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懂社交的原因
宝宝不懂社交的原因
1、孩子被保护的太好
有没有隔代抚养的情况?祖父母/外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抚养,宠爱,无条件满足,经常顺着孩子的意思来,有的父母也会过于溺爱孩子。
2、是不是其他家庭成员相对内向?
我们说,孩子最擅长的是观察学习与模仿学习,如果她发现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情境下比她"站得还靠后",孩子自然不敢上前去跟小伙伴自然交流。
3、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这种情境下,孩子感到迷茫,为什么他们都能在一起玩儿?我要怎样去跟大家一起玩儿?我怎样才能被接纳?
4、您对孩子的消极评价
孩子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您会不会无意之中有这样的表达--这么害羞,太内向了,真是不大方,好胆小啊!诸如此类等等。不要认为孩子不明白您在说什么,其实发展中的孩子非常敏感于大人的评价。
宝宝社交能力分析
宝宝的社交能力,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作为家长,就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毕竟,宝宝总是要进入社会的,总是要和别人相处的!
当宝宝刚刚出生,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了。我们不能把他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宝宝,而是要多和宝宝说话,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人和物。
随着宝宝渐渐地长大,他(她)的表达方式也会越来越多,表情和动作就会是宝宝最常使用的交际方式,当他(她)啊呜~啊呜~地对着妈妈说话时妈妈一定要回应,因为这正是和宝宝交往的好机会,也会成就宝宝社交的第一步。当他(她)挥舞着小手表示高兴时妈妈一定要和宝宝一同开心,当宝宝的表达得到回应时,他(她)收到的会是一个正向刺激,以后也会乐于表达。
表达是宝宝学习社交的第一步,如果妈妈细心地观察会发现宝宝会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微笑、叫喊、哭泣、挥手、专注等,在宝宝的这些信号发出并得到回应时,其实宝宝已经完成了一次交际任务。慢慢的,宝宝也会学会很多说话的方式,慢慢的学会怎样和别人交流。这时候要常常带宝宝出去散步,见到别的宝宝,就主动介绍,让宝宝们互相打招呼,做手势。虽然小宝宝间还不会用言语表达,但是他们之间是可以理解彼此的动作的,这是不是很神奇。
宝宝不喜欢陌生环境怎么办
怕生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爸爸妈妈不注意正确引导而任其自然发展,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的社会化进程。在宝宝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然后逐步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对于认生的宝宝,妈妈可以从宝宝比较熟悉的人开始,让宝宝习惯跟妈妈或者抚养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让宝宝逐渐接触“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在熟悉了有少数陌生人在场的环境之后,再扩大他的接触范围,让宝宝一点点适应与陌生人交往以及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社交恐惧症原因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社交恐惧症是很可能被遗传的,而且遗传的几率还非常高。
心理因素:社交恐惧症的发展可能来自于个体在过去的社会事件尴尬或受侮辱的经历,或者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也可诱发该病的产生。
环境因素:社交恐惧症的人可能观察别人的行为,他们恐惧看到某人所发生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行为。此外,父母的过度保护也可影响其正常发展的良好社会技能。
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5生物因素:社交恐惧症可能还与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神经细胞在大脑中,神经递质是特殊的化学信使,并帮助神经细胞移动信息。如果神经递质失衡,信使无法通过正常的大脑。这可以改变大脑的方式作出反应,如紧张、害怕,从而导致焦虑。
玩这些超级游戏孩子的社交能力想不提高都难
马上又到了大团圆的时节,亲朋友好友相聚,只要提到孩子,说的无非是孩子成绩好与否,听话与否!大家更关心除了孩子身体健康以外,就是成绩好坏,把智商好看的别什么都重要,很少提及如何培养孩子情商的问题。其实,情商高的孩子,会更让家长放心,其中,好的社交能力,是情商高的其中一个表现。
提到如何培养孩子好的社交能力,很多家长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自己懂事了,自然会知道怎么做,其实不然,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做父母的从小慢慢引导和培养的,被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的社交能力,肯定要比一般孩子高!这个是毋容置疑的!
从3岁起,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一个重中之重了。有很多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但游戏一直都是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下面是从社交能力的不同侧面设计的游戏,可供父母陪孩子在家里互动玩。都是很有意思的游戏,也很棒,分享给大家。
1.传递表情
爸爸妈妈和宝宝围坐成一个圈儿,让宝宝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然后把妈妈的表情状态用语言描述出来,并再次模仿给爸爸看。
同样,宝宝再做一个表情,由爸爸描述并模仿给妈妈看。依此轮转。
Tip:此游戏可引导孩子留心观察他人,同时学习认识情绪。认识情绪是管理情绪、提升社交智慧的前提。
2.我们都是机器人
假装爸爸和宝宝是机器人,妈妈手里有“遥控器”。妈妈嘴里发出一个命令/指示,两个机器人要按照指示做相应的动作。每次妈妈喊停,“机器人”就要听令定住,且维持此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不变。
Tip:可以轮流做拿“遥控器”的那个人。如此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并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动作。
3.小刺猬来跳舞
在地上划定一个范围,爸爸、妈妈和宝宝都站进去,假装大家都是刺猬,不能靠得太近,因为身上有刺,会刺疼对方。放一首曲子,大家开始手舞足蹈地跳起来,但是同时又要留心保持距离,否则就会“刺疼”、“流血”,累计多少次,出局。
Tip:学习群体中人际交往的合适距离。
4.咆哮的动物们
找一些动物咆哮、吼叫、发怒的图片。让宝宝识别里头是什么动物,他们的情绪怎样。并且挑出一个觉得最像自己生气时的动物,讲一讲愤怒、发脾气时候的感觉,以及告诉孩子处理愤怒的正确方法(独自冷静、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等等)。
Tip:教会孩子理解愤怒的情绪。学习处理愤怒。
5.“最爱的绘本”角色扮演
对于一直坚持亲子阅读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挑选一本他最喜欢的社交主题的绘本,选一个片段,来进行角色扮演(本周一的绘本推荐,就是关注这个主题的,详情可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四字进行查看)。
Tip: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灵活处理社交矛盾、冲突问题。
6.真人版“找不同”
一些启蒙书中会设置有“找不同”的益智小游戏,但其实不用书,这个游戏更好玩。妈妈带宝宝一起,让爸爸躲进屋子,改变身上的一样东西,比如脱掉鞋子,或者出去围巾、一块手表,再或者解开一粒扣子、挽起一只袖子等。爸爸重新出来后,让宝宝找不同。
Tip: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他人,试着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7.我们一起来画画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来画一幅画,每个人画一部分,轮流来。爸爸画完妈妈画,妈妈画完宝宝画。
Tip:教孩子学会等待,体会团队合作。
8.猜猜我怎么了?
爸爸、妈妈或者宝宝,说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比如“这不是我的”,但每次都用不同的声调、带不同的情绪:开心、惊讶、生气等,让宝宝猜这语言背后是什么情绪。一家人轮流来做“带着情绪说话的那个人”。大人可以先演示,孩子学会了再来说。
宝宝不懂社交的原因把握四点促交际
●宝宝不懂社交的原因
1、宝宝被保护的太好
有没有隔代抚养的情况?祖父母/外祖父母参与宝宝的抚养,宠爱,无条件满足,经常顺着宝宝的意思来,有的父母也会过于溺爱宝宝。
2、是不是其他家庭成员相对内向?
我们说,宝宝最擅长的是观察学习与模仿学习,如果她发现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情境下比她"站得还靠后",宝宝自然不敢上前去跟小伙伴自然交流。
3、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这种情境下,宝宝感到迷茫,为什么他们都能在一起玩儿?我要怎样去跟大家一起玩儿?我怎样才能被接纳?
4、您对宝宝的消极评价
宝宝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您会不会无意之中有这样的表达——这么害羞,太内向了,真是不大方,好胆小啊!诸如此类等等。不要认为宝宝不明白您在说什么,其实发展中的宝宝非常敏感于大人的评价。
●帮助宝宝和同伴交往的方法
培养宝宝遵从社交规则
被同伴拒绝的宝宝,很多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交往规则。比如他在参与团体游戏时,不懂得"轮流"规则,只想自己先玩够了;小朋友们一起商量做哪项活动时,他也不知道"协商"、"少数服从多数",一味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为此,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订明确的交往规则,要求宝宝遵从。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餐桌上,不必每一次都把宝宝爱吃的东西全留给他,而是适当地分给其他家人,然后告诉他:"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轮流地享用,不能够一个人独占。"久而久之,宝宝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习得的社交规则,能被他逐渐内化形成巩固的能力后,再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教宝宝具体的社交策略
父母可教宝宝学习一些具体有效社交策略。例如,对于前文中提到的强制型和逃避型的宝宝,父母可以直接教他们学习社交策略。比如当宝宝想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宝宝友好地向人询问:"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或者教宝宝注意观察其他小朋友。当别的小朋友在游戏过程种出现了麻烦,如搬不动东西时,可让宝宝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现得出色,可教宝宝不妨赞美他:"你做得真好!"如果宝宝害羞,父母可鼓励他先找和自己差不多的宝宝一起玩,和一个人多接触几次,再慢慢去和其他宝宝接触。社交策略的学习,对鼓励胆怯型的宝宝勇于交友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创造具体的情景锻炼交往能力
父母还可以做的是创造一些具体活动,吸引宝宝们走到一起共同活动。交往需要情景,对宝宝而言,交往的最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项彼此都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妈妈可以准备一些沙包,教宝宝们做丢沙包的游戏,或者在家中举办小小晚会,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尽管宝宝在幼儿园或在学校能够获得机会和同伴交往,但父母还是不妨自己再创设一些活动,观察宝宝与同伴交往的特征如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引导宝宝体察他人的情感变化
在同伴交往中,对他人情绪的正确感受和积极反应是交往的基础。教宝宝敏感地判别他人的情感变化,是父母应当重视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看电视、游戏等方式,教宝宝观察人的各种情绪变化是如何通过脸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来表现的。还应注意引导宝宝学会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会造成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可以多问问他:"如果你是别人,这时你会怎么想?是高兴还是生气呢?"
婴儿智力发育参照标准表
1个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3个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语言:笑出声。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5个月
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语言:对人及物发声。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7个月
大运动:独坐自如。精细动作:耙弄到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语言:发da—da、ma—ma无所指。社交行为:对镜有游戏反映、能分辨出生人。
9个月
大运动:会爬、拉双手会走。精细动作:拇指、食指捏住小丸。适应能力:从杯中取出积木(正方形,边长2cm)、积木对敲。语言:会欢迎、再见(手势)。社交行为:表示不要。
10个月
大运动:会拉住栏杆站起身、扶住栏杆可以走。精细动作:拇指、食指动作熟练。适应能力:拿掉扣住积木的杯子,并玩积木。找盒内的东西。语言:模仿发语声。社交行为:懂得常见物及名称、会表示。
11个月
大运动:扶物、蹲下取物。独站片刻。精细动作:打开包积木的纸。适应能力:积木放入杯中。模仿推玩具小车。语言:有意识的发一个字音。社交行为:懂得不。模仿拍娃娃。
12个月
大运动:独自站立稳。牵一只手可以走。精细动作:试把小丸投入小瓶。全掌握笔留笔道。适应能力:盖瓶盖。语言:叫妈妈、爸爸有所指。向他/她要东西知道给。社交行为:穿衣知配合。
有些宝宝智力发育有问题,但妈妈不一定能够及早发现,尤其是比较小的宝宝,更容易被忽视。老人们常常称赞那些不哭不闹,不给大人添麻烦的孩子为“乖”,殊不知这正是孩子行为障碍的表现之一。这种乖是因为他们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注意力和反应能力较差的表现。由于爸妈的误解,致使这些孩子在早期没有及时得到治疗。所以早期观察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非常重要。
宝宝上幼儿园需具备什么基本能力
把宝宝送入幼儿园的年龄最好不要早过两岁,而且想要将宝宝送入幼儿园的时候,家长需要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如下:
考察宝宝表达身体感到不适的能力,例如能否表达疼痛,尿湿,能表达口渴,上厕所等。宝宝表达身体不适能力很重要,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对孩子身体和性格的了解也没有家长那么仔细,所以宝宝需要具备这种表达能力才可以安全地上幼儿园。
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上幼儿园也是锻炼宝宝独立能力的阶段,宝宝在幼儿园离开家长,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宝宝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才可以应付日常的基本问题,例如吃饭,上厕所等,而且大部分的幼儿园也会在宝宝自理能力上有相对的要求,所以家长在送宝宝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好好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考察宝宝的社交能力,懂得“轮流”排队等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有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幼儿园其实也是宝宝开始进入社会的阶段,宝宝开始要跟其他和自已一样的小宝宝接触,不再像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需要遵循集体生活的规则,这也是宝宝开始成为社会的人的开端。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社会化,需要遵循社会的秩序,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家长需要培养宝宝的这种社交能力,才可以在幼儿园里面和其他小宝宝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