬季常见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极易诱发肺心病、“老慢支”、肺炎、哮喘病。因此,老年人要加强耐寒锻炼,入冬后坚持户外活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这样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防御寒邪侵袭,防止感冒发生。
防中风:
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防心梗:
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这是因为,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防胃病:
老年人冬季要特别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这是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老年人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要选服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防皮肤瘙痒:
入冬后,气温下降,空气干燥,致使老年人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而引起皮肤瘙痒症。这是冬季老年人的常见皮肤病,其原因在于老年人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肤干燥,肌肤护理能力减弱,同时出现皮肤退行性萎缩。因此,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禁食煎烤、油炸、咸辣、燥热等食品,还应选用些养血益胃、润肤止痒的天然中草药,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等。
防尿频:
冬天,有很多老年人夜间尿频尿多,少则三五次,多则10余次。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机体衰老,脏腑功能减弱。尿频不但导致睡眠受到严重干扰,而且常因频繁起身而感受风寒,加重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手麻脚麻是什么病的前兆 中风
经常出现手麻脚麻的症状,要警惕中风。中风常见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手足皲裂的预防
1、手足皲裂是老年人冬季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宜多吃油脂。
2、病程较长或年老患者应该增加营养,适当多吃一些猪肝、猪皮、羊肉、阿胶、鱼肝油丸之类食品。
3、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老年人出汗较少,皮肤易干裂起皱,因此应特别注意手和足部的防寒保暖,经常用温热水泡洗,外搽一些油脂性的护肤品,以免发生冻疮而加剧手足皲裂。
4、平时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这样就可预防手足皲裂的发生。
冬天吃人参好吗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
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冬季老年人慎防皮肤瘙痒症
进入冬天,气候逐渐寒冷干燥,皮脂腺分泌减少,水分流失过多,再加上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适应能力下降,受到不良刺激更易发生瘙痒。老年人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皮脂腺、汗腺等萎缩,含水量下降,皮下脂肪也变薄,皮肤干燥无华,血液循环差,适应能力下降,受到不良刺激易发生瘙痒。因此,广州鸿业皮肤病专科医院专家曾令济提醒各位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慎防皮肤瘙痒症的发病。
正确认识老年人皮肤干燥瘙痒
皮肤瘙痒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无任何原发性皮疹,由于搔抓而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化等,是一种神经机能异常性皮肤病,表现为全身瘙痒和局部瘙痒。综合来讲,引起老年人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包括有环境因素、自身因素、饮食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其他疾病因素。
冬季预防老年皮肤瘙痒重点在洗浴
在南方人们都有每天洗澡的习惯,因此有人认为,保持皮肤清洁应勤洗澡。其实,在冬天,对于老年人来讲应该注意减少洗澡的次数;老年人的皮肤因为生理性退化的缘故,皮肤表面缺乏足够的皮脂保护,皮肤干燥缺水,过勤洗澡会带走原本就不多的皮脂保护层,使皮肤愈显干燥,如果洗澡水过热、用碱性大的肥皂或用力搓澡,无疑会加重皮肤干燥瘙痒的状态。因此,冬季老年人应当减少洗澡的次数。
其次,洗浴的时候应选择性质温和的浴液,不用过热的水,更不要用力搓澡,有条件的用浴缸浸泡身体最好,浴后在全身或常瘙痒的部位薄薄地涂抹一层类似宝宝霜那样含油脂较多的润肤液。这样才能起到清洁护肤的作用。
老年人冬季护肤不需穿过暖
老年人体质较弱,冬季保暖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冬季护肤不需过暖”并不是说不用保暖。相反的是,老年人在进入冬季以后,在保暖的情况下衣着冷暖要适度,尤其是有暖气或空调的家庭不可在室内不可穿太多以致冒汗,外出不可穿太少冻着。因为,穿着过于厚重会导致体内汗液蒸发过多而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皮肤的干燥又会加重瘙痒的发生,室内暖气或空调温度过高也会带来同样的问题。老年人冬季一定要穿得厚厚的,这是一个误区。
注意润肤和减少刺激
除了浴后必要的润肤外,平时应根据自己皮肤干燥的程度;有瘙痒症状者,可在容易瘙痒的部位涂抹1~2次含止痒成分的润肤剂以保持皮肤的滋润度。不要吸烟、饮酒、饮浓茶、喝咖啡或食辛辣食物,这些都会对人体及皮肤是一种刺激,会引起血液中的许多化学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激肽、神经肽等神经传导介质发生变化,导致睡眠欠佳、情绪不稳定等诸多反应,皮肤也因为刺激而产生痒感。
手脚皲裂如何预防
1、手足皲裂是老年人冬季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宜多吃油脂。
2、病程较长或年老患者应该增加营养,适当多吃一些猪肝,猪皮,羊肉,阿胶,鱼肝油丸之类食品。
3、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老年人出汗较少,皮肤易干裂起皱,因此应特别注意手和足部的防寒保暖,经常用温热水泡洗,外搽一些油脂性的护肤品,以免发生冻疮而加剧手足皲裂。
4、平时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这样就可预防手足皲裂的发生。
皮肤瘙痒警惕9种疾病 警惕中老年皮人皮肤退化
青年人皮肤干燥是皮肤瘙痒的原因之一,然后中老年人因身体细胞开始退化,皮肤萎缩退化、、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等现象更为严重,从而出现皮肤失去滋润而显得更加干燥、粗糙,甚至出现脱皮现象,使得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痒。
警惕中老年人的“味觉障碍”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味觉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自己难以察觉,当感觉到异常时多半已经难以治疗了。如果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放弃治疗,则会影响全身的健康。
味觉障碍的原因基本上是体内的锌不足,缺锌多数是因为大量持续饮酒造成的。因为酒精分解会消耗锌元素,导致锌不足。
另外,经常食用加工食品,其中所含的多磷酸能将体内的锌排出,这也是造成锌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锌能跟各种药物发生作用,跟特殊的蛋白质结合而排出体外。长期服用日常惯用药品也是锌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因性疾病也是其原因之一。压力过大自律神经不调导致的交感神经优位状态长时间持续,空腔干燥,味觉不灵敏。
其他方面原因还有饮食习惯混乱,这种现象在年轻人群中较为多见,中年时期因为工作繁忙而导致饮食生活混乱的情况也较多。
味觉障碍在体内的映射区
味觉障碍持续,在饮食上得不到满足感,生活质量下降。
另外,味觉减退会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说,因尝不到咸味而大量摄取盐分导致高血压,过度摄取糖分而导致糖尿病,不知苦味和酸味,有可能会摄取对身体不利东西。有的人可能认为只是“味觉障碍”而已,其实它是会影响全身健康的。
中医中有对味觉的诊查项目,认为味觉能反应身体情况,可视作体内异常的外在表现,是诊断五脏异常的一种手段。
吃什么都觉得苦,是因为“心”与“肝”发生了异常。压力和紧张导致“心力交瘁”,受此影响“肝”不能发散身体热度,这种热让口中产生了苦味。
另一方面,感觉甜味是因为“脾”、“胃”的异常,消化吸收停滞,身体湿热不散,口中就感觉到甜味了。另外,咸味代表的是“肾”、酸味是“肝”。若是“食之无味”“味同嚼蜡”那就可能是“肺”的问题了。
警惕集中老年人常见病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病的可能性会越来越高,因此许多老年人容易患病,那么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警惕集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供大家了解。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病变的根源在于患者平常饮食不合理,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脂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硬化、血栓、堵塞,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可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者、情绪抑郁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或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者易患此症。老年痴呆症早期通常只是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症状,常被人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少、妊娠和环境因素等,临床上有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并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立冬后老年人注意三种高发疾病
◆立冬后注意三种冬季常见疾病
1、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
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2、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
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嘱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3、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手指麻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指发麻可能是中风前兆
如果是手指经常发麻的人,就需要警惕中风,手指发麻是中风较为常见的早期征兆,常见于中老年人,如果40岁以上的中年人,除了手指发麻,还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平时海鱼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