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才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怎样才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一、HBV 宫内感染与免疫耐受我国HBV 感染方式主要是母婴传播,而宫内感染是导致HBV 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在正常情况下,胎盘中的滋养细胞与母体血液直接接触,不仅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也是HBV 侵入胎盘的首要屏障。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HBV 感染与其胎儿期的免疫耐受状态有关.CD4+ Th 细胞属于辅助/ 诱导性T 淋巴细胞,可分化为Th1 和Th2 细胞,分别介导两种不同的免疫效应,Th1/Th2的平衡决定了免疫应答的有效性余敏敏等报道HBV 感染的新生儿CD4+/CD8+T 淋巴细胞的比例呈明显低下状态[8].张恒辉等对HBV 阳性产妇脐带血的树突状细胞(DC)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BV 阳性产妇脐带血的DC分泌白介素-12 (IL-12)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孕妇[9].Moser 等研究表明,IL-12 是Th0 细胞向Th1 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10]. IL-12 含量低下,则不能有效拮抗微循环中的IL-4、IL-10的作用,致使Th0 细胞向Th1 分化障碍,使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导致胎儿免疫耐受,说明CD4+Th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降低是导致胎儿发生HBV 宫内感染的重要机制。

二、HBV 母婴传播的阻断(一)母体传播的免疫阻断越波等研究显示,妊娠期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HBeAg )阳性的孕妇,HBV母婴传播率为80.0% ~85.0%.针对母体免疫阻断,目前80% ~90% 的相关文献均采用传统免疫阻断法,即妊娠第28W 开始给予HBIG200IU 肌肉注射,1 次/四周,共3 次。刘式景等对采用传统免疫方法的HBeAg 阳性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追访至12个月龄,结果显示有17.5% 的新生儿存在HBV 阻断失败 ,所以针对HBeAg 阳性的孕妇,传统免疫法还不足以有效地阻断HBV 的母婴传播。 (二)HBIG强化免疫阻断与作用机制针对HBV 感染孕妇的母婴传播阻断,新近文献主张于妊娠20W 开始给予HBIG ,并取得了良好的阻断效果。韩国荣等于妊娠20W 给予HBIG,每四周肌肉注射一次,共5 次,可使HBV 阻断成功率达到96.5%,其应用的理论基础是妊娠20W 时,胎盘滋养细胞已经具有主动将母体IgG 型抗体转运给胎儿的能力[13]. 早期应用HBIG,除直接中和病毒颗粒外,主要刺激母体的免疫系统,增强网状内皮作用,活化巨噬细胞功能,促进机体T 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提高孕妇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快速降低HBsAg 滴度和HBV DNA 载量,减少HBV 的侵袭能力,阻断HBV对滋养细胞的感染,恢复胎盘屏障功能,减少HBV 的母婴传播机率。

(三)拉米夫定的母婴阻断实践证实,HBV 活跃复制是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苏关关和李凡文等分别对HBV DNA 阳性的孕妇于妊娠中期给予拉米夫定进行HBV母婴传播阻断 ,取得了良好的阻断效果。国内缪晓辉、陈成伟等学者就拉米夫定应用于HBV 母婴阻断的安全性方面提出了质疑,原因是拉米夫定属于C 类药,缺乏妊娠动物实验资料,对人类胎儿的危害尚待明确.三、新生儿的免疫阻断新生儿出生后立刻肌肉注射HBIG,除有效中和已侵入新生儿体内的 HBsAg 和病毒颗粒外,还能提高新生儿HBVac 接种的应答水平,延长保护性抗体的持续时间,激活补体系统、改善新生儿免疫耐受状态,增强体液免疫而减少HBV 感染. 故此HBsAg 阳性的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出生后肌注HBIG 200IU已成为了临床常规手段. 新生儿注射HBVac 的价值已得到公认,具有预防和阻断HBV 感染的双重作用.目前多采用标准免疫法,即0 、1 、6 月龄各给予HBVac10 μg 肌肉注射。但针对HBsAg 、HBeAg 双阳性的孕妇,韩国荣等主张宜加大HBVac 剂量或增加注射次数,以有效提高免疫成功率。母婴联合免疫是目前阻断HBV 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方案。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将有更有效、更安全的HBV 母婴阻断方法的出现,在我国不久的将来,可使自然人口的HBV 感染率有望大幅度下降。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预防乙肝

免疫求蛋白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肝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长听见的一种。专家指出,这种免疫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现如今已经将这种免疫求制作成药,服用后便可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来自于经乙肝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过高科技的提取以及灭活病毒,冻干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药品。

专家提醒所有人群,在平时生活中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免疫球蛋白,以此来起到预防乙肝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的患者,更应该及时服用这种防感染药物。

2.阻断母婴传播

专家指出,免疫球蛋白还具有清除游离hbv的作用,也就是,阻断母婴之间乙肝感染等各种感染病的作用。同时专家特别提醒一些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最好是从怀孕孕28周时间开始,每个月都应该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播以及感染,从而保护胎儿的健康以及健康生长发育。

同时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应该及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还应该同时接种乙肝疫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并且还具有提高婴儿的免疫力的作用。

3.清除游离hbv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还在于预防和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的作用,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具有感染hbv危险的乙肝易感患者。尤其是一些防医务人员以及接触hbv感染人群,还有就是一些血清表面抗原滴度小于10iu/l的人群。比如像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等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经常会在工作时皮肤破损,如果不慎接触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会感染乙肝。

因此一旦出现皮肤破损的情况,就应该在12个小时之内给受感染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而等到一个月时间后还应该再重复注射一次,这样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是多少

乙肝母婴阻断其实是一种技术,只是现在很多人还不了解,因为很多妈妈在怀孕之前自身患有乙肝,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很容易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出生后也有乙肝,甚至传染给他人,那么,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高吗?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乙肝母婴阻断。

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是指患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孕妇(俗称“澳抗阳性”),在妊娠期或围产期将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产道等方式传给婴儿,婴儿出生后HBsAg阳性或6个月内转为阳性或发生乙型肝炎。虽然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但如果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乙肝病毒携带母亲很可能生下一个健康宝宝,这一过程称为乙肝母婴阻断。

乙肝母婴阻断的作用

由于我国人群HBsAg携带者比率高(约12%),约有40%的母亲携带乙肝病毒,其子女约有38%-58%也成为HBsAg阳性。研究资料表明,其中90%将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不仅会使健康人受到感染,而且自身亦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采取对策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

要想阻断母婴传播,首先就要知道母婴传播的途径,目前认为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有分娩过程中受染、子宫内受染和通过卵子受染三种,因此阻断也从这些方面考虑。阻断分娩过程中受染“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是误区,“免疫球蛋白”自费也要打,分娩过程中受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分娩过程中子宫的强烈收缩有可能将母血挤到新生儿的血液中。由于病毒刚刚进入新生儿的血液中,如果这时能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马上把新生儿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中和掉,新生儿就不会被感染了。但如果注射的时间太晚(如数小时,甚至20小时以后),新生儿血液中的病毒,已经进入肝细胞内,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没用了。

因此,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间是越早越好。那种提出24小时之内注射就可以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关于分娩过程中受染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根据目前的规定,乙肝疫苗是免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是自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尽可能动员家属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因为单纯注射乙肝疫苗,其保护作用至少在半个月以后,如果分娩的过程中已经受染,单靠乙肝疫苗是很难预防的。除非在怀孕期间,母亲的HBVDNA一直是阴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不注射HBIG的。因为母亲传染性的高低与其血液中HBVDNA的量是密切相关的。只要HBVDNA阳性,就有可能传染胎儿,滴度越高,其传染性就越强。

乙肝孕妇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即7、8、9月份要到医院各注射一支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婴儿出生当天12小时内要尽快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后按正常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即可,采用此方法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率高达98%以上。

如何预防乙肝

(1)控制传染源:疫情报告和登记,对各型肝炎患者均应在急性期予以隔离治疗,对慢性患者及肝炎病毒携带者应进行卫生宣教。加强饮食行业人员和保育员、献血员肝炎患者的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生吃水生贝类食物,生吃蔬菜要尽量洗净。加强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护好水源,防止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播。严格执行餐具、食用消毒制度。防止医源性肝炎传播,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甲、乙型肝炎疫苗人群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接触甲型肝炎患者的易感儿童可预防性注射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用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饮食、生活规律,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免疫状态是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

传染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一、各种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急性临床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进口传染。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一个月。,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病毒携带者,急性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日,其血液内多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大。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血透仪等血源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潜伏期为6周—6个月。

丙型肝炎传染源是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或抗HCE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目前共用注射器而多见,丙型肝炎的潜伏期(输血后)30—83天,平均52.1天。

丁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丁型肝炎病人和丁型肝炎(HDV)、HBV携带者,实验动物模型如黑猩猩、土拨鼠等也可作为传染源。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是输血和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被传染。急性丁型肝炎由HDV与HBV同时感染所致,潜伏期为6—12周。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戊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戊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5--75天,平均约6周。

庚型肝炎由庚型肝炎(HGV)及GBV-C病毒引起, HGV及GBV-C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庚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HGV/GBV-C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与HBV、HCV相似,常合并感染 HBV和HCV,主要经血和肠道途径传播,也可经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肝炎传染途径有哪些呢

1、母婴垂直传播:中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中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3、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6、 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感染。

7、 产程感染:指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接触或吞入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

8、产后感染:指婴儿在产后母乳喂养及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被感染。因此,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需要“乙肝”妈咪从孕前到产后全程重视,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进行传播。

乙肝发病的主要诱因

乙肝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脏损伤而发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三大途径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因此想要杜绝发生乙肝,就要防止以上三大途径,接触乙肝患者。

乙肝究竟它是否是传染病

中医专家表示:临床上,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来进行传播,消化道、日常接触一般是不会传染的。乙型肝炎感染后90%以上可以自发痊愈,少数转变为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部分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由于乙型肝炎主要是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性生活、母婴、医源性传播导致的,所以乙肝不属于遗传病,通过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技术能预防孩子感染上乙肝,预防乙型肝炎只要注意避免不洁注射、手术、穿刺等即可。新生儿及其高危险人群,可以注射乙肝疫苗,是非常有效安全的预防措施,包括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只要规范进行母婴阻断预防措施,基本可以避免传染给下一代,所以乙肝不是遗传病。

只要通过正确的、有效的、专业的治疗,乙肝是可以避免传染给下一代的。所以患者不必担心下一代的问,可以放心的孕育。但是在此期间一定要定期检查和医生及时的沟通。

但不能忽视定期的检查。还需注意的是,虽然乙肝不是传染病,但是父母一方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应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治疗。

乙肝女性出现6大情况不宜怀孕

乙肝急性期暂不宜怀孕

很多已婚女性苦恼地询问专家:自己有慢性乙肝多年,能不能生孩子?有多大几率把病毒传染给孩子?如何避免?张立伐解释,首当其冲应考虑的不是母婴传播而是母体能否承受怀孕。他表示,这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时,需要为胎儿提供大量的营养,所以容易增加孕期肝脏的负担,同时妊娠时机体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的变化,常使原有的肝病加重,肝功能减退,也非常容易增加孕妇分娩时的产科并发症,如大出血等。为此,乙肝女性在选择怀孕时要谨慎,切不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盲目受孕。

但他认为,以上风险并不意味乙肝女性必须放弃怀孕,如果在肝病专科医生和妇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患者及家属能正确选择怀孕时机、分娩方式、孕后哺乳方法等,是既能保证母婴平安、又能最大限度阻断乙肝病毒向下一代传播的。

张立伐表示,一般来说,以下6种情况中有任何一种的女性都暂不宜怀孕:1.现症的急性乙肝,伴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2.乙肝病毒感染时间较长且肝脏损害严重,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硬化,伴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脾脏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的;3.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较为明显,且肝功能波动较大,常伴有蛋白比例倒置或低蛋白血症;4.慢性乙肝患者伴有严重的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5.曾有过怀孕史,但因肝脏不能承受而终止妊娠者;6.乙肝病毒感染者伴有妇产科疾患、有重复剖宫产史者。

对于正处于活动性肝炎的女性,如果考虑生育,应经治疗后待病情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6个月以上再怀孕。

母婴传播主要集中在分娩期

张立伐指出,乙肝妈妈生育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母婴传播。在各种母婴传播途径中,以分娩期感染为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分娩后婴儿及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合理选用母乳喂养显得相当重要。而用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办法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可达90%~95%,相反,仅靠接种疫苗来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只有86%。

乙肝母亲乳头破裂应暂停母乳喂养

由于乙肝妈妈的乳汁中含有病毒,不少家长依然十分担心病毒会通过乳汁传给孩子。他表示,其实通常母亲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经乙肝病毒基因检测为阴性,婴儿在出生后及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后,病毒是不会通过母婴喂养而传播的。

但以下情况除外:母乳能检测到乙肝病毒;病毒定量检测呈阳性或大三阳的母亲,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乙肝病毒就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诱发乙肝病毒感染;母亲乳头破裂者。

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肝、丙肝、丁肝等传播途径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母婴垂直传播:中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中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3、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6、宫内感染:乙肝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感染。

7、产程感染:指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接触或吞入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

8、产后感染:指婴儿在产后母乳喂养及密切接触的过程中被感染。因此,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需要“乙肝”妈咪从孕前到产后全程重视。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进行传播。

乙肝妈妈母乳喂养需早准备

目前公认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已经写入了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具体为:

1、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其保护率为87.8%。

2、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不小于100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一针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保护率高于前者。

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以接受母亲的哺乳。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获新进展

了解怎样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是父母必须了解并且必须做到位的一项工作。中国是世界上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乙肝患者是儿童时期感染的。乙肝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主要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传播进行乙肝病毒传播,新生儿的身体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更容易被乙肝病毒感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乙肝患者。因此,做好乙肝母婴阻断措施是我们大家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如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做好乙肝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在产前、产后进行全程干预,实施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这样才更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从母体感染给婴儿。

乙肝母婴阻断措施是什么呢?

乙肝孕妇需要在经过正规医院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时间,而且身体没有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情况时,可以生育,但是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其他部位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然后分别在第1个月,第6个月时注射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另外,在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满7个月时,还要检查乙肝五项和hbv-dna,了解新生儿的免疫是否成功。此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也应该在产前三个月,每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阻断母婴传播的方法,阴断率可高达95%以上。

相关推荐

肝炎的种类有多少

一.病毒性肝炎 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肝炎,传染性强。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肠道传染,病毒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形成大流行,不过不会发展为慢性,也不会引起肝硬化,并且患病后有终身免疫力。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均通过血液传播,少数也可因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精液、乳汁等感染,如夫妻之间、母婴之间的相互传染。乙、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并可能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1、甲型肝炎:主要是经由受污染的饮食和生水等途径而感染,冬春季多见,可造成大流行,但甲型肝炎患者不转为慢性肝炎

丙肝发病原因有哪些

1、母婴传播:大量研究表明HCV的母婴传播是存在的,并可分为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及产后通过哺乳等传给婴儿。这是引起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之一。 2、生活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夫妻、子女、复杂父母之间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特别是在非输血传播的患者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3、输血和血液制品:供血员、静脉毒瘾者均可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和血制品感染丙型肝炎;采血和血球回输的交叉污染;共用不洁注射器而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也是引起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 4、通过性传播:如丙型肝炎患者的恋人、及性混

怎么避免乙肝传染给别人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一血液传播、二性接触传播、三母婴传播,因此远离乙肝传染途径就要远离以上三大传染途径,如不要输入乙肝患者的血制品、在献血前要先做好检测,也不要与乙肝患者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等。

乙肝患者能够共用碗筷吗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其传播途径有三种,一、血液传播,二、性接触传播,三、母婴传播,而题目所说的共用碗筷,只是属于普通的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乙肝的,因此可以与乙肝患者共同用餐,共用碗筷。

b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乙肝小三阳患者每毫升血中含有一千万至几亿个成熟乙型肝炎病毒颗粒。极微量的血液进入健康人的皮肤黏膜的破口,就可造成感染。[1] 2、医源性传播: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用器材和血源以及血制品,在使用时都有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3、性传播:性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对于易感人群,应该使用避孕套。 4、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以及家族性的感染。垂直传播占乙肝传播的70%以上。 5、亲密接触:接吻、牙刷、剃须刀、指甲剪等。推荐:乙肝小三阳传染几率大吗 6、其

肝癌的预防 四大措施阻断家庭传播

数据显示,乙肝感染者的家庭中,有23.2%的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家庭感染者。但乙肝只会通过血液、母婴及性传播,如何避免“家庭聚集性”传播? 婴幼儿的消化道粘膜较为脆弱,若携带有乙肝病毒的长辈患有口腔疾病,将食物嚼碎的同时很可能把病毒留在食物上,喂给了婴幼儿。 指甲钳、剃须刀、修脚器等较为锋利的家庭生活用品,很可能损伤皮肤粘膜,若与乙肝患者一同共用,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HBeAg 阳性的母亲,有20%的概率出现母婴传播,乙肝感染的母亲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而且,对于乙肝病毒活跃期的母亲,应避免

黄疸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黄疸型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并且不同类型的黄疸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也会有所不同,大家应该多多了解,更好地进行防治。 由甲肝和戊肝引起的黄疸型肝炎是通过唾液和粪便传播,因此与患者一同吃饭、生活的人的很可能会被传染,食用不卫生、不新鲜的食物,有或者是喝生水都很有可能感染到黄疸肝炎,而且它的传播威力较大,暂时未有相应的疫苗。 而乙肝和丙肝引起的黄疸型肝炎则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传染率相对较低,现在虽然有乙肝疫苗,但患病后不易治愈。

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世界问题。估计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感染甲型肝炎;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全球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每年有超过30余万人可能死于丙肝导致的肝癌。面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肝炎病毒,我们能够控制它的流行吗? 接种疫苗,甲肝乙肝少了多少 接种疫苗是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最好方法。自从1992年我国有了自己生产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以来,甲肝发病率明显减少。如据山东省济南市疾控中心统计,1991

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甲型、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染,因此,必须阻断该传播途径,增强对水源的保护以及监控食品、个人卫生,加强对粪便的管理。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液体传播,因此,必须阻断该传播途径。对于献血者进行严密筛查,必须掌控输血以及血制品的应用,若是发现有针刺感染或是伤口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时,可以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的发生。

肝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

传播途径较多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生殖细胞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为主)吸血昆虫(蚊子臭虫等)传播应说明体液传播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 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