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吃什么药好得最快 黄柏赤芍清热止痢茶
上火吃什么药好得最快 黄柏赤芍清热止痢茶
材料:黄30.5克,赤芍、绿茶各3克。
冲泡方法:将黄柏和赤芍- -同放人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取汁,然后用汁液冲
泡绿茶。没泡15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解析: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于湿热泻痢、黄疽.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虚泄写,胃弱食少者不宜饮用。
中医治疗流鼻血的方法
1.肺经热盛 治法:疏风清热 凉血止血 方药:黄芩汤(《医宗金鉴》)加减:黄芩9g、山栀子9g、连翘12g、桑白皮12g、薄荷9g、荆芥6g、赤芍12g、丹皮12g、麦冬9g、白茅根15g、侧柏叶9g、大蓟9g、小蓟9g、甘草6g、咳嗽痰稠者加瓜蒌仁、贝母
2.胃热炽盛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清胃汤(《脉固症治》)合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黄芩15g、黄连6g、芦根12g、藕节9g、升麻9g、生石膏(先煎)30g、生地15g、丹皮12g、赤芍12g、犀角(冲服)2g、大蓟9g、白茅根15g、若失血过多、加黄精、桑椹子等以养血止血。
3.肝火上逆 治法:清肝泻火、降逆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龙胆草6g、山栀子9g、黄芩9g、柴胡12g、木通6g、生地15g、车前子18g、泽泻2g、当归12g、甘草6g、羚羊角(冲服)1.5g、代赭石15g、钩藤15g、茜草12g、侧柏叶9g、血量多可酌加白茅根、仙鹤草、旱莲草等、口干甚者、可加麦冬、元参以养阴生津
4.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养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医方考》)加味:熟地黄15g、山萸肉9g、山药30g、茯苓12g、泽泻12g、丹皮6g、知母6g、黄柏6g、阿胶10g、旱莲草12g、桑椹子9g、仙鹤草9g、白及9g。
性早熟的患者吃什么
一、辨证选方
1.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泻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生地、山萸肉各10g,山药、泽泻、白芍各6g,丹皮、黄柏各3g。白带多加椿根皮、芡实;阴道流血加早莲草、仙鹤草。
2.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舒肝泄火。方药:加味逍遥丸加减。柴胡、泽泻、郁金各10g,黄芩、山栀、赤芍、丹皮各6g,龙胆草3g。白带量多腥臭加黄柏、椿根皮;面红烦躁加生地、知母;便干溲赤加熟军、竹叶。
二、专方验方
1.滋阴泻火丸:生地9g,知母9g,元参9g,夏枯草9g,黄柏9g,泽泻9g,炙龟板12g,赤芍9g,生甘草6g。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丸,每日2次。适用于性早熟属阴虚火旺者。
2.滋阴安神汤:夜交藤15g,枣仁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10g,枸杞子10g,山药10g,丹皮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性早熟属肾阴不足者。
3.舒肝清热汤:柴胡8g,黄芩8g,泽泻8g,枳壳8g,白芍8g,元参10g,当归10g,生地10g,浙贝10g,夏枯草12g,茯苓12g,赤芍6g,丹皮6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性早熟属肝火旺盛者。
4.清热泻火方:龙胆草4.5g,生地10g,知母10g,黄柏10g,丹皮10g,夏枯草10g,茯苓10g,泽泻10g,柴胡10g,生麦芽10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性早熟属肾阴不足,虚火妄动者。
小孩子拉痢疾怎么办呢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梁贯洲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拉痢疾的中医辨证治疗
1、湿痢疾
治法: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大黄、槟榔荡热去滞,通因通用;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芍药、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肉桂辛温,反佐芩、连。大黄之苦寒,共成辛开苦降之势,以散邪气之结滞。痢疾初起,去肉桂,加银花、穿心莲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解表散邪,或用荆防败毒散,逆流挽舟。兼食滞者,加莱菔子、山楂、神曲消食导滞。痢下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口渴喜冷饮,证属热重于湿者,加白头翁、黄柏、秦皮直清里热。痢下白多赤少,舌苔白腻,证属湿重于热者,去黄芩、当归,加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运脾燥湿。痢下鲜红者,加地榆、丹皮、仙鹤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2、寒湿痢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行血。
方药:胃苓汤加减。
3、疫毒痢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4、虚寒痢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固脱。
方药:真人养脏汤加减。
5、阴虚痢
治法:养阴泄热,清肠止痢。
方药:驻车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6、休息痢
治法:益气健脾,调气导滞。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肝火犯胃
由于恚怒伤肝,疏泄不畅,气机阻滞,日久化火,逆犯胃气,失于和降而致。症见吐血鲜红,或呈褐色,便如柏油,嗳气恶心,脘胁胀闷,烦躁易怒。舌质红,少苔,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和胃止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香附、川楝子、郁金、黄芩、山栀、川楝子、龙胆草、吴茱萸、仙鹤草、甘草等。
脾气虚损
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中阳不振,虚寒内生而致。症见胃脘隐痛,呕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甚则呕血,大便色黑。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摄血宁神。方选归脾汤化裁,药用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茯神、酸枣仁、砂仁、伏龙肝、焦地榆、槐花、甘草等。
热伤胃络
由于恣食肥甘,偏嗜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停滞,日久化热而致。症见脘腹胀闷,衄血呕血,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大便黑干,小便黄赤。舌质绛红,苔黄燥,脉象洪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选三黄泻心汤化裁,药用黄芩、黄连、大黄、赤芍、丹皮、生石膏、知母、生地黄、侧柏炭、大蓟炭、甘草等。
瘀血阻络
由于久病胃痛,反复发作,气机不利,伤及胃络,血瘀阻滞,不通则病而致。症见胃痛拒按,痛处不移,宛如针刺,夜间尤著,或彻胸背,呕血便血。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选金铃子散加味,药用川楝子、元胡索、丹参、五灵脂、生蒲黄、赤芍、广木香、佛手、制没药、制乳香、甘草等。
就算是没有患上糜烂性胃炎的朋友在生活中也要注意科学的饮食习惯,这样也可以预防糜烂性胃炎的产生,已经患上糜烂性胃炎的朋友不仅要注意饮食的习惯还要进行专业的治疗,两者相结合,疾病才能好得更快,最后祝大家早日恢复健康的身体。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治疗赤痢多腹痛
赤芍可以行淤止痛,取赤芍药100克 黄柏100克(以蜜拌合)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 以淡水煎至一半,去滓,稍热服用,此方对于治疗赤痢腹痛有一定的疗效。
痢疾都有哪些类型
(一)湿热痢
症状: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大黄、黄芩、黄连、肉桂、金银花。
(二)疫毒痢
症状: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方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银花、地榆、牡丹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
(三)寒湿痢
症状: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
(四)阴虚痢
症状: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瓜蒌。
(五)虚寒痢
症状: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肉桂、粳米、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当归、白芍、木香。
(六)休息痢
症状: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黄连、枳实、木香、槟榔。
侧柏叶配伍应用
配白芍:侧柏叶凉血止血,入血分既能凉血,又去血分之湿热;生白芍凉血清热。二药合用,凉血育阴而止血,治热迫血行之月经过多,胎热腹痛。《得配本草》:“配白芍,治月水不断”。
配干姜炭: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于姜炒炭,辛苦热,能温中止血,守而不走。二药配伍,取侧柏叶之清降,折其上逆之势,用干姜炭温守中阳,使脾能统血,气能摄血。二药合用,清降温中并行,寒热同用,相行而不悖。仍属温阳摄血法范畴。《金匮要略》柏叶汤,即用柏叶和姜,治吐血不止。
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为凉血止血之佳品;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清热生津,又可凉血止血。二药协同,增强凉血止血之效。且有益阴清热之功。可治疗各种热证出血,诸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效果颇佳。因生地味厚滋腻,侧柏叶味苦性寒,有伤中碍运之弊,只取暂用,不宜久服。临床应用中也常以侧柏炭和生地炭合用,此凉血作用已弱,收敛止血力较强,对于势不著或脾胃虚弱之人,用之较为适宜。
配蒲黄:侧柏叶清血分湿热而止血;蒲黄止血行血。二药相配,凉血止血行血,可治崩漏属热者。
配黄连: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连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图经本草》即用柏叶配黄连,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济急仙方》亦选用柏叶配黄连,治“小便尿血”。
赤芍产于哪里及药物选方推荐
赤芍至今仍是活血化瘀的重要品种,也是不少中成药生产的主要原料。从70年代后期,出口量逐年增多,最高年出口量达50万公斤,远销日本、韩国及南洋一带,在国外享有声誉。赤芍野生资源比较丰富,芍药花艳丽,有观赏价值。已有不少地区移植于街道、花园、庭院等处,既能美化市容,净化环境,又能增加药源,生产潜力较大。赤芍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连年采挖,近山区资源明显减少,远山区采挖困难;家种赤芍,生长年限长,收入较低,发展缓慢;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跟不上,销售受到限制。因此,应有计划地保护近山区资源,使其休养生息,恢复资源,重点开发远山区资源;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人工栽培;加强新疗效、新用途的研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药方选录
1、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100克 黄柏100克(以蜜拌合涂炙令尽 锉).上药 捣筛为散 每服15克 以淡浆水一中盏 煎至五分 去滓 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 炙)、地榆各50克.上三味捣筛 每服15克 以浆水一盏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3.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 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5克 水煎 空心服.(《博济方》) 4.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 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 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5.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 为末 盐一捻 水二盏 煎至一盏 去渣服 食前[3].(《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赤芍是历史上产销相对平稳的品种,虽有振荡但幅度都不是很大,这是由其资源丰富,产区广泛所决定的。近年来赤芍价格相对较高,一是连年低价消化了赤芍的库存。二是由于物价的提高,药材普遍涨价,赤芍有所上涨也在情理之中。三是人为的囤积,赤芍后市会以小幅振荡上涨为主。
“五色带”对应的妇科炎症及方剂
白带 脾虚湿盛型
白带湿盛因火衰,肝郁脾虚身倦怠,
终年累月滑不禁,肝脾同治最合拍。
完带汤
妇人白带完带汤,山药人参二术尝,
车前白芍生甘草,陈柴芥穗合成方。
青带 肝郁湿热型
肝郁湿热带色青,带质黏稠气味腥,
少腹刺痛大便干,疏肝解郁湿热平。
加减逍遥散
加减逍遥苓柴芍,茵陈陈皮生甘草,
栀子清热用火炒,肝郁湿热青带消。
黄带 湿热下注型
黄带缘由湿热生,色如浓茶腰腹痛,
小便烧淋味腥秽,专补任脉效最灵。
易黄汤
妇人黄带易黄汤,山药芡实各一两,
黄柏二钱车前一,白果十枚服之良。
黑带 湿热郁毒型
湿热郁毒黑带成,少腹刺痛外阴肿,
发热口渴喜冷饮,清热解毒除湿灵。
利火汤
妇人黑带利火汤,黄连石膏知母藏,
栀子大黄术苓配,车前留行寄奴良。
赤带 阴虚肝郁型
妇人赤带淋不尽,阴虚内热肝气盛,
纳呆便溏伴低烧,清肝泻火兼止淋。
清肝止淋汤
清肝止淋当归芍,生地丹柏大红枣,
黑豆牛膝香附配,亦可方中加阿胶。
治疗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葛根芩连片
主要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适用病症: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克,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重用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是为君药;黄芩、黄连清肠胃之热邪,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并能调诸药,是为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拉肚子腹泻的中医治疗
1、湿热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白芍15g,黄连9g,黄芩12g,大黄6g,当归12g,木香9g,槟榔10g,金银花,川芎9g,麦芽12g,山楂15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黄连、黄芩、大黄清热化湿解毒,兼以推荡积滞;白芍、当归、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川芎行气活血;麦芽、山楂消食化滞;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止痛之功效。推荐阅读:腹泻还能喝牛奶吗?宝宝拉肚子能喝牛奶吗?
2、疫毒痢型拉肚子:
【主症】起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以致失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更甚者津液耗伤,四肢厥冷,神志昏蒙,呕吐频繁,惊厥频频,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2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2g,当归12g,地榆12g,木香6g,大黄9g,秦皮10g,金银花30g,茯苓15g,赤芍10g,牡丹皮10g,山楂15g,甘草。
【方解】方中以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秦皮清热解毒化湿;牡丹皮、地榆、赤芍、金银花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当归补血活血,木香理气导滞;茯苓健脾化湿;山楂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调气行血,凉血止痢之功效。
3、寒湿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化寒湿,行气和血。
【方药】胃苓汤加减。
白术12g,苍术12g,桂枝9g,厚朴10g,炮姜6g,茯苓15g,陈皮12g,白芍,当归10g,木香9g,槟榔10g,麦芽12g,甘草6g。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厚朴燥湿运脾;桂枝、茯苓、炮姜温化寒湿;陈皮、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当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麦芽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温化寒湿,调气行血,健脾和中,切中寒湿痢之发病机制。
4、虚寒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人参10g,白术12g,诃子6g,罂粟壳6g,肉豆蔻9g,赤石脂15g,肉桂6g,炮姜6g,当归12g,补骨脂10g,白芍10g,木香6g,建曲12g,甘草6g。
【方解】方中赤石脂、诃子、罂粟壳、肉豆蔻收涩固脱;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炮姜、肉桂、补骨脂温,补脾肾阳气,暖中散寒;木香行气导滞;建曲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之意,温补、收涩、固脱之力较强,颇合虚寒痢之病情。
5、休息痢型拉肚子:
【主症】初痢、暴痢之后,长期迁延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倦怠怯冷,常遇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经常或间有赤白黏冻。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加味。
人参10g,白术10g,干姜9g,黄连9g,木香9g,槟榔10g,当归12g,山楂炭,甘草6g。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湿热余邪: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养血活血,山楂炭化瘀消食治痢;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之剂,用于久痢不愈、寒热夹杂、时发时止的休息痢,可谓药证相符。
6、阴虚痢型拉肚子:
【主症】痢下日久不愈,下痢赤白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腹脐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口干。舌质红绛少苔,或舌光红泛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肠。
【方药】驻车丸加减。
黄199g,阿胶10g(烊化),当归12g,炮姜Sg,白芍12g,黄芩12g,瓜蒌,陈皮10g,沙参15g,石斛12g,山楂炭12g,甘草6g。
【方解】方中黄连、黄芩苦寒以清肠止痢;阿胶、当归养血活血;炮姜温中健脾,制黄连、黄芩苦寒之太过;沙参、石斛养血生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瓜蒌、陈皮调畅气机;山楂炭化瘀消食治痢;甘草兼能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养阴生津,养血活血,清化肠道之湿热而止痢,切中阴虚痢之病机。
7、苦辣土性热,味辛辣,辛开苦降,渗透性好,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胃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功能性腹泻,寒性腹泻,小儿腹泻都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使用方法:苦辣土5克,用米醋或白开水和糊,揉成饼状,加热后贴神厥穴(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一般一次就见效。病症不同,需要10-40次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