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潮湿的大暑注重预防湿邪
高温潮湿的大暑注重预防湿邪
大暑无疑是一年气温最热的时期,同时也是雷雨最多的节气。面对高温潮湿的天气,人们容易中暑,容易出现乏力、头晕、胸闷、食欲不佳等症状。大暑过后,中医认为养生要注意预防“湿邪”。
大暑要注意预防“湿邪”
湿邪侵犯人体的症状,主要会引起一些头生困倦,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舌苔白腻这样一些症状,如果是痰湿蕴肺就会出现咳嗽、咳痰。
中医认为,湿邪与风、寒、暑、燥、热并称为“六邪”或称“六淫”,是人体的致病之因,一旦被湿邪侵入,如再不注意就会致病。大暑过后,湿邪往往就会乘虚而入,预防湿邪在注意休息的同时,饮食上要特别注意以清淡为主。
此时,饮食不要过分油腻,以健脾利湿、消暑生津为主,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祛湿消暑”食疗偏方
荷叶山楂茶
做法:鲜荷叶1张(干品10克),山楂15克,薏苡仁10克,陈皮5克。将荷叶洗净,与山楂、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0分钟即成。代茶,频频饮用。
功效:有清热化湿消暑,健脾开胃的功效。
芦根粥
做法:鲜芦根50克(干品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芦根洗净切段,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25分钟,去渣留汁。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加入药汁及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米烂粥稠,调入冰糖即成。
功效:有清热消暑,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
六曲陈皮饮
做法:神曲15克,陈皮5克。将神曲、陈皮入锅,加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即成。
功效:有健脾祛湿,消食化积,理气消胀的功效。
葛根白茅根蜜饮
做法:葛根15克,白茅根15克,蜂蜜适量。将葛根、白茅根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有清热化湿,消暑生津的功效。
陈皮车前草粥
做法:陈皮10克,鲜车前草100克,粳米150克。陈皮切丝,鲜车前草洗净切段,粳米淘洗干净,与陈皮、车前草一起放入砂锅,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
功效:有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高温酷热的天气,除了食补之外,人也应该以“静”为主,所谓“心静自然凉”,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可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使心情愉快。
阴虚者慎防秋燥湿热者当避暑湿
目前正是处暑时节,虽然暑气渐收,但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特别是在晴天的午后,其炎热程度并不亚于暑夏之季,故此人们常有“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针对这种夏天的“回光返照”,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刘继洪提醒,属湿热、阴虚体质的朋友会较难适应,易出现不适及罹患疾病,要特别小心和注意养生保健。
暑热未消,秋燥渐当道
处暑时节,一方面,气温依然常常居高不下,暑热难消;另一方面,空气湿度开始有所下降,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时候,除了中暑、“空调病”、高血压、肠胃炎,夏季常见“高温病”仍会高发,一些人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口干舌燥等秋燥症状。
预防秋燥应在饮食上注重“双管齐下”:既要清热消暑,又要补水润燥。刘继洪认为,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声音沙哑、鼻咽干燥、鼻敏感、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头发干燥易脱发、便秘等。
那么秋燥应该如何应对?刘继洪认为,对付秋燥的关键是润燥清火、生津益胃、润肠通便、增液养荣、清燥润肺和滋燥清肠等。白天可以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可以喝些蜂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可多吃梨子、白木耳、百合以及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湿热者当避暑湿
刘继洪介绍,湿热体质的人常常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性格多急躁易怒,尤其是对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而处暑时节还处于长夏期间,雨多湿气重,并会使人有闷热感。
受天气影响,人体容易受暑邪、湿邪和燥邪“三邪”的影响,湿热体质的人尤其易受暑邪和湿邪侵犯,暑湿伤人,使人容易困乏,头重脚轻。人体一旦暑湿过重,则会湿性黏滞,长时间发热,不易恢复。而肺喜润厌燥,虽然此时秋燥还不明显,但也会容易伤肺,表现为咳嗽、咯痰病症。同时,此时节细菌滋生、繁殖较快,会导致肠胃道病变和皮肤类疾病。
湿热体质朋友此时节宜保证睡眠,静养心神。可经常练习深呼吸,将气息深吸至小腹部;多听流畅悠扬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尽量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居住;最好穿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质地的衣物,不要穿紧身的衣服;运动锻炼尽量使筋骨关节柔软;可服用如茵陈、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黄草、鸡骨草、木棉花等祛湿热中药,但以上中药多寒凉之物不能久吃久服,可多喝水或者适时喝些祛暑清热利湿的凉茶。初秋干热时,可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天清晨喝一小杯淡盐水或蜂蜜水,以润肠通便。
阴虚者慎防秋燥
处暑过后,雨水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相对湿度下降到30%以下,使人们的呼吸道和皮肤感到非常干燥,严重者会引发“秋燥症”,表现出咽喉肿痛,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症状。这对于阴虚体质的朋友特别难受,这种体质的人体形一般瘦长,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皮肤干燥,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眼睛干涩,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大便干结,易患咳嗽、糖尿病、闭经、发热等病症。不耐暑热、干燥天气。
刘继洪认为,此类阴虚体质朋友在饮食上宜多喝白开水、淡茶、蜂蜜水,还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蔬菜水果,如银耳、莲藕、百合、枇杷、梨、香蕉等。鸭肉、乌鸡、蜂蜜、桂圆、薏米也是很好的滋补佳品,少食姜、葱、蒜、韭菜、大料、茴香等辛辣食品。
起居养生方面要注意,生活工作有规律,有条不紊,最好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工作生活。可适当服用银耳、燕窝、冬虫夏草、阿胶、黄精、麦冬、玉竹、百合,可用沙参、麦冬、玉竹、雪梨煲瘦猪肉,用银耳、虫草炖瘦肉等,百合红枣粥、银耳燕窝粥也为常用之品。同时秋要养肺,应避免烈日曝晒,不要汗出太多。肺喜清肃,可以在处暑后去郊外秋游,登高望远,多到空气清新的地方,练习深呼吸,使气息绵长深沉。
三伏天的头伏是哪一天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天的日期在小暑节气和处暑节气之间,是全年中温度最高,而且气候最为潮湿和闷热的日子,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三伏天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温度最高的中午出行,日常出行需要做好防晒和防暑的工作,避免晒伤和中暑。
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1.注意防范风寒,潮湿
本病的成因,与风寒湿等外邪入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平时注意预防范风寒,潮湿等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身体虚弱的时候,当季节变化,气候剧变的时候,要及时增减衣服;
夏日酷暑或炎夏分娩,不可挡风而卧;居处潮湿或梅雨季节,晴天宜经常暴晒,以祛潮气,天晴时更宜打开窗户,以通风去湿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风,防寒,去湿,截其来路,是预防调养之良策。
2.坚持经常锻炼
坚持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御邪能力,因“痹者,闭也”,风寒湿邪内留滞,痹阻气血而成,通过活动肢体,使全身气血流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日久可达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目的。
但锻炼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切勿一次运动量过大,用力过猛,必须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必要时可请医生或有关人员指导,此外,寒冷季节晨练不宜太早,免受风寒,对疾病不利。
3.保持精神愉快
七情内伤可直接诱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作,也可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抵抗力减弱,使其他疾病有机可趁。因此,强直性脊柱炎预防应避免情志过激或闷闷不乐、忧郁寡欢。
疾病的发生于人的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七情内伤可直接致病,亦可以,由七情内伤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抵抗力减弱,
而易为外邪入侵,因此,避免情志过激或闷闷不乐,忧郁寡欢,保持精神愉快带来身体健康,正气内存,病安从来。
4、注意居住环境
潮湿风寒是强直性脊柱炎发作的诱因之一,患者注意预防风寒潮湿尤为重要。气候变化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夏季等多雨季节,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干燥,经常通风、曝晒,避免风寒潮湿的侵袭。
阴囊潮湿的三大危害
1、高温潮湿可诱发男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等疾病
阴囊潮湿使得阴茎和阴囊长时间黏贴在一起,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依然会导致阴茎和阴囊潮湿,用手摸上去能感觉到明显黏糊糊的,形成细菌和病毒繁殖的温床。高温潮湿是引发男性前列腺炎、附 睾炎、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的潜在病灶。
2、抓挠损伤睾丸
阴囊湿疹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痛苦难耐的“痒”,尤其是从原本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脱下裤子接触较凉 的温度时,更是让人不得不去抓它,许多人都无法抵抗想要抓的欲望,于是乎,越抓皮肤就一再受伤,然 后皮肤就越变越厚,皮肤变厚就又想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久了易导致阴囊潮湿、阴囊湿疹和性机能下 降,影响睾丸酮的分泌甚至引发精索静脉曲张和不育。
3、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睾丸在阴囊里面正常情况下,睾丸的温度是要低于体温2-3度。由于阴囊潮湿睾丸热度无法散发,影 响了睾丸的精子精液男性荷尔蒙的生成,那么性生活质量会下降。睾丸热度过高,前期就会造成睾丸胀痛 ,然后就会引起睾丸炎,睾丸肿痛。
了解了阴囊潮湿,对男性健康的危害之后,那么就希望每个男性在生活当中,应该注重正确的预防和护理,关注自己的生殖健康问题,如果确实发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应该注意积极接受治疗。
湿热体质如何应对秋老虎
暑热未消,秋燥渐当道
处暑时节,一方面,气温依然常常居高不下,暑热难消;另一方面,空气湿度开始有所下降,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时候,除了中暑、“空调病”、高血压、肠胃炎,夏季常见“高温病”仍会高发,一些人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口干舌燥等秋燥症状。
预防秋燥应在饮食上注重“双管齐下”:既要清热消暑,又要补水润燥。刘继洪认为,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声音沙哑、鼻咽干燥、鼻敏感、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头发干燥易脱发、便秘等。
那么秋燥应该如何应对?刘继洪认为,对付秋燥的关键是润燥清火、生津益胃、润肠通便、增液养荣、清燥润肺和滋燥清肠等。白天可以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可以喝些蜂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可多吃梨子、白木耳、百合以及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湿热者当避暑湿
刘继洪介绍,湿热体质的人常常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性格多急躁易怒,尤其是对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而处暑时节还处于长夏期间,雨多湿气重,并会使人有闷热感。
受天气影响,人体容易受暑邪、湿邪和燥邪“三邪”的影响,湿热体质的人尤其易受暑邪和湿邪侵犯,暑湿伤人,使人容易困乏,头重脚轻。人体一旦暑湿过重,则会湿性黏滞,长时间发热,不易恢复。而肺喜润厌燥,虽然此时秋燥还不明显,但也会容易伤肺,表现为咳嗽、咯痰病症。同时,此时节细菌滋生、繁殖较快,会导致肠胃道病变和皮肤类疾病。
湿热体质朋友此时节宜保证睡眠,静养心神。可经常练习深呼吸,将气息深吸至小腹部;多听流畅悠扬舒缓有镇静作用的音乐;尽量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和居住;最好穿天然纤维、棉麻、丝绸等质地的衣物,不要穿紧身的衣服;运动锻炼尽量使筋骨关节柔软;可服用如茵陈、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黄草、鸡骨草、木棉花等祛湿热中药,但以上中药多寒凉之物不能久吃久服,可多喝水或者适时喝些祛暑清热利湿的凉茶。初秋干热时,可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天清晨喝一小杯淡盐水或蜂蜜水,以润肠通便。
阴虚者慎防秋燥
处暑过后,雨水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相对湿度下降到30% 以下,使人们的呼吸道和皮肤感到非常干燥,严重者会引发“秋燥症”,表现出咽喉肿痛,咳嗽无痰,皮肤干涩等症状。这对于阴虚体质的朋友特别难受,这种体质的人体形一般瘦长,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皮肤干燥,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眼睛干涩,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大便干结,易患咳嗽、糖尿病、闭经、发热等病症。不耐暑热、干燥天气。
刘继洪认为,此类阴虚体质朋友在饮食上宜多喝白开水、淡茶、蜂蜜水,还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蔬菜水果,如银耳、莲藕、百合、枇杷、梨、香蕉等。鸭肉、乌鸡、蜂蜜、桂圆、薏米也是很好的滋补佳品,少食姜、葱、蒜、韭菜、大料、茴香等辛辣食品。
起居养生方面要注意,生活工作有规律,有条不紊,最好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工作生活。可适当服用银耳、燕窝、冬虫夏草、阿胶、黄精、麦冬、玉竹、百合,可用沙参、麦冬、玉竹、雪梨煲瘦猪肉,用银耳、虫草炖瘦肉等,百合红枣粥、银耳燕窝粥也为常用之品。同时秋要养肺,应避免烈日曝晒,不要汗出太多。肺喜清肃,可以在处暑后去郊外秋游,登高望远,多到空气清新的地方,练习深呼吸,使气息绵长深沉。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吗
注意防范风寒、潮湿
本病的成因,与风寒湿等外邪入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平时注意预防范风寒、潮湿等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身体虚弱的时候。当季节变化,气候剧变的时候,要及时增减衣服;夏日酷暑或炎夏分娩,不可挡风而卧;居处潮湿或梅雨季节,晴天宜经常暴晒,以祛潮气,天晴时更宜打开窗户,以通风去湿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风、防寒、去湿,截其来路,是预防调养之良策。
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发生于人的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七情内伤可直接致病,亦可以,由七情内伤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抵抗力减弱,而易为外邪入侵。因此,避免情志过激或闷闷不乐、忧郁寡欢,保持精神愉快带来身体健康,正气内存,病安从来。
三伏天怎样养生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1、夏季别贪凉
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
2、饮食清淡少生冷
三伏天饮食养生应以清淡为原则,以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三伏天有些人喜欢吃生冷食物,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吃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
3、给身体祛湿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
预防风湿的方法有哪些
1、预防风湿应加强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预防风湿发病的一个重要措施,锻炼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锻炼方式,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对预防风湿都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就会大大减小风湿侵袭的几率。
2、预防风湿病应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我们在任何一个季节都要提高警惕避免风湿的发生,最首要的预防方法就是要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春季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预防风湿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负面的情绪会给风湿的侵袭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在生活中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