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宝宝的哭声语言
如何判断宝宝的哭声语言
1、我饿了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2、我累了
宝宝累了、困了的时候,他的哭声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此外,他还有打哈欠,揉眼睛等小动作,或者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
3、我热了
宝宝的哭声连贯,手心很热,额头上潮乎乎的,还不断地蹬腿。“太热了,我很不舒服!”新生儿喜欢身体暖暖的感觉,这和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一样舒服。
宝宝爱哭的12个原因
哭是小宝宝的本能反应。小宝宝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哭闹是他(她)们表达感情、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出各种要求和意愿的表达形式,充满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宝宝不同的哭声表示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反应,年轻的父母应该通过察颜辨声来熟悉和了解宝宝的这种独特的语言,根据宝宝哭声的高低、强弱、面部表情及手舞足蹈的程度来综合判断、细心观察,就能正确地理解和寻找啼哭声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原因。
1.饿了:新生儿是真正的多餐者,每隔几小时就要喝奶。孩子如果饿了,便会用大哭来催促你。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握好宝宝的用餐时间,别让他等得太久了。
2.要打嗝:宝宝吃奶时,如果吸进了空气,感到胀气、不舒服,也会大声哭诉。所以喂奶时,要给宝宝休息的时间,并轻拍后背,让他舒舒服服地吃饱。
3.不舒服:如果宝宝的尿布不及时更换,让小屁股呆在潮湿的脏环境里,也会让他号啕大哭。因此要及时检查宝宝的尿布,给他一个干燥舒适的环境。
4.太累了:宝宝也有累的时候,比如长时间不睡,就会烦躁得哭出来。新生儿每天要睡16个小时,甚至更多,所以每天让宝宝睡足觉,他才有足够的精力认识这个世界。
5.缺乏安全感:让宝宝四肢自由玩耍是必要的,但有时他会因此缺乏安全感,甚至哭起来。用毛毯等较轻的被子把宝宝包起来,他也会很快乐。
6.想活动:一味让宝宝躺着会让他哭闹不止,此时,如果把他抱在怀里走走路,外出透透气,或者在摇篮里荡两下,他们就会“阴转晴”了。
7.感到孤单:如果宝宝醒来看到空无一人,就会因为孤单哭起来。此时,如果你能深情地看着他,温柔地说说话,或者轻轻抚摸、拍打,就会立刻让宝宝笑逐颜开。
8.着凉或太热:过冷或过热会让宝宝不舒服,啼哭就是他不适应温度的信号。细心的妈妈要随时想到宝宝的感受,及时增减衣物或调解室内温度。
9.想吮吸:提供宝宝可以吮吸的东西也是让他停止啼哭的好办法。因为吮吸对宝宝来说,是很惬意和舒服的动作,即使不饿,也可以给他们个奶嘴叼一会儿,他们会很配合。
10.环境太吵:如果听到太多噪音,看到不停移动的物体,都会引起宝宝的“反抗”。此时,抱抱他,给他安静的空间,或者听听海浪的声音、单调的声音(如电风扇的转动声、吸尘器的声音),都会让他安静下来。
11.胃部不舒服: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如果吃了辛辣、易胀气或含咖啡因的食物,宝宝也会受到影响,并因为胃部不适而哭泣。此时,母亲需要调整饮食,再观察宝宝的不适感是否缓和。
12.定期无意义的哭泣:很多宝宝会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啼哭,这可能没有具体的原因,妈妈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慰、爱抚,让他在你的关心和爱护中寻找到慰藉。
宝宝半夜哭闹不止是为哪般
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夜间惊醒、烦躁不安、睡的不安稳经常啼哭,那有可能是宝宝缺钙。一般来说宝宝缺钙或者血钙低,很容易引起宝宝大脑神经兴奋,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夜间惊醒啼哭,这个时候妈咪们应该多给宝宝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并且要经常带宝宝出去晒太阳。宝宝如果缺乏维生素B1也很容易引发夜间哭闹。所以每日需要给宝宝补充5-10mg的维生素B。
除了缺乏维生素引发的夜间哭闹,妈妈们还可以从宝宝的哭声中来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如果宝宝的哭声尖而高,爆发性大,那么这是痛的反应。这种疼痛一般是由突发的碰撞、针刺或者烧灼等强烈刺激产生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哭声无力,缺乏正常的生气和音调,那么有可能是宝宝营养不良。还有的宝宝哭声时高时低,或者干打雷不下雨,这种完全是宝宝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而发出的撒娇哭闹。还有的宝宝是因为体质的问题,如果你的宝宝是胆汁质或者多血质的体质,这类宝宝就比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宝宝更爱大哭大闹。宝宝最正常的哭闹声是安详和洪亮的,宝宝哭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这种宝宝哭闹妈妈们完全不必担心。
宝宝哭闹是有原因的,有的父母听了会觉得心烦,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很少哭闹或者不哭不闹,那父母们更加要注意了。如果宝宝不哭不闹,偶尔啼哭声音也比较弱,持续时间很短,而且也很少伸胳膊蹬腿,这个时候父母们要警惕宝宝是不是患有先天性疾病。如果宝宝有病或者脑部发育不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宝宝吃奶吸允能力差,经常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平时很少哭闹,即使饿极了也不哭闹,表情呆板。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宝宝患了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这种疾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宝宝吃奶少或者不吃奶,不哭不闹,表情冷淡。
所以说宝宝哭闹并不是一件坏事,宝宝不哭不闹也并不是一件好事。爸爸妈妈们还是要多加注意观察宝宝的哭闹情况,及时做好宝宝的各种护理工作,给宝宝一个安稳的睡眠坏境。
一岁宝宝哭闹不止是怎么回事
宝宝从出生之后我就再发育,整个发育阶段,都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宝宝都会有不同的表现症状,但是一直伴随着宝宝的是,哭闹,不同时间段的哭闹,代表着不同的内容,一岁宝宝哭闹不止是怎么回事呢?
有可能是宝宝白天受了惊吓,打了预防针,看了可怕的电视镜头,被“汪汪”叫的小狗吓着了,摔了重重的一跤,父母或看护人训斥了宝宝,从床上掉了下来或者没有明确原因都可能引起噩梦惊醒。被噩梦惊醒的宝宝,通常是突然大声地哭喊,两眼瞪得溜圆,表现出惊恐的神态,或到处乱爬,或一个劲地往妈妈怀里钻。把宝宝紧紧抱在怀里,告诉宝宝:“妈妈在这里,爸爸也在这里,有爸爸妈妈陪着宝宝。”不要说“宝宝不要怕。”不要提“怕”字,也不能说“妈妈把大恶魔打跑了”之类的话。只需给宝宝以正面的鼓励和安慰,使宝宝安静下来。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如果妈妈说不要怕,一个“怕”字会加深宝宝的恐惧感。所以,用否定的语言不如用肯定的语言。
也有可能肚子痛时,宝宝会突然在熟睡中哭闹,常常是闭着眼睛哭,两腿蜷缩着,拱着腰,小屁股蹶着,或手捂着肚子。即使是会说话的宝宝,半夜因肚子痛,醒后也只会用哭声告诉妈妈。妈妈想到宝宝可能是肚子痛,就会帮助宝宝揉一揉肚子,不揉还好,一揉宝宝哭得更厉害了。这是因为肚子痛时,宝宝的肠管处于痉挛或胀气状态,当妈妈用手刺激腹部时,会加剧宝宝的疼痛感。
妈妈对宝宝常有一种直觉判断能力,能够很快判断宝宝可能病了或肯定没病,只是耍赖而已。妈妈的这种直觉大多数时候都是准确的。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哭,如果你认为宝宝是肚子痛,而且痛得很厉害,就要马上看医生,因为一两岁的宝宝和婴儿期一样,也有发生肠套叠的可能。如果你感觉宝宝没有什么问题,就不必把闹夜的宝宝带到医院。如果夜里很冷,这么一折腾,宝宝可能会感冒发烧,得不偿失。
一岁宝宝哭闹不止,有很多原因,当然在自我检测中也可以给宝宝们一个明确的结论,其实很多的原因是宝宝心理上的原因,而恰恰相反的是,父母更关注于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忽视了孩子在心理方面的原因,所以他还是缺乏安全感的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拥抱。
宝宝出生一天老是哭怎么办 为什么宝宝出生一天老是哭
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只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哭,是宝宝最初表达自己的语言,是与家长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通常宝宝老爱哭是因为以下原因引起的:
如何判断:宝宝哭声短而有力,有规律,渐渐急促。
(1)宝宝饿了、渴了
(2)宝宝尿布湿了
(3)宝宝被蚊虫叮咬
(4)宝宝穿少了冷,穿多了热
(5)宝宝缺少安全感
(6)宝宝鼻子堵塞
(7)宝宝消化不良
(8)周围环境过于嘈杂,温度过高或过低
(9)空气中有刺激物,如:香烟、痱子粉、花露水味等。
(1)宝宝病理性黄疸
(2)宝宝感冒了
(3)宝宝发烧了
(4)宝宝脐带感染
(5)宝宝肠绞痛
(6)宝宝其他生理疾病或先天性疾病
这么跟宝宝说话宝宝大脑发育更快
TOP1其实孩子在婴儿时期的时候就会说话,妈妈可以经常跟宝宝说说话、聊聊天。很多妈妈们以为 婴儿听不懂也不会说,所以很少跟宝宝进行语言互动,这样不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END如何跟宝宝 对话?用语言跟宝宝互动吧
婴儿时期的宝宝是很需要妈妈用语言跟自己的宝宝互动;经常用语言跟宝宝进行互动能促进宝宝的 大脑发育;那么如何教宝宝说话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呢?
在我们平时的交流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话,但是在孩子跟妈妈的交流当中还是有很多原则和需要 回避的一些问题。
这么跟宝宝说话,宝宝大脑发育更快!
3个月婴儿:宝宝沉默不语,妈妈唠叨不停
宝宝再婴儿时期,通常都是闭着嘴巴的,只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但是一般新生儿对声 音是非常敏感的,因此新生儿和妈妈之间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一般再出生一个月之后才能辨别人的声音,但是在此之前,妈妈们还是应该经常与宝宝对话交 流,刺激宝宝的语言神经系统;这样不仅有助于宝宝的发育,还能稳定宝宝哭闹的情绪;
怎么跟宝宝说话?
一般宝宝婴儿时期妈妈们还不能跟宝宝进行情感上面的交流,即使妈妈们不愿意自言自语,但至少 再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要主动跟宝宝说话;
当宝宝饿了、尿床了不舒服的时候,就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宝宝来说,这样的行为就相当 于一种交流性质的语言;
在日常照顾宝宝的过程当中,妈妈也要时不时的跟宝宝说话:比如:“宝宝尿床了啊,是不是很不 舒服啊?妈妈给你换尿布哦!“ 给孩子的喂奶的时候可以说:多吃点吧,快点长大吧小宝贝!
及时发现新生儿生病几大信号
信号一:哭闹不安
当宝宝没有“话语权”时,哭,就成为新生宝宝最有力的“言语”。宝宝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是不舒服。所以宝宝的哭声是判断身体状况的信号之一。如果宝宝总是哭闹不安,或总是不哭不闹,妈妈就要警惕: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哭闹分为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当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啼哭时,妈妈应该先从生理性原因考虑,如果排除了,再考虑病理性因素,必要时就要及时上医院就诊了。
信号二:孩子的反应力
孩子反应快不快也是一个判断标准。如果孩子不似平常醒目机灵,懵懵懂懂甚至神志不清,或者语言变得不连贯,反应明显变慢是疾病的征兆。
信号三:大便异常
宝宝的便便也可以反映身体是否健康,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都会通过宝宝的排泄物显现出来。所以每天观察宝宝的便便也是非常重要的。
1.乳糖不耐受: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多,体重不增,爱哭闹,可能是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母乳、配方奶粉均含有乳糖,乳糖的吸收需要有酶的帮助,这样的宝宝体内缺乏这种酶,致使乳糖不能分解吸收,引起腹泻。妈妈应该送宝宝到医院去检查。
2.消化不良:如果宝宝的大便气味酸臭,像臭皮蛋的味道,那么大多数是因为宝宝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多,消化不良。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应把奶粉稍微冲稀一点,不要加糖等附加物。
信号四:动若脱兔变呆若木鸡
绝大多数小孩都是活泼好动的,即使安静的小孩,只要母婴身体健康一定是精神饱满、活力十足的。如果你家孩子一反常态,精神状况变差,以前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现在神情呆滞动几下都不耐烦。以前能吃能睡,现在食欲明显下降睡眠烦躁不安等等。这些都是疾病的信号,值得重视。
宝宝哭闹抱与不抱有讲究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一旦哭将起来,大家就紧张万分,忙个不停,最常用的安抚方式就是把孩子抱起来又拍又诓,来回踱步。这办法虽然能让宝宝停止哭闹,但却带来了一个后遗症:孩子动不动就哭,有的甚至要一天到晚都要抱着,连睡觉也放不下,一挨着床就醒了,就哭,把各大人累的!婴儿保健专家指出:宝宝一哭,大人就抱,家长正中了宝宝的"圈套",在孩子没病没"情况"时,对付没有由头的哭闹,大人最好别抱。
儿保专家观察发现,不满半岁的宝宝,会经常无休止地哭喊,有的时候会哭得脸色发紫,这是新生儿的一个特有阶段。加拿大医学家经研究发现,很多不满5个月的新生儿都有爱哭的阶段,其表现主要为:没有预见性,哭和不哭都找不到原因,哭闹时间长,拒绝安抚,常常出现在晚上或傍晚。
此时,首先要咨询医生有无病理原因,如果没有,那就抱抱孩子吧。但是,如果你发现宝宝一抱在怀里就安静,一放下就哭声震天,此时就要小心了,因为宝宝认为哭是让你抱的有效办法,这样他就会开始用哭来达到目的,不仅父母受累,孩子也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在确保宝宝安全的前提下,即便哭声再大,也不要满足他,暗示他哭已经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经过几次,哭闹就会停止了。
对待令人心疼又心烦的哭声,父母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宝宝的哭并不意味着情感上的不悦,或是好不好。所以宝宝哭时,先得判断他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先检查一下尿布、衣服,看看是不是因为拉了造成不舒服;观察宝宝是否包好,让四肢挨着身体,以免因不舒服影响睡眠;还可寻找一下外因,看是不是物品太杂乱,噪音太大,或者光线太强烈等;如果周围总是太安静,一成不变,可以为宝宝放些舒缓的音乐;如果是玩具太单一,就给他增加些花样儿;试着让孩子学会一些暗示语,用不同的姿势或声音来表达吃饭、喝水、便便等。
如果宝宝在家中经常能听到其乐融融的笑声,看到爸爸妈妈温馨的笑脸,以及令人愉悦的颜色和美好的事物,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他了解到,微笑是一种更好的语言。
小宝宝的哭声代表的几大心情
我们收集了婴儿“撒娇”、“生气”、“饥饿”、“困倦”、“难过”等不同心情状态下的哭声,并根据这些哭声的特征,研发出可以自动判别婴儿哭泣理由的程序。这一程序的准确率为66%(是盲目判断的准确率的3倍),基本上可以判读婴儿哭泣时的心情。目前,我们正准备将其应用在育儿和临床领域。
为了帮您简单地理解宝宝哭声的“含义”,接下来我将按照宝宝的“倾诉内容”,分别介绍他们哭声的特征(主要是声音的高低)。
“困倦”、“难过”时哭声的特征宝宝“困倦”、“想睡觉”时的哭声,比“撒娇”时的哭声稍微低沉一点。当因为“妈妈不见了”、“妈妈都不抱我”而感到“难过”时,宝宝的哭声还要更加低沉一些。
“生气”时哭声的特征当“没有找到好玩的玩具”、“尿布湿了,很难受”的时候,宝宝就会“生气”甚至“发怒”,此时发出的哭声与“撒娇”时的哭声相比,声音更高,而且尖锐、刺耳。通俗地形容,就像被火烫到似的。另外,也许是过于亢奋的原因,有时也会产生反作用,所以时而也会夹杂一些低音。
“撒娇”时哭声的特征“抱抱我吧!”“好无聊啊!”当宝宝想向父母撒娇时,发出的哭声比较高(与“困倦”、“难过”时的哭声相比)。也许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哭泣大多不会流出眼泪来。
“饥饿”时哭声的特征当宝宝肚子饿了,想吃奶的时候,发出的哭声大多混有“m”音。此时宝宝的哭声中,大多伴有类似“manma”、“ma—ma”的呼唤声。有趣的是,不管说什么语言的国家,婴儿时期饥饿的时候,大多都会发出混有“m”音的哭声。
如何判断宝宝的哭声语言
1、我饿了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2、我累了
宝宝累了、困了的时候,他的哭声急躁且不连贯,有时大哭几声,有时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此外,他还有打哈欠,揉眼睛等小动作,或者表现出很厌烦的样子。
3、我热了
宝宝的哭声连贯,手心很热,额头上潮乎乎的,还不断地蹬腿。“太热了,我很不舒服!”新生儿喜欢身体暖暖的感觉,这和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一样舒服。
4、我就是要抱
难道宝宝哼唧只是想让你抱着他?太有可能了,这是那些比较“作人”的宝宝的惯用手段。正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就停止了哭泣,像音响开关一样有效,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肌肤与肌肤的接触。
宝宝学说话那些事
当宝宝7-8个月开始发“dada”、“mama”声音时,父母内心感到无比幸福和骄傲,宝宝会说话了;但也有的宝宝1岁多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让父母焦虑不安,但老人总是安慰:没事,贵人语迟,宝宝大一点就会说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在了解了儿童正常的语言发育过程后,您就知道如何判断宝宝语言发育有无迟缓。
语言信号通过视、听感受器的接收,传入中枢分析器(语言感受中枢、言语运动感受中枢、阅读中枢、书写中枢),语言运动表达中枢产生语言。因此,正常的语言发育需要听力、发音器官和大脑的功能都正常,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任何一个发育异常,都会影响语言的发育。语言的发育包括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宝宝会话的能力是先理解而后表达,先名词、动词,然后能代名词、形容词、介词、助词。1.5岁以后词汇量迅速发展,2-3岁增加更快,5-6岁渐缓慢。不同年龄阶段的语言形式也是不同的:
■新生儿
在语言的准备阶期,宝宝首先经历语言的产生阶段。刚出生的宝宝的第一声啼哭代表了其具有完整的发音器官;新生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会用特有的“语言”来表达,如面部表情的变化、肢体动作变化、哭声的变化等,通过这些变化和家长进行语言的交流。新生儿睡醒后或高兴时会四肢乱动,发出“啊”“喔”等声音,这就是新生儿在主动与家长交谈。
■1-6月
5个月宝宝往往会重复发出各种声音逗着玩,会发出各种简单辅音和元音,如:“ma-ma-ma”、“da-da-da”等,并且能比较明确地对爸爸妈妈的声音做出反应。
■7-12月
9个月时这种“呀呀语”达到高峰,使得宝宝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在语言理解准备阶段,8-9个月的宝宝就能听懂成人的语言,如问“爸爸在哪里”,宝宝就会转头望向爸爸;问宝宝“球在哪里”,他就会用手指指向球等。到12个月时宝宝能说一个字,并能将词和动作联系起来并形成反射,比如“挥手”表示再见。
■1-1.5岁
首先是语音的发展,幼儿通过学习单词来学习语音;其次是句法结构的发展:1-1.5岁的宝宝出现不完整的单字词,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例如,“饭饭”可以表示“我要吃饭”,也可以表示“这是饭饭”,家长理解宝宝的单词的意思也是结合情景进行理解的。
■1.5-2岁
1.5-2岁出现“电报句”,如“妈妈抱”、“宝宝吃”,但句子断续,不完整。2岁后宝宝会讲完整句,渐渐会用代词你、我、他,并且说话符合语法习惯,如先讲“我”再说“吃饭”,用感叹句来表示感情,用疑问句询问等。发音不准是这个年龄的正常现象,但都能让人听懂。随着小儿的生长和发音器官功能的完善,以及准确的发音指导和反复的发音练习,可使小儿发音趋向正确。
新生儿养育知识
啼哭是宝宝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也是他们唯一的语言。妈妈要学会读懂宝宝的哭声,给予及时的安抚,以增强宝宝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哭有时是一种健康的信号,有助于增强肺活量,妈妈要学会读懂这种哭声。通常健康性啼哭不刺耳、有节奏,且声音响亮、没有眼泪。这种情况下,妈妈只要给予及时的安慰,比如搂抱、轻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但只有月子里的宝宝才会有这种健康性啼哭。当宝宝日渐长大后,就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妈妈“我很健康”了。
除了健康性啼哭外,大部分时候,宝宝啼哭都是有具体原因的:饿了、困了、尿了等等。如果哭声短而有力,中间有暂停的间歇,并渐渐急促起来,那很有可能是饿了;如果啼哭时,不停地蹬着两条小腿,那有可能是尿了或者拉了;如果哭声中带有一阵一阵不耐烦的嚎叫,那可能是困了闹睡的表现;如果宝宝哭声尖锐,且拒绝进食,那很有可能是病了,需及时就医。
针对宝宝不同的哭声,妈妈要做出及时的应对:喂奶、换尿片等。如果宝宝大哭不止,而妈妈一时还无法判断原因的话,可以先把宝宝抱起来,让他靠在自己的左胸上,倾听自己的心跳声——这对于1月龄内的宝宝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抚方法,能让宝宝回忆起子宫内的环境。
抚触有助于增强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亲密度,增强他的信赖感,从而促进宝宝更快地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每天为宝宝做抚触,接触他的身体,能使妈妈越来越懂得宝宝的身体语言,更敏锐地感觉到他给予的暗示,更快地了解他哭闹的原因,从而及时回应他的需求,增强安全感。父母对孩子的哭叫置之不理将破坏孩子和父母间的信赖关系,而这种信赖是教养孩子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