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松蘑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松蘑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1.1、别名:松菇、山蛾子、血红铆钉菇、松伞蘑、松钉蘑、松树伞。

1.2、药材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松蘑Tricholoma matsutake (S. Zto et Imai) Sing [Cortinellus edods P. Henn.],以子实体入药。

1.3、生境分布:

1.4、性味归经:甘,平。

1.5、化学成分:抗癌作用该品提取物对S180肉瘤抑制率为80%,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为70%。曾测定14种天然的和半合成的四苯丙酚(tetraphenylphenol)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人鼻咽癌(KB)、白血病(P388)和人支气管肺癌(NSCLC-N6)三种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1.6、功能主治:益肠胃,理气止痛,化痰。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痰多气短,大便干燥。

1.7、用法用量:适量即可,煎汤内服。

1.8、食疗作用:松蘑中含有铬和多元醇, 松蘑内的抗氧化矿物质还可以抗肉瘤,中医认为,松蘑具有强身健体、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化痰、止痛、驱虫、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常吃松蘑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过早衰老等功效。松蘑中含有相当量的维生素E,经常食用松蘑,有美颜健肤的功效。松蘑有很好的抗核辐射作用。据俄罗斯研究发现,松蘑能在遭受过核污染的地区很好地生长,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则不那么乐观。

2、中医认为,松蘑具有强身健体、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化痰、止痛、驱虫、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常吃松蘑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过早衰老等功效。

百合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相关配方:

1、治耳聋、耳痛:干百合为末,温水服二钱,日二服。(《千金方》)

2、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济生方》百花膏)

3、治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汤)

4、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

5、治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金匮要略》百合滑石散)

医学记载:

1、《本草经疏》:“百合,主邪气腹胀。所谓邪气者,即邪热也。邪热在腹,故腹胀,清其邪热则胀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廖;肾主二便,肾与大肠二经有热邪则不通利,清二经之邪热,则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清热利小便,故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乳难,足阳明热也;喉痹者,手少阳三焦、手少阴心家热也;涕泪,肺肝热也。清阳明三焦心部之热,则上来诸病自除。”

2、《本草述》:“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梴氏谓其为渗利和中之美药也。如伤寒百合病,《要略》言其行住坐卧,皆不能定,如有神灵,此可想见其邪正相干,乱于胸中之故,而此味用之以为主治者,其义可思也。”

3、《本经逢原》:“百合,能补土清金,止嗽,利小便。仲景百合病,兼地黄用之,取其能消瘀血也。《本经》主邪气腹胀心痛,亦是散积蓄之邪。其曰利大小便者,性专降泄耳。其曰补中益气者,邪热去而脾胃安矣。”

4、《本草从新》:“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甚于五味之酸收也。”

5、《医林纂要》:“百合,以敛为用,内不足而虚热、虚嗽、虚肿者宜之。与姜之用正相反也。”

出生证明怎么开

出生证明的办理流程并不是很复杂,只是很多父母总是粗心大意,缺少部分资料,或者在填写时填写不够恰当等,这都容易影响到出生证明的有效性。

出生证明是宝宝出生情况的一个证明,办理手续不算复杂,爸妈要备齐双方身份证和医院出具的《出生医学记录》到妈妈户口所在办理程序地办理就可以了。具体的办理流程如下:

1、《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时间:每周一到周五全天。

2、备齐父母身份证原件和接生医院出具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进行办理。

(1)凭夫妇双方身份证明等相关证明在分娩医院领取《出生医学记录》。

(2)持夫妇双方身份证明和《出生医学记录》到产妇户口所在办理程序地的妇幼保健院(所)领取《出生医学证明》。

(3)办理程序:

a、持接生医院出具的《出生医学记录》在挂号处交费。

b、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c、自填单一般有以下内容:父母姓名,身份证号,民族,婴儿姓名,婴儿申报户口地址,母亲居住地址,床位号等。如果刚住院时还没想好宝宝的名字,可以先用小名代替。但在出院以前,一定要给宝宝取好大名,不然有些医院是不会发放《出生证》的。

紫草相关医书记载

《本经》:中药紫草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别录》:中药紫草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药性论》:中药紫草治恶疮、瘑癣。

《本草图经》:中药紫草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纲目》:中药紫草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医林纂要》:中药紫草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吉林中草药》:中药紫草治便秘,尿血。

《陕西中草药》:中药紫草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纲目》:“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故杨士瀛《直指方》云,紫草治痘,能导大便,使发出亦轻,得木香、白术佐之,尤为有益。又曾世荣《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脾气实者犹可用,脾气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所以用发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本草经疏》:“紫草为凉血之要药,故主心腹邪热之气。五疸者,湿热在脾胃所成,去湿除热利窍,其疸自愈。邪热在内,能损中气,邪热散即能补中益气矣。苦寒性滑,故利九窍而通水道也。腹肿胀满痛者,湿热解而从小便出,则前症自除也。合膏药疗小儿痘疮及面齄,皆凉血之效也。”

《本草求原》:“紫草,痘疹隐隐,欲出未出,色赤干枯,及已出而便闭、色紫黑者宜之,痘夹黑疔亦宜。若痘已齐布红活,二便通调,则改用紫草茸,…,于血热未清,用以活血而寓升发之义也。若红活,二便滑,及白陷者,忌之。至灰滞而便滑,则又宜虫部之紫草茸,宜参观之。”

《本草崇原集说》:“时法每以紫草配为凉剂,解痘毒,率多寒中变证。惟士宗先用桂枝汤化太阳之气,气化则毒不留。又有桂枝汤加金银花、紫草等法。”

《本草正义》:“紫草,气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古以治脏腑之热结,后人则专治痘疡,而兼疗癍疹,皆凉血清热之正旨。杨仁斋以治痈疡之便闭,则凡外疡家血分实热者,皆可用之。且一切血热妄行之实火病,及血痢、血痔、溲血、淋血之气壮邪实者,皆在应用之例。而今人仅以为痘家专药,治血热病者,治外疡者,皆不知有此,疏矣。”

桃花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脚气、腰肾膀胱宿水及痰饮:桃花,阴干,量取一大升,捣为散。温清酒和,一服令尽,通利为度,空腹服之,须臾当转可六、七行,但宿食不消化等物,总泻尽,若中间觉饥虚,进少许软饭及糜粥。(《外台》桃花散)

2、治大便难:水服桃花方寸匕。(《千金方》)

3、治干粪塞肠,胀痛不通:毛桃花一两(湿者),面三两。上药,和面作馄饨,熟煮,空腹食之,至日午后,腹中如雷鸣,当下恶物。(《圣惠方》)

4、治产后大小便秘涩:桃花、葵子、滑石、槟榔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葱白汤调下二钱。(《圣惠方》桃花散)

5、治腰脊苦痛不遂:桃花一斗一升,井华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炊之一时,酿热,去糟,一服一升,日三服,若作食饮,用河水,禁如药法。(《千金方》)

6、治心腹痛:桃花晒干杵末。以水服二钱匕,小儿半钱。(《孟诜方》)

7、治疟疾不已:桃花为末,酒服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8、治发背疮痈疽:桃花于平旦承露采取,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汁涂敷疮上。(《圣济总录》)

9、治秃疮: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椹赤者等分为末,以猪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疮痂,即涂药。(《孟诜方》)

10、治面上疮黄水出并眼疮:桃花不计多少,细末之。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海上集验方》)

杏仁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文学记载:

(1)《名医别录》:杏核仁,五月采之。其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生晋山川谷。

(2)孙思邈:杏仁作汤,如白沫不解者,食之令气壅身热;汤经宿者,动冷气。

(3)《本草拾遗》:杏酪浓煎如膏,服之润五脏,去痰嗽。

(4)《养性要钞》:治食杏仁中毒,下利烦苦,方以梅子汁解之。又方以蓝青汁服之。

2、药方偏方:

(1)治疗久病大肠燥结不利:杏仁400克 桃仁300克(俱用汤泡去皮) 蒌仁500克(去壳净)三味总捣如泥;川贝400克陈胆星200克(经三制者)同贝母研极细 拌入杏、桃、蒌三仁内。神曲200克研末打糊为丸 梧子大。每早服15克淡姜汤下。(《方脉正宗》)

(2)治疗诸疮肿痛:杏仁去皮研滤取膏 入轻粉、麻油调搽不拘大人小儿。(《本草纲目》)

(3)治疗鼻中生疮:捣杏仁乳敷之;亦烧核压取油敷之。(《备急千金要方》)

水獭肝医书记载

1、梁·陶弘景曰:“獭多出山溪岸边。有两种,入药惟取以鱼祭天者;一种犭宾獭,形大而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

2、宋·苏颂曰“江湖多有之。宗奭曰:獭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扁,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馀。食鱼,居水中,亦休木上。尝放置大水瓮中,在内旋转如风,水皆成旋涡。西戎以其皮饰毳服领袖,云垢不着染。如风霾翳目,但就拭之即去也。”

3、宋·苏颂又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惟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用之须见形乃可验,不尔多伪也。”

4、明·李时珍曰:“獭状似狐而小,毛色青黑,似狗,肤如伏翼,长尾四足,水居食鱼。”

5、清·《本草求真》载:“獭有在山在水之别。……水獭以水为生,水性最灵,獭亦多慧,性最嗜鱼,鱼之精气,皆聚于肝。故獭亦得诸鱼之气而聚于肝者也。按肝诸畜皆有定数,惟獭一月一叶,间有退叶,因其渐落复生者故耳。”

以上就是一些水獭肝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频道。

龙眼肉医书记载

1、《纲目》: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

2、《药品化义》:龙眼,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当归,滋补肝血。

3、《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4、《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

5、《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

6、《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

西瓜皮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药材资料汇编》。

1.1、别名:西瓜青(《摄生众妙方》),西瓜翠衣(《临证指南医案》),西瓜翠(《药材资料汇编》)。

1.2、药材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皮。植物形态详“西瓜”条。

1.3、性味归经(皮)性凉,味甘,无毒。

1.4、采收和储藏:夏季收集西瓜皮,削去内层柔软部分,洗净,晒干。也有将外面青皮削去,仅取其中间部分者。

1.5、化学成分:含蜡质、糖分及灰分(约10%)。果皮含蜡质及糖份。果汁含瓜氨酸、甜菜碱、苹果酸、果糖、葡萄糖、蔗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等。

1.6、功能主治: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小便短少,水肿,口舌生疮。

1.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焙干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2、《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西瓜皮烧灰敷之。

3、《要药分剂》:能解皮肤间热。

4、《本草再新》:能化热除烦,去风利湿。

5、《随息居饮食谱》:凉惊涤暑。

6、《饮片新参》:清透暑热,养胃津。

7、《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剂。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

8、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摄生众妙方》)。

9、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本草汇言》)。

10、治肾脏炎,水肿:西瓜皮(须用连髓之厚皮,晒干者入药为佳,若中药店习用之“西瓜翠衣”则无着效;干者一两三钱,白茅根鲜者二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遗精的医书记载

1、本病首见于《内经》,该书称遗精病为“精自下”,并对起病原因、兼见证候,均有阐述。 《灵枢。本神》篇说:“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叙述了遗精与情志内伤有密切关系。

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称本病为“失精”,认为本病是由虚劳所致。

3、《诸病源候论·虚劳溢精见闻精出候》:“肾气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巢氏之说为后世肾虚遗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4、《普济本事方》正式提出“遗精”和“梦遗”的名称。

5、金元时期,朱丹溪除将遗精分为“梦遗”与“滑精”外,还倡相火导致遗精理论。

6、《医林绳墨·梦遗精滑》中认为:“梦遗精滑,湿热之承”,进一步充实了遗精的病机理论。

松子的相关记载

明朝李时珍对松子的药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海松子,释名新罗松子,气味甘小无毒;主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肥五脏,散诸风、湿肠胃,久服身轻,延年不老。”可食用,可做糖果、糕点辅料,还可代植物油食用。松子油,除可食用外,还是干漆、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松子皮可制造染料、活性炭等。总之,松子是林区经济价值很高的一宝。我国是出口松子仁的主要国家,东三省是红松子的主产区。

白胡椒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东医宝鉴》、《纲目》。

1.1、别名:昧履支(《百阳杂俎》),浮椒(《东医宝鉴》),玉椒(《通雅》)。

1.2、药材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1.3、生境分布: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

1.4、性味归经:性味:辛,温。 归经:入胃经、大肠经。 1.5、采收和储藏:秋末至次春果实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日,搽去果肉,晒干。

1.6、化学成分: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挥发油含向日葵素,二氢葛缕醇、氧化石竹烯、隐品酮。

1.7、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1.8、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置膏药内贴之。

2、《唐本草》: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

3、《海药本草》: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

4、《日华子本草》: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草毒。

5、《本草蒙筌》:疗产后血气刺疼,治跌扑血滞肿痛。

6、《纲目》: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作痛。

出生证明怎么开

1.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间是周一至周五。

2.新生儿父母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身份证,同时携带宝宝出生时所在医院出具的宝宝《出生医学记录》办理。

(1)待小朋友出生后,父母需携带两人身份证,在孩子出生时所在的医院领取《出生医学记录》。

(2)父母携带本人身份证和《出生医学记录》,前往小朋友母亲户口所在地的妇幼保健院,申请开具《出生医学证明》。

(3)办理证明的相关流程如下:

a.拿着《出生医学记录》在挂号处缴纳费用。

b.办理宝宝的《出生医学证明》。

c.单子上一般会有如下的内容需要家长填写:爸妈的姓名,身份证号,民族,宝宝的名字,宝宝的户口地址,妈妈的居住地址等等。若在住院期间,小朋友尚未取好名字,可用小名暂代。但是产妇在出院以前,一定要确定宝宝的姓名,否则部分医院不会发《出生证明》。

朱砂根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消肿

"医书《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朱砂根""清热解毒。""故可用于丹毒、毒蛇咬伤。又有《纲目》记载:朱砂根治咽喉肿痹,蘑水或醋咽之。故朱砂根有消肿的功效,外用还可治疗外伤肿痛。"

沙棘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晶珠本草》:“活肺病、喉病益血”。

《如意宝树》:“沙棘果治消化不良,肝病。”

1、《四部医典》:与芫荽子、藏木香、余甘子等同用。可用于脾气虚弱或脾胃气阴两伤,食少纳差,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体倦乏力者。

2、《青海省用药标准》五味沙棘散:可配伍余甘子、白葡萄、甘草等配伍能止咳祛痰。

相关推荐

松茸为什么有臭味

本身的味道。 松茸本身就是具有一股臭臭的味道。松茸的学名是松口蘑,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它还具有一个民间的名字是臭鸡枞,是因为松茸的外观有点类似于鸡枞,但是松茸本身具有一股奇特的臭味,所以民间将其叫做臭鸡枞。 据记载,松茸富含蛋白质,有18种氨基酸,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49种活性营养物质、5种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等,营养成分比较复杂,所以可能就造就了这种不可言喻的臭味,但是不影响食用。

松茸与姬松茸

姬松茸不是松茸。根据我国真菌名录记载,松茸的正式名称是松口蘑,属于担子菌门,口蘑科,而姬松茸原产于巴西,正式名称是巴西蘑菇,属于伞菌科,和松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真菌。松茸是一种天然药用菌,营养价值极高,其成分中包含多种只有松茸才有的活性物质,因此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制作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至今仍然无法人工栽培,是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 巴西蘑菇是一种可以人工栽培的食用菇,价值较低,市场价一般是松茸的30分之一,由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把巴西蘑菇叫做姬松茸,名字和松茸混淆,导致很多人将姬松茸误认为松茸,结果许多关于

温补肾阳的中药

1、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性辛味甘、大热、有毒,归心、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 其实附子功效、主治甚广,这样的概括远不能反映全貌。总之,附子是现代中医界应用比较广泛的味回阳药物。从古到今,使用附子的著名医家有很多,像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以附子为主的汤药,像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丸、四逆汤等方剂都是以附子为主组成的。,到清末,以四川名医郏钦安为首的医家,则创立了以回阳扶阳为指导

癣的介绍

癣(tinea)是霉菌引起传染性皮肤病,可分浅部霉菌病和深部霉菌病,而肛击皮肤癣必浅部霉菌病。它多由股癣蔓延至肛门、会阴、臀部所致。夏季多发,冬季少见。中医学记载的阴癣、圆癣、疠疡风、紫白癜风等类似于本病。主要指亲角质蛋白的皮肤癣菌,主要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目前皮肤癣菌病仍按发病部位命名如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癣病具有长期性、广泛性、传染性的特征,它一直是皮肤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甲状腺囊肿中医有记载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辨证施治.主要分为气滞型,血瘀型和痰凝型三型 . (1)气滞型:表现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病位在肝经.除颈部肿物外伴有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滑,用理气解郁法,宜用逍遥散主之.也可以用川楝子,香附,青皮,陈皮,木香,八月札,砂仁,枳壳,血余炭,地榆等进行加减. (2)血瘀型:颈部肿物出现较突然,多伴有不适或疼痛,肿物质地硬,舌质紫黯,瘀点瘀斑,脉濡涩,用活血祛瘀法,宜用桃红四物汤主之.也可以用丹参,三棱,莪术,泽兰,王不留行,乳香,没药,自然铜,地鳖虫,石见穿,血竭,血

分类的记载

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在元朝,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认为它既可以滋补,又可以防暑。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

守岁历史记载

史书有记载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的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述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国等,由于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就连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常言道:“

中药的制作

①.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写的《中药志》,原书分四册,修订后全书分六册,其中一、二册为根与根茎类,收载药物206种;三册为种子果实类,收载药物138种;四册为全草类,收载药物135种;五册为叶、花、皮、藤木、树脂、藻菌、其他类,收载药物148种;六册为动物、矿物类,待出。每册药物均附有墨线图、照片及彩色图照。每一药物介绍了历史、原植(动)物、采制、药材及产销、化学成分、药材鉴别、性味及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附注等内容。 ②.70年代由《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编写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共收载中草药2

粉葛根与柴葛根的区别

我国中医将葛根人药治病,历史久远。早在汉唐时期,葛根首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只记载性味功效,而无植物或药材的描述。到了梁代,陶弘景在所著《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说:“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人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南康、卢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五月五日中时采取葛根”。这是首次记载了葛根食用和多肉少筋的药材特征以及采收时间。唐代,陈藏器在所著《本草》中云:“可断谷不肌,根堪作粉”。同时期的《食疗》书有记载:“葛根蒸食之,消酒毒,其粉亦甚妙

刺藜的药用价值

刺藜的药用价值 一年生草本,植物体通常呈圆锥形,高15-4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老时带红色,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狭披针形至线形,长2-5cm,宽4-10mm,先瑞渐尖,基部狭窄,全缘,主脉明显,黄白色。花序生于枝端和叶腋,为复二歧聚伞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花小形,两性,近无柄;花被片5,长圆形,先端钝圆或骤尖,背部稍肥厚,绿色,边缘膜质,果时开展。雄蕊5,不外露。胞果圆形,先端压扁,不全包于花被内,果皮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圆形,边缘有棱,黑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