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逐年增加,并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第一杀手!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每25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8秒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事件丧失劳动力,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都非常巨大。而心脑血管疾病都是血管(指动脉)的结构及其功能的晚期表现。因此,对于早期血管病变的重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以下列举出的都是常见的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步骤/方法
年龄大于30岁
高血压:血压大于140/90mmHg
肥胖:肥胖指数大于25
高血脂:血脂检查高于正常参考值
糖尿病或者空腹血糖三次以上大于6.1mmol/L
平时压力过大,运动量不足
有大量饮酒或抽烟嗜好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家族病史
注意事项
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只要我们加强预防意识,并积极地落实到行动上,同时与专业医生保持联系,定期体检,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一定会大大降低。
危险因素让你健康岌岌可危
危险因素一:三高
“三高”中的高血脂和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如果把血管壁比作一个管壁,沉积在上边的多余血脂就像是水垢,水垢不能及时清除就会长期沉积在血管壁,堵塞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关系就像孪生兄弟,粥样硬化斑块长期沉积,阻碍了血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血管失去弹性,变的脆弱,如果继续注水就会使压力越来越大,血管不堪重负,后果可想而知。专家建议,三高患者要针对自身情况,做一个全身的血管评估和一个危险因素的筛查。警惕“三高”对心脑血管的伤害。如果已经确定是“三高”,建议早服用药物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常用药物有五福心脑清等。
危险因素二:肥胖
肥胖者血液中脂质成份增加,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肥胖人群需要注意控制体重,饮食上注意合理膳食。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植物油里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胆固醇含量较低,可以适当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和内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五福心脑清,就是应用红花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来降低胆固醇、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保护血管内膜、降低血脂,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危险因素三:吸烟
吸烟之所以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尼古丁和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对血管的危害。吸烟会使血小板粘滞度增加,导致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
危险因素四:疾病
专家指出免疫性疾病也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免疫性疾病会使免疫调节失去平衡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在某些因素影响下,机体的组织或免疫系统出现了某些异常,致使免疫系统误将自身成份当成外来物来攻击,即自己排斥自己,这时候免疫系统就会产生针对机体自身一些成份的抗体,损害破坏自身组织脏器,导致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有哪些治疗原则呢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高血压没症状反而更危险
脑中风、心梗、心衰,这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都在于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链上的第一环,也是整个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第一道防线。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运 动、冠心病家族史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程度越重,将来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不是叠加,而是几何级别地增长。肥胖、高血脂、糖 尿病、吸烟、缺乏运动、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是一个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作为血管异常的一种标记,血压升高只是其中表现之一。因此治疗高血压不能 只治疗高血压本身、只盯着血压读数,还包括总心血管风险因素,血脂高、肥胖、不运动等风险因素,也要一起控制。
提醒
高血压没症状不代表没对身体造成损害
高血压的主要表现可以是头痛、头晕、心悸、后颈部疼痛,后枕或太阳穴搏动感等;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激动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然而这些并非此病的最大危害,刘世明指出:“有时候高血压症状反而是好事,相当于报警作用。更多病人倒是在血压慢慢升高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高血压状态, 没有症状,反而更加危险。”有的患者长期不了解自己的病情,直到发生中风、心衰、心梗才知道,“有人会以为摔一跤摔出高血压,其实正是高血压长时间没控 制,突然一下子脑出血,影响大脑功能,站不住才摔倒的。”
没有症状不代表高血压没有对身体造成损害,不要以为没有不舒服,就不会有高血 压,或者即使有高血压也不治疗。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会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 命的临床并发症,“相比之下,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并发症,全都非善类。如果高血压这个危险因素能控制好,心脑血管疾病诸如心肌梗死、脑中 风就不容易发生”。
怎样才能让高血压低呢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脑血管疾病有哪些危险因素
年龄和性别脑血管病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老年性疾病,虽然目前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会增长一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要高50%。
家族倾向那血管疾病是否属于遗传疾病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是却发现有家族倾向,一个家族中有多人患病有相当比例,并且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一个独立的、肯定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即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又可导致缺血性(脑梗塞)脑血管病的发生。
糖尿病糖尿病因为其糖类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血糖度增高,从而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的发生。
心脏病心脏病的范畴较广,包括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包括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心脏病导会致使血流发生紊乱,形成发生脑血管病的栓子,经血流倒入脑血管发生栓塞出现脑梗塞。
高脂血症和肥胖高脂血症可以促使动脉硬化,哎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进而可诱发脑血管疾病;肥胖是指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而形成。
吸烟和酗酒吸烟大家都知道对人体有害,在脑血管病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而饮酒对脑血管病的作用,则需要视量而估,大量饮酒有害无益;而少量饮酒尚有一定的益处,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女性偏头痛警惕中风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偏头痛会增加女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其危险程度仅次于高血压。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公布的这项新研究对近2.8万名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参试女性中有1435人患有偏头痛。研究期结束时,共发现1030例心脑血管疾病。结果发现,深受偏头痛折磨的妇女比无此症状的女性患中风和心脏病危险高3倍。新研究负责人,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科医院的托比亚斯·库尔思博士表示,与糖尿病、吸烟、肥胖症、心脏病家族病史等中风和心脏病风险因素相比,偏头痛的危险性更大,其危险程度仅次于头号风险因素高血压。
早期研究发现,偏头痛与中风和心脏病危险翻番有关联。最新研究首次确定偏头痛为女性中风和心脏病的第二大风险因素。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公布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患有偏头痛并服激素避孕药的妇女,更容易发生血栓。
糖尿病患者容易中风是真的吗
男糖友中风危险更大。无心血管病史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重大心血管疾病问题(如死亡、心脏病发作及中风)的危险,比有心血管病史的男性患者更大。
据《印度时报》3月26日报道,3月24-26日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2012芝加哥科学年会上,宣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男糖友中风危险更大。无心血管病史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重大心血管疾病问题(如死亡、心脏病发作及中风)的危险,比有心血管病史的男性患者更大。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研究人员利用环球REACH(减少动脉血栓以延续健康状态)注册数据,测量了男女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测量排除了患者年龄、种族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在64000名REACH患者中,那些只接受饮食控制治疗、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在4年期间发生死亡、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危险明显增加。其中,接受胰岛素治疗但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最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比女性糖尿病患者更高。
同时,研究人员还指出,与得过心血管疾病的男性旧病复发危险相比,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糖友首次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70%。而且,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糖友的此类疾病危险比女糖友高40%。
新研究负责人雅各布·乌戴尔博士表示,在危险较低的患者(没有接受胰岛素的糖友)和危险很高的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中,性别差异并不明显。
高血压治疗方法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脑梗死是怎么回事
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根据常规把脑血管病按病因分类分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另外,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却未发生脑血管病,而一些不具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发生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和不良嗜好等。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能彻底治愈吗
高血压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水平应有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心血管病为啥死缠着胖子
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头号杀手,那么他跟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导致肥胖人群病死率比正常人群明显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栝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纤维蛋白原增高、体力活动减少、遗传和吸烟等各种因素。如果你把对机体所造成的危害与这些危险因素加以对比的话,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几乎所有的危险因素肥胖者都占全了,由此不难想象,肥胖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