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粘膜炎症状及诊断
浅谈口腔粘膜炎症状及诊断
口腔粘膜炎症状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及口腔软组织的疾病。口腔粘膜病病种多,病因复杂。有不少口腔粘膜病与全身疾病有关,是全身疾病的先兆表征。所以掌握口腔粘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口腔粘膜是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粘膜疾病也是口腔内科常见病,包括白斑、白塞病、单纯疱疹斑、盘状红斑狼疮、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角炎、光化性唇炎、复发性口疮、萎缩性舌炎等病症。
成年人的嘴唇内侧、舌的边缘、口底和颊部的口腔黏膜容易发生溃疡。发生口腔粘膜炎症状是一种常见症状,一般分为三类:
(1)口腔黏膜病引起的:如夏发性口疮、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继发溃疡等,这类溃疡只要及时采用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治疗措施,或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一般都不会发生恶变。但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对属癌前病变的口腔粘膜炎症状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在白斑、赤斑、扁平苔藓等损害的基础上,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应引起高度警惕。
(2)创伤性溃疡:这是一类与局部刺激因素直接有关的溃疡。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表面沉积的结石、牙齿长得不齐或者长错位置、咬颊的不良习惯、牙齿磨耗之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能引起创伤性溃疡。对于这种口腔粘膜炎症状,只要尽早发现致病因素,及时采取诸如拔除残根残冠、磨改尖锐边缘、洁治牙结石、纠正咬颊习惯。重新镶牙等措施,就会很快愈合的。但是,如果发现过迟,措施不力,创伤性口腔溃疡就可能癌变。
(3)由肿瘤引起的“恶性溃疡”:这种溃疡是恶性肿瘤局部浸润性发展的结果,在溃疡出现前就可能已出现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
怎样查口腔癌
1、影象学诊断
放射性核素检查除能提供舌甲状腺、口腔癌骨转移信息外,在诊断口腔癌本身中尚少见应用。超声波检查在口腔癌中亦少见应用。
X线平片及断层摄影在口腔癌侵犯上、下颌骨及鼻腔副鼻窦时能提供较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对口腔癌的定位信息、肿瘤侵犯范围特别是侵犯原发灶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尚不能满足临床医生诊断与制定治疗计划时的需要。CT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上述要求,但CT不应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应在取得详尽病史、体检及其他检查材料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应用。
2、细胞学与活组织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适用于病变浅表的无症状的癌前病变或病变范围不清的早期鳞癌,适用于筛选检查。然后对阳性及可疑病例再进一步作活检确诊。对一些癌前病变还可进行脱落细胞学随访。此法病人易于接受。但60%的口腔早期鳞癌变细胞直接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而表层上皮正常,脱落细胞学检查常呈阴性结果。
对口腔鳞癌的确诊一般采用钳取或切取活检,因其表面粘膜均已溃破或不正常,且位置浅表。应避开坏死、角化组织,在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交界处采取组织,使取得的材料既有肿瘤组织又有正常组织。钳取器械应锋利,以免组织受挤压变形而影响病理诊断。若组织受压变形,应另行取材。对粘膜完整的粘膜下肿块可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关于口腔溃疡的诊断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腔上火”或“口疮”,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为了让大家对口腔溃疡有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口腔溃疡的诊断。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首先在临床表现上糜烂与浅表溃疡是有区别的。
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愈后不一样。
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
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别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别的。值得提出的是,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
如何鉴别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
人的一生中,发生口腔溃疡的概率几乎为100%。口腔溃疡又确确实实有癌变的可能。因此,鉴别溃疡的良、恶性实在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就是否会恶变而言,良性口腔溃疡是指不会变癌的口腔溃疡,恶性口腔溃疡则相反。那么如何来区分良性口腔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呢?
根据溃疡愈合的时间:良性口腔溃疡一般仅需数天至数周就可以愈合。恶性口腔溃疡则呈进行性发展,数月甚至一年多都不愈合。
根据溃疡面的形态:良性口腔溃疡一般形态比较规则,呈圆形、椭圆形或线条形,边缘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溃疡面的基底部较平滑,触之柔软,疼痛明显。恶性口腔溃疡形态多不规则,其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溃疡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颗粒状,触之硬韧,和正常黏膜有明显的区别,疼痛不明显。
根据病程规律:良性口腔溃疡经常反复发生。恶性口腔溃疡常不会复发,而一旦发病就迟迟不愈合。
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进行判断:良性口腔溃疡患者一般在应用消炎防腐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效果明显,愈合较快。恶性口腔溃疡患者若应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常不明显。
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良性口腔溃疡患者较少出现全身症状,颈部淋巴结不肿大,或虽肿大但不硬、不粘连。恶性口腔溃疡患者则相反,可出现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乏力等表现。
由此可见,对于口腔溃疡,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诊断。口腔溃疡作为一种口腔疾病,威胁着我们的口腔健康。口腔溃疡的患者更是因为口腔溃烂而食不下饭。因此,应该要准确诊断口腔溃疡,一旦出现口腔溃疡应该要及时治疗。
对于扁平苔藓你了解的有多少
西医认为口腔扁平苔藓病因不明,从临床和基础的研究中发现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遗传,慢性肝炎,胃溃疡等系统疾病,以及免疫亢进等有关。
口腔扁平苔藓的诊断依据主要有:口腔粘膜的白色珠光色条纹或斑块,慢性病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病中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粘膜联发疾病。因为发生在皮肤上的损害为有腊光样光泽的丘疹,丛集为三角形或多边形,乍一看,很像地上长出的“苔藓”,所以叫“扁平苔藓”;口腔粘膜的表现并不像皮肤那样如“苔藓”,但因为是同属一病,故称为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学界对此病的定义是: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浅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变。最多见于颊粘膜,其次为舌、唇、腭、牙龈及磨牙后区粘膜。病损主要表现为左右对称的白色线状、树枝状、环状或网状条纹,条纹两侧的粘膜发红。
有时病损发生于舌背可表现为浅灰白色斑块,同时可伴发白纹。白纹的颜色从灰白到乳白色不等,但都呈白珠光色,很容易辨认。有时上述白色病损可伴有疱或溃疡,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口腔扁平苔藓。其病程慢性迁延,可以复发,且有癌变可能,属于癌前状态。口腔扁平苔藓与皮肤扁平苔藓可以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也可能单独发生。但联合发病并不等于容易发。
认识口腔粘膜白斑与紅斑
口腔粘膜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病,是国内外所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5%。口腔粘膜白斑是口腔粘膜上皮的过度角化,其表面上皮变为硬而厚的角质物。白斑在早期呈浅白色,并没有主观感觉,多在检查口腔时才偶尔发现。日久可变为灰白色,增厚发硬,用舌头舔时有粗涩感,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消失。如果白斑长在口底、舌腹两侧、口颊联合处、磨牙后区、软?和舌根部位,有癌变的可能。如果口腔粘膜折斑急速增厚,出现裂纹、出血、久治不愈的溃疡,基底部位变硬,就要考虑是否癌变。
口腔粘膜红斑也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病。近十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病理研究的进展,发现口腔粘膜红斑的癌变率要比白斑的癌变率高得多,国外报道高达85%,我国也达到52%。口腔粘膜红斑为口腔粘膜上平伏或微凹于粘膜表面的鲜红而柔软斑块,边界清楚,其表面酷似天鹅绒,大小不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分为颗粒型或平滑型两种。损害区与正常粘膜界线清楚。患者可有轻微疼痛或不适,也可无任何症状。临床上如果发现塬因不明(凡有塬因而引起的如炎症、创伤时出现的红斑,叫继发性红斑,不在此列),不能诊断为其它疾病所出现的红斑时,必须要提高警觉,密切随诊復查。红斑一旦发生出血、变硬、溃疡则为癌变表现,应及时做活组织检查。
口腔粘膜白斑和红斑的发病塬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因素:长期慢性刺激,如吸烟,一般吸烟在5年以上﹔白斑发病率为10%左右,红斑也在7%左右﹔长期大量饮酒,喜欢吃过热的食物,口腔粘膜受到残余的牙根或烂牙的刺激,或假牙不合适,都可导致白斑和红斑的发生﹔另外,内分泌紊乱,如女性激素缺乏和营养障碍。口腔中有两种不同的金属修復体,如假牙或用两种不同金属补的牙产生微量电流刺激,也是导致口腔粘膜白斑和红斑发生的重要塬因。
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1、前驱期:刚患麻疹到出现疹一般需要3~5天。人体会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医生一般通过这些症状判断是否为麻疹。麻疹粘膜斑会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齿处,出现灰色的点,粘膜斑在出现后2—3日就会消失。
2、恢复期:半周后,发烧开始退去,全身症状和痛苦得以减轻,皮疹渐渐消退留下色素斑,大约半个月就会全部消去。
口腔白斑病鉴别诊断
1.白色水肿(leukoedema) 中年以上男性较女性多见,面颊部丰满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多。白色水肿少自觉症状,故极少因此而就诊,然而却很容易在口腔科临床上发现。白色水肿可能是正常粘膜变异,也可能与烟、酒、烫食刺激有关,双侧颊粘膜呈半透明苍白色,状似手指在水中侵泡过度后的皮肤。颊粘膜间线区往往是水肿最隆起的部位,水肿区域表面光滑,界限模糊,有时可扩散至口角区与上下唇;但有时由于水肿明显而出现若干纵型或不规则皱褶。触诊柔软也无压痛。白色水肿一般不需治疗。
白色水肿的镜下所见,主要是棘层明显增厚而无角质层,棘细胞肿胀,越近浅层越明显,核消失或浓缩,胞浆不染色,深层棘细胞与基底细胞无异常,上皮钉不规则伸长,结缔组织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2.白色皱襞性龈口炎(white folded gingivostomatitis) 本病在出生时已经存在,但不明显,至青春期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保持稳定状态,但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皱襞性龈口炎是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粘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本病也称白色海绵状痣(white spongynevus)。
损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现为皱襞状、海绵状、鳞片状粗厚软性组织。触诊时,这些部位虽仍保持粘膜的柔性与弹性,但状如海绵。颊粘膜损害较多见,其它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个口腔粘膜。较小的鳞片状组织能被揭去,揭去时无痛并露出浅粉红色、光滑、不溢血的“表面”而类似正常粘膜。口服维甲酸疗效显著。
白色皱襞性龈口炎的镜下所见:鳞状上皮显著增厚,甚至可达40~50层以上而无粒层,角化不全,棘细胞肿胀,越近表面越明显,胞浆不染色,结缔组织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嘴巴里面皮总是皱巴巴的怎么回事 口腔粘膜息肉
口腔息肉是口腔粘膜隆起的局限性增生肿物,主要是由于口腔长期的炎症引起的,部分口腔粘膜息肉呈扁平状,所以,这种症状让大家看起来嘴巴里面总是感觉皱巴巴的。
口腔粘膜炎
口腔是病毒感染的常见部位.有些在临床上是明显的,主要在免疫妥协者.疱疹病毒感染将讨论于后.
经常的致病因子是链球菌.由肺部的痰接种在口腔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口腔溃疡.梅毒可产生初发的下疳.如果不治疗可产生继发的粘膜斑和三期树胶肿淋病奈瑟菌产生牙龈和舌的灼伤样溃疡以及咽炎.面颈部的放线菌病(多块的颌骨)与真菌感染相似,但却是细菌感染脓性分泌物中的黄色(硫磺)颗粒为诊断的特征.
白色念珠菌及其相关亚种是口腔正常菌丛成员.在服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者和衰弱的患者口腔中(如艾滋病患者)他们能过度生长.通常看上去念珠菌病好像干酪样凝乳状物,当擦去后,遗留粗的,出血的表面.慢性红斑型和糜烂型更难以识别.口腔和非经口的病损常出现在酵母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隐球菌病(主要在衰弱的患者)和毛霉菌病(尤其在糖尿病患者的窦腔中).
由于菌状乳头的肥大猩红热可出现草莓舌.糙皮病出现光滑火红色的舌和口腔疼痛,口腔溃疡.出血性口腔病损可出现于多形红斑(见下文),坏血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小板其他疾病.无故出血,唾液分泌减少和氨味,常伴有尿毒性口炎.
口腔扁平苔藓的症状是哪些呢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口腔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其实,这种病也有致癌的可能,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那么,口腔扁平苔藓的症状是哪些呢?这是大家都比较关系的问题。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最常见口腔扁平苔癣的非感染性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种皮肤、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患。
口腔扁平苔藓的症状是什么?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将口腔扁平苔癣的主要症状分为如下几种:
1、水疱型:一般为粟粒状,多见于软腭,但也可发生于其它部位。水疱容易破裂,在一昼夜间又重新出现。
2、糜烂型:糜烂型常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可遍及整个口腔粘膜。虽然,在某些区域尚可隐约显示白纹样损害,由于没有典型表现,故不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附着龈的糜烂常可见残留的疱壁,状如“上皮剥脱”,这种具有剥脱性的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炎症性疾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所以旧称“剥脱性龈炎”,现在已不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本型对于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常具有对抗性,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性检查,以免贻误诊断与治疗。
3、网状型:较多见于磨牙区粘膜与前庭沟,常自后向前蔓延,损害区粘膜的柔性与弹性基本正常。病人自觉粘膜表面粗糙,口唇活动时受牵拉与进食时有轻度刺激痛等,这也是同白色角化病的区别。由于扁平苔藓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与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所以在白纹稠密区域,特别是在前庭沟与颊粘膜区域较多发生充血,并形成上皮下水疱。水疱极易破裂而迅速成为浅表糜烂,通常经局部治疗,糜烂即可愈合而白纹重新出现,所以这种局限性糜烂,仅仅是本病的一种阶段性表现,而不是本病的一种特定类型。白纹稀少区域通常也少发生糜烂。单线条可发生在前庭沟、口底舌腹界、唇红与附着龈,环形偶见于颊粘膜。
4、丘疹型:状如针头大小,微隆,偶见于伴白纹的颊粘膜,但不应与皮脂腺异位症(Fordyce disease)相混淆,因为这二者可以同时存在。异位皮脂腺呈淡黄色颗粒,可以丛集或散在,除了非常浅表的外,一般都隐伏于粘膜下,也无自觉症状。唇红部也是异位皮脂腺的好发区域,一般上唇多见于下唇。
5、斑块型:圆或椭圆形多见,常位于舌背中份或两侧,基本上保持对称,但也可为单侧性。损害区乳头消失而平伏。方块型偶见于有吸烟史者的颊粘膜与(或)附着龈,实际上是一种少见的白色角化病,故戒烟后斑块逐渐消失而白纹重现。
上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口腔扁平苔藓的症状,现在,大家对于口腔扁平苔藓的症状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了吧!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保健,还要定期检查是否有上述症状出现,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口腔粘膜白斑
口腔白斑病(oralleukoplakia,OLK)是一种口腔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口腔粘膜上擦不掉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有转变成口腔鳞癌的潜在可能,对于口腔白斑这个名词或术语的定义,多年来一直有所争议,甚至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1978年,WHO首次制定了较为明确的OLK定义,并在1983年又对该定义进行了修订。白斑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为:OLK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不应包括上腭的烟草性过角化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单纯性过角化,同时指出该病属于癌前病变。
我国“两病”(口腔白斑与口腔扁平苔藓)防治研究协作组在1983年依据WHO的定义修改为:OLK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角化斑块,属于癌前病变,不包括吸烟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该定义明确了两点:①明确指出了OLK是一种癌前病变;②明确排除了由局部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的一大类白色角化病。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OLK和口腔良性过角化病(oralbenignhyperkemtosis,OHK)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口腔粘膜白色损害。前者为癌前病变,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后者为良性损害,有过角化,但无上皮异常增生,并有明确的致病因素,如吸烟等,去除病因后,损害可逆转。应将两者严格区分,以利于指导研究和临床工作,同时也缓解了多数白色角化病病人的精神负担,提高了人们对OLK的警惕性。
口腔粘膜炎症状
口腔黏膜炎症状[1] 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及口腔软组织的疾病。口腔粘膜病病种多,病因复杂。有不少口腔粘膜病与全身疾病有关,是全身疾病的先兆表征。所以掌握口腔粘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口腔粘膜是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粘膜疾病也是口腔内科常见病,包括白斑、白塞病、单纯疱疹斑、盘状红斑狼疮、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角炎、光化性唇炎、复发性口疮、萎缩性舌炎等病症。
成年人的嘴唇内侧、舌的边缘、口底和颊部的口腔黏膜容易发生溃疡。发生口腔粘膜炎症状是一种常见症状,一般分为三类:
(1)口腔黏膜病引起的:如夏发性口疮、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继发溃疡等,这类溃疡只要及时采用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治疗措施,或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一般都不会发生恶变。但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对属癌前病变的口腔粘膜炎症状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在白斑、赤斑、扁平苔藓等损害的基础上,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应引起高度警惕。
(2)创伤性溃疡:这是一类与局部刺激因素直接有关的溃疡。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表面沉积的结石、牙齿长得不齐或者长错位置、咬颊的不良习惯、牙齿磨耗之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能引起创伤性溃疡。对于这种口腔粘膜炎症状,只要尽早发现致病因素,及时采取诸如拔除残根残冠、磨改尖锐边缘、洁治牙结石、纠正咬颊习惯。重新镶牙等措施,就会很快愈合的。但是,如果发现过迟,措施不力,创伤性口腔溃疡就可能癌变。
(3)由肿瘤引起的“恶性溃疡”:这种溃疡是恶性肿瘤局部浸润性发展的结果,在溃疡出现前就可能已出现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
筋膜炎症状诊断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肌筋膜炎临床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可及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
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