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Ⅱ型糖尿病能早期发现吗

Ⅱ型糖尿病能早期发现吗

很多家长平日觉得孩子胖乎乎的挺可爱,也能跑,能踢球,不相信孩子会 “胖”出病,更不会想到带孩子去医院查血糖。等到孩子没精神了、懒惰了,到 医院一查,已经是糖尿病“小患者”了。因为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肥胖有密切 的关系,因此,肥胖的孩子要每年定期检查,特别是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试 验,争取早期发现,因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它的预后会好很多。

2型糖尿病能吃山药吗

能适量吃。

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对于一些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要尽可能的少吃,像山药这种淀粉含量较高,升糖指数50到60之间的中等升糖食物,但要控制食量不能多吃,建议一天吃100-200克为宜,可以偶尔替代米饭、馒头这些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吃,对病情更为有利。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能遗传,答案是肯定的。有20.%~30%糖尿病人具有家族史。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只是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据近代孪生学的研究,1型糖尿病中,共显性(即两个孪生子均患糖尿病)为50%,而1型糖尿病中达90%以上,说明后者发病有铰多遗传因素存在。许多糖尿病人担心会把自己的病遗传给下一代,其实并不是说糖尿病人的下一代一定都得糖尿病。双亲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约有5%得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于一代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少,且常常隔代遗传。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种子在土壤里,必须有适宜的阳光雨露,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糖尿病易感性就象是“种子”,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如果注意节食、减肥及运动,则不易发生糖尿病,否则就容易发生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近亲结婚者得糖尿病的机会比较多。因为近亲结婚不仅使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后代人数增多,而且也使遗传的作用增强。例如西太平洋的裴济、印度族盛行近亲结婚,糖尿病发生率很高,就是一个证明。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明显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2型糖尿病是不可能治愈的。它是一个长时间慢性的疾病.糖尿病重在稳定血糖,合理控制饮食,控制体重,适当锻炼,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防治病情的发展.平常要用糖尿病饮食,家属要监督病人不要多吃主食,应该每天主食五两按1/5,2/5,2/5分配三餐体力劳动者可适量加一点,每天半斤牛奶,一个鸡蛋.多吃蔬菜少吃肥肉可以不可以吃瘦肉,鸡肉鱼肉等禁忌含糖的食物,对于水果含糖多的也要少吃.稀饭不要喝用可以不可以用豆浆(有糖尿病肾病的时不可以喝)代替, 因为稀饭生糖比面食更多.家属一定要监督控制好病人的饮食,糖尿病的疗法控制饮食是基础禁食控制好了血糖才能非常好的控制.推荐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副作用小,有的对胰岛功能有一点的回复作用,并且胰岛素控制血糖更稳定安全,但是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时要防止低血糖!这是每个糖尿病病人的尝试低血糖的时心慌出汗心跳加速紧张焦虑软弱无力面色苍白等低血糖在服药治疗的时也会出现的。

肝不好血糖也会出问题

麦迪克先生体态偏胖,得脂肪肝已经有几年时间了。最近他老觉得自己右边肚子不舒服,又胀又痛,经医生检查发现,他又患上了糖尿病。医生说他的糖尿病是脂肪肝引起的,若早点治疗脂肪肝,很可能就不会患上糖尿病了。

新研究发现,脂肪肝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肪肝令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了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导致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从而让脂肪肝患者患上糖尿病。研究认为,脂肪肝,特别是肥胖型脂肪肝,会让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加55%,这意味着,得了脂肪肝,如不加以控制,糖尿病离你就不远了。

相反的问题,也出现在糖尿病人身上。研究发现,五成糖尿病人可能发生脂肪肝。这是因为,患有糖尿病的人,尤其是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后,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脂蛋白合成也会出现障碍,致使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存积在肝内,最终导致脂肪肝。

2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外科手术治愈糖尿病即糖尿病胃转流手术,是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推荐的治疗方法,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停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回归正常的饮食习惯,原有糖尿病并发症得到治愈。

胃转流手术最早是用在减肥手术中,西方人长期摄取高脂、高热量,体重不断上升,许多人为了追求美丽,使自己重获健康接受这种减肥手术,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医生们意外发现这种手术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从而发现了糖尿病胃转流手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3]

选择肥胖症并存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做胃转流手术是明确的手术适应症。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选择胃转流手术治疗。术前检查中应明确,病人血清胰岛素和C肽值升高或在正常值,做胃转流手术才适合。如果这2项指标降低,常提示胰岛功能不全或衰竭,应属1型糖尿病的诊断或是2型糖尿病的晚期转变成为1型糖尿病了,这些情况是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禁忌症。

总体来讲,此种手术风险较小,费用不高,对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及早选择手术治疗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否则一旦并发症出现,后果将是严重的,也是难以治愈的。

经过糖尿病医学领域20多年的临床实践,胃转流手术已经发展为成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也是临床治愈2型糖尿病的唯一方法。

怎么才能发现糖尿病

首先对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皮肤瘙痒,久治不愈的疮疡,不明原因的消瘦等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

其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也要注意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如果是育龄期女性反复出现异常分娩,如不明原因的多次流产、死胎,或是有早产、巨大儿等情况,也要及时检查。

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反复感染,比如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的外阴感染,也有可能为糖尿病,需及时检查。

男性患者,如果出现了阳痿,在排出泌尿生殖的局部病变后,也要怀疑是否为糖尿病所致,可进行相关化验检查。

偶尔出现尿糖阳性,但是空腹血糖检查正常的人,也要考虑是否为糖尿病,需进一步咨询医生。

在餐后3小时以上,出现了心慌、饥饿、出汗、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而且这种症状在身体较胖的人身上发生时,也需考虑为糖尿病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

糖尿病的种类有哪些

1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由于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访而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中判明。

相关推荐

预防糖尿病的要点 糖尿病和甜食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糖尿病的“糖”和我们生活中认识的甜食里的糖并不等同。糖尿病的“糖”是指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的食物,涉及到的种类非常广泛,包括淀粉、多糖、单糖等,例如,米饭、面食、地瓜等淀粉类食物是最常见的“糖”类食物。而平时生活中,甜食里的“糖”更多是指蔗糖、蜂蜜或者甜味剂。所以大家平时少吃甜食或者不吃甜食,但是长期进食一些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淀粉类食物,甚至吃多了含糖分高的水果,都有可发生血糖异常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且糖尿病病因众多且复杂,血糖的波动不仅会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

糖尿病低糖饮食好吗

第一型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当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过低,若不注射胰岛素,就会发低糖酸中毒,若照常注射胰岛素则可发生低血糖;第二型糖尿病人本身仍会分泌胰岛素,但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过低,胰岛素分泌相对会减少,同样可增加酮酸中毒风险。因此并不建议这些族群进行低糖饮食。

蓝莓预防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1、蓝莓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在欧美,蓝莓花青素长时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盲等并发症。美国Natural Health Science公司研究成果称让糖尿病患者使用花青素类产品连续两个月后, 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尤其对眼病的治疗具有显着的效果。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自由基非常高, 会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的危险。纽约水牛城大学的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自由基有密切关系,经常服用抗氧化剂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很低。 科学家对蓝莓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他们试图评估男性

1型糖尿病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 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 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 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引起1型 糖尿病。这是因

儿童糖尿病如何分类

⑴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期或青春期,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需用胰岛素治疗,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型糖尿病多表现为急性起病,酮症倾向,伴或不伴肥胖,有自身抗体,依赖胰岛素,可见于任何种族。病人可以很小发病,可因很严重的合并症而被发现,也可因查体偶然发现。 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 ⑵2型糖尿病本多发于成年人或中老年人,是由胰岛功减退,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儿童2型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有家族性肥胖史)、高脂饮食、长期久坐的青

糖尿病人喝什么饮料不会影响血糖 糖尿病的病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

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到目前已经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 在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更强一些。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

常吃蓝莓 不得糖尿病

1、蓝莓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在欧美,蓝莓花青素长时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盲等并发症。美国Natural Health Science公司研究成果称让糖尿病患者使用花青素类产品连续两个月后, 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尤其对眼病的治疗具有显着的效果。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自由基非常高, 会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的危险。纽约水牛城大学的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自由基有密切关系,经常服用抗氧化剂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很低。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对蓝莓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临

糖尿病隔代遗传吗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 所以不存在隔代遗传问题。 但是,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发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为高。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而2型糖尿病则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美国卫生和营养普查发现:约35%的2型糖尿病患者,报告其双亲中有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先前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