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 其它诱因
心源性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 其它诱因
精神或外界刺激、运动及劳累、便秘或用力排便、饱餐、睡眠中、饮酒、发热、轻度损伤、电解质紊乱、输液速度快等均可使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加而加重心肌缺血和氧耗,诱发心绞痛、发生明显心肌缺血造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猝死。
给心脏做个深度体检
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目前,我国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很低,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包括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异常,如忧郁、悲伤、恐惧、愤怒、狂喜、饱餐、酗酒、过度吸烟、严寒、酷热等危险因素。据推测,罗阳的不幸去世的原因在于平时工作上过度劳累,在国产舰载机成功后内心极度激动而导致猝死,很多心脏病患者在乘坐飞机久坐后都会突发猝死。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过度吸烟,还包括一些社会环境因素,如离婚后情绪的波动、生活环境中的噪声、平时工作过多的应酬或酗酒。不能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冠心病家庭史、性别、年龄、家族性遗传等。
预防猝死需要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早期治疗,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治疗已病。当然最重要的是定期适当体检以及深度体检。预防心脏猝死的早期检测手段包括:普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这两项常规检查经济、便捷,并且包含大量早期疾病信息,适合一般人群的常规检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这两项检查适合有心脏症状的人群,能够发现一般常规检查不能检测到的疾病,如可检测出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冠状动脉CT检查适合有心脏病高危因素的人群等。有心脏病的人应定期进行检查,评价病情的进展,冠脉造影适合重度冠心病者。心电图检测出有长时间停搏的病人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发作的病人,应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这些都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措施。
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 什么是猝死
猝死就是指意外的,非意料中突然的死亡,在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即WHO的标准是24小时之内的死亡叫猝死。很多的心血管专家认为心血管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而且心血管导致猝死比较危险又比较快,所以就把心血管病导致猝死叫做心源性猝死或心脏性猝死。
熬夜后感觉心跳快正常吗
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数死于突发的心脏病。其原因是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还有一些人死于脑中风,其原因是血压过高使脑血管破裂。因为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短期睡眠剥夺就足以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规则。
猝死的原因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猝死进行不同的分类,如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本文仅介绍临床角度做出的猝死分型。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目前多数人接受的有关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是:“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长达26年的FraminghamStudy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6]”。
这类患者是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突发的心肌缺血造成患者心脏的电活动紊乱,进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多为室颤),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或复苏失败,就会发生猝死。急性心肌缺血刚刚发病时最危险,急性心肌梗死第1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较24小时后高25倍。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死于发病的第一个小时之内。这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心肌缺血使患者猝不及防,其心脏电生理活动无法适应这种突发的代谢紊乱,故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这个时间段患者往往没在医院,因此处在生死关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通过自我调整,将逐渐适应这种缺血情况,形成了新的动态平衡(心电重构),加上医学干预措施的应用等,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步下降,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相关综合征(QT间期延长及缩短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还有某些心肌病等。这类患者大都属于基因缺陷造成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多与家族及遗传有关。这类患者的心脏没有直观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故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方能查出问题所在。多数患者在30岁前后就因心源性猝死而结束了生命。因为心脏搏动是由血清离子(K+离子、Na+离子、Ca+离子等)进出心肌细胞膜内外造成的,故一旦发生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离子无法正常出入心肌细胞,就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进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中医解析熬夜的危害
持续熬夜不眠不休的确是一些人猝死的诱因。因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数死于突发性心脏病。因为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还有一些人死于脑中风,其原因是血压过高使脑血管破裂。
但是熬夜并非猝死的根源所在,只有那些已经表现出心血管症状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熬夜才容易引起猝死。有猝死家族史的人更是熬夜猝死的高危人群。大多数猝死的年轻人患有心脏基础疾病或者脑血管先天畸形,但是往往在尸体解剖后才被发现。
那么,没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自诩身体健康的人是不是就可以毫无压力地熬夜了呢?当然不是。因为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其原因在于,短期睡眠剥夺就足以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规则。而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先兆。
慢性睡眠剥夺能促进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的发展,而高血压、肥胖或代谢综合征等疾患恰恰是诱导心脏病发作的因素。此外,睡眠不足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失调,促使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水平上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增加中风风险。
心源性猝死原因 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而引发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是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熟睡之中猝死的原因
医生指出,在睡眠中猝死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性猝死,常见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室颤、心脏骤停等。 临床发现,在睡眠中发生猝死的患者多数伴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而在以下因素的影响下,就很容易诱发猝死:打鼾造成睡眠猝死 打鼾之所以会导致猝死,主要与心肌缺血或冠心病有关。人们在打鼾时,全身的肌肉和心肌处于紧张状态,包括腹肌、膈肌等部位的紧张都容易压迫心脏,加重了心肌缺血的情况。此外,打鼾也称为呼吸暂停综合症,而呼吸暂停会直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诱发猝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源性猝死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严重时可累及心血管调节中枢,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紧缩、痉挛,容易发展为室颤、心脏搏动暂停等严重的心律失常,最终导致睡眠中出现猝死。精神因素引起猝死 重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会增加心脏室颤的情况。而如果人们在入睡时做噩梦,出现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这也是诱发猝死的危险因素。
其它因素引起猝死 除了心源性猝死,急性中毒也会引起睡眠猝死,例如一氧化碳中毒。临床上,脑血管疾病诱发睡眠猝死的案例不多,因为脑出血主要在活动时出现,睡眠和安静状态下不易发生。如果脑出血或发生严重的脑梗塞,也会直接对心血管、呼吸中枢造成影响,进而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睡眠猝死。 最后医生强调说,睡眠中猝死主要是因心脏骤停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发作时间迅速,加上睡眠时,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多数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
心源性猝死如何预防
SCD的预防迄今仍是一个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预防心脏骤停中的主要进展是识别心脏骤停的高危对象。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康复期及其后的慢性过程中,心脏骤停的危险性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头72小时内,心脏骤停的潜在危险可高达 15%~20%。在心肌梗死康复期(自第3天起至第8周内)有室速或室颤史者,其心脏骤停的危险性最大,如仅予一般性措施治疗,在6~12个月内的死亡率高达50%~80%,其中50%为猝死。只有积极干预才能改观预后,在18个月内死亡率可降至15%~20%以下。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其他心电学技术(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等)、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SCD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SCD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频发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在10~30 次/小时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者。若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LVEF≤30%),则年死亡率达20%。LVEF、左室容积、心率变异度或压力反射敏感度对心肌梗死后 SCD 的危险度分层有帮助,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及静息心率。不推荐心肌梗死后常规作心室晚电位及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积极治疗是预防猝死的主要有效措施,对心肌梗死后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狭窄的患者,积极予以介人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后SCD高危患者应用ICD预防性治疗,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而心脏骤停也可发生于被认为低危的人群中,根本的预防措施应致力于基础心脏病和心脏骤停诱发因素的预防。
熬夜后感觉心跳快正常吗
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数死于突发的心脏病。其原因是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还有一些人死于脑中风,其原因是血压过高使脑血管破裂。
因为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普通人群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短期睡眠剥夺就足以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糖耐量降低、心跳不规则。
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年轻人猝死原因
熬夜、压力大是猝死主要诱因
教授指出,这位年轻妈妈突然猝死,考虑原发心脏病的同时,主要诱因还是和熬夜玩手机有关。长时间熬夜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诱发心源性猝死。国外有报告指出每天花两小时盯着电视、计算机屏幕的人,罹患心脏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大多在夜间12点至凌晨,所以等家人发现再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这个病发作起来非常凶险。”专家介绍。
现代社会节奏在加快,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都是猝死的诱因。专家介绍,猝死前患者可能会有一定预兆,有的人会感到短暂的心前区疼痛,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而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和胸闷。
心血管病年轻化 “拼命三郎”们要注意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角”还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但中青年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呈年轻化趋势。该院收治的最年轻的急性心梗患者只有27岁,经常熬夜。幸亏发现及时,没有发生猝死。马根山教授指出,近几年来,该院收治的在30—50岁的之间的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
专家指出,30岁以前的年轻人查出有心脏病,要考虑会不会是家族型的心脏病,可能是遗传上的缺陷。一般他们发病时因为心脏的电流不稳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发生心脏骤停。据悉,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不注意好好休息、调整自己工作状态有关。马根山教授解释,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者过度焦虑的状态,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发生心脏意外事件。
专家提醒,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拼命三郎”更要注意充分的休息,即使平时身体不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周最好能进行一次有氧运动,打球、游泳、跑步或者散步都是锻炼心脏不错的方式。
心肌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者的第一线药物。前三种药不但可减轻心衰病人的症状,且可改善预后。β-受体阻断剂可抑制心衰时交感神经的激活,延迟心衰病程的进展,降低心衰病人的病死率。新的治疗药物如肾素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中性内皮肽酶抑制剂、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外源性脑钠肽、心肌钠氢交换抑制剂、钙离子敏感剂等均在积极研究中。β-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经典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延迟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程进展。而对于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病人,f -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药则是基础治疗药。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雅君
2、安装心脏起搏器:在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心衰的治疗中,安装心脏起搏器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双心室起搏器适合于室内传导阻滞病人,可使双心室同时收缩。而房室顺序起搏器可形成对病人最为有利的PR间期,有利于预防心源性猝死。积极预防心源性猝死是心肌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均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安装指征为有不明原因昏厥史、家族性猝死史、心肺复苏存活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移植:对心肌病引起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供体来源困难。
颈椎病也会诱发猝死
一、多与过度劳累密切相关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心梗目前已高居我国死亡原因第二位,到2030年,我国预计将会有2300万心肌梗死患者。专家表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医学知识丰富的医务工作者也避免不了猝死的发生吗?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介绍,在疾病面前,医务工作者并没有特殊豁免权。一些重点科室、重点领域甚至已经成为过劳死的重灾区。
体力的疲劳和情绪的紧张会造成人体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加快,久而久之就会使心脏的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再加上现代人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会进一步使心脏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堵塞。除此以外,过度的疲劳和压力还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出现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等,都可能引发猝死。
专家还介绍,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约占猝死的多数。其中,冠心病是最主要病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0%以上。婴幼儿猝死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年轻人猝死以心肌病为主;老年人多猝死于冠心病和脑卒中。
二、颈椎病也会引发心脏病
此外,微信朋友圈里流传一篇文章,称银监会非银部主任表面看是心梗,实际上是颈椎病所致,颈椎病也能引发猝死吗?
专家表示,颈椎病除了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疼痛等一些常见症状外,还常常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统。由颈椎病引发的心脏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为颈心综合征或颈源性心脏病,“当颈椎出现病变时,会压迫到交感神经,从而影响到支配心脏的神经继而引发心脏疾病。但从现实案例来看,颈椎病引发的猝死还比较少见”。
三、猝死并非猝不及防
很多人觉得猝死防不胜防。专家表示,猝死并不是不能预防,发生猝死的很多危险因素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应该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长期熬夜、高盐高油饮食、吸烟、不运动、不恰当减肥、长期腹泻等,都可以成为猝死的诱发因素。”
专家还提醒,原本就有基础性的疾病,如心脏病、颈椎病的患者,在职场拼搏的同时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每年做全面的体检,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和体重。
专家提醒,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例如危险性最大的心源性猝死就是室颤,一旦室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可能发生猝死。在这个情况下,在120到来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病人平躺、安静,不要接受刺激。尽量安抚病人,如果有可能要吸氧,没有氧气的地方要开窗让病人得到氧气的供应。
专家还指出,目前有些宾馆、机场专门配置了用于急救的自动除颤仪,但基本都被锁起来,有时辗转拿到钥匙后,已经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专家表示,看电视剧要有节制,无休止的追剧,会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专家介绍,特别是对原本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紧张的电视剧情,很容易让心情跟着大起大落,心血管处在危险边缘,甚至诱发猝死。此外,看电视太投入,身体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久坐不动,也容易引起颈椎发僵、肢体麻木等,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
专家指出,追剧也要有节制。每次看电视以两小时左右为宜,不要通宵达旦。看电视时不要目不转睛,每看半小时到1小时节目后,应站起来活动10分钟左右。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适合太过惊险恐怖的片子和竞争激烈的体育节目。
猝死的临床表现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死亡行为,使人猝不及防。根据不同诱因,临床上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大类。心源性猝死主要是由各类疾病引发,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而非心源性猝死则与疾病无关,主要是由患者存在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引起,例如暴饮暴食、酗酒等。今天,我们请来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特需中心主任张雅君为大家介绍的临床表现及辨别方法。
猝死的临床表现:
猝死在临床上可分为主要表现形式和辅助表现形式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是指患者丧失意识,或是抽搐和突然倒下,无论旁人如何推搡都没有反应。辅助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患者的大动脉搏动消失,也就是医学上所指的股动脉,主要位于大腿根部。
此外,在脖子中部凸起的一块肌肉称之为颈动脉,正常状态下用手按压能感觉到明显的跳动。当患者发生猝死时,两个动脉的搏动也会随之消失,这是辅助表现形式的主要判断方法。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患者还可表现为心音消失,瞳孔散大,手指指端颜色发紫和缺氧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临床特征。
运动猝死的原因 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
运动猝死绝大多数是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而又以前者居多。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心源性疾病是造成运动猝死的第一位死因。此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及高血压等疾病也是诱发运动猝死的危险因素。其中,青年人发病多与先天性心血管异常有关,而老年人多为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