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尿不湿会影响腿型吗 如何预防宝宝O型腿
用尿不湿会影响腿型吗 如何预防宝宝O型腿
1、不要让孩子过早学站立和走路。
宝宝长到6个月时,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8~9个月时,可以进行扶站练习;到了10个月,则可以进行独立站;11月时可进行走步训练;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孩子独立站立的年龄不宜早于9个月。
2、常常带宝宝晒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宝宝吸收钙质,对预防佝偻病、O型腿或x型腿大有益处。如果不清楚宝宝O型腿是不是缺钙导致的,不要盲目补充补钙制剂。
3、定期到医院体检
体检是能帮助尽早发现宝宝的健康问题,也是预防佝偻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怎样可以让宝宝拥有完美腿型
诊断
3岁内婴幼儿常有“O型腿”
“我们平常所说的‘O型腿’和‘X型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朱微微说,孩子的腿型发育是一个旋转的过程。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呈现15°左右的内翻,由于很多人认为这是尿布造成的,因此又叫尿布腿;到了1岁半左右时,孩子的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则变成了直腿;2岁半至5岁时,腿型开始出现膝外翻,表现为轻型的“X型腿”;到了8岁左右,孩子的腿基本上长成了成人的腿型,即5度~15度的X型膝外翻。“虽然此时正常的腿型是5度~15度的膝外翻,但由于人体腿部肌肉凹凸有致,但在视觉效果上看就是一双美丽的直腿。”
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膝内翻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膝外翻;到7岁时,这一比例下降到2%以下。也就是说,孩子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O型腿”和“X型腿”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矫正,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多注意观察即可。
但如果双腿的“O型腿”或“X型腿”不对称,或者角度过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龄变化的孩子,就有可能属于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了。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宗汉提醒,如果发现孩子的腿型异常,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做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原因
缺乏维D是主因
朱微微表示,造成“O型腿”或“X型腿”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从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佝偻病表现。但“O型腿”或“X型腿”并不是佝偻病,而只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症状。
除了缺乏维生素D,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软骨发育不良、外伤、肿瘤、先天异常等都有可能导致O型腿或X型腿,但这些情况都比较罕见。朱微微表示,如果在常规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仍然出现“O型腿”或“X型腿”,则一般考虑是代谢性异常或遗传因素造成的“O型腿”或“X型腿”。
另外,朱微微表示,一部分孩子过早站立或学步,因其骨骼发育无法适应运动强度,也容易导致“O型腿”或“X型腿”。“孩子单独站立的年龄不应早于9个月。”朱微微说,宝宝长到6个月时,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8~9个月时,可以进行扶站练习;到了10个月,则可以进行独立站;11月时可进行走步训练;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
“常使用学步车会对宝宝的腿脚发育产生影响。”林宗汉说,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时,喜欢把孩子交给学步车,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那是因为学步车会压迫幼儿的髋关节,还会导致幼儿的平衡功能失调,使孩子对学步车产生依赖性,甚至对生殖器造成压迫。林宗汉建议,家长在带孩子做家务分身乏术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但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一天下来不宜超过1小时。
预防
定期到医院体检
宝宝患了“O型腿”或“X型腿”,长到几岁时将变得难以矫正?朱微微表示,2岁半后,开始进入佝偻病后遗症期,如果是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O型腿”或“X型腿”的孩子,到了2岁半后,母婴便很难通过药物纠正了。
因此,对于3岁前的宝宝,多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O型腿”或“X型腿”的重要方法。
由于孩子的腿型处在变化的发育过程中,很多妈妈不易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患上了“O型腿”或“X型腿”。朱微微建议,3岁内的婴儿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3年内至少体检8次。
不过早学站立和走路,不长时间保持一个方向的睡姿或坐姿,都是预防宝宝患“O型腿”或“X型腿”要注意的事项。
治疗
分程度进行治疗
由于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O型腿”或“X型腿”,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林宗汉表示,如果是轻度,通过改善饮食、注意营养即可改善。除了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钙质的吸收,还要使各方面的营养均衡,给钙质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
如果是中度的腿部畸形,则要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方法,同时改善饮食营养,多注意户外运动。
如果是重度的腿部畸形,除了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注意饮食营养、户外运动,还要定期进行检查,直到发育基本定型为止。
如果仍然得不到很好的纠正,可以进行手术矫正。但林宗汉表示,这种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的“O型腿”或“X型腿”情况非常少见。
除非“O型腿”或“X型腿”已严重到使人体腿部的负重不正常,否则医生也并不提倡为了美观而进行此类手术。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选择穿上清凉的短装,露出双腿。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出现“O型腿”或“X型腿”,多数都能通过补充维生素D自行矫正,不必过于担心。
婴儿背带真的会影响宝宝的腿型
妈妈的苦恼:背带会让宝宝腿型不好看?
网友葫芦哥:小葫芦出生后,家里的老人喜欢用背带背着宝宝,觉得可以随时看着宝宝心里安心些。可是老婆大人确实坚决反对,理由是背带会影响孩子的腿型,严重的还会罗圈腿。
说起婴儿背带这个东东,可不是什么新生的事物,从古代开始,老百姓们为了腾出手来干活,用宽大的布绳把宝宝绑在身上,在干活与带娃之间取得平衡。随着时代的变迁,“背带”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育儿用品;经过演变,背带由当初的一根绳子成为了目前市面常见的流行样式。
言归正传,很多妈妈觉得宝宝的骨骼软,而用婴儿背带,宝宝的腿要八字分开,这样不利于骨骼生长,会影响孩子腿型,甚至担心造成将来的O型腿。这种担忧听起来似乎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哟!
背带:冤枉啊! O型腿不是我的错
“神马?孩子O型腿跟我有什么关系?”背带一听到宝宝O型腿与它有关系,不乐意了。呃,这也不能怪人家,谁让背带过去有劣迹呢?这事还得从以前说起,以前父母们因为要做家事,会把宝宝长时间的背带背后,这样时间久了,宝宝的腿型自然是受到了影响。只是这O型腿确实冤枉了咱们的背带哦。宝宝O型腿主要是因为膝关节发育出现了异常,而且如果宝宝缺钙或是缺维生素D引起佝偻病,也是会并发O型腿。
背带:妈妈的“袋鼠式护理”
小袋鼠在出生来后非常微弱,会立即被存放到袋鼠妈妈的保育袋里,直到一年后断奶了才正式离开保育袋。小编觉得婴儿背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妈妈的“保育袋”,用背带背着宝宝则类似现在国外流行的“袋鼠式护理”。
小宝宝们喜欢父母的怀抱。不少父母都有感觉,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做鬼脸逗她笑,或是给好吃的哄着都不如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来得有效。而“袋鼠式护理”也正是如此,这是父母与宝宝保持亲密接触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袋鼠式护理”,宝宝能够体验到与父母的联系,与父母之间的互动也更多。让爸爸妈妈像“袋鼠”一样把宝宝抱在胸前,能够让宝宝有熟悉感和安全感,增进彼此亲子情感,更有利于宝宝的心智发展。
科学使用,设计合理,无碍宝宝健康
婴儿背带作为一种古老的育儿用品,从古代一直传用到现在,有着历史文化可追溯,而少数民族的背带更是体现了当地的社会风俗,像在四川的一些地方,孩子满月的时候,还有外婆得给外孙送背带的习俗。到底背带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腿型,要不要给宝宝用背带呢?这个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
宝宝用尿不湿会导致O型腿吗
关系不大。
O型腿也就是罗圈腿,主要是膝外翻,由遗传或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造成,后天过早站立爬行,导致腿部骨头变弯也容易形成O型腿,与用尿不湿关系不大。
不过,由于婴儿期骨骼非常软,如果宝宝用加宽的尿不湿,吸尿后又继续膨胀,走路、爬行时腿部骨骼长期受到挤压撑开,可能会对腿型造成一定的影响。
加宽纸尿裤导致宝宝O型腿
加宽纸尿裤备受青睐
据一位负责商场和超市渠道的纸尿裤经销商透露:其实对厂家来说,加宽纸尿裤的裆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但是可以打着防侧漏的卖点,如果再升级一下包装,一包六、七十片的纸尿裤比普通的就要贵出20-30元。利润高,厂家当然愿意设计、生产。在一些百货卖场和超市的纸尿裤货架上,笔者发现每个超市均至少有4-5个婴儿纸尿裤品牌出售,打着防侧漏、吸水性强的功能性产品不在少数。一位卖场促销员的交流中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的妈妈们普遍认为,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更换次数少了,平均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横向膨胀 纸尿裤增宽3.5厘米
网上一位细心的妈妈总结了几款纸尿裤的使用经验发现: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妈妈们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
那么加“宽”是否意味着给宝宝的大腿加“压”呢?对此,产品研发人员李先生表示:为保证纸尿裤的吸收速度和防止排尿期间的漏液,的确可以采用加宽加厚的设计,并且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但是只要不过分膨胀造成宝宝双腿内侧压力过大,就不可能导致O型腿。
而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做出具体规定。笔者致电多家纸尿裤厂商,大多受访者均表示纸尿裤加宽与宝宝O型腿的形成无直接关联。
肌肉力学失衡 可能导致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相关育婴专家表示:婴儿骨骼较软,且腿部的脂肪分布与成人不同,大腿和小腿会比较丰满。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纸尿裤裆部如果超出一定宽度,吸尿后横向膨胀,相当于给宝宝的腿部施加了一股外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妈妈们需要警惕。
另外专家也提醒妈妈:婴儿虽然单次排尿量不多,一天总量在400-500毫升左右,但单片纸尿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勤换以减轻宝宝腿部压力。
纸尿裤和绑腿 中西合璧齐上阵
事实上,担心宝宝O型腿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都不在少数。
“婆婆当初就提醒我包纸尿裤不好,小孩子骨头软,腿容易长不直”、“我们都是晚上睡觉用纸尿裤,白天用尿布的,就是怕一直包着宝宝会O型腿”……此类说法在网上频繁出现。
一位妈妈的对策是:纸尿裤还是要用的,但是婆婆为了宝宝腿长得直,一周会包尿布、绑腿那么几天。当然,也有部分妈妈表示不用担心“纸尿裤国外都使用几十年了,也没见他们O型腿啊”,不少妈妈也建议“可以多多给孩子把尿,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宝宝O型腿,目前还没有定论。除了呼吁企业在设计纸尿裤时更科学,不要为迎合销售卖点而盲目加宽纸尿裤,也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引起足够重视。
关于纸尿裤的传言可信吗
穿纸尿裤会引发尿布疹
纸尿裤使用不当确实可能引发尿布疹,如果合理使用反而是很有效的预防尿布疹的手段。尿布疹是由于尿液长期浸泡宝宝皮肤引起的。因此,保持宝宝屁屁的干燥是预防尿布疹的关键。而纸尿裤的作用就是吸收尿液和汗液保持皮肤干燥。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不要给宝宝穿过紧的纸尿裤,并要根据季节特点选择薄厚适合的款式,尽量选择具有尿湿提示的纸尿裤,以便及时更换。
穿纸尿裤会损伤屁屁的肌肤
只要做到正确使用纸尿裤就不会对屁屁周围皮肤造成影响。质量合格的纸尿裤表面都是特制的材料,而且大部分还带有芦荟精华,能在宝宝小屁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会对宝宝皮肤造成影响。如果妈妈没有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会使纸尿裤里的温度高于宝宝体温,把宝宝体内的水分吸收走。加之宝宝皮肤防摩擦的角质很薄,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很少,皮肤本来就薄而缺乏弹性,一旦水分流失就很容易出现生殖器周围皮肤很皱的现象。因此,妈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更换尿湿的纸尿裤,以防损伤屁屁周围的皮肤。
穿纸尿裤会导致脐带发炎
新生宝宝尚未脱落的脐带如果长时间被纸尿裤裤腰部位摩擦,是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出血等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筒单。妈妈可在给宝宝穿好纸尿裤后,将纸尿裤裤腰贴近脐带的部分向内折或向外翻,只要保证纸尿裤不接触脐带根部,就不会导致脐带发炎。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特别为新生宝宝设计的肚脐凹型的纸尿裤,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纸尿裤对脐帯的摩擦。
穿纸尿裤会得O型腿
0型腿是因为缺括导致的,与是否穿纸尿裤没有关系。如果宝宝尿湿的纸尿裤没有及时更换,纸尿裤因为尿液浸泡向左右方向膨胀,就容易给宝宝大腿两侧向外扩张的力,大腿长期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就額呈现类似O型腿的状态,给宝宝的行走带来不便,长此以往,对宝宝的骨骼发育也有不利影晌。因此,妈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并尽量选择尿湿后纸尿裤向前后方向膨胀的纸尿裤类型。
男宝宝穿纸尿裤会影响将来的生育能力
目前尚没有研究证明穿纸尿裤和男性不育有关。男性的不育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遗传、发育、环境、营养等多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导致不育症的发生。之所以怀疑穿纸尿裤对男宝宝的生育能力有影响,是因为穿纸尿裤后男宝宝阴囊内的温度显著提高。事实上,研究发现,即使是使用传统的布尿布,男宝宝阴囊内的温度也会提高,因此,不能就此认定穿纸尿裤会影晌宝宝的生育能力。
穿纸尿裤会耽误入厕训练
传统纸尿裤确实存在宝宝进行如厕训练时穿脱很不方便的问题,但现在妈妈已经不必因此而烦恼了。成长裤、拉拉裤等新型的纸尿裤是专门为开始进行如厕训练的小宝宝设计的。它的腰部是环状松紧带设计,而不是传统纸尿裤的黏贴胶带,穿脱就像布质小内裤一样非常方便。
预防宝宝O形腿该怎么做
定期到医院体检
宝宝患了“O型腿”或“X型腿”,长到几岁时将变得难以矫正?朱微微表示,2岁半后,开始进入佝偻病后遗症期,如果是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O型腿”或“X型腿”的孩子,到了2岁半后,便很难通过药物纠正了。
因此,对于3岁前的宝宝,多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O型腿”或“X型腿”的重要方法。
由于孩子的腿型处在变化的发育过程中,很多妈妈不易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患上了“O型腿”或“X型腿”。朱微微建议,3岁内的婴儿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3年内至少体检8次。
不过早学站立和走路,不长时间保持一个方向的睡姿或坐姿,都是预防宝宝患“O型腿”或“X型腿”要注意的事项。
加宽纸尿裤导致宝宝O型腿吗
据一位负责商场和超市渠道的纸尿裤北京经销商透露:其实对厂家来说,加宽纸尿裤的裆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但是可以打着防侧漏的卖点,如果再升级一下包装,一包六、七十片的纸尿裤比普通的就要贵出20-30元。利润高,厂家当然愿意设计、生产。在一些百货卖场和超市的纸尿裤货架上,笔者发现每个超市均至少有4-5个婴儿纸尿裤品牌出售,打着防侧漏、吸水性强的功能性产品不在少数。一位卖场促销员的交流中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的妈妈们普遍认为,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更换次数少了,平均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横向膨胀 纸尿裤增宽3.5厘米
网上一位细心的妈妈总结了几款纸尿裤的使用经验发现: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妈妈们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
那么加“宽”是否意味着给宝宝的大腿加“压”呢?对此,产品研发人员李先生表示:为保证纸尿裤的吸收速度和防止排尿期间的漏液,的确可以采用加宽加厚的设计,并且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但是只要不过分膨胀造成宝宝双腿内侧压力过大,就不可能导致O型腿。
而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做出具体规定。笔者致电多家纸尿裤厂商,大多受访者均表示纸尿裤加宽与宝宝O型腿的形成无直接关联。
肌肉力学失衡 可能导致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相关育婴专家表示:婴儿骨骼较软,且腿部的脂肪分布与成人不同,大腿和小腿会比较丰满。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纸尿裤裆部如果超出一定宽度,吸尿后横向膨胀,相当于给宝宝的腿部施加了一股外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妈妈们需要警惕。
另外专家也提醒妈妈:婴儿虽然单次排尿量不多,一天总量在400-500毫升左右,但单片纸尿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勤换以减轻宝宝腿部压力。
纸尿裤和绑腿 中西合璧齐上阵
事实上,担心宝宝O型腿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都不在少数。
“婆婆当初就提醒我包纸尿裤不好,小孩子骨头软,腿容易长不直”、“我们都是晚上睡觉用纸尿裤,白天用尿布的,就是怕一直包着宝宝会O型腿”……此类说法在网上频繁出现。
一位妈妈的对策是:纸尿裤还是要用的,但是婆婆为了宝宝腿长得直,一周会包尿布、绑腿那么几天。当然,也有部分妈妈表示不用担心“纸尿裤国外都使用几十年了,也没见他们O型腿啊”,不少妈妈也建议“可以多多给孩子把尿,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宝宝O型腿,目前还没有定论。除了呼吁企业在设计纸尿裤时更科学,不要为迎合销售卖点而盲目加宽纸尿裤,也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引起足够重视。
天呐!这些育儿方法是错的
1.给宝宝挤乳头
宝宝出生后,家里的长辈会给宝宝挤乳头。长辈们认为,男娃不挤乳头,以后乳房会变大;女娃不挤乳头,以后乳腺管会不通或者出现乳头凹陷。
正确姿势:
宝宝出生后的一个星期里,不管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有可能发生乳房肿胀,甚至会有乳汁流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宝宝在妈妈体内受激素影响导致的。宝宝出生后,激素水平会慢慢下降,肿胀也会随之消失。
如果给宝宝挤乳头,有可能会造成宝宝患上乳腺炎,影响乳腺发育。
2.给宝宝去胎毒
有很多父母认为,妈妈体内的湿毒会导致宝宝患上皮疹、湿疹、黄疸和鹅口疮,因此会给宝宝喝中药来排毒。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中药含有一定的毒性,不但会让宝宝肠胃功能受损,还会影响宝宝正常的身体发育。另外,宝宝的胃容量有限,吃完中药后会影响母乳喂养,导致营养不良。
正确姿势:
宝宝患上皮疹、湿疹、黄疸和鹅口疮,要及时去医院看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正确方法进行治疗。
3.给宝宝喝葡萄糖水
宝宝刚出生,妈妈还没有分泌出母乳,这时有很多老人会给宝宝喝葡萄糖水。殊不知,宝宝出生时,身体会储备足够多的能量,能满足3天的代谢需求。因此给宝宝喝葡萄糖水完全没必要,而且不利于妈妈尽早下奶。
正确姿势:
妈妈在宝宝出生后要尽快让他吮吸乳房,促进母乳生成。只要宝宝体重没有明显下降,就应给他吃妈妈的母乳。宝宝吃妈妈的初乳增强免疫力,防止发生过敏,对减轻黄疸症状也有帮助。
4.给宝宝绑腿
家里很多老人有给宝宝绑腿的传统,认为这样可以预防O型腿。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宝宝在两岁前有罗圈腿的表现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通常会自动矫正过来。如果宝宝的O型腿是病理性的,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不管怎么说,绑腿并不能预防宝宝O型腿,反而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
正确姿势:
让宝宝双腿自由活动,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
这些习惯会导致宝宝得O型腿
宝宝在出生或走路的时候,妈妈常会看到宝宝的腿型不好看,因而担心宝宝是不是O型腿。其实宝宝在3岁之内出现膝内翻是很正常的。一些小宝宝在生下来时腿看起来是O形的,这是因宝宝在子宫时,腿长期弯曲,所以出生时就有O型腿的现象是正常的。另一个因宝宝的腿短胖,所以在开始能够站立或走路时会变得更明显,但随着腿部力量变强,能承担起身体体重时,就会开始变直了。
O型腿形成原因:
1、过早负重,例如过走路或过度肥胖,都易因负重造成骨骺发育异常。
2、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时间不对造成宝宝营养跟不上。
3、宝宝患有佝偻病。
宝宝O型腿预防:
平时需要注意睡姿和坐姿,不要趴着睡。同时避免过度的矫正。建议晚上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给孩子多翻翻身,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睡觉也很容易会有o型腿。
选择了不合适,不贴身的纸尿裤也会对宝宝造成o型腿。过分宽大的纸尿裤还会影响孩子走路等等。
选择适合东方宝宝设计的纸尿裤;
针对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纸尿裤;
给宝宝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预防。
宝宝O型腿矫正:
1.当宝宝出现O型腿时,妈妈不要使用绑腿的老办法来矫正。轻微O型腿可以选择在家里矫正。
2. 弯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膝盖上,膝盖朝向内保持10秒,再还原站立,做5~10次。
3. 按摩法。根据孩子膝关节畸形的方向,两手分别抓住大腿和小腿,两个拇指顶在膝关节凸起侧,双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关节两侧韧带松弛,关节位置松动。每天按摩3 ~ 5 次。
4.宝宝O型腿状况严重、大小腿夹角大于10℃时,应去医院听取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