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病的类型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患病的类型有哪些
骨质疏松发病可见于各种年龄阶段,但是老年相对集中,患上骨质疏松对于患者来说,身体活动受限,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椎体变形,造成患者机体老化。根据骨质疏松表现的症状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就是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类型。
首先,按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之一: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第二,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第三,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还有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其次,专家又指出,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范围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 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第二, 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这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之一。
骨质疏松对于患病人群来说,疼痛、易骨折、呼吸功能的下降,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的同时,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老年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患病后应及早治疗,避免诱发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的饮食保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及痛性骨病,由于患者骨量下降、骨结构破坏,导致骨头脆性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较大。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营养缺乏、肌肉废用、药物作用等。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多吃的食物有:1.含有大量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鸡蛋价格便宜,而且含有丰富蛋白质,能为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优质蛋白。2.应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锌和硒,能为患者补充大量维生素。3.精瘦肉,精瘦肉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热量高而且容易消化,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禁食的食物有:1.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烧肉,烧肉非常油腻,而且使用劣质的食油加工而成,对人体很有害。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麻椒等,刺激类食物会增加血管粘膜的通透性,会使骨质疏松症患者感染炎症。3.忌吃高盐食物,如腌制酱菜等,这类食物含盐量大,会造成体内水钠滞留,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食疗方有:
1.桑葚枸杞饭:将枸杞子和桑葚各30克、梗米8克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白糖20克,焖煮成米饭,每餐主食食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骨质疏松。
2.牛奶山药燕麦粥:将500毫升鲜奶倒入锅中,加入50克去皮山药和100克燕麦片,主治熟烂,加入3克白砂糖调味即可。次方有健脾医生,强壮骨髓的作用。
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有吗
一些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过程的正常结果。确实,老年人中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相当高,该疾病与增龄密切相关,它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那么,人老了都会得骨质疏松症吗?
答案是否定的。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因此,骨质疏松症是病理性的骨骼疾病,而非正常的生理现象。既然是疾病,就有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
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轻时期(20岁-40岁)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以及与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丢失的速度密切有关。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的学者调查表明,居住在欧洲西北部老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要比地中海地区的人高得多;白种人的患病率也比黑种人高。而同样是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可达到男性的3倍。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达到的峰值骨量低于男性,而且绝经后和骨密度相关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因此,并非所有老年人都会得骨质疏松症。在2007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30.8%和8.8%,也就是说在50岁以上人群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女性和男性没有骨质疏松症。
即使在发病率较高的老年女性中,国外有研究显示,8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是三分之二,也就意味着仍有三分之一的80岁以上女性没有骨质疏松症。在这些没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女性中,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良好的骨骼与她们足量的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适当的锻炼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酗酒、不饮用碳酸饮料等)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要有正确的认识。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预防比治疗更现实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开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防止骨量的丢失
男性和女性均在20岁-40岁左右达到最佳骨峰值,之前是储备期,之后均属支出。骨峰值的高低80%左右决定于遗传因素,其余决定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富含钙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就应注意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注重获得足够的光照,同时进行规律的负重运动,如果达到满意的骨峰值,那么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就会减少。
骨质疏松症传染性大吗
骨质疏松症传染性大吗?骨质疏松症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会传染,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较多,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能导致骨质疏松的许多因素中,公认的有遗传、内分泌、营养、失用、年龄以及免疫等多种因素,骨质疏松是以上因素或尚有未知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主要有:
(1)疾病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肝肾疾病、肠胃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都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此外,影响身体活动的疾病,如偏瘫、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2)营养因素: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氟、镁、锌)、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与骨质疏松密切有关。其中尤以钙、磷两种元素缺乏为主要原因。
(3)失用因素:因骨折或骨病而需长期固定的患者,因患病需长期卧床者,肌肉瘫痪者,可引起骨质疏松症。一般认为,机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时,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减少,正常骨的代谢过程遭到破坏,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造成骨骼中的钙溶出,尿中的钙排出增加,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运动员肌肉发达,骨质致密而坚硬,极少患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手术后或患严重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要避免长期绝对卧床,提倡早日下床活动。
以上就是对骨质疏松病因所做的相关介绍,从它的病因也可以看出,此病不具有传染性。引起骨质量变化的原因很多,如发生良、恶性肿瘤,炎症等等,但为常见的乃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老年性骨质疏松。
中国专家探明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因
目前,国际上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都是依赖于骨量的检测和评定,尚未包括决定骨质量的骨结构和反映骨丢失的骨转换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为了从人体活检的最佳部位髂骨进行检测,并且做到微创伤,科研人员在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的帮助下,经过3年多的摸索,首先自行设计了方便、安全的“微创骨组织活检器”,可以满足骨质疏松症患者定性和定量的诊断需求。
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髂骨组织进行了形态计量学观察和分析后,科研人员在国内外首次将骨质疏松症骨结构和骨转换分为3个类型;分别为ddd型:骨量明显减少、骨结构明显退变、骨转换相对较低;ndi型:骨量无明显减少或者轻度减少,骨小梁连续性差、骨转换增高;mmd型:骨量中度减少、骨小梁连续性尚好、骨转换降低。
研究发现,在老年性髂部骨折患者中已有部分为骨软化症患者,这是血生化、骨量等常规检查难以鉴别的。另外,科研人员还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骨组织微量元素钙、镁、铜等明显降低。
中国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约有100万人,其中95%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髋部骨折已经成为老年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哪些药物可治疗骨质疏松症
①促进骨矿化类药物。
药物的作用:类药物包括钙制剂和维生素D等。骨质疏松症患者若每日补充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和1.2克的钙制剂,可取得较好的促进骨骼矿化的效果。但这两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不如预防此病的效果那样明显。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只能起到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②促进骨形成类药物。
药物的作用:此类药物包括重组人PTH及锶等,具有阻止骨吸收、刺激骨形成、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作用。近年来,促进骨形成类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此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较短,疗效和副作用仍待进一步观察,而且其价格也比较昂贵。目前,促进骨形成类药物仅适合部分重症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不能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
③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药物的作用:此类药物包括二磷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临床实践证实,中重度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若使用抑制骨吸收类药物进行治疗,可明显地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状态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此,此类药物才是当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下面就介绍3种可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中年人四成患骨质疏松症
研究发现,我国目前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16.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递增,60岁以上人群22.6%,超过80岁50%人群均有患病,而且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性别差异,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不一样,城市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研究还初步得出我国人群依据腰椎或股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参考值,并提出了需要治疗的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参考值。
该研究还从230多个有价值的调查数据中,筛选出了47个影响我国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除年龄增大、低钙饮食、少运动量外,慢性呼吸系统病史、胃病史、烟龄长等亦是男女人群较早发生骨质疏松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恶性肿瘤史、长期服用考的松、饮酒等不良因素在男性患者中多见;糖尿病史、长期卧床、卵巢切除、使用利尿剂等则是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常见的因素。
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
虽然骨质疏松疾病是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可是有许多人对于这种疾病存在着许多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会让患者的病情更加的严重,会让患者的身体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一: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误区二: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有三种类型,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多发,与年轻人无关。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继发于多种因素,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饮酒,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肾病、长期卧床等等,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就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层人群,不止老年人。
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青壮年骨质疏松症、成人骨质疏松症、妊娠期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这一类型以年轻人多见。
误区三:预防骨质疏松症,无需从小开始
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最近的研究证明,如果这时每天补充钙1200毫克或更多,则可以使钙在骨骼中沉积更多,使骨密度峰值升得更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可降低。
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对于骨质疏松疾病的常识性知识的了解,要对骨质疏松疾病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到自己的骨骼健康,骨质增生患者要注意能够避免这些认识误区,做好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