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的诊断
肉瘤的诊断
诊断依据
1.发生于青壮年,肿块表面灼热,生长迅速,侵蚀骨组织时,X线片可见虫蚀状溶骨表现。
2.伴疼痛和局部皮肤麻木的增大肿块,发生在面部皮肤时,可清晰见到怒张血管和表面充血,发生于口腔及颌骨表面者,呈球形或分叶状,表面紫红色,常有溃烂,出血及牙松动脱落。
3.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骨肉瘤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Q:骨肉瘤的确诊方法是什么?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肿瘤的诊断还是三种方法,第一个是临床检查,也就是医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第二个是拍片子,现在有X光片、CT、磁共振、骨扫描等,都能帮医生明确地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方法是病理诊断,现在有很多肿瘤病灶活检的方法,包括穿刺,或者做一个小的切口,取出一些组织来作病理检查。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是确诊骨肉瘤的重要方法。
Q:诊断的准确率有多高?
通过三结合方法基本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诊断。
Q:早期呢?
早期完全是看医生的经验,还有拍X片子的技术,因为有很多融骨性骨肉瘤不仔细看片子容易漏掉。看起来感觉好好的,但仔细看会发现有微小的骨内部结构消失,这时必须提高警惕,再做核磁共振一定会显示出来。
Q:其实骨肉瘤在各种检查的辅助下还是比较容易明确诊断的?
是的。
Q:我们日常的常规体检之中,有没有哪些项目可能排查出骨肉瘤,比如说肿瘤标志物之类的?
目前为止一般的体检很少去查骨肉瘤。其实骨肉瘤有一个可参考的标志物,就是碱性磷酸酶升高,但是比较麻烦的是儿童青少年本身处在骨骼生长期,他们血中的碱性磷酸酶本身就比正常人高,所以有时很难用此标志来确诊骨肉瘤。
而且还有一部分骨肉瘤病人碱性磷酸酶并不增高,所以单纯靠指标来诊断不如影像、病理的方法准确。当然如果临床、影像检查已经怀疑是骨肉瘤了,再做一个碱性磷酸酶检测可以加强诊断的准确性。
软组织肉瘤症状及诊断方法
软组织肉瘤症状:
恶性软组织肿瘤通常生长迅速、体积巨大,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肿瘤本身可有坏死、出血及继发感染,并且经常有广泛的血行播散转移至肺、骨、皮下、脑、肾上腺、胰腺等脏器。患者往往死于恶液质,严重出血及广泛转移;各种类型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恶性程度也有显著差别,根据其血行转移多少可粗略地分为三类:高度恶性的有圆型细胞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血管内皮肉瘤、淋巴管肉瘤等;中度恶性的有深部恶性巨细胞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透明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等;低度恶性的有上皮样肉瘤、浅部恶性巨细胞瘤、纤维肉瘤、高分化的粘膜脂肪肉瘤等。
软组织肉瘤诊断方法:
1、病理学检查:进行涂片或刮片细胞学检查、活检、切除活检取得病理学证实,是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最可靠确切的依据。
2、影像学诊断
①x线摄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组织肿瘤的范围、透明度以及与其临近骨质的关系。边界清楚并见有钙化点,提示为低度恶性;片内显示肿瘤边界模糊,甚至出现骨膜反应,严重者又会有骨质破坏等,常提示为高度恶性肉瘤。对多个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摄胸片,明确有无肺转移。
②cT及MRI检查具有对软组织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特点,可明显地显示出正常软组织和临近骨组织同肿瘤横切面层次的关系,还可判断治疗后有无变化或转移。MRI可弥补x线、CT的不足,可从纵切面把各种组织的层次同肿瘤的全部范围显示出来。
骨髓瘤如何鉴别
骨髓瘤诊断
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主要依据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异常浆细胞浸润,X光片发现骨质破坏性改变,血清电泳检出M蛋白或/和尿中存在轻链。诊断的同时还应做好鉴别诊断。
1.骨髓穿刺活检
发现大量骨髓瘤细胞 此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但浆细胞增多也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骨髓内肿瘤转移、慢性炎症等诸多疾病,但在上述疾病中,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0%,且无形态异常。
2.骨质破坏性改变
此需和肿瘤骨转移、老年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相鉴别。
3.高球蛋白血症
主要为M蛋白和/或蛋白尿(尿中可检出本一周蛋白),但M蛋白及本一周蛋白尚可见于其它疾病如转移癌、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肉瘤等。
子宫肉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病史
(1)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症状无特异性,与一般女性生殖系肿瘤症状类似,因此术前诊断很难。有子宫肌瘤病史,子宫增大迅速,尤其是绝经后不仅未缩小,反而不断增大,绝经期前后或幼女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子宫增大,既往曾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子宫突然增大,伴异常阴道流血;或伴腹痛等症状,应考虑子宫肉瘤的可能性。
(2)子宫增大,宫口有息肉样、分叶状坏死物应考虑有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的可能。
2.体征
(1)盆腹腔包块,或有腹水、腹痛和腰痛。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常难与子宫肌瘤区别,肿块可硬可软,表面可不平或呈结节样。
(3)晚期可转移至盆腹腔各脏器,并伴血性腹水。
3.辅助检查
(1)B超检查可以显示子宫肿瘤内部结构、边缘情况以及低阻血流信号等。
(2)术前诊刮对子宫平滑肌肉瘤诊断率低,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术中剖视标本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前诊刮确诊较少,术中剖视若发现肌瘤与肌层界限不清,旋涡状结构消失,呈生鱼肉样,组织糟脆则应送快速冰冻切片,但仍依靠术后石蜡病理确诊。
鉴别诊断
1.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手术时被偶然发现。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可有月经改变(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等,亦可有不规则出血)、疼痛(一般无,但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带蒂肌瘤发生扭转及黏膜下肌瘤刺激子宫发生痉挛性收缩时,可引起急性腹痛)、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发生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等。子宫肌瘤压迫输尿管时可导致肾盂积水。子宫后壁肌瘤可挤压直肠,引起大便困难)、阴道分泌物增多、不孕症、贫血(长期月经量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等。
2.其他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鉴别,以及与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等鉴别,最终依靠石蜡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诊断子宫肉瘤的方法有哪几种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应疑有子宫肉瘤的可能。对于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和多数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分段刮宫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可确诊。因子宫肉瘤组织复杂,刮出组织太少易误诊为腺癌。有时取材不当仅刮出坏死组织可以误诊或漏诊。若肉瘤位于肌层内,尚未侵犯子宫内膜,单靠刮宫无法诊断。B型超声及CT等检查可协助诊断,但最后诊断必须根据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也应逐个详细检查,有可疑时即作冰冻切片以确诊。子宫肉瘤易转移至肺部,故应常规行肺部x线摄片。
术中剖视标本:子宫肉瘤术前诊刮确诊较少,术中剖视若发现肌瘤与肌层界限不清,旋涡状结构消失,呈生鱼肉样,组织糟脆则应送快速冰冻切片,但仍依靠术后石蜡病理确诊。
B超检查:可以显示子宫肿瘤内部结构、边缘情况以及低阻血流信号等。
术前诊刮:对子宫肉瘤诊断率低,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纤维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纤维肉瘤具有比较均匀一致的组织学特征。为了避免与其他肿瘤相混淆,需要在病灶中的许多部分切取组织学标本。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发病年龄较大,其组织学特征为螺环式的组织结构,伴有巨大的多核肿瘤细胞,其胞浆丰富,强嗜酸性,有时呈泡沫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能存在显著的胶原化区,并伴有致密的纤维——透明蛋白物质,其中同样包埋散在的细胞。然而,所不同的是,这些病变区存在螺环形的组织结构。并常与细胞丰富区相联合,同时可呈现类似于上述多形性细胞的外观。
与恶性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要点在于后者的组织结构比较细致(基于单纯组织学的观察不可能进行鉴别)。临床上,恶性神经鞘瘤常有源自神经干或与特征性神经纤维瘤病同时存在的剧烈疼痛。在组织学方面,细胞很少排列为清晰的人字形纤维束,而更多地成为螺旋状或栅栏状。此外,还可能有来自恶性神经鞘瘤和良性神经纤维瘤的过渡型病变。
与梭形细胞单相滑膜肉瘤的鉴别也可能很困难。
除上述鉴别诊断外,纤维肉瘤尚须与平滑肌肉瘤鉴别,但实际上,由于所有肉瘤均具有梭形细胞,因而单纯从组织学方面进行鉴别并无大的临床实用价值。与良性肿瘤或其他局部恶性肿瘤的鉴别则很必要。例如结节性筋膜炎的病变为小的结节性肿块。其生长迅速,而无致密的“人”字形组织结构。虽然纤维肉瘤具有显著的粘液样成份及一定量炎性紊乱的组织结构,同时也存在有丝分裂现象,但并不影响鉴别诊断,因为尽管结节性筋膜炎也经常存在以上现象,但后者不论在形体、所在部位、生长速度,以及无致密的“人”字形结构等方面均具有其与纤维肉瘤不同的组织学特征。
纤维样肿瘤的改变与分化良好的Ⅰ级纤维肉瘤类似。事实上,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支持纤维样瘤诊断的依据是其细胞结构不厚,核的染色不深,而且几乎无有丝分裂现象,同时还含有丰富而稠密的胶原万分。纤维样肿瘤和Ⅰ级肉瘤的鉴别诊断,还应结合对其临床资料和病变进程的分析研究,同时,更应根据大量而广泛组织标本的组织学研究,因为支持纤维样肿瘤或Ⅰ级纤维肉瘤诊断的组织学变化,可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出现。
外阴平滑肌瘤诊断
诊断:外阴部的肌瘤诊断比较容易,主要根据其局部表现及病理检查,往往很小就被发现。然而重要的是排除肉瘤变,外阴部肌瘤的肉瘤变与下列因素有关:
1.肌瘤的大小 外阴部的肌瘤一般不大,直径很少超过5cm。根据Tavassoli的资料,肌瘤直径超过5cm,肉瘤变或复发的机会就较多。
2.肌瘤轮廓是否清楚 若肌瘤周围的假包膜清楚,则恶变的机会不多。相反周围有浸润,肌瘤边界不清,则恶变的机会增多。
3.核分裂的频度 细胞分裂越多,恶性变的机会也越大,如果在10 个高倍视野中有5 个以上的分裂象时,则可以肯定为肉瘤变。
4.富细胞的程度 富细胞并不代表肌瘤恶变,但可表示细胞增生活跃,可以说是肉瘤变的前驱变化,必须慎重对待。
实验室检查:分泌物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哪些部位
软组织肉瘤种类不同,所以发病部位也不同。比如脂肪肉瘤好发于臀部及大腿,并有时沿着肌肉间隙生长,也可以多发;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易发生于体表、躯干部,尤其是胸壁、腹壁、背部;纤维肉瘤约1/3发生在肢体,其次为胸壁、头颈及腰背部;滑膜肉瘤常发生于肢体的大关节周围;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发生在头部,甚至眼眶、耳、鼻、上颌窦,也可见于泌尿生殖器。所以,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考虑不同软组织肉瘤诊断。
口腔血管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诊断
口腔血管瘤诊断应该根据每种血管瘤的症状结合CT、B超等检查方法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与血管球瘤、血管肉瘤等相鉴别,其特点如下:
1.血管球瘤:指、趾甲床及其附近的锐性疼痛性肿物。寒冷刺激时疼痛尤甚。位于甲下者,可见指、趾甲局部隆起,表面可呈浅红色、紫色或稍暗,多不让触碰。
2.血管肉瘤:较少见,肿瘤呈结节状,无痛,紫红色,浅表者易出血和破溃。镜下所见众多的杂乱无章的肿瘤性血管,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可贴附于血管内壁,形成结节状突出于管腔。瘤细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边形,类内皮细胞样,核大,深染,核分裂较多。可见到多核瘤巨细胞。
免疫组化对确定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选择敏感的内皮标记物,第八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等对确定诊断有重要帮助。
骨髓瘤诊断怎么判断
骨髓瘤诊断怎么判断呢?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诊断并不难。首要根据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异常浆细胞浸润,X光片发现骨质毁坏性改动,血清电泳检出M卵白或/和尿中存在轻链。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1。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大量骨髓瘤细胞此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但浆细胞增多也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骨髓内肿瘤转移、慢性炎症等诸多疾病,但在上述疾病中,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0%,且无形态异常。
2。骨质破坏性改变此需和肿瘤骨转移、老年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相鉴别。
3。高球蛋白血症主要为M蛋白和/或蛋白尿(尿中可检出本一周蛋白),但M蛋白及本一周蛋白尚可见于其它疾病如转移癌、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肉瘤等。
骨髓瘤诊断怎么判断的问题,通过上述文章的讲解我们已经熟悉了关于的问题,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得了病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的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能让自己的疾病有个很好的治疗效果。
软骨肉瘤是怎么导致的
软骨肉瘤是从软骨细胞或间胚叶组织发生,并起源于躯体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骼,Giovanni Tallini等学者研究发现软骨骨瘤患者常常会多一条7号染色体,GⅢ软骨骨瘤患者常有17p1的异常,提示CerbB-2癌基因异常表达,7号染色体的增多,17p1的改变可能与软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二、软骨肉瘤的发病机制:
1.软骨肉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实验性病理认为软骨肉瘤与病毒感染有关,而边缘型软骨肉瘤与遗传因素有关。
2.大体病理:软骨肉瘤多数瘤体较大,一般肿瘤最大直径均超过4cm,大的可达到20cm以上,有报道称有50%的软骨肉瘤最大直径超过10cm,发生在髂骨,肩胛骨,肋骨等扁平或不规则骨上的软骨肉瘤,常常是肿瘤长到很大才出现临床症状,中央型软骨肉瘤常发生在长管状骨且常造成骨皮质破坏和侵入到软组织当中,这是它区别于内生软骨瘤的重要特点,周缘型软骨肉瘤外观上是一个大的骨外的结节状肿瘤,即便是侵入了软组织,常常也有较好的分界线,软骨帽盖的厚度及形状对诊断有帮助,在成人良性骨软骨瘤的软骨帽盖厚度常小于1cm,若软骨帽盖厚度大于1cm,可疑恶性;大于2cm则可肯定有恶性变,在儿童和青少年例外,他们的良性骨软骨瘤帽盖厚度可达2.5~3.0cm,除此之外,典型的良性骨软骨瘤的帽盖是均匀而光滑的,但在软骨肉瘤,则为不规则,粗糙或呈颗粒状。
大体标本切面中,肿瘤呈分叶状,灰白色或灰蓝色具有光泽的透明软骨,肿瘤的内容是坚实的,但在没有钙化的区域用力易于切开,在一些病例中可有出血,黏液样变及囊性变,中央型软骨肉瘤的髓内界限,单凭肉眼难以分清,因其边缘常常模糊不清,这一点与成骨肉瘤不同,后者的肿瘤大体范围常易确定,在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中,常有斑点状的黄至黄白色钙化灶。
3.显微镜检查在软骨肉瘤当中,对高度恶性及分化差的软骨肉瘤诊断容易,而区分低度恶性及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则很困难,有人提出,基于软骨肉瘤的肿瘤细胞数目,细胞分化程度,核分裂程度等组织学特点,可将软骨肉瘤分为4级(Ⅰ~Ⅳ),数字越小,表明肿瘤分化程度高,侵袭性小,据统计多数病例属于Ⅰ,Ⅱ级。
肉瘤有哪些症状
一、肉瘤常见症状
低热、低热消疲、关节疼痛、肢体疼痛
二、肉瘤症状
局部症状:局部疼痛和肿胀或伴有局部皮肤红、热关节 积液,肢体或关节活动疼痛和受限等。
全身症状:可出现低热消疲、今身不适,及相关部位功能障碍。
三、肉瘤诊断
可通过X 线检查、CT扫描、MRI(核磁共振检查)、骨扫描检查可对各种肉瘤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应进行穿刺和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胆管肿瘤的病因及检查
胆管肿瘤病因
大多数癌症起源于胰腺头部,而胆总管穿行其中,其次是起源于位于胆总管和胰腺管联接部位胆管本身,胆囊或肝内胆管。相当少见的情况下,胆管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肿瘤压迫导致梗阻,或者被因淋巴肉瘤而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引起,胆管的良性肿瘤也可引起梗阻。
胆管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超声波检查可揭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少数发现肿块所在部位。进一步检查包括ERCP或PTC直接胆道造影,可显示胆管肿瘤生长部位,但均不能确定为良恶性病变,最后诊断仍依赖ERCP时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胆管肿瘤诊断鉴别
胆管肿瘤由癌症引起的诊断可经超声波、CT或直接的胆道造影(注入造影剂的摄影)确定。明确诊断需行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