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那些关于生孩子的错误理念你知晓多少

那些关于生孩子的错误理念你知晓多少

生孩子传说1:剖腹产无需再忍受宫缩痛 错

很多人都因为惧怕强烈的宫缩痛才放弃自然分娩的机会,转而投入剖宫产的门下。其实,就算是剖宫产,宫缩痛也是再所难免的。大部分的产妇在剖宫产后会感受到子宫强烈收缩产生的疼痛,这就是所谓的产后痛。产后痛的原理和生产时的子宫阵痛一样,都是子宫间歇性的收缩引起的,通常会持续2~3天之久。

因为产后子宫须依靠收缩的力量才能恢复原状。经过漫漫的40周怀孕,子宫变为原来的数十倍大,功能和外貌都变得大不相同!为了容纳胎儿,经由荷尔蒙的变化,子宫会变厚、柔软、血液供应增加,整个变为一个空心大肉球。生完完毕之后,奥妙的人体就会经由一个和缓的过程,让子宫恢复原貌。子宫收缩的正常进程应是:产后两星期缩到骨盆腔里面,4个星期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

手术之后,子宫内残存血液会不断被排出体外,即为恶露。子宫经过强力的收缩,将血管的开口压往,这样就让血块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宫再进一步挤压,将血块不断排出,子宫体积就会慢慢缩小,慢慢恢复成原来大小。而且由于剖宫产后还要忍受伤口的疼痛,这两种疼痛加在一起,实际并不比自然分娩时的产痛好过很多。

生孩子传说2:自然产后很难憋住尿 错

也许你曾听人跟你说过,自然分娩会对膀胱肌肉和韧带伤害,带来产后尿失禁。这是不真实的

我可以“打孩子”吗

打孩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打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有些时候也是"有效的。但是,教育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发现,打孩子不好,特别是对小于两三岁的小婴幼儿更不能打。他们的道理是:这种体罚会给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体罚的不良影响会波及到以后,甚至会变得对他人也采取攻击的行为,还会染上殴打、咬人等坏习惯。

对于打孩子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原则上对两三岁以下的孩子不能打。对于尚未懂得事物好坏的孩子采取体罚教育,只能使孩子心里产生恐惧心理。有时孩子在挨打以后暂时服从了,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第二,应该思考孩子怎么会犯严重得要打的错误?在一般情况下家长使用的教育方式,如摇头、说:"不要这样"、把他领开、讲道理(道理的深浅随孩子的年龄而定)、批评、责打,是与孩子犯的错误大小相应的。打,一般是针对比较严重的错误,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犯比较严重的错误呢?很可能是平时疏于管教造成的。要想孩子行为好,就要在平时认真管教,使他不犯比较严重的错误。

第三,如果真有一次打了孩子,那么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次打孩子的全过程,比如:他做了什么错事?是第一次做还是多次做?对这种错误你过去处理过吗?你怎么萌发打孩子的念头的?用什么东西打孩子(手?棍子?……)?孩子对这次的打有什么反应?你打了孩子以后做了些什么(是否去抱他、向他认错、保证不再打了、还是完全忘记了……)?还想以后再打吗?……总结一下会有好处,很可能不再打孩子了。

第四,有的家长不是为了孩子犯的错误大而打他,而是出于自己当时情绪不好,拿孩子出气,这就更加不对了。孩子成了你情绪不佳的牺牲品,你真是对不起他呀!

第五,要防止第一次打。有了第一次,很可能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特别不应该在孩子发大脾气、乱打乱闹时打他,否则会设立一个坏榜样,妈妈也会打人,打人并不坏。

第六,如果你在激情之下真的动手打了他,事后要向他解释,可以说:"妈妈今天太生气了,我打了你,这不对"。让他知道你是爱他的,不过今天太气了,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做个好孩子,妈妈就不气了,也不会打他了。

如何纠正孩子爱撒谎的行为

首先,家长应该弄清孩子为何撒谎。比如,撒谎是因为害怕出现麻烦,还是为了“面子”?孩子是否已经到了“能正确理解不该撒谎”的年龄?碰到孩子撒谎时,家长切勿不分青红皂白地以惩罚相威胁,而应该晓之以理,让其明白不应撒谎的道理。其次,可温和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已经认识到撒谎不好了,下次就别再犯了。”如果孩子能改正撒谎的毛病,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再次,尽量别给孩子创造撒谎的机会。比如,如果你亲眼看到孩子将牛奶泼到地毯上,那么不要问,“是不是你把牛奶泼到地毯上的?”而应该直接问孩子,“牛奶怎么泼到地毯上啦?”

另外,在和孩子谈论有关撒谎的问题时,应该表现出你的不快,明确告诉孩子撒谎是错误行为,并解释其中原因——撒谎会导致人们的不信任,一个人越是爱撒谎,即使他说的是真话,人们也不会相信。

最关键的是,对任何年龄的孩子而言,家长应该身体力行,以自身行为影响并帮助孩子树立讲真话的品德。

父母怎样取代打骂的教育方式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支招]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批评孩子要掌握6技巧

人多不批评

宝宝也是要面子的,且自尊心脆弱而强烈,在人多的时候批评她,拿她跟其他人比较,这对教育孩子而言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不仅让孩子打心眼里对你反感,还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睡前不批评

这是我以前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因为睡觉之前比较空闲,也想起教育这回事儿了,于是猛说一通,只想让宝宝听懂我的心声,明白我的苦心,知晓她的错误,可这么做的结果是把我们这唯一一点儿亲子交流的时间也浪费了,并且让宝宝一看到我摆出跟她聊天的驾势就立即产生抵触心理。

进餐不批评

我发现不少家庭都有这种情况,一家子团圆起来吃饭,结果宝宝就成了挨批的对象。宝宝边吃边听训,不仅影响食物消化效果,也令宝宝对批评失去敏感性,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久了,宝宝听训就会像听歌一样,你播你的他吃他的,完全起不到作用。

错误不重提

批评宝宝最主要的是就事论事,不要一个缺点连着一个缺点地批。“你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敢表现!像上次表演,你怎么不敢上去呢?其他小朋友表演得那么好!每一个都笑笑嘻嘻的!说一下你就哭了是不是?还哭?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哭!”当批评失去重点,宝宝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这样的批评还有作用吗?

批评不比较

天下的妈妈最爱的都是自家的孩子,她们也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出色、最可爱。但是也挺奇怪的,当妈的张嘴闭嘴就是:“你怎么不看看某某某呢?人家做得那么好!”似乎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家的出色。比较来比较去,最后却伤害了彼此,并让忠告变质失效。

情绪不发泄

宝宝做得不好,我也经常生气,控制脾气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火气都到嗓子了就是得吞下去,因为我明白在气头上的教育是没有结果的。把所有的怒气发泄出来了,你是痛快了,但是把伤害转移到了宝宝身上,根本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

1、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看法、需求、情感的独立的“人”。所以,我们要正视他的存在,理解他的愿望,肯定他的努力,赞赏他的成就,并给予他合法的权利。即使孩子的想法与你的想法发生冲突,我们也要尊重他的个性,不要强行为他做主。即使孩子的选择最后是错误的对于他来说也比你为他选择好,至少他尝试过,并深刻明白自己的选择错在哪里。这样的尊重,对于孩子建立健全而完善的人格非常有利。

2、尊重孩子的情感

从大人的角度看孩子,会觉得孩子某些情感是不可理解的,如, 无故哭闹,过度兴奋。其实,换个角度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大人,大人也经常无理取闹——为什么要让我学这学那?为什么不让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二者虽矛盾,但并非不可以统一。只要你明白孩子的情感本来和大人不同,就不会违背客观规律,强求孩子和你想的一样。而且,你不但不会强求,还会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触摸他们情感变化的脉搏。

3、尊重孩子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表现在学习、交往、物质、情感等许多方面。只要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做父母 的就应该尽量满足,特别是情感上的需求。如,孩子希望父母能坐下来,和自己一起分享某种快乐,那么父母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能找借口推搪。类似的实例很多,不过,对于一些物质上的需求,可尽量让孩子通过努力来实现,这样他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

4、尊重孩子的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管是哪些方面的爱好,只要是正当的,父母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好,并不在于他长大后要靠这个谋生,而在于培养他对某一件事的专注精神,一种有所追求的思想,一种想做事情并能做好事情的信念,一种能从爱好中寻求生活乐趣的习惯。孩子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一生都将受益。

5、尊重孩子的创造

常听见父母这样抱怨,“我家的小调皮又把墙画脏了。”“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非要把好东西变成废物。”……你可知道,类似这样的抱怨,很有可能把一个天才给谋杀了.很多心理学专家都指出,创作型的孩子一般都是不顺从、不驯服的,所以,生活中要多包容孩子的“不听话”和“捣蛋”,对他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和突发奇想要多鼓励,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的创造力。

6、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向孩子认错,对父母来说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很多家长即使明知自己做错了,也不会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们心里,孩子是弱小和依附的,是不能和大人平等的。如果你把孩子摆在了这样的位置,那么,要想谈尊重真的是空谈。还有些父亲认为跟孩子认错,会破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父道尊严,怎能认错?其实,父亲向孩子认错并不会影响形象。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只要你能放下所谓的“面子”,把孩子放在平等的高度,说一声“对不起”,又有什么呢?

批评要适当小心伤害孩子自尊心

正面语言更有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后,父母总是说“你真不争气”、“你尽给我丢脸”等类似的批评语言,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无疑是有很大的伤害的。其实,在孩子犯错后,父母只要抓住错误的重心向孩子说明,再给予肯定式的教育更有力。比如,“我相信你是能够改正的,加油”,这样正面的语言教育,更能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尊心也不会受到伤害。

别当真他人面批评

一些父母认为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能更好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激起孩子改正的决心。但是,这样的做法是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因为,孩子这方面的心理和大人也是一样的,相信家长们如果在许多人面前被批评了也会不好受吧?所以,父母们别认为孩子小就不一样,要注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父母要增强自己的教育知识

要想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父母还必须把自身的知识也强化起来,去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知识等等。当父母自己具备了相关知识后,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大大的减少进入误区的次数了。推荐阅读:孩子自尊培养从父母做起

3-6岁宝宝育儿注意事项

当然作为父母不能光是训斥,训斥不是目的,是手段,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错在哪里,知道父母为什么会生气。只有孩子理解父母了,他才能知错就改,才能不犯错或者说少犯错。

那我们该怎么训斥孩子呢?训斥时一定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一、 绝对不能训斥完就自己忙去了。

在你的训斥下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事了,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但是他的心里也是有委屈的,因此训斥完孩子后要温柔地安慰他。试想一下小时候的你欺负其他同学,被老师训斥后,他如果能对你说:“老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欺负同学是不对的,事情都过去了,老师相信你这么勇敢的孩子以后一定不会这样了。”你还会再欺负别人吗?做父母的也是一样,我们在发怒后要比原来更温柔地安慰孩子,让他知道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他,不高兴的只是他做错的那件事而已。

二、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就要及时训斥他

如果时过境迁,孩子很难理解父母为什么这么生气。过去的事情重提出来教训的话孩子会很不服气,你越是强调他们越是不想改正错误。所以孩子做错事时一定要及时训斥,并且当场解决。如果情况特殊,比如当着别人的面,那也要尽量在当天解决。

三、 就事论事,只批评孩子错误的行为和错误的那部分

有的父母训斥孩子的时候会说孩子“你的性格就是这么倔强”“你就是屡教不改”“你简直就是无药可救了”之类的话,这种全盘否定的训斥方法是最失败的方法,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他不会反省自己错在哪里,盲目的训斥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训斥孩子,使孩子明白错在哪里,孩子渐渐地就能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相关推荐

教育子女的误区

一、过分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过分表扬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过分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可帮助他们吸取教训。 二、过分民主 幼儿缺乏经验和判断力,需要父母指导,对其过分民主,会把孩子宠坏,变得为所欲为。当然,当孩子长大一些以后可以晓之以理,并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三、对孩子发脾气 父母向孩子大发雷霆可以震住孩子,但威信却降低了;父母应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如果控制

育儿经验让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穷养富养 理解对了么 “穷养儿、富养女”是颇为流行的养育观念,但也是让家长最难拿捏的观念。 现象:家有5岁儿子嘟嘟的林女士本来是该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但邻居小男孩的一句话让她动摇了。邻居家的乐乐比嘟嘟大两岁,但整天来蹭弟弟的玩具玩。有一次,林女士问他:“乐乐,妈妈为什么不给买玩具?”乐乐听到后低下了头小声地说:“我妈妈说家里没钱,不给我买。”看到乐乐自卑的样子,林女士心酸极了。因为乐乐家的条件并不差,但乐乐妈怕惯坏了乐乐,总是告诉他家里面没钱,不能买这不能买那。 专家这么看: 边黎(知远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正确批评孩子的5个技巧

有分寸的批评不该缺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孩子有错,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有分寸的批评就是一种积极引导,它有助于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批评”这两个字,评是批的前提。所以,批评孩子要掌握的第一个分寸是,当想批评时,先要弄清楚自己欲“批”孩子的“错误”,是否是真正的错误。我发现,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犯了“错”,对他们发怒,是源于自身的认识偏差或是本身的无理,而非孩子犯了错。比如,孩子由于情绪紧张,考试失利,家长便对孩子多方指责;孩子尊老爱幼,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有些家长也会批评孩子……这样,就

打骂孩子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支招】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

中国父母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父母与孩子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我想首先强调一点,就是父母应该向孩子学习。有一种特别普遍的错误观念,就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向大人学,大人是孩子的天然的老师,与此同时呢,又认为大人无须向孩子学任何东西。在我看来,这是极大的迷误,抱这种看法的大人是最愚蠢的大人。这样看问题,一定会错过许多非常宝贵的东西。 和孩子的正确关系,另外一点就是要和孩子平等相处。我觉得一个人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这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一个文明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人的尊严,就是尊重自己

孩子闯祸也是一种成长

据报道,一少年用砖头将伙伴打伤后,害怕父母责怪,连夜从家中逃到绵阳,准备在亲戚家躲避。哪知,亲戚到外省打工去了。11日上午,该少年在绵阳流浪街头9天后被巡逻民警发现。 因害怕父母责怪,闯了祸后,离家出走、躲藏起来,这些有些偏激的做法是不少孩子的选择。其实,小恶作剧、闯祸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的状况,如何善后处理可是对父母的一大考验,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方向。 蹊跷,女儿打手电写作业 记得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叮嘱她放学先自己回家写作业,父母到家了,才能看电视、玩电脑。后来发现她的作业

被忽视的10大早教误区

早教错误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故事:陈规带着妻儿回老家,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因为和别人争玩具给闹的。陈规妻子边哄边说:“他们是野惯了的孩子怎么能和人家抢东西呢?” 点评: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个头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谙此道。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

幼儿园宝宝的午睡心结

在分离焦虑解决后,有一天,孩子又跟提出来“我不想上幼儿园”,问他是不是和小朋友闹矛盾,是不是玩得不开心、吃得不可口,他都一再摇头,那么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诱因很可能是,“我不想在幼儿园里睡午觉!要是我睁着眼睛,马上会挨老师说!” 大部分幼儿园的午睡时间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这一过程也是老师们深感疲累的时间段:临睡前敦促所有的小朋友去厕所、脱衣服、盖被子;之后要防着小朋友哄闹、说话、跌下床;有小朋友睡醒了要帮着穿衣服、叠被子、梳小辫,还要防着他们笑闹追跑,吵醒别人……因此老师心目中的理想场景是:有根魔棒到点

孩子不良表现源于父母五类教育

一、“孩子依赖评价” 源于父母——过度表扬或批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使用恰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活中,有些爸爸妈妈受到赏识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夸奖孩子,这就会导致孩子缺乏自我评价和定义,过分地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每当做一点小事时都希望能够得到表扬,否则的话就不情愿去做。 同样,如果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的优点和长处,容易滋自卑心理。所以,孩子出错时,爸爸妈妈需要有分寸地、恰当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取教训、改正缺点! 二、“

如何用恰当的语言给孩子谈性

无论什么时候和场合,对于孩子的性问题,父母都不应该因为自己不恰当的态度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要简洁,不要扯七扯八。 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彻底地掌握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而仅仅是为了达到纠正孩子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使他不会形成错误的性观念和态度。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提出这方面问题的时候,父母用语言对孩子进行性方面的教育就算正式开始了。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指着殖器天真地问父母:“这是什么?”的时候,父母的正确态度应是自然地告诉他:“这是的小鸡鸡。” 父母的态度应该像告诉孩子哪儿是耳朵,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