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的4大误区
预防中风的4大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脑动脉发生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瘦人不会发生中风。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相关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四: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脑中风患者服药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
误区一:盲目选择药物
中风恢复期病人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药物,是病人及其家属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许多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往往只能片面地从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中选择药物,这种不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盲目听从广告宣传而用药的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误区二:奢望有特效药
不少中风病人及其家属求愈心切,总想能找到一种或几种特效药,使用后能在短期内得到康复,或有效防止复发。于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进口药、贵重药就是好药、特效药,不惜一切代价给病人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上当受骗。
误区三:不坚持长期服药
中风病人的恢复期大部分比较长,一般需要3~12个月。度过急性期的病人仍然需要积极治疗一年时间,这一年内要坚持用药。
根据临床资料统计,中风在第一年内的复发率为25%~30%:第二年的复发率为17%~20%;第三年的复发率为20%~23%;第四年的复发率为15%~18%;第五年的复发率为5%~9%。由此可见,中风病人的服药时间,最好能坚持五年,这样复发率就可以明显降低。
中风病人及其家属特别注意
中风病人在用药预防中风复发和治疗后遗症的同时,不能忘记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和降低血粘度、控制血糖等容易引起中风复发的原有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二次中风和治疗中风后遗症。
脑卒中的10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我不会得中风
很多人觉得,脑中风是老年病,我年轻,祖上又没有这样的病,我血压也不高,生活很注意,每年都体检,所以我肯定不会中风。
其实,全世界每 6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将在此生遭遇卒中,每 2 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 6 秒钟就有 1 人死于卒中,每 6 秒钟就有 1 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都会得卒中,它的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中国卒中的发病平均年龄是 66 岁,比美国白人早 10 年。其中,小于 45 岁的患者已接近全部患者的 1/5。而且,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前都毫无征兆,不到 1/3 的患者有短暂性缺血发作的历史。
误区二:颈动脉筛查=脑卒中筛查
经常在门诊听到患者说,颈动脉检查等于脑卒中筛查,颈动脉有斑块就会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筛查是一个综合过程。在此过程中,脑血管、颈动脉等检查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否发病还要看它具不具有危险因素,一类是行为因素,最大的危险是吸烟,第二个是精神压力,第三个是运动减少,这是三大危险。
疾病因素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当然还包括血脂异常和其他。所以即使有颈动脉斑块也不要紧张,它不一定就意味着卒中。
误区三: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中,血管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比如,有统计显示,1/5 的脑血管病其实来自心脏,先有房颤,和血管毫无关系。所以脑血管筛查正常,并不意味着你不会患脑血管病。
误区四:有些食物或动作是防止卒中的灵丹妙药
经常有人跟我说,他有防病绝招,吃特殊的食物,每天还用犀牛角梳子梳头,每天运动等。有一个老先生说他每天在公园里倒走 1 万步,预防中风。还有的人每天都吃纳豆、卵磷脂、健身茶。这些真的能预防中风吗?
对于养生保健来说,有时候规律生活甚至超过科学本身。任何食物,包括我们常说的纳豆、卵磷脂等,真正有效的不多,最好的食物还是我们每天吃的这些蔬菜水果。预防中风最有证据的运动就是快走。但来自美国健康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剧烈运动会增加脑出血,因此运动也是要有限度的。
误区五:阿司匹林可以预防任何卒中
中国的阿司匹林使用量远远低于国外,目前普通人是 14%,美国是 50%。临床大夫推荐的阿司匹林是因人而异的,肯定不是任何人都能吃。
下列人员适用阿司匹林:
① 已经发生过心脏病的人
② 45 岁以上的女性
③ 有多重危险因素,未来发生心血管病风险高的人。
下列人员最好不用阿司匹林:
① 血压很高不易控制的人
② 有出血性疾病的人
③ 有脑出血家族史的人
美国的国家指南也表示,卒中的防控措施是综合的,阿司匹林只是预防中的一环。尽管阿司匹林很重要,但你不要忘了遵医嘱服用降压、调脂、降血糖的药物,这些也是重要的措施。
误区六:药物有毒,保健品更安全
有人说药物说明书上写的副作用多,发生副作用的机会也多,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而事实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与说明书写的多少没有关系。
预防脑卒中的药,很多人担心长期吃对肝脏有损害,我可以说,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例因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身体损害的,因此不要被说明书吓到了。
保健品的安全性未接受科学评价,有确切疗效的一定不是保健品,而且保健品很贵,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而放弃安全性更好的药物,从而贻误病情。
误区七:我病情轻,不用住院治疗
我们很多人得了中风,说自己症状很轻,不需要住院,在门诊输液就能好,这是错误的。其实,即便是小中风,预后也常常不如人意,死亡率和复发率都较高,因此出现小中风一定要重视。
从社会角度来讲,短暂的和轻微的中风治疗价值更大。小中风治好了就是正常人,不治疗的话可能就变成真正的中风了。
误区八:输液比吃药更为有效
很多病人认为输液比吃药更为有效,而我说吃药更管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输液大国,所有的医院都有输液室,但对于预防中风,输液有多少效果呢?
其实在中风早期,输液有明显效果的并不多。在我们国家的指南里,几乎也没有输液这一条,主要还是以他汀类、抗血小板和降压类药物为主,只有融栓才需要静脉输液。
门诊中我们几乎从来不开输液,不恰当的输液只会使病情更重,而且研究发现,每天输液的病人致残率更高。
误区九:活血=疏通血管=防治中风
我经常听病人说:“我现在每天吃三七、野生银杏茶,每天吃活血补品,就活了血了,就可以溶解血栓了。”这也是错误的。
现在的溶栓药物品种很少,也都有治疗的最佳时间段,溶栓风险会很大,有害无益。迄今为止还没有口服的溶栓药物,而且活血药物不能溶栓,不能疏通血管。
误区十:我病好了,不用吃药了
要知道,中风的复发率是很高的,5 年复发率是 30%,1/3 的人因为复发而再住院。做过 ESSEN 卒中风险评分量表的患者,得分越高的人越要坚持吃药。还有的人因为腿、脚能动了就不吃药了,实际上中风后即使肢体康复了,血管也不一定好转。堵塞可能还存在,应该遵医嘱坚持服药。
吃香蕉有什么好处 防中风、降血压
美国FDA认为香蕉可预防中风、降低血压,香蕉含极高量的钾,但盐份低,可帮助维持血压稳定,预防中风。
大拇指有竖纹是什么原因?这个暗藏的中风信号你一定要警惕! 大拇指上暗藏的中风信号
中风大多是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而人的手和脑是相连的,所以,当心血管出现问题时,表现在手上就是大拇指的指肚上会出现横纹。临床上也发现,很多中风患者的大拇指手指肚上都出现了这种横纹。如果你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手指肚上又出现了横纹的话,就要提高警惕了。
当然,中风不止手上出现横纹一种征兆,如果出现横纹的同时,出现了下面3个征兆中的任何一个,一定要赶紧就医检查。
1、出现舌头伸出来歪向一边的情况;
2、突然出现失语或语言模糊现象;
3、没有严重的颈椎病,但中指出现麻木现象。
出现这3种情况时,往往说明已经轻微脑中风了,这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及时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预防中风的发生,可以常做下面这套“拇指操”来防病。
方法很简单,用手的大拇指和中指的指肚子互相摩擦,每一节81下,每次做3节,每天做3次,当然,做的次数越多越好。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多是心血淤积导致的血脉不畅,这套手指操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淤积的情况,自然能预防中风的发生。当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坚持吃药治疗,这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条件。
预防中暑有误区
预防中暑误区1:防晒霜太厚或涂满清凉油
很多人误以为,防晒霜能防晒,自然也能防中暑。其实,厚厚的防晒霜覆盖在皮肤上,会影响汗液排出,自然会导致散热慢。同样,在全身涂满清凉油,由于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也会减少汗液的排出。
预防中暑误区2:在密封的室内泼水降温
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泼水降温。但是,如果室内通风透气不好,在地面上泼水,蒸发的水汽难以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就会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而且,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从而引发中暑。
预防中暑误区3:夜晚在大树底下乘凉
在盛夏的夜晚到树下乘凉,其实是不可取的。太阳下山后,树下地面散热受到树冠的阻挡,散热的速度更慢,而且,二氧化碳较多。
预防中暑误区4:大量喝啤酒用以解暑
夏天时,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较大。“如果这时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会更加厉害。”
预防中暑误区5:洗冷水澡“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
预防中暑误区6:中暑后喝大量白开水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但是,人在失水状态下,喝下太多的白开水,就会产生“排出去”的反应,结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预防中暑误区7:室内空调保持低恒温
很多人认为,高温天气,在室内把空调开得越低越舒服。事实上,空调开得过低,会使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容易使人中暑。
预防中风谨防陷入误区
误区一 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因为血压正常或低度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劲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设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 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 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乃是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误区四 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误区五 只管服药不检查
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六 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特困户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七 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八 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伏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近几年,脑血管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张拥波博士介绍说,在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座的患者中,最年轻的脑血管患者仅29岁,且30-45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加。生活中人们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烟限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等,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
如何预防中风
1.预防中风的健康教育,最好从青少年抓起。平衡饮食,减少营养过剩,可使肥胖减少,糖尿病减少,高脂血症减少;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志意和调,志闭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起居有节,规避虚邪贼风,则气血调和,脏腑安和;不妄劳作则无乖舛之气,颓伤之体;养生有道,养生则护持天真,颐养真元,使邪崇不生。
2.公共卫生监督,提醒警示人群。群防群治,将预防中风的监测提示设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健康目标,使人类的第一杀手--中风得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生人群。
3.医学干预,中医药预防中风有可行之术,中医药的诸凡延寿之术都有益于预防中风。如气功之形神双修,性命双修,食养延寿术,体育强身术,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
随着家庭医生的逐步普及,有条件者建立个人健康保健档案,预防中风个案实施干预,如在冬春二季,因人而异制定食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中医保健调摄方案,使预防中风防患于未然的古圣先贤之理想。在社会进步的今天真正落实在中华民族的群防群治之中,未病先防之风气遍开神州大地。
神农本草经,上品一百二十味,为养生延寿之品,如首乌、地黄、灵芝。中医药学的延寿保健有丰富的有待于挖掘的宝藏。古为今用,为预防中风提供资讯。
预防中风,您走出误区了吗
误区一:中风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中风发病确实突然,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但并非没有预兆,只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事实上,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3/4的中风是能被控制的。例如,中风发作前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者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偏身麻木或肢体无力、眩晕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救治,小中风常常预示着大中风的来临,不可延误。中风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内,在此时间内接受及时正确治疗者极少遗留后遗症。一旦发病应及时送往医院,争取抢救时间。
误区二:降血压少服几次药没关系,吃药多少跟着感觉走。
血压的控制不是吃几次降压药就能解决的,要进行系统治疗,维持血压平衡,一些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常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或者跟着感觉走,有头晕或头痛就吃药,没有症状就不吃药,这会使血压忽高忽低,最终导致血管的不可逆损伤,引起中风的发生。因此,高血压一定要规律服药,经常监测血压,避免用力过猛,尤其是夜间起床小便、低头、大便等活动中,动作要轻,避免血压波动。
误区三: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与之无缘。事实上,中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青年人中风并不罕见,且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平日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熬夜上网等,具备了很多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等,不知不觉就成为了中风的“后备军”。因此,年轻人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
误区四:阿司匹林吃了就管用
阿司匹林作为防治脑梗塞的“基石”,其作用不言而喻。但有些人过于迷信阿司匹林,认为只要常年服用就可以远离中风了。这里特别提醒广大患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如果高血压控制不好,盲目服用阿司匹林反而增加了脑出血倾向。还有一些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也应特别注意。因此,阿司匹林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五:运动过度
许多老人由于退休在家没事做,每天起大早锻炼身体,冬夏无阻。实际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人,身体的耐受力有限。锻炼身体虽是好事,但要因人因时而异,特别是凌晨从平卧状态起来,外界气温较低,血管舒缩弹性差,脑部供血比平卧时减少,如果再剧烈运动,血液趋向四肢肌肉,脑部供血会更少,这就容易发生中风。所以,老年人切忌运动过度,要“量力而行”。
误区六:“定期输液”预防中风
有些老年人,特别是曾经发生过中风的老人中流传着“定期输液以疏通血管预防中风”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每年要定期输液2次,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防止中风发作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输液只是中风发生时的一种治疗方式,中风患者关键是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规律口服药物。
误区七:中风病人要静养
很多人认为,中风了,要静养。因此,躺在床上一动都不敢动。其实,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严重时还可造成偏瘫肢体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赖于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与偏瘫肢体之间重新建立神经联系,这种神经通路的建立要通过肢体功能锻炼不断的有效刺激才能完成。因此,中风患者只要病情稳定,应尽可能早的进行康复运动锻炼。
中风吃什么好
1、香蕉
在生活中,中风的发生往往让人防不胜防,及时的进行预防对于身体保健才是有帮助的,在平时,食用香蕉对于预防中风有非常好的帮助。
香蕉很常见,食用香蕉能够吸收其中的钾元素,这种物质对于神经有较好的传递作用,能够有效的吸收细胞中的营养,对于排出细胞中的毒素也有一定的作用,从而能够避免血脂升高,对于预防中风非常有效果。
2、橘子
说到水果,橘子也是一种可以预防中风的水果,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食用橘子,对于预防中风有非常好的帮助。
橘子属于黄烷酮含量较高的食物,在橘子中黄烷酮的含量远远的多于其它水果,丰富的黄烷酮能够避免脑部出现缺血性中风的情况,能够降低脑中风的发生概率。
3、芹菜
食用蔬菜对于预防中风也有非常好的帮助,芹菜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吃芹菜的时候,能够吸收其中的叶酸,叶酸可以把半胱氨酸转化为无害的分子,对于预防中风有非常好的帮助。
4、菠菜
菠菜是生活中常见的补血蔬菜,食用菠菜对于补血有非常好的帮助,中风的发生,往往会造成血脂浓度升高,适当的降低血脂对于避免中风的发生很有效。
在平时,食用菠菜能够达到补血的作用,对于促进血液的流动有非常好的帮助,血红细胞合成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能够提高血液中的携氧量,对于加快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好处。
预防老人中风 远离8个误区
预防中风,需谨防以下8个误区:
误区一 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因为血压正常或低度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劲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设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 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预防老人中风 远离8个误区
误区三 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乃是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误区四 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预防老人中风 远离8个误区》编辑于2010年03月10日!
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六 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特困户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预防老人中风 远离8个误区
误区七 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八 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伏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近几年,脑血管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张拥波博士介绍说,在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座的患者中,最年轻的脑血管患者仅29岁,且30-45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加。生活中人们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烟限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等,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
预防中风
预防保健
1.及时治疗诱发病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留中风的先兆征象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消除中风的诱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4.饮食结构合理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5.户外活动注意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头系鞋带等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白癜风预防误区
1、药物药性比较的弱,不能很有效的促使很色素,也没有很有效的到达人体,大脑的神经系统,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效地分泌,促使黑色素。
2、贻误病情酝酿麻烦,很多患者,当他得知他患有疾病的时候,没有时间延迟治疗,最好的时间,导致病情加重,药物是否使用其他药物,如此反复的患者增加更多的损失。
3、疗法治标不治本,根本没有抓住白癜风的根本,就无法从根本上很好的治疗白癜风。
4、疗法根本不科学,没有通过严格的进行检查,就开始依赖药物,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现象的。
维生素b的作用及功能 预防中风
维生素b能够帮助预防中风。因为维生素b能够积极参与协助人体内的活性酶分解,帮助抑制人身体内导致中风的物质—高半胱氨酸的产生,从而帮助预防中风。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能通过大量补充维生素b来治疗中风,只能帮助提前预防,减小中风的风险。
预防中暑有误区
不少人通常以为的防中暑“妙招”其实是错招,不仅不防暑,反而容易导致中暑。
预防中暑误区1:防晒霜太厚或涂满清凉油
很多人误以为,防晒霜能防晒,自然也能防中暑。其实,厚厚的防晒霜覆盖在皮肤上,会影响汗液排出,自然会导致散热慢。同样,在全身涂满清凉油,由于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也会减少汗液的排出。
预防中暑误区2:在密封的室内泼水降温
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泼水降温。但是,如果室内通风透气不好,在地面上泼水,蒸发的水汽难以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就会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而且,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从而引发中暑。
预防中暑误区3:夜晚在大树底下乘凉
在盛夏的夜晚到树下乘凉,其实是不可取的。太阳下山后,树下地面散热受到树冠的阻挡,散热的速度更慢,而且,二氧化碳较多。
预防中暑误区4:大量喝啤酒用以解暑
夏天时,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较大。“如果这时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会更加厉害。”
预防中暑误区5:洗冷水澡“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
预防中暑误区6:中暑后喝大量白开水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但是,人在失水状态下,喝下太多的白开水,就会产生“排出去”的反应,结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预防中暑误区7:室内空调保持低恒温
很多人认为,高温天气,在室内把空调开得越低越舒服。事实上,空调开得过低,会使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容易使人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