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经的定位及功效 小儿脾经的功效
小儿脾经的定位及功效 小儿脾经的功效
补脾经,可以健脾胃,补气血,常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虚证。
清脾经,可以清热利湿,化痰止呕,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食积等实证。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常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闷,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病症。
小儿脾经的准确位置是哪里
小儿脾经位于拇指末节指腹。操作方法有补脾经,清脾经与清补脾经之分。
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腹旋推患儿拇指指腹;或将患儿拇指屈曲,以拇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称补脾经。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伸直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向患儿指根方向直推至指尖100-500次,往返推称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补脾经,可以健脾胃,补气血,常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虚证。
清脾经,可以清热利湿,化痰止呕,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食积等实证。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常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闷,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病症。
小儿脾胃虚弱推拿应该怎么做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3、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茯苓的作用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补脾经正确手法图小儿 脾经的其他操作方法
将患者的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一般操作100-500次。
清脾经可清热利湿,化痰止呕,主治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异功散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健脾
方剂中的人参和炙甘草都有一定的补气功效,茯苓和白术入脾经,有利水化湿、补益脾胃的作用,用异功散缓解小儿脾虚气弱、的现象是有一定的疗效,此外,炙甘草还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对于补益药,加入炙甘草能使药效更缓和持久。
补脾经正确手法图小儿 脾经的部位
脾经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小儿脾经的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脾经注意事项
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