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中医养生关键是养心

老人中医养生关键是养心

健康是人类普遍关注和追求的永恒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体系为底蕴的中医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数千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总结、充实、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各种养生方法,并逐渐发展成养生学,它的独特理论和方法正日益为众多追求健康的人们所瞩目。

心理养生(养神)是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包括饮食、生活、气功、导引、方药、功法等,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即养神、养形、养精。其中养神在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已经认识到精神调摄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摄养方法,如老子提出的“见李抱朴”,“少思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则进一步指出“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孔子提出了“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强调道德修养在养生祛病中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在继承先秦诸子养生思想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确立了精神调养的理论和方法。如其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以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强调了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所谓的心理养生主要是养“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整体生命活动现象;狭义是指中医学心所主的神志,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活动。神主形,无神则形不可活。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它既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主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调节脏腑组织器官等,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同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形体与外界的平衡。古人非常注重养神,正如《素问上古天其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所以说,心理养生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方法。

情志与情志致病

情志即七情五志。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是指喜、怒、忧、思、恐五种情感与五脏相对关系,《素问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思恐(惊)。”《内经》中提到:“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说明每个脏腑都有其情志活动,这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感反应,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只要不过分过激,不会影响健康。若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脏气受到冲击,气机逆乱,就可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过喜伤心

心主喜,主神明。喜则气缓,《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说明喜可以缓解精神紧张,消除过重心理、生理负担,是一种良性刺激。适宜的喜笑,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养生。但暴喜过度,会使精气耗散太多,心气弛缓,血气涣散,神不守舍,甚至昏厥或死亡。《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即是突闻中举高兴过度而病狂的。《寓意草》中载:“昔有新贵人,马上扬扬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足见,喜之为患屡见不鲜。

这3件大事办好,分分钟清凉 第二件大事:中午养心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炎夏往往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何在高温季节养护心脏尤为重要。

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午时,此时心经当令,是一天中最利于养心的关键时刻。

1、刺激心包经保护心脏

人的身体有两条与心脏有关的经络,分别是心经和心包经。心主神明,心经和神智有关;心还主血脉,主要与心包经有关。

而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如果适当地刺激心包经,可以增加心脏供血,有效地保护心脏。这个方法,不但适用于患心脏病的老人,对所有老人来说都是很好的养生妙招。

方法: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2、小睡片刻护心血管,防心脏病

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有资料显示,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注意:躺卧最好用麻席,由于老人的体质偏虚,脏腑阳气日渐衰退,最怕受凉,如果选用那种过于寒凉的麻将席、竹席,容易出现畏寒、肢冷、乏力、腹痛等情况,温和的草席又容易孳生螨虫。

而麻席的席面温度可与人体体温保持一致,透气性好,吸汗性强,是老人的最佳选择。此外,麻席表面柔软,不伤皮肤。

养生静心是关键

为什么夏季特别容易烦躁?从中医的角度看,夏季属火,阴虚阳亢,阳亢火气就大,表示内里(躯壳里)热量高,当阴阳不平衡,身体和心理健康将受到影响。

人们从事夏季养生时,通常只注意生理方面的调养,情绪养生经常被忽略。如何降低心火,让情绪稳定下来,格外重要。

先“气和”再“心平”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运动量别太大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太激烈的运动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

养身也修性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当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心理一急躁,身体就慢慢衰弱。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比较能稳定。

不吃太“浊”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浊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体重量,精神昏沉。中医古籍记载,“常吃水里游的伤精,吃地上走的伤气,吃天上飞的会伤神”。料理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应少吃。

该睡不睡肝火旺

中医师认为,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这段时间,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气虚体弱。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养精蓄锐,就是这个道理。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的基础也是以预防为主,讲究的是平衡,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是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一般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

因此,把人的五脏六腑与五行相结合,也就是心肝脾肺肾和金木水火土相关联,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比如心为火,肾为水等,这样可以很形象的指导这些脏腑的功能。再比如把五脏与四季相结合,心肝脾肺肾相对应的是春夏秋冬,还与方位相结合,心肝脾肺肾,南东中西北,比如脾脏是属于中,它是管整个身体运化的,在身体里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懂得了这些理论,就会在任何一个季节去保护好或者有的放矢的调理我们的身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就是养心最好的季节,因为心属火,热情、火热,夏季很容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中医养生会人的七情六欲和疾病非常科学的联系起来,认为这些事人生病的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看似一种情绪的表象,但是中医养生认为由表及里,每种情绪都会引起相关器官的变化,从而打破平衡而生病。喜伤心,过于激动会引起心脏的问题,记得几年前报道过一个被选为人大代表的75岁的老人因为过度兴奋而突然心肌梗塞而死亡。怒伤肝,过分愤怒就会损伤肝脏,造成肝火旺盛而发脾气。忧(悲)伤肺,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痛失亲人的朋友在哭别的时候,可以上气不接下气,呼吸不畅。因此,任何时候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养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分治疗七分保养,这个观念正在被更多的人推崇,正所谓预防大于治疗,这些都是中医的养生理论,只要很好的掌握,一定可以让自己拥有持续健康的身体。

老人中医养生关键是养心

心理养生(养神)是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包括饮食、生活、气功、导引、方药、功法等,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方面,即养神、养形、养精。其中养神在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已经认识到精神调摄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摄养方法,如老子提出的“见李抱朴”,“少思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则进一步指出“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孔子提出了“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强调道德修养在养生祛病中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在继承先秦诸子养生思想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确立了精神调养的理论和方法。如其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以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强调了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所谓的心理养生主要是养“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整体生命活动现象;狭义是指中医学心所主的神志,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活动。神主形,无神则形不可活。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它既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主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调节脏腑组织器官等,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同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形体与外界的平衡。古人非常注重养神,正如《素问上古天其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所以说,心理养生是中医养生最重要的方法。

情志与情志致病

情志即七情五志。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是指喜、怒、忧、思、恐五种情感与五脏相对关系,《素问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思恐(惊)。”《内经》中提到:“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说明每个脏腑都有其情志活动,这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感反应,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只要不过分过激,不会影响健康。若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脏气受到冲击,气机逆乱,就可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养生很重要

中医养生重要性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保健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1.针灸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就是利用用毫针刺激人体的穴位,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调整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状以及治疗肝气郁结、增强消化功能等。

2.推拿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推拿的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通过用手法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推拿,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方法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3.拔罐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4.食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食养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适度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药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药养就是中药养生是中医的传统特有药物,以植物类药物为主,通过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对人体的疾病有相当好的恢复作用,是中医的必备治疗方法之一。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七少”老人中医养生

少 怒

怒为老年人健康的大敌。《内经》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怒伤肝”。发怒可使人气机不畅,出现气逆和气滞,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故老年人应戒怒。

少 欲

古代养生家认为,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则正气充足,身心健康;若利欲熏心,追求名利,就会使气机紊乱,易产生气滞血瘀疾病。

少 色

凡长寿之人皆以“远房帏”为其经验之一。因为房劳过度则伤肾,肾气损伤会使人衰老。年轻人也会未老先衰。何况老年人为衰阳之体,更宜少色或禁色以保精。

少 言

“言多伤气”。言多则气息不匀,易伤肺气,亦伤中气。气与精、神密切相关,气聚则精足,精足则神怡。故少言可以积气生精,精足可以全神。另外,老年人言多善误,不讨儿孙喜欢,反而转喜为忧。

少 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全身营养物质摄取之源泉。饮不可过,过则湿困难化;食不可过,过则壅滞不消。若长期饮食膏粱厚味,摄入量超过身体需要,则会形成食积、气滞、痰浊、瘀热。故中医主张“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少食脾易磨运,可使冲和之气填充肌髓,有利于健康长寿。

少 卧

睡眠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老人有好卧习惯,但也要有所节制。“久卧伤气”,若长时间卧床休息,则会损伤阳气。人的阳气不伸,机体活动能力就会衰退,脾胃消化功能也会减弱。因此,老年人应多动少卧为佳。

少 坐

坐不能过度,过则损伤肌肉。有的老年人居家无事,迷恋电视、打牌,出门又以车代步,这样就会使血脉瘀滞,局部皮肤出现瘀斑、青紫,甚则形成静脉血栓。故老年人坐不可久,可经常散步活动肢节,保持血脉通畅。

中医长寿养生3方法5部位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在脊柱特区进行针刺、中医蜂疗及艾灸,对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经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有治疗效果。

特区一:腹脐

[养生关键词]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健方法]

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

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特区二:耳部

[养生关键词]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

提拉耳垂。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特区三:前胸

[养生关键词]增强心肺功能。

一个人免疫功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胸腺素浓度的高低,对胸腺予以调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强身延年。

[保健方法]

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擦摸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

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心肺功能。

特区四:背部

[养生关键词]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经常对背部经络和肌肉进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经络,安心安神,帮助预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保健方法]

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锤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颈部);或采取背部按摩理疗如背部刮痧、捏脊、拔火罐等。

特区五:脊柱

[养生关键词]促进消化,预防脊柱常见病。

现在约有70%的人因平时缺乏对脊柱特区的正确保健而使之产生了病变。脊柱特区有四个生理弯曲,最易发生病变的有颈部(颈椎病)和腰部弯曲(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健方法]

每天晚上对脊柱进行按摩理疗、刮痧、拔火罐、轻轻拍打。

在脊柱特区进行针刺、中医蜂疗及艾灸,对脊柱各段脊髓分出的神经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有治疗效果。

老年人气血不足不宜使用按摩器械

很多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问题,如果盲目接受来自按摩椅等设备的外来治疗或外力过大,则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得不偿失。

此外,很多老人都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因为经脉不通而出现身体各部位(如四肢、肩、腰、背)的疼痛。这类问题关键在于调理身体、补气血,使用按摩椅来按摩效果较差。对于气淤血滞的年轻人来说,按摩椅还是有一定疏通经脉的作用。而一些具备活血化淤、疏通经络作用的按摩器械,往往对于外伤、软组织挫伤等效果更好些。

中医养生专家指出,由于气血不足造成的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老年人要健脾胃、补气血,脾胃健康、气血足了疼痛自然会消失。补气血关键是食疗,要多吃山药、莲子和薏米、大枣等食物,还可以少量使用猪肉、牛羊肉和海参等。

秋季老年人养心是关键

一是静心。

人生在世,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明《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二是清心。

离退休之后要跳出万丈红尘的扰攘,荣辱升降已成过眼烟云,将外界一切干扰拒之门外,自得其乐。

三是宽心。

历经坎坷的老年人,胸襟要像大海那样宽阔,能容下百川。即使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也要达观对之,自我化解。

四是忍心。

百事忍为上,能忍亦豪杰。容忍大度既可排除自己恶劣的心境,又能促进良好的家庭和人际关系,人也自然乐在其中。

五是用心。

人老了不能光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而要多动脑筋,多些兴趣爱好,读些净化心灵的书报,可陶冶情操,心身康泰,活得潇洒,过得自由。

老中医运动养生经的内容是什么

运动决定生机,生机决定健康!老中医运动养生经包括诸多针对老年人体制的运动处方,小到眼保健操,牙齿保健操,大到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都有详细介绍。针对老年人常患的糖尿病、脑血栓、骨质增生等疾病有详细防护处方。生命在于运动,人们以适度的运动促进健康,而不能从事过量的运动危害身体。

什么是健身?什么是运动?从中医养生家的角度来看,“健身”就是通过一系列内(精气)、外(形体)结合锻炼的方法来“导气令和,引体以柔”,从而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健身包括运动。事实上,无论是养生健身还是别的方面,运动都应该是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主旋律。那是因为,只有运动起来,才能携健康潇洒行路,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

崇尚中医运动健身术

运动养生,又叫中医健身术,它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已经很注重运动健身,并且他们也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健身措施。运动健身之所以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作用,关键是由于运动能促使经脉内气血通畅,使人体各个部位都得到精、气、血、津液的滋养。如果不能经常从事运动锻炼,那么就会像《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由此可见,运动健身和养生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这些关于运动的谚语大家都耳熟能详,自然也是知道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看了这些运动养生的介绍,是否会像我一样想起来跑两圈呢?不要再守在电脑前电视前啦,快一起做个爱运动的小松鼠。

老年人养生食疗

老年人中医养生

虫草白鸭这道中医养生食谱具有滋肾润肺和止嗽化痰功效,适合缓解老年朋友疲乏无力或咳嗽痰少等病症,支气管炎、肺结核病人都可以进食调补。食谱内的原料有一只白鸭和一百克冬虫夏草。白鸭和虫草洗净,将虫草花放入布袋密封,再塞入鸭腹中,加水煮到鸭肉熟烂,调味后即可食肉饮汤。

老年人中医养生可以进食双耳冬菇,具有益气滋阴、止血的功效。尤其适合体弱消瘦或者出血病的老年患者进食。所需原料有水发银耳、木耳和冬菇,一百五十克精瘦肉和少许鸡汤,调料需要黄酒、香油、盐及淀粉等。食材洗净入锅,加入鸡汤及精瘦肉一起炖,炖熟用盐、黄酒及香油调味,倒入淀粉汁拌至粘稠就可以。

灵芝红枣乌鸡煲适合老年人秋冬季进食调养,具有止咳喘、安神及降血糖的作用,支气管哮喘及高血糖病人可常食用。取一个乌肌和二十五克灵芝、五十克菜胆和十克黄酒10克,适量鸡油、红枣及竹笋。灵芝切片加鳖血炒。先将灵芝和乌鸡加水煮沸后蒸25分钟,放入竹笋、菜胆及鸡油蒸熟。

银耳杏仁白果羹具有清肺润燥和敛肺止咳功效,可辅助治疗肺痨、干咳无痰,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准备一些银耳、甜杏仁和马蹄粉,白果和马蹄。银耳和白果浸泡洗净,马蹄切粒,银耳、甜杏仁及白果加开水用小火炖3个钟后放冰糖和马蹄粉就可以。老年人秋冬季中医养生非常关键,除利用以上中医食谱在,还要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可以更好地调养身体。

相关推荐

老年人养生抓住要点关键

1、记住:睡觉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治标,不治本,不管中医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一样的,动物的病都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

多吃红色蔬果既养颜又抗衰老

草莓、樱桃、西瓜、红皮桃子……眼下正各种红色蔬果纷纷上市的时节,不仅红艳艳的颜色让人食欲大开,在中医养生专家眼里,它们可养颜、抗衰老、排毒、养心、防感冒的“果蔬之宝”呢。 “面如桃色、唇如樱桃”,人们通常这样形容一个人的好气色,中医养生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说,按照中医象形理论,常吃红色蔬果可以使面色红润,有养颜功效。而从西医角度说,这类蔬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番茄红素等,也有很好的抗衰老、美容作用,还能预防感冒。 从中医理论来说,常吃红色蔬果不但能软化血管、降低血脂,还有除湿利水

老人如何才能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医养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

按摩这五个部位补肾养精

特区一:腹脐 养生关键词: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 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特区二:耳部 养

老年人中医养生之道

一、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二、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三、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

冬季要注意进行这几大保健

特区一、腹脐 养生关键词:消除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揉腹。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特区二、耳部 养生关键词: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

老年人中医养生之道

人到老年,体质的总特点虚,特别血虚为主。血能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从而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一旦血不足,就会在人体各方面表现出来。常见的症状: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瘙痒,精神倦怠,舌质淡,脉细无力。这种体质多由年老体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内伤过度,阴血暗耗所致。这种老年人的养生宗旨补血养血,益气生血。 一、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

OL身体五大特区养生保健秘方

特区一:耳部 养生关键词: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提拉耳垂。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特区二:前胸 养生关键词:增强心

老年人想更长寿关键养心

应从古人养心之道中汲取营养,驾驭和调控好自已的情绪。尤其老年人,老年人的养生之道重在“养心”。拥有这五心,让老人更健康更长寿。 一用心。人老了不能光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而要多动脑筋,多些兴趣爱好,读些净化心灵的书报,可陶冶情操,心身康泰,活得潇洒,过得自由 二清心。离退休之后要跳出万丈红尘的扰攘,荣辱升降已成过眼烟云,将外界一切干扰拒之门外,自得其乐。 三静心。人生在世,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明《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

人老脑不营养关键

如何健脑呢?根据美国神经科专家劳木巴德的研究,合理营养为其关键环节。他在《健脑计划》一书中,详细披露了健脑的营养处方,值得我们参考。 神奇的碳水化合物 首先,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三大产能营养素中,劳木巴德最为看重碳水化合物的作用,认为碳水化合物健脑的基础。理由:人体由细胞构成的,而细胞离不开营养。对于普通细胞来说,各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或脂肪都可提供热能,脑细胞则不同,它所需要的热能来源要求较高,主要碳水化合物。只有在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脑细胞才会不得已用蛋白质或脂肪来充当“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