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偏食者及双生子需警惕近视眼

偏食者及双生子需警惕近视眼

近视眼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其中相对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偏食者、双生子与正常人群相比,其患近视眼的比例往往会高一些。

偏食者易引发近视眼,可能与偏食者体内营养不均衡,导致蛋白质营养不均衡,影响了巩膜胶原纤维合成,使巩膜变软等有关。有关研究发现,长期缺钙的人较易患近视眼,钙缺乏可导致巩膜硬度降低,这将导致眼睛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眼球易于变大,从而可导致近视的形成。此外,特别喜欢吃甜食的人也要注意,喜欢吃甜食的人近视发病率也会高于普通人,因为体内血糖过高时,可使血液呈酸性,会中和体内的钙质,使巩膜变软。

双生子近视眼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可能要追溯到胎儿时期,因为双生子在胎儿期一样的营养却需要分配给两个人,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足的情况,这也会造成眼球发育的不良,导致巩膜组织脆弱、容易扩张,也是近视眼的诱发因素。

偏食营养不均或致近视

偏食营养不均或致近视!在临床当中眼研究发现,人体的眼球和功能发育在出生之后是不完善的,一般年龄到了18~20岁前停止,而需要注意的就是 12~18岁是眼睛出现近视的高速发展期,很多青少年儿童发生近视,除了不正确的用眼姿势,同样也可能是饮食不规律,偏食导致的,因为研究发现偏食者患近视眼的比例比正常人往往会高一些。

偏食者需要警惕近视眼:

研究发现日常饮食营养单一、偏食者更容易引发近视眼,这主要是因为身体营养缺乏,导致眼睛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营养不均衡,让巩膜胶原纤维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巩膜变软等一系列的病变因素有关。并且这一说法也通过研究证实,身体内长期处于缺钙状态的人群相对来说较易发生近视眼,主要是因为钙缺乏会让眼睛巩膜组织的硬度降低,从而就会导致眼睛的承压能力下降,眼球变大形成近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生活当中特别喜欢吃甜食的人发生近视的几率也会高于普通人,主要是因为体内血糖过高时,就会导致血液呈酸性,会中和体内的钙质,使巩膜变软。

近视眼前兆并非视力下降

长期不健康用眼,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看东西不清楚了,我们都明白这是出现了近视。很多人以为,近视其实是悄然而至的,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但是事实上,近视出现是有预兆的。

专家指出,近视出现之前,有三个明显的症状,它们就是医学所说的“近视前驱综合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症状并非是我们现象的视力下降,而是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因此容易被人们忽视。专家提醒大家,最好对此加以注意。

警惕:近视眼前兆并非视力下降

1、眼睛疲劳

有些高年级的小学生或中学生,看书时间一长,字迹就会重叠串行,抬头再看面前的物体,有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有些人在望远久后再将视力移向近处物体,或望近久后再移向远处物体,眼前会出现短暂的模糊不清现象。这些都是眼睛睫状肌调节失灵表现,是由眼疲劳所致。另外,有的少年儿童会反复发生霰粒肿、麦粒肿或睑缘炎.这些儿童视力虽然可达到1.0以上,其实已经“奏响”了近视眼的前奏曲。

2、知觉过敏

在发生眼疲劳的同时,许多人还伴有眼睛灼热、发痒、干涩、胀痈,重者疼痛向眼眶深部扩散,甚至引起偏头痛,亦可引起枕部、颈项肩背部的酸痛,这是由于眼部的感觉神经发生疲劳性知觉过敏所致。

3、全身神经失调

原来成绩好的小朋友对学习会产生厌烦情绪,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也有些迟钝,脾气变得急躁,对原来喜爱的东西也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下降。晚上睡眠时多梦、多汗,身体容易倦怠,且有眩晕、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变化也是即将发生近视的信息。

专家指出,虽然近视眼是属于眼部问题,但是眼睛其实与全身都是有着密切关联的。因此,切不可仅仅用视力问题来权衡是否有近视眼。

偏食者需要警惕近视眼

偏食者需要警惕近视眼

偏食者易引发近视眼,可能与偏食者体内营养不均衡,导致蛋白质营养不均衡,影响了巩膜胶原纤维合成,使巩膜变软等有关。有关研究发现,长期缺钙的人较易患近视眼,钙缺乏可导致巩膜硬度降低,这将导致眼睛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眼球易于变大,从而可导致近视的形成。此外,特别喜欢吃甜食的人也要注意,喜欢吃甜食的人近视发病率也会高于普通人,因为体内血糖过高时,可使血液呈酸性,会中和体内的钙质,使巩膜变软。

近视眼的成因还有哪些

1.遗传因素:近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高度近视的遗传性比一般近视的倾向明显。有遗传因素者,近视发病率较早,常在进入青春期以前就开始近视了,且多在6个屈光度(-600度)以上。这种高度近视在医学上叫变性近视。我国高度近视眼的发生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都为高度近视,子代100%为高度近视。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子女50%为高度近视,但也有显现不全的表现。环境因素起一定作用。一般近视属于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又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2.发育因素: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眼球的前后直径只有成年人的2/3左右,故均是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变长。到15岁左右,眼球基本上跟成年人一样,前后直径达到24毫米。如果发育过度,眼轴过长,则形成近视。这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其近视度一般都低于6个屈光度(-600度),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但如果幼年时进展很快,到15~20岁时进展更快速,以后即减慢。这样的近视常高于6个屈光度,可达到20或30个屈光度,既镜片-2000~-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重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这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病变,视力逐渐减退,配镜也不能矫正视力,这样的眼睛大多数最后都造成失明。很少有出生时就是近视,只有极少数人是天生的近视,而先天性近视眼很少有退行性病变。

什么是近视

一、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hereditary factor)(35%):

根据群体调查,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为多见,Stephoson于1919年调查伦敦儿童的眼屈光状态,犹太人儿童的近视眼比本地儿童者约多10倍。

1、高度近视:胡诞宁等对61个家系调查发现:

(1)双亲均有高度近视,子代12人均为高度近视(100%);

(2)双亲之一有高度近视,子代又有人发病者(指示双亲中另一方为杂合子),在40个子女中23人高度近视(57.5%),与预期的发生率 (50%)相比,P>0.05;

(3)双亲表现正常,子代有人发病的25个家庭(指示双亲均为杂合子),在197个子女中68人发病,经用Winburg和Lenz矫正法后,其发病率分别为21.3%和22.2%,与预期的25%相比,P>0.05,此三者均符合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规律,但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表现程度减轻或外显不全,高度近视者,如与表现型正常者结婚,有18%~24%的机会是与杂合子者通婚,有可能生出高度近视的子女,因此,可较有把握地认为我国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2、单纯近视:即低,中度近视,系指屈光度在6.0D以下的近视或近视散光,一般无明显的眼底变化,矫正视力可以正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屈光不正,在双生子调查中发现,无论近视一致率还是屈光度差值,都是同卵间的相同程度大于异卵,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并提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本组相关系数计算,近视遗传度为61%,进行双生子测定,得出遗传指数为65%,眼轴,角膜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遗传指数分别为 55.5%,49.1%,72.1%,有人在上海高中学生一级亲属调查计算遗传度为50.5%,即遗传和环境对近视的发生约各占一半,因此推论,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也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近视是怎么回事

1.遗传因素(hereditary factor)

根据群体调查,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为多见。Stephoson于1919年调查伦敦儿童的眼屈光状态,犹太人儿童的近视眼比本地儿童者约多10倍。

(1)高度近视:

胡诞宁等对61个家系调查发现:①双亲均有高度近视,子代12人均为高度近视(100%);②双亲之一有高度近视,子代又有人发病者(指示双亲中另一方为杂合子),在40个子女中23人高度近视(57.5%),与预期的发生率 (50%)相比,P>0.05;③双亲表现正常,子代有人发病的25个家庭(指示双亲均为杂合子),在197个子女中68人发病,经用Winburg和Lenz矫正法后,其发病率分别为21.3%和22.2%,与预期的25%相比,P>0.05。此三者均符合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规律,但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表现程度减轻或外显不全。高度近视者,如与表现型正常者结婚,有18%~24%的机会是与杂合子者通婚,有可能生出高度近视的子女。因此,可较有把握地认为我国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2)单纯近视:

即低、中度近视,系指屈光度在6.0D以下的近视或近视散光。一般无明显的眼底变化,矫正视力可以正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屈光不正。在双生子调查中发现,无论近视一致率还是屈光度差值,都是同卵间的相同程度大于异卵,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并提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本组相关系数计算,近视遗传度为61%。进行双生子测定,得出遗传指数为65%。眼轴、角膜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遗传指数分别为55.5%,49.1%,72.1%。有人在上海高中学生一级亲属调查计算遗传度为50.5%,即遗传和环境对近视的发生约各占一半。因此推论,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也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

某些环境因素可以增加眼部调节形成一定程度的屈光性近视眼,是否可使眼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仍然存在疑问。Duke-Elder的眼科教科书中已有报道幼小动物养在笼中比野生者增加近视的例子。近年来国外和国内学者将幼小动物放在人工设计的特殊视觉环境中喂养,用以观察环境对眼球发育的影响,已取得一些成就。如Wiesel将猕猴的眼睑缝合,形成上下睑缘粘连,在眼前形成半透明的遮盖膜,在明亮处喂养。其中5号猴是单侧眼睑缝合18个月后,打开缝合,在睫状肌麻痹后做带状光检影和眼球摘除后测定其屈光度和眼球长度。结果表明缝合眼形成-13.5D的近视,眼的前后轴长亦增加20%。8号猴因已发育成熟,喂养17个月屈光度和眼轴均无变化。2号猴刚生后就将眼睑缝合,仅6周即成为-2.75D的近视。1979年Wiesel等又将眼睑缝合的猴喂养在全黑的环境条件下,发现并不发生近视。

偏食者及双生子需警惕近视眼

偏食者易引发近视眼,可能与偏食者体内营养不均衡,导致蛋白质营养不均衡,影响了巩膜胶原纤维合成,使巩膜变软等有关。有关研究发现,长期缺钙的人较易患近视眼,钙缺乏可导致巩膜硬度降低,这将导致眼睛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眼球易于变大,从而可导致近视的形成。此外,特别喜欢吃甜食的人也要注意,喜欢吃甜食的人近视发病率也会高于普通人,因为体内血糖过高时,可使血液呈酸性,会中和体内的钙质,使巩膜变软。

双生子近视眼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可能要追溯到胎儿时期,因为双生子在胎儿期一样的营养却需要分配给两个人,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足的情况,这也会造成眼球发育的不良,导致巩膜组织脆弱、容易扩张,也是近视眼的诱发因素。

哪些年龄段最易近视呢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

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读写不困难。

高度近视眼则远、近视力都不好。视疲劳是近视眼的另一个常见不适,多与调节集合失衡有关,近视眼习惯近距离读写,长时间读写后可引起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不适;眯眼视物以利改善视力却可导致疲劳。

高度近视发生眼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症状。玻璃体混浊可产生飞蚊症,视网膜脉络膜退行病变可发生黄斑出血、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赞成严重视力障碍。

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者发病较早,幼儿时期就可能已是近视眼了。近视发生越早,形成高度近视眼的可能性越大。病理性近视眼在20岁以后还可能发展。

单纯近视眼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时期。有统计证明,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常主要由远视眼、散光眼、先天性近视眼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眼比例增加,高中学生中远视力低常主要由近视眼引起。儿童少年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于12-15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使近视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单纯性近视眼在20岁左右趋于稳定。

相关推荐

后天形成的近视眼可以遗传

根据群体调查,早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则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多见。这说明近视眼的发生与民族、种族有关系。60年前外国学者就已经报道了一对双胞胎的双眼不但都有近视、散光,而且连度数都一模一样;我国的眼科专家也对双胞胎进行过研究,发现双胞胎的两眼屈光度都很接近,尤其是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相关性更高。这提示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既然近视眼会遗传,为什么有的父母双方眼睛都不是近视眼,但孩子却是近视眼呢?有些高度近视的家长也十分担心以后

人为什么会近视

造成近视除了遗传外,最主要的就是环境因素,由于眼睛长时间处于视近状态才导致的近视,因为眼睛在看远处的物体时不要调节,而在看近处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致使眼轴延长而形成近视。此外,有些人认为以下因素为近视眼发生的诱因:

近视眼防治 从娃娃抓起

学术界对人类屈光系统发育的早期阶段了解比较清楚。正视化进程使新生儿时期的屈光不正得到纠正,使等效球径屈光度保持在轻度远视的范围内,而通过眼睛自身调节能力得到正常视力。这一过程涉及眼轴长度(AL)和角膜屈光力(CR)之间的匹配。近视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眼轴长度增加过度所致。临床发现近视者在近视发展过程中会有一次屈光不正的急剧变化,而这一变化在临床近视出现之前。 眼科中心采用广州双生子队列数据研究中国儿童屈光度以及眼部结构参数(眼轴、前房深度、眼轴/角膜曲率比值)在近视发生前后的变化率。结果发现,在近视发生前

甜食也是影响近视眼的重要原因

近视眼现在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了,尤其是学业繁重的学生和长期加班熬夜的白领们,这些近视眼的原因大都是和不正当的读写姿势有关的。最近的研究表示,长吃甜食也可能是引起近视眼的原因。 甜食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与人体内的钙中和,可造成血钙减少,而缺钙则会使眼球壁的弹性降低,眼轴伸长。过量甜食还容易引起眼内房水的渗透压改变,使晶状体凸出,影像模糊,成为近视眼的原因。 过量进食糖类,会引起维生素B1在体内消耗过多,而维生素B1一旦缺乏,就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成为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所以,特别是青少

血糖6.3算高吗 哪些情况提示你可能得了糖尿病

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或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有糖尿病者,那可能你患糖尿病的几率比常人要高。 特别是原来就肥胖者,近来体重和体力下降者。 三多一少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往往不是糖尿病的早期了,所以只要发觉有轻微饮水、排尿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也药引起足够的警惕。 如视力减退,特别是双目视力减退者,以及皮肤瘙痒,容易生疮长痈或皮肤损伤后难以治愈者。 有人认为有嗜好烟酒等不良习惯者发生糖尿病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有上述嗜好者也应增强对糖尿病的警惕

麻痹性斜视的疗效评价

1.治愈:周围神经炎引起者,麻痹肌功能基本恢复,眼位正,复视基本消失。 2.好转:眼球偏斜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复视减轻。 3.未愈:眼球偏斜度及复视无减轻。 专家提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矫正,以利于双眼视觉的建立或恢复,家长如发现小孩视物时有异常头位或喜闭一眼(以消除复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后天性者,一些颅内、眼眶和鼻咽部肿瘤是以引起眼外肌或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尤其是外展神经麻痹的斜视患者,应警惕鼻咽癌颅内转移的可能,及时到神经科和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和病因治疗。

飞蚊症各阶段的危害有哪些

所谓飞蚊症,是患者眼前出现可漂动的细小悬浮物,酷似飞着的蚊子,因而得名。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玻璃体混浊”,得了此症后也不必惊慌,应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散瞳查眼底,以明确混浊的玻璃体与视网膜间的关系,若无明显的牵拉,可定期观察,一般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即可,若眼前出现闪光感,则警惕潜在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请从速就医,接受相应治疗。 飞蚊症的出现,除了会给患者造成生活及工作不便之外,还可引起视网膜剥离或并发续发性青光眼等危险重疾,尤其是患有高度近视的人,更应该去医院进行治疗。 飞蚊症是一种玻璃体的病变反应,

如何能避免把近视遗传给后代

1.由于近视眼家族的成员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从优生学角度出发,应当绝对禁止近亲结婚。早在远古,犹太法典就规定了亲属之间禁止通婚。可见,时人们就知道血缘相近的人群婚配,会增加遗传发病造成人口质量下降的恶果。今天,遗传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正常人群中平均每个人携带5~6种遗传病隐性基因,虽然并不显示遗传病,但可能遗传给下一代;有血缘关系的人,很可能携带同样的遗传病隐性基因。所以,近亲婚配就可能使夫妇双方遗传病隐性基因结合而形成纯合子,从而可导致遗传病的发生。据统计,近亲婚配生育的孩子患先天畸形或遗传病的

小孩脑肿瘤症状有哪些

1.视力减退或复视:有一半的儿童肿瘤有视力减退表现。但是,这种常见的症状却常常被忽视。有不少患儿双眼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近似失明才被家长注意。如果遇到孩子近视,配了眼镜后视力还在下降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此外,近1/4儿童颅内肿瘤患者有复视,主要表现双眼内斜视。是由于颅内压高压迫导致外展神经或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的结果。 2.呕吐:呕吐是儿童颅内脑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达73%~94%,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及颈僵直。邓跃飞说,呕吐多为喷射性,与进食无关。 起初呕吐发生在清晨,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呈间

一些近视眼的症状表现警惕

1.视力 最突出的近视眼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2.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这就是近视眼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