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地肤子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地肤子
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适应病症:风疹,湿疹,疮癣,皮肤瘙痒,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手足癣,小便不利,淋漓涩痛,阴痒带下。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应用配伍:本品善于清利湿热止痒,去皮肤积热,尤其适宜于湿热毒所致的皮肤瘙痒,用于湿疹,湿疮,风疹瘙痒,常与白鲜皮,蛇床子,荆芥等煎水外洗;配伍猪苓,泽泻,车前子可清利下焦热,利湿止痒,治湿疹,疱疹性皮炎,荨麻疹等。
湿气重影响性生活吗 湿气重影响性功能怎么办
1.中医调理。中医认为湿气重是需要调理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可以到专业中医院挂号开药,调理身体。身体调理好了,体内湿气少了,对性功能影响也就小了。
2.饮食调理。湿气重影响到性功能的人群,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多吃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平常可以多吃冬瓜、白扁豆、红豆、薏米等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
3.运动调理。定期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肠胃蠕动,加强代谢,对于祛湿是有一定作用的,湿气重影响到性功能的朋友就算平时再忙,也一定要抽出世间来锻炼,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4.其他方式调理。艾灸、拔罐、汗蒸、泡脚等多种方式对于祛湿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有时间不妨和朋友一块去做一做,祛湿娱乐两不误。
阴虚内热湿气重怎么调理
阴虚内热湿气重的调理方式主要从饮食、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方面入手,如:
阴虚内热湿气重有可能是因为饮食过于辛辣,长期进食温热性食物以及肥甘厚腻的食物引起的,对此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日常需要避免吃辛辣刺激、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山药、白菜、银耳、海参、百合、莲藕等食物来改善阴虚内热,同时也可以适当吃一些薏米、山楂、红豆、大枣、麦芽、香菇等健脾的食物来祛湿。
阴虚内热湿气重和情绪异常、房事过度、运动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对此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来改善,平时需要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尽量避免长期生气、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同时也需要劳逸有度、避免熬夜,合理的安排性生活频率;另外也需要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进行运动锻炼,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阴虚内热湿气重也可以通过药物来调理的,可以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对症服用一些中成药或是中药。
湿气重吃什么中药调理 车前子
车前子性微寒,味甘,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
适应病症:湿疹,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丘疹性荨麻疹,小便不利,水肿,带下,目昏花。
配伍应用:本品有清热渗湿之效, 故皮肤科配伍用于湿疹,脂溢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如配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治小便不利水肿,与茯苓,猪苓,泽泻同用,或配茯苓,白术,炒薏苡仁,山药和肤质,肉桂等治脾肾虚之水肿。
注意: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滑精及无湿热者慎服。
中药调理月经不调要多久见效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针对各种不同症状可对症药方治疗。一般一个月内可见效,三个月可巩固。
调理药方为:
1、当归,用于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当归对子宫的作用取决于子宫的机能状态而呈双向调节作用。如当归益母草蛋:当归30克,益母草50克,煮沸后加入鸡蛋再煮1小时。
2、阿胶,用于血虚经少,冲任不固的崩漏及妊娠下血。含多种氨基酸,治疗贫血优于铁剂,改善体内钙平衡。如阿胶炖红枣:红枣30枚煮熟,加入阿胶10克炀化。
3、龙眼干,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血虚失眠,经痛,心慌等更年期症状。如龙眼杞蛋:龙眼肉30克,枸杞20克,煮沸后,加入剥皮的熟蛋,再煮半小时。
中药调理月经不调的时间还需看主要病症以及所服药方的不同而不同,在进行中药调理的同时女性朋友还要多加注意保暖,特别是在月经期间不能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另外还要多加注意外阴处的卫生问题,每天清洗外阴并勤换卫生棉。
女性体内湿气重的危害有什么
1、月经病
湿气重会导致女性在经期前后肢体疲倦、疼痛,头晕沉笨重或者低烧难退。严重的还会出现经行不畅或经前腹泻,月经量少,痛经,经闭,甚至还可能导致不孕症。
推荐调理药方: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各5克,淡竹叶、马齿笕、槐米、绿茶各1克,水煎服。也可冲泡袋泡茶,如亦舒堂薏仁茶,每日冲泡2——3包即可有效祛湿缓解病症。(经期不宜饮用)
2、带下病
下的量、色、质、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主要见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卵巢早衰、闭经、不孕、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或减少。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导致代谢量多。
推荐调理药方:党参15克,焦白术3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24克,炒薏苡仁15克,车前子12克,泽泻9克,苍术9克,甘草3克,水煎服。
3、妊娠病
指发生在怀孕期间,与怀孕相关的病。妊娠病威胁准妈妈和胎儿两人的健康,可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堕胎、小产,因此必须注意平时预防和发病后的调治。
推荐调理药方:当归12克,川芎3克,炒白芍12克,党参12克,紫苏6克,陈皮5克,大腹皮5克,砂仁6克,藿香6克,佩兰叶5克,甘草3克,水煎服。(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产后病
产后病也叫月子病”,产后的妇人“多虚多瘀”,气血双亏,脾胃不足,最易湿邪相犯而致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
推荐调理药方:焦白术30克,巴戟天15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15克,茯苓12克,白果5克,莲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5——10剂即可见效。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白扁豆
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减肥,洁面润肺。
适应病症:慢性湿疹,皮炎,肥厚性皮肤病,荨麻疹,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脾虚湿浊下注,白带过多。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20g,健脾止泻宜炒用。
注意:白扁豆含有毒性蛋白,生用有毒,故研磨服宜慎用。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泽泻
泽泻性寒,味甘,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湿热,利小便,驻颜泽面。
适应病症: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高血脂症,湿疹,疱疹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面色萎黄。
用来用法:内服,减退6-9g。
应用配伍:本品利水之功效比茯苓强,通过配伍可用于各种水肿症,尤适宜与水湿停蓄之水肿,若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症,常与猪苓,茯苓,白术,桂枝同用;脾虚水肿可以与茯苓,猪苓,白术同用。渗利水湿,利小便,实大便,与猪苓,茯苓,生薏仁同用。
瘊子治疗的偏方大全 土方六
配方:地肤子20g、白矾15g
功效:地肤子可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对于治疗瘊子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将地肤子火煎去渣,加入白矾花开,以此汤药频繁涂抹于瘊子。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白茅根除湿热,最益脏腑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心,肺,胃,膀胱四经,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它来除湿热,有益五脏六腑的安康,又具有清血分之热,既不4伤燥,又不黏腻,凉血而不积瘀的特点,所以常用于肺热咳喘,胃热呕逆,热病烦渴,吐血,尿血,淋病,水肿,黄疸,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治疗。
祛湿吃法:
白茅根10-20克,白糖适量。
白茅根放入砂锅中,加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一边煎煮一边观察,待白茅根下沉于水下时,加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一剂,去渣喝汤,代茶频饮,一天内饮完。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凉血止血,本品既可清除湿热,益养脏腑,对于热病烦渴,吐血,鼻出血,肺热咳喘,胃热呕逆,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淋病及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有食疗作用。
注意:一般情况下白茅根的用量以10-30克为宜,如果是鲜品则可以用到30-60克。另外脾胃虚寒的人不要服用,以免加重虚寒的症状,或造成不良后果,而且白茅根忌铁器,烹制时一定要避免用铁锅铁铲。
中药泡脚有哪些药方
调理痛经、活血祛瘀的泡脚药方:丹参、赤芍、泽兰、王不留行、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改善风湿疼痛的泡脚药方: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改善肾虚的泡脚药方: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芡实。
改善亚健康的泡脚药方:党参、北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石菖蒲。
改善睡眠的泡脚药方: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郁金、茯苓、柴胡。
改善脚气的药方: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石菖蒲、蒲公英。
瘊子激光和冷冻哪个好 治疗瘊子的中药外敷方
配方:地肤子20g、白矾15g
功效:地肤子可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对于治疗瘊子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将地肤子火煎去渣,加入白矾花开,以此汤药频繁涂抹于瘊子。
配方:地肤子20g、白矾15g
功效:地肤子可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对于治疗瘊子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将地肤子火煎去渣,加入白矾花开,以此汤药频繁涂抹于瘊子。
如何判断自己的湿气重不重 如何逐步祛除湿气
1.中药调理
湿气比较重的朋友可以采用一些具有祛湿性质的中药或食物来进行煎服使用,比如苍术、白术、藿香、佩兰、山药、薏米、茯苓、芡实等,具体情况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医嘱来进行调理。
2.刮痧走罐
如果体内较重,可以采用传统的刮痧走罐方法来进行调理,疏通身体的经络,活血化瘀,加快自己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排湿的效果。
3.改良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湿气重的人群可以少食油腻、生冷等口味食物,同时加强自己的运动量,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泡脚15-20分钟,让体内的湿邪逐步发散出来,从而达到祛湿的效果。
治疗腹痛的一些中药调理药方
方一
[来源]经验方
[配方]吴茱萸、小茴香各等量。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取汁1 5 00毫升,待水温用毛巾擦洗腹部。每次20分钟,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虚寒性腹痛,证见腹中时痛或绵绵不休、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并兼见神疲、乏力、气短者。
方二
[来源]《医部全录》
[配方]吴茱萸、杜仲、蛇床子、五味子、陈皮各5 0克,木香、丁香各2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药末2 5克,用生绢袋盛,以水3大碗煎数沸,趁热熏下部,通身淋浴。早晚两次熏洗。
[功效]主治下焦虚冷、脐腹疼痛。
方三
[来源]经验方
[配方]莱菔子1 20克,生姜60克,葱1 5 0克(连须根),白酒1杯。
[用法]将上方前三味药水煎,取汁1 000毫升,然后加白酒1杯,待水温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擦洗腹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功效]主治气滞腹痛,证见腹痛胀闷、痛无定处、恼怒尤甚、嗳气、矢气后减轻、纳呆、善太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