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有哪些典型表现
脑卒中有哪些典型表现
(1)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2)头痛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出症状。常为全头部劈裂样疼痛。而脑出血患者,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约有80%~90%病人有剧烈头痛。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塞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3)呕吐呕吐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喷射性呕吐,发生率在80%以上。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呕吐和头痛均加剧。如果病人呕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表示有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预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呕吐者较少见,但大面积脑梗塞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引起呕吐。
(4)意识障碍尤以脑出血病人多见,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据报道60%~80% 脑出血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特点是除少部分轻型脑出血病人,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脑梗塞较少出现意识障碍,而大面积脑梗塞多伴有意识障碍。
(5)偏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及同侧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也是脑血管病的较常见症状,不论大脑半球任何一侧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可有轻有重,可为不完全瘫和完全瘫。不完全瘫又叫轻瘫,可以扶杖行走。完全瘫也叫全瘫,病人卧床不起,不能自己活动。有些病人可能面、舌瘫程度较重,肢体瘫痪程度较轻,也可能上侧肢体瘫较重,下侧肢体瘫较轻或下肢瘫痪程度较重,上侧肢体瘫较轻。完全瘫变为不完全偏瘫,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不完全瘫发展为完全瘫,则表示病情逐渐加重。
(6) 失语为优势半球大脑皮层言语中枢损害所致。根据损害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分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等。运动性失语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可用手势或点头等,回答问话。感觉性失语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但这种病人由于语言运动中枢完好,所以,能够说话,而且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与人对话则是所答非所问。混合性失语患者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自己不会说话,又不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等。命名性失语表现患者能讲话,也能理解别人的话,能说出物品的性质和用途,唯独叫不出物品的名称。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有什么不同
脑血栓的发病一般是在间隙状态下或者是睡眠状态下。患者有肢体偏瘫、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走路不稳等症状。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脑血栓最好的黄金时间窗是发病的3—6小时。过了急救期,在恢复期需要治疗脑血栓后遗症以及防止复发的药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魏翠柏大夫在访谈中说,在脑血栓恢复期可以使用副作用小的中成药,如五福心脑清软胶囊进行治疗和预防,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血质正常,以改善微循环不足。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风及复发。
脑卒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很多人对于脑卒中不清楚,脑卒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其实,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某些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仅有一侧肢体麻木或轻瘫,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家中有人突发脑卒中如何急救
家中有人突发脑卒中如何急救?
脑卒中是指人体脑部血管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颅内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按照发病的进程,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预防中风第一道防线就是控制高血压,应保持血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遇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征兆),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一般中风的危险是在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后的2~4周内。重视对糖尿并心脏并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治疗,这些都是中风的发病基矗坚持适当锻炼,它给您带来的好处很多,还可以减肥。
将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日5克左右,少吃甜食和动物脂肪,多吃含钾食物,鱼类、豆制品、蔬菜、瓜果等。不要喝烈酒,不要酗酒,含咖啡因的饮料要少喝。培养乐观的情绪并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要心胸开阔,心地宁静,保持心理健康。不要以为血压不高或没有不适症状而思想麻痹,要定期去检查身体,至少半年一次,以及早掌握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时间。
突发脑卒中时,家庭急救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紧急联系神经科医生。
(2)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抢救,若必须移动时千万要小心。
(3)病人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
(4)切忌对脑中风病人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等。
(5)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所以要保持室温暖和,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有大小便失禁者,应脱去病人的裤子,垫上卫生纸等。
(6)失去意识的病人,应维持仰卧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7)脑中风病人呕吐时,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以防堵塞气道。
(8)脑中风病人抽搐时,迅速清除病人周围有危险的东西。用手帕包着筷子放入病人口中,以防抽搐发作咬伤舌头。
脑中风发病率增高导致自杀率升高
脑中风发病率增高导致自杀率升高,脑中风是很常见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导致脑中风的原因很多,得了脑中风之后患者一定要想办法积极的去治疗,否则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脑中风与自杀率的关系。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发表一份研究结果说,脑卒中患者发病后5年内,因自杀和意外事故而死亡的风险相当于普通人的10倍左右。
此前的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后1年以内患抑郁症的风险将提高。而这项新研究是首次调查脑卒中与自杀和事故死亡的关系。
研究小组从1990年开始,用约20年时间,对日本8个县约9.3万居民的健康状态进行了跟踪调查。开始调查时,这些居民的年龄为从40岁至69岁不等。
调查期间,共有512人自杀,其中有22人患有脑卒中,他们在发病后5年内自杀的危险性约为未患脑卒中者的10倍。
此外,研究小组对因交通事故、跌落、摔倒等“外在原因”而死亡的728人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脑卒中发病后5年内,患者因这些原因而死亡的危险性也是其他人的约10倍。
研究小组认为,脑卒中发病后,往往会留下麻痹和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在发病数年内心理压力非常大,容易导致自杀,而因事故死亡的危险性提高应该也与后遗症有关,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对精神方面的关怀非常重要。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该国国内包括脑卒中在内的脑血管障碍患者约有120万人,虽然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在不断下降,但留有后遗症的患者如何回归社会是一大课题。
中年人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国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年人面临着较高的卒中风险,40岁以上人群中约15%属于高风险人群(《中国卒中项目人群筛查数据分析》);而血脂当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坏胆固醇”,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水平开始。
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红梅博士从“坏胆固醇”在导致脑卒中的重要作用讲起,倡导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她指出,脑卒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原因是沉积在血管内壁的由“坏”胆固醇组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造成局部脑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这些“坏”胆固醇组成的斑块就像潜藏在血管内壁的不稳定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发生破裂,使动脉迅速被堵塞,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而‘坏’胆固醇恰恰是这场‘血管保卫战’的关键所在”。王红梅表示,控制血脂,特别是“坏”胆固醇水平,对于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她建议公众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根据自身所处的风险等级,从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谨记“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医嘱药物治疗是原则,进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新发和复发。
仁济医院徐群副教授介绍说,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近一半死亡;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全国每年治疗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费用约为100-200亿元。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由于许多患者出院6个月后自行停药,因此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率达到16%,5年内复发率高达50%,并且脑卒中的危害会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加重。”徐群强调,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脑卒中患者吸烟再发风险高
我国对2011~2012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信息进行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脑卒中患病率以每年8.1%的速度增加,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前三位依次为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可见,吸烟已成为脑卒中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后2年内,25%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脑卒中发生后5年,42%的男性患者及24%的女性患者会再次发作脑卒中。究其原因,2007—2008年在北京天坛医院、安贞医院、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九家医院住院病人进行的脑卒中二级预防调研发现,出院90天吸烟患者中约一半的病人在继续吸烟,这意味着相当多的患者面临卒中复发的威胁。
香烟中所含的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导致微血管收缩,阻碍血液循环,因而提高了再度脑卒中的风险。据报告,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 2~3.5 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脑卒中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 20 倍。
脑卒中一旦再次复发,病情会更为凶险,常因反复发作而死亡。就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570万人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其危害不分年龄、男女、肤色和国家。虽然3/4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抢救和治疗存活了下来,但绝大多数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这对患病者而言,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对病人家属亦是如此。
《2011美国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吸烟吸烟或被动吸烟均可增加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新指南建议有吸烟史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戒烟,戒烟途径包括劝说、尼古丁产品替代和口服戒烟药,同时应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因此,建议脑卒中患者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一定要积极戒烟,行为干预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会大大提高戒烟率。
脑卒中有哪些表现
现代生活水平提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各种疾病在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脑中风就是这样的情况。因为人们对于脑中风知识的淡薄,不知道脑中风的症状表现,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实际,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发生。如果得了脑中风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若能及时治疗抑郁症并服用抗凝血饕物,就可以减少中风危险。在脑中风患者发病之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抑郁倾向,对此要重视。精神抑郁可以使男性首次发生中风的危险增加58%,使女性中风的危险增加85%。原因是抑郁使免疫系统的防病、抗病能力“滑坡”,血小板凝聚力增强,容易诱发梗塞。老年人无明显原因地舌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也可能与血黏度增加有关。因此,老年人若出现舌痛、麻木、活动不便,不仅应注意局部,更应进行全身检查,根据情况服用溶栓饕物,预防中风。
据分析,老年人的多寐绝大多数与中风有密切关系。因为脑中风的发作总会有一些先兆,比如日常生活、精神状态、身体情况等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异常,只不过有的不明显。多寐又称为瞌睡。轻者倦怠嗜卧、食后困顿、时时思睡;重则昼夜嗜睡或醒后复睡。与其他中风预兆不同的是,多寐更早出现,将可能防患于未然。
老年人高血压危害有哪些
1、致残致死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3%,而成年6.9%。从死因来看,西方国家是心衰占首位,脑卒中次之。我国则以脑卒中最多,其次是心衰和肾衰。我国每年脑卒中有75%以上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2、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其扩张能力降低,往往产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变或下降,由此导致脉压增大,这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特征。脉压增大意味着大动脉弹性降低,是反映动脉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脑卒中发作别摇晃患者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急救专家提醒市民,一旦身边有人怀疑是脑卒中的症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医院,其间千万不要摇晃患者,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北京市急救中心专家李坚韧指出,脑卒中多数在家中发病,经常在患者过于用力、激动或活动中发病,也有人早晨醒来手脚不能动或不能说话。有的还表现为突发头昏、头痛,伴呕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专家还提醒,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对减少脑卒中引起的合并症很重要,因此拨打急救电话后,要让患者仰卧,头肩部稍垫高,让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阻塞,应设法抠出。如果患者还清醒,要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千万不要慌乱,也不要哭泣或晃动病人。
脑卒中发作别摇晃患者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急救专家提醒市民,一旦身边有人怀疑是脑卒中的症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医院,其间千万不要摇晃患者,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北京市急救中心专家李坚韧指出,脑卒中多数在家中发病,经常在患者过于用力、激动或活动中发病,也有人早晨醒来手脚不能动或不能说话。
有的还表现为突发头昏、头痛,伴呕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专家还提醒,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对减少脑卒中引起的合并症很重要,因此拨打急救电话后,要让患者仰卧,头肩部稍垫高,让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阻塞,应设法抠出。如果患者还清醒,要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千万不要慌乱,也不要哭泣或晃动病人。
缺血性脑卒中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定位体征、动脉粥样硬化、动眼神经麻痹、豆纹动脉闭塞、恶心、复视
本病好发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神经系统的症状与闭塞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及邻近受累脑组织的功能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工作者较准确地对其病变位置定位诊断。以下将按主要脑动脉供血分布区对应的脑功能缺失症状叙述本病的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病灶侧单眼黑蒙,或病灶侧Horner征(因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所致的同侧眼裂变小、瞳孔变小、眼球内陷及面部少汗);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中、前动脉缺血表现);优势半球受累还可有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像障碍等。尽管颈内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较少,但急性颈内动脉主干闭塞可产生明显的意识障碍。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最为常见。
(一)主干闭塞 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二)皮质支闭塞 上分支闭塞可出现必遭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Broca失语(优势半球)或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下分支闭塞可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障碍等,而无偏瘫。
(三)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上下肢均等性偏瘫,可伴有面舌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有时可伴有对侧同向性偏瘫;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皮质下失语。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一)主干闭塞 前交通动脉以后闭塞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小便不易控制,对侧出现强握、摸索及吸吮反射等额叶释放症状。若前交通动脉以前大脑前动脉闭塞时,由于有对侧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不一定出现症状。如果双侧动脉起源于同一主干,易出现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双侧脑性瘫痪、二便失禁、额叶性认知功能障碍。
(二)皮质支闭塞 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痪,可伴有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
(三)深穿支闭塞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一)主干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
(二)皮质支闭塞 因侧支循环丰富而很少出现症状,仔细检查科发现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伴黄斑回避,双侧病变可有皮质盲;顶枕动脉闭塞可见对侧偏盲,可有不定型幻觉痫性发作,主侧半球受累还可出现命名性失语;距状动脉闭塞出现对侧偏盲或象限盲。
(三)深穿支闭塞 丘脑穿通动脉闭塞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如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意向性震颤、短暂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对侧面部感觉障碍;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可出现丘脑综合征,如对侧感觉障碍(深感觉为主),以及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轻偏瘫和不自主运动,可伴有舞蹈、手足徐动和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中脑支闭塞则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综合征),如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或Benedikt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不自主运动,对侧偏身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一)主干闭塞 常引起广泛梗死,出现脑神经、锥体束损伤及小脑症状,如眩晕、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热等,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而死亡。
(二)中脑梗死,常见综合征如下:
1. Weber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
2. Benedikt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对侧偏身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3. Claude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4. Parinaud综合征 垂直注视麻痹。
(三)脑桥梗死,常见综合征如下:
1. Foville综合征 同侧周围性面瘫,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肢体瘫痪。
2. Millard-Gubler综合征 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3. Raymond-Cesten综合征 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及躯干深浅感觉障碍,同侧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4. 闭锁综合征,又称为睁眼昏迷 系双侧脑桥中下部的副侧基底部梗死。患者意识清楚,因四肢瘫痪、双侧面瘫及球麻痹,故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运动,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延髓梗死
最常见的是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共济失调,面部痛温觉障碍,Horner综合征,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
(五)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基底动脉顶端2cm内包括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呈“干”字形的5条血管闭塞所产生的综合征。其常由栓塞引起,梗死灶可分布于枕叶、颞叶、丘脑、脑干和小脑,出现眼部症状,意识行为异常及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
分水岭脑梗死
系两支或以上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或同一动脉不同分支分布区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结合影像检查可将其分为以下常见类型:皮质前型,如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水岭,出现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优势侧病变可出现经皮质性运动性失语,其病灶位于额中回,可沿前后中央回上不呈带状前后走行,可直达顶上小叶;皮质后型,病灶位于顶、枕、颞交界处,如大脑中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间的分水岭区,其以偏盲最常见,可伴有情感淡漠,记忆力减退和Gerstmann综合征;皮质下型:如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间的分水岭区梗死,可出现纯运动性轻偏瘫和(或)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等。
脑卒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脑卒中检查项目
1、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
2、脑病变检查:头颅CT或MRI;
3、血管病变检查:颈动脉双功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4、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氧饱和度;胸部X线检查;
5、动脉血气分析(若怀疑缺氧)、腰穿(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未显示或怀疑脑卒中继发于感染性疾病);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等检查项目在必要的时候也可选择。
二、脑卒中诊断思路
1、脑卒中诊断流程为:
①评估和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得到病史和体征资料,并根据脑卒中量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②脑部与血管病变检查;③实验室及影像检查;④诊断;⑤病因分型。
2、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卒中:
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④双眼向一侧凝视;⑤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⑥眩晕伴呕吐;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或呕吐;⑧意识障碍或抽搐。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诊断标准为:
①急性起病;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④排除非脑血管性脑部病变;⑤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注意:①~④同时满足为可能缺血性卒中,①~⑤同时满足为肯定的缺血性脑卒中。
三、脑卒中有何征兆
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的面部、手臂或腿软弱,往往发生在身体一侧。其他症状包括突发的:
1、面部、手臂或腿麻木,特别是一侧身体麻痹;
2、语言障碍,说话困难或听不懂话;
3、一只眼睛或双眼视物不清;
4、行走困难,头昏,走路不稳或不协调;
5、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6、晕厥或意识丧失。
温馨提示:脑卒中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大家已经清楚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群一定要积极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一旦患了此病就要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早日恢复健康。
秋冬脑卒中高发
秋冬季如何防脑卒中
30-40岁患者不在少数
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会长、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教授介绍,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有将近两百万的新发病例。“脑卒中发病率递增的原因跟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相关的”,洪华表示,脑卒中发病人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为主,但由于吸烟饮酒、高盐高糖,暴饮暴食、肥胖、生活不规律、加班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脑卒中的患者日趋年轻化,30-40岁的患者不在少数。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人们常说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都是导致脑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同时,洪华表示,曾有脑卒中病史的、缺乏运动、吸烟、肥胖或超重、房颤等都是常见的危险因素。这八大因素中有三个以上的,我们都把他定为发生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另外,气候本身也是一个诱因。可以明显看到,冬天发生脑卒中的病人比较多,而且北方的发生几率明显也比南方高很多。
许多病人患脑卒中后,会留下偏瘫、失语、麻木及手脚运动不灵活、反应迟钝、痴呆等后遗症。这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压力。
脑中风的相关知识普及
专家指出,“轻型卒中之于脑卒中的意义,就像地震前的一些‘鸡飞狗跳’等动物异常举动,预示可能发生大地震,如果我 们及时留意到这些蛛丝马迹,及时作出应对,死里逃生的成功率就大大提高。”
专家介绍,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有将近两百万的新发病例。“脑卒中发病率递增的原因跟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相关的” ,关良主任表示,脑卒中发病人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为主,但由于吸烟饮酒、高盐高糖,暴饮暴食、肥胖、生活不规律、加班熬夜等不健 康生活方式,脑卒中的患者日趋年轻化,30-40岁的患者不在少数。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人们常说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都是导致脑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同时,关良主任表示,曾有脑卒中病史 的、缺乏运动、吸烟、肥胖或超重、房颤等都是常见的危险因素。这八大因素中有三个以上的,我们都把他定为发生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另外,气候本身也是一个诱因。可以明显看到,冬天发生脑卒中的病人比较多,而且北方的发生几率明显也比南方高很多。
许多病人患脑卒中后,会留下偏瘫、失语、麻木及手脚运动不灵活、反应迟钝、痴呆等后遗症。这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同时 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压力。
中风发生前的“小信号”
“整个大脑对于我们的身体都是一个中枢,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关良主任指出,脑卒中的重要特点是突发性,且多 数是偏侧为主的,部分可以为双侧性。脑卒中的症状有很多,包括:头痛;感觉异常,偏侧的麻木、乏力;意识障碍,神志模糊,反应迟钝,语 言障碍,说话说不清楚;突然吞咽功能不好或者耳鸣、听力下降;突发视物模糊,单眼的视力下降或缺失等。
脑卒中的上述有些症状,在轻型卒中时也会出现
何为轻型卒中?济南脑科医院的专家关良主任介绍,轻型卒中也被成为“小中风”,多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有统计显示约1/3 甚至更多的脑卒中发病前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因为输送到脑部的血液和氧气暂时中断所致。轻型卒中的症状表现通常发生时间非常短( 如2-3分钟),产生半身麻木,一侧手和胳膊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能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但是这种反应都具有一过性,在发作后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然而它却是有力的预兆,如不积极预防,真正的脑卒中将会在短期内发生。
有估算,轻型卒中的病人在我国约有1700万之众,部分病人开始发作时会很轻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会在7天之内发 生中风,每3个人中有1人会在之后发生中风,每3个人中有1人会在之后发生心肌梗死。“正如中国卒中二级预防的指南指出,卒中的二级预防应 该尽早进行,权威研究提示尽早的卒中二级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卒中的复发、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的费用,同时可以降低残疾。”所以这些小信号切勿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