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风门穴益气固表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风门穴益气固表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大椎向下2个椎体即为第2胸椎,沿肩胛骨内侧端与后正中线的重点做垂线与第2胸椎水平的交点处即是。

拔罐功效:益气固表,祛风解表,泄胸中热。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腰部拔罐位置示意图 命门穴温补肾阳

位置:俯卧,腰部后正中线第2腰椎下凹陷中取穴。

功效:温补肾阳,舒筋通络。

主治:肾虚遗尿,白带,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破伤风,疝气,痔疮,耳鸣,失眠。

小孩发烧拔罐拔哪里

大杼穴位于脊柱上第一根胸椎棘突下,距离正中线1.5寸左右。大杼穴可以为人体的头部提供湿冷水气,从而达到清热除燥、清邪热等效果。

大椎穴位于脊柱上第七根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可以通过抬头或低头的方式进行取穴。大椎穴能够益气壮阳,同时具有解表通阳、清热解表的作用。

风门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距离正中线大约1.5寸左右。风门穴具有驱风解表、益气固表的功效。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1.如果使用的是火罐,拔罐前需用镊子夹紧1一2个棉球蘸取酒精。注意酒精棉球取出时要将棉球靠着酒精瓶壁挤压去多余的酒精,以防操作过程中点燃的酒精棉球烧伤皮肤。

2.使用火罐还要把握好火焰在罐内停留的时间。时间过长,罐口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患者:时间过短,罐内空气较多,罐子不容易吸住皮肤,或者虽然吸住了3是力量较小。最好的方法是火焰进罐直进直出,无需停留,然后迅速将罐子扣在皮肤上。

3.拔罐时间不要太长或者太短,一般1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太短效果不会好,时间太长则会吸出水疱或血疱。如果皮肤较敏感者,一旦发现皮肤充血,应停止。

4.协助拔罐的家人时刻要注意拔罐者的皮肤变化,尤其是背部。

5.起罐时,不可强力硬拔。应一手抓住罐子,一手指按下罐口边沿的皮肤,待罐内放人少量空气后,轻柔起罐。

6.起罐后,应及时穿好衣服,做好保暖。拔罐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而且也不要立即到户外活动,以免再次受风着凉。

7.拔罐前不宜空腹或吃太饱。饮食后,最好1小时后才拔罐。

8.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皮肤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地方,都不能拔罐,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也禁止拔罐,以防流产。

早泄拔罐位置示意图

1.命门穴位置:

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

2.命门穴取穴方法:

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3.命门穴功效:

接续督脉气血,命门穴有补肾壮阳、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关元穴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1.中极穴位置:

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中极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中极穴。

3.中极穴功效:

中极穴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作用。

1.足三里穴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穴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溪穴位置: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原穴。

2.太溪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3.太溪穴功效:

清热生气,太溪穴有益肾、清热、安神、健腰、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

慢性鼻炎的拔罐疗法

一、风邪犯肺

(一)症状

多见于发病初期或长期鼻炎因外感而急性发作,鼻塞,涕多白黏清稀或微黄,伴头痛、咳嗽、咳痰、喷嚏不断、鼻痒。

(二)治法

(1)选穴印堂、风池、风门、曲池、合谷。

(2)定位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见图2-1-8)。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见图3-2-1)。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2-1]。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7-3-2)。

合谷:第l、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7-3-2)。

(3)拔罐方法艾灸闪罐法。用艾条对上述各穴行温和灸15分钟,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为度,之后每穴(除印堂外)闪罐20~30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胆经热盛

(一)症状

鼻塞头痛,鼻涕色黄,黏稠如脓样,量多,有臭味,伴身热,口渴,大便干燥。

(二)治法

(1)选穴上星、迎香、风池、胆俞、曲池、侠溪。

(2)定位上星: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见图7-4-1)。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见图7-4-1)。

风池:见前。

曲池:见前。

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个椎骨,即第l0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7-4-2]。

侠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2-6-3)。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对上述各穴进行轻叩刺,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之后在风池、胆俞、曲池穴上拔罐,留罐5分钟,每日1次,2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拔罐对缓解鼻炎的症状效果较好。

(2)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风寒湿热的侵袭,有条件者可常做头面部的保健按摩。

(3)嗅觉异常或嗅觉过敏,多属神经或精神因素所致,原发病治愈后,嗅觉多可恢复。

(4)远离过敏原,积极查治可能引发鼻炎的其他疾病。

四、病例

朱某,男性,19岁。患者鼻涕多而清稀,在天气变化、感冒时症状明显加重,连连喷嚏,鼻痒,伴有头晕,全身疲倦乏力。穴取风池、曲池、风门、合谷、印堂,采取单纯闪罐法。每穴闪罐20~30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觉鼻涕减少,鼻腔明显通气,继用前法治疗3疗程后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哮喘发作期拔罐示意图

风门穴

1.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肺俞穴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大椎穴

1.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膻中穴

1.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尺泽穴

1.位置: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3.功效: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

定喘穴

1.位置:

定喘穴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3.功效:

可以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定喘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作用。

哮喘发作期拔罐方法

在本病的发作期属寒饮者,取风门、肺俞、大椎、膻中,施以单纯火罐法、储药罐法(方药用止嗽散:桔梗、甘草、白前、橘红、百部、紫菀煎煮取汁备用),留罐10分钟,每日1次。属痰热者,先以定喘穴行闪罐5 ~ 6次, 以皮肤发红为度,然后取肺俞、膻中、尺泽穴施行刺络罐法,以三棱针在穴位点刺后,迅速用罐吸拔,留罐10分钟,各穴交替吸拔,每日1次。

哮喘缓解期拔罐示意图

对于哮喘缓解期除了同样要拔罐大椎穴、肺俞穴、风门学、膻中穴、定喘穴以外,还要拔罐以下穴位:

身柱穴

1.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中府穴

1.位置: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取穴方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肩峰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当云门直下约1寸,与第1肋间隙平齐处是穴。

3.功效:

中府穴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清宣上焦、疏调肺气的作用。

关元穴

1.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肾俞穴

1.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脾俞穴

1.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足三里

1.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拔罐减肥有效吗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脾俞穴(图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图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 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图示中上面的那个)功效:减肥,清血利湿。足三里穴(图示中下面的那个)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拔罐作用编辑由于拔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拔罐减肥的具体方法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拔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罐同时施行。与传统拔火罐不同的是,采用真空拔罐疗法。真空是通过真空负压的作用,对人体的吸拔,刺激穴位,排瘀疏松,打通经络、畅通气血,增强细胞活性,改善内循环,使体内堆积的脂肪加速消耗、分解。除了可减去体表脂肪,对深层脂肪也有一定的作用。

高血脂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厥阴俞穴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2.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3.厥阴俞穴功效:

外泄心包之热。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督俞穴位置:

督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2.督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灵台(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督俞穴功效:

补阳益气,督俞穴有宽胸利膈、调肠和胃,理气止痛,强心通脉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合谷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合谷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合谷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1.郄门穴位置:

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2.郄门穴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3.郄门穴功效:

疏导水湿,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

1.间使穴位置:

间使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

2.间使穴取穴方法:

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间使穴功效:

散热生气、宽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疟,间使穴有养心宁神、和胃祛痰作用。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通里穴位置: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

2.通里穴取穴方法:

通里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通里穴功效:

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热安神,通经活络作用。

1.足三里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冲穴位置: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2.太冲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3.太冲穴功效:

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1.公孙穴位置: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2.公孙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大趾内侧后方,距太白l寸处取穴;或沿太白向后推至一凹陷,即为本穴。

3.公孙穴功效:

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之一,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腹胀、泄泻、水肿等均可治之。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至阳穴健脾胃

归经:督脉。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俯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与肩胛骨下角相平的第7胸椎棘突下方。

拔罐功效:健脾胃,清湿热,主治黄疸,胸肋胀痛,身热,咳嗽,气喘,胸闷,胃痛,脊背强痛。

按摩风门治疗什么作用 风门的功效主治

风门具有益气固表,解表宣肺的功效,长期坚持按摩风门穴,可以缓解支气管哮喘,改善颈肩血液循环,还可以预防感冒等病症。此外风门还具有抗过敏,止痒功效,刺激风门还可以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如急慢性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等症。

如何用拔罐治荨麻疹

拔罐法一

取穴: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操作:让患者取侧卧位,选用500ml罐头瓶,用闪火法,在神阙穴吸拔火罐(越深越好),第1次保留10分钟后起罐,相隔1~2分钟,再在此穴用同样方法进行,每个患者施术3次,使局部充血越明显越好,由正常肤色变成暗紫红色为好。

疗程:每日1次,连续3天为1个疗程。如9日未愈者为无效,应另选择其他疗法。

配穴方案

1、风寒束表者,加拔大椎、风门、曲池、血海。

2、风热客表者,加拔风门、风池、曲池、风市、膈俞、血海。

3、脾胃湿热者,拔天枢,伴腹痛者加中脘、气海;

4、气血两虚者,拔脾俞、气海、膈俞、血海;

5、冲任失调者,加拔肝俞、期门、关元、血海。

拔罐法二

留罐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在合谷穴、曲池穴、中脘穴、神阙穴、风市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采用留罐法,留罐10~15分钟。2~3日1次,10次为1疗程。

取穴位置

1、合谷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古右各一穴。

2、曲池穴:在肘部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左右各一穴。

3、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方4寸。

4、神阙穴:在腹部,脐中央。

5、风市穴:在大腿外侧的中线上,胭横纹上7寸处。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古右各一穴。

6、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约一横指处,左右各一穴。

7、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入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左右各一穴。

8、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左右各一穴。

相关推荐

水突的位置示意图

水突穴的位置,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

腹部拔罐位置示意图 中极穴补益肝肾

定位:下腹部正中线,在脐下4寸,仰卧取穴。 功效:补益肝肾,调经止带。 主治:遗尿,小便淋漓不尽或失禁,尿闭,遗精,阳萎,早泄,疝气,肾炎,水肿,膀胱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子宫脱垂。

拔罐能治疗宫寒吗

一、拔罐能治宫寒吗? 拔罐疗法是可以治疗宫寒症状的。一般来说,拔罐疗法治疗宫寒,可以于每日下午拔罐,一般间隔3到4天拔一次。具体拔罐穴位,可以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肾俞、命门等穴位,每次拔罐10分钟。 对于持续性的宫寒,也可以用拔罐进行调理,效果很不错。拔罐可以把体内毒气逼出来,既能解除宫寒之痛又没有副作用。主要是在腰腹部正对着的背部进行拔罐,往下延伸到尾椎骨附近。每次拔罐要持续20—25分钟,每天拔两次,连续3天就能使宫寒症状明显减轻。 二、拔罐治疗宫寒的穴位 1、关元穴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

不运动不节食不吃药的减肥方法 拔罐减肥

拔罐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不反弹的减肥方法。能够辩证施治、调节整体,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够根据肥胖的位置选择的穴位,局部取穴循经疏导,促进局部代谢,达到”想减哪里就减哪里”的效果。 拔罐时强大的吸拔力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加速排出!拔罐能调节内分泌,加速基础代谢,因此对减肥大有益处。 注意!为避免意外,拔罐减肥需专业中医指导操作。 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 位置:脾俞穴

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拔罐

(1)火罐法: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 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2)刺络拔罐法: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3)针罐法:主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的具体位置

神阙穴:生命之根蒂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神阙穴:生命之根蒂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 大椎穴:统领一身阳气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

消化性溃疡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在家拔罐需要注意什么

拔罐应该注意的事项 拔罐法像针灸治疗一样有特定的治疗位置,所选治疗部位视所治疗的目的而定。一般而言,软组织损伤、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胃痛等,可以哪里痛拔哪,哪里不舒服拔哪,但也需要配合其他特定的穴位,如腰痛配合委中穴(位于腘窝),内脏痛还需配合背俞穴,风寒感冒配合风门、大椎穴等;其他疾病根据辨证、辨病、辩经、经验取穴等选穴配方。 很多人认为留罐越久,效果越好,但其实不是,拔罐也要控制好时间,留罐不是越久越好。一般留5-15分钟比较适合,若罐大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

腰俞的位置示意图

腰俞穴位于人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阴谷的位置示意图

科学定位:在腘窝内侧,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快速取穴法:俯卧位,微屈膝,从膝内高骨向后缘推,在腘横纹内侧端可触及两条筋(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腱),两筋之间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