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如何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食品要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4.对密切接触者,包括当传染源已明确(如食物或水)的所有已暴露者,已流行甲肝的学校、医院、家庭或其他单位中的成员,可及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注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宜超过接触感染后7~10天,免疫效果可以维持35天。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5.食源性感染应检查厨师的抗HAV-IgM,确诊后应隔离治疗。
6.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肝炎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
1、甲型病毒性肝炎:这种肝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有很多影响,大家在得了甲型病毒性肝炎后,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畏寒、发热、腹泻、疲倦、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感冒,而且甲肝容易爆发或大范围传染。
2、乙型病毒性肝炎:大家在得了这类肝炎后,患者如果不早日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肝细胞不断坏死的情况,损害肝脏正常结构,使人体的机制处于非正常状态,最后变成肝硬化,并出现肝腹水、引起肝脾肿大等并发症,继而可能发生癌变,因此大家知道肝炎会带来什么危害后,要及时对这种疾病进行正规的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大家在得了这种类型的肝炎后,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持续性的破坏。刚开始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可能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4、丁型病毒性肝炎:这种肝炎也会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们在感染丁型病毒性肝炎后,会严重影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健康,因为这种病毒与乙肝病毒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容易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妊娠合并肝炎要怎么办
妊娠合并肝炎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危害较大。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的最常见原因,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和输血传播型肝炎7个类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主要以妊娠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以及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妊娠合并甲型肝炎不能通过胎盘传播,孕期不用人工流产或引产,但是妊娠晚期患病,在分娩过程母体血液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忽视乙肝病毒,导致随着病毒的增加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化为乙肝;长期过度劳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乙肝病毒。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宫内传播,产时可通过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母血进入胎儿体内感染,接触母乳及母体唾液感染。
什么会引起肝炎
肝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性改变,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性肝炎,比方说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可引起一个病毒性肝炎,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出现一个酒精性的肝炎,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可以出现药物性肝炎,比方说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 EB病毒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肝炎; 还有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 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丙型病毒性肝炎均可以发展成肝硬化,称为肝炎后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甲型肝炎一般不会引起肝硬化。
病毒感染有哪些种类
1.呼吸道病毒性疾病
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的感染。②流行性感冒。③流行性腮腺炎等。
2.胃肠道病毒性疾病
①脊髓灰质炎。②库克萨基病毒感染。③ECHO病毒感染。④病毒性胃肠炎。包括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腺病毒性胃肠炎、星状病毒性胃肠炎、冠状病毒性胃肠炎和杯状病毒性胃肠炎等。
3.肝脏病毒性疾病
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EB病毒性肝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等。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1.急性黄疸型
(1)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粪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
(2)黄疸前期
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3)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
肝炎会传染吗怎样传播 肝炎传染后马上发病吗
如果被肝炎传染后不一定会马上发病,而且各种肝炎的发病时间不一样。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30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至6个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丙型肝炎在输血后潜伏期平均为7.8周(5-12周),最长可达30周,最短2周左右;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确切潜伏期尚不清楚。
肝炎病毒是什么引起的
(1)酗酒:酒精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34%发生慢性病毒性肝炎,约有25%发展为肝硬化。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而在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2)药物或化学毒物: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病毒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病毒感染:由多种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病毒性肝炎和庚型病毒性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其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但因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而肝脏发炎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现,故诊断多不困难,较少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
一、药物或化学毒物是现在常见的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之一,很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病毒性肝炎。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liver。
二、酗酒:酒精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假如天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百分之九十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百分之三十四发生慢性病毒性肝炎,约有百分之二十五发展为肝硬化(liver。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liver约占全部肝硬化(liver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九十。而在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三、病毒感染:由多种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病毒性肝炎和庚型病毒性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liver。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导致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有哪些这一直是现在许多肝炎患者所关注的问题,病毒性肝炎是现在肝炎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此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积极的进行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药物或化学毒物是现在常见的引起病毒性肝炎的原因之一,:很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病毒性肝炎。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liver。
二、酗酒:酒精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假如天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34%发生慢性病毒性肝炎,约有25%发展为肝硬化(liver。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liver约占全部肝硬化(liver的50%~90%。而在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三、病毒感染:由多种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病毒性肝炎和庚型病毒性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liver。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 肝炎
病毒性肝炎所导致的肝硬化的病因是比较常见的,我们都称为肝炎后肝硬化。这类肝硬化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是由这两种肝炎发展而成的,而且发生率是非常高的,甲型肝炎一般是不会引起肝硬化的,肝硬化主要是经过慢性肝炎演变而成的,从病毒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至少要几个月,时间久的需要几年才会发展成肝硬化。
肝炎的病因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目前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种,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五种病毒。我们都知道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性疾病,所以我们应该要时刻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感染,首要前提就是了解病毒性肝炎有哪些传播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肝炎。
【常见病因】
(1)酗酒:酒精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34%发生慢性病毒性肝炎,约有25%发展为肝硬化。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而在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2)药物或化学毒物: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病毒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病毒感染:由多种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病毒性肝炎和庚型病毒性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4)其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但因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而肝脏发炎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现,故诊断多不困难,较少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
(1)甲肝与戊肝:这两种肝炎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甲肝或戊肝病毒从病人粪便排出,特别是早期病人排毒量大,传染性强。粪便可以污染食物、水源,以及通过日常接触污染健康人的手,健康人一旦食入带有甲肝或戊肝病毒的食物、水,或生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瓜果便可发病。
(2)乙肝的传播方式: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医源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一起工作、握手、拥抱、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
(3)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的70%以上。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静脉注射禁品、男性同性恋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患者的家人应该积极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传染。另外,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则应该积极到正规的肝病医院科学治疗,否则的话,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危害是很大的,严重时甚至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发病较急,病程短小,大多经1-3个月康复,一般不超过半年。但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恢复要较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要慢。
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病毒性肝炎,虽然在病原学、流行病学、血清学、疾病过程和肝外表现等方面有一定区别,但在临床表现都极为相似。
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可见乏力、纳呆、恶心、腹胀、发热、有或无身目黄染(发热、黄疸以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为多见)。
急性肝炎的体征以肝脏肿大(表面光滑)为主,且多有压痛或触痛,肝脏质地软或充实,仅少数患者有脾脏肿大。
急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急性肝炎白细胞常稍低和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肝功能试验,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正常,常大于正常最高值4倍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B超:急性肝炎为肝细胞光点增粗、增强改变为主。
急性肝炎的症状与体征一般1-3个月后逐渐消失,很少有超过半年者。
宝宝疫苗时间表
宝宝在出生后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次数、时间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般医院会给家长一个疫苗注射的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清楚这些内容,因此爸妈们一定要按照时间表来给宝宝打针,不要漏掉这些必须接种的疫苗,以免给宝宝健康带来威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宝宝需要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表吧。
出生时
乙肝疫苗(第一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第一次),预防结核病。
1月龄
乙肝疫苗(第二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灰疫苗(第一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灰疫苗(第二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灰疫苗(第三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二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三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肝疫苗(第三次),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脑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麻疹疫苗(第一次),预防麻疹。
9月龄
流脑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减毒疫苗(第一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5岁
甲肝疫苗(第一次),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四次),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第一次),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2岁
乙脑减毒疫苗(第二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肝疫苗(第一次,与前剂间隔6-12个月),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3岁
A+C流脑疫苗(加强),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灰疫苗(第四次),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6岁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第二次),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乙脑减毒疫苗(第三次),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