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怎么理解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本以下之早,故成心下痞。如系结热 成实之痞,则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寒攻之法也; 如系外寒内热之痞,则宜附子泻心汤,温攻之法 也;如系虚热水气之痞,则宜生姜泻心汤,散饮 之法也;如系虚热而呕之痞,则宜半夏泻心汤, 折逆之法也;如系虚热益甚之痞,则宜甘草泻心 汤,缓急之法也。今以诸泻心汤,审证与之,而 痞不解,则当审其人。若渴而口燥,心烦小便不 利者,非辨证不明,药力之不及也,盖水饮内 蓄,津液不行,故痞病不解耳。宜五苓散外发内 利,汗出小便利则愈,于此可类推矣。
黄连的药用价值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中药黄连的食用方法
【黄连的使用药方】:
1、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局方》三黄丸)
2、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参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黄连汤)
3、治心烦懊依反复心乱怔仲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黄连25克生甘草12.5克.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九食后时时津唾咽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4、治心经实热:黄连3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黄连的食用方法】: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基本材料:鸡子黄2枚,黄连12克,黄芩3克,阿胶9克,白芍3克。
制作:先煮黄连、黄芩、白芍、加水8杯,浓煎至3杯,去渣后,加阿胶烊化,再加入鸡子黄,搅拌均匀。
服法:热滚,分3次服。
功效:清热育阴。适用于热邪入营、伤耗营阴心液、发热不已、心烦不得卧、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宜忌:舌苔厚腻者忌服。
【黄连的食疗营养】:
黄连的适合人群: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黄连的食疗作用: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质坚味厚,降而微升;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火热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火亢盛,胸膈热闷,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血热妄行,吐血,血块血;肝火目赤肿痛;胃热呕吐,消渴,牙龈肿痛;肠胃湿热,脘腹痞满,泄泻,痢疾;热毒疮疡,湿疹,烫伤。
【有关黄连的文献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恶冷水。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开宝本草》:味苦,微寒,无毒。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药类法象》: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治心不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
《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红;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象》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去须用。
《心》云:泻心经之火,眼暴赤肿及诸疮,须用之。苦寒者主阳有余,苦以除之。安蛔,通寒格,疗下焦虚,坚肾。
《珍》云: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
《本草》云: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久服令人不忘。
《液》云:入手少阴,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海藏祖方,令终身不发斑疮:煎黄连一口,儿生未出声时,灌之,大应。已出声灌之,斑虽发,亦轻。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
《衍义》云:治痢有微血,不可执以黄连。为苦燥剂,虚者多致危困,实者宜用之。
《本草》又云:龙骨、理石、黄芩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花,胜乌头,解巴豆毒。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慢性结肠炎良方妙法介绍
芍草泻心汤 [组成]炙甘草、法半夏各12 g,干姜、大枣各10 g,黄连5 g, 党参、白芍各20 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服用4~6周。 [功效]补气和中,调畅气机,缓急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弱、气结胃肠。 [效验]共治疗124例患者。其中,男63例,女61例;年龄 21~30岁者28例,31~40岁31例,41~50岁35例,50~70岁 30例;病程1年以内者38例,1~3年者62例,3年以上者24例。 结果:治愈(大便恢复正常,腹痛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84 例,有效(腹痛减轻,泄泻次数减少;或腹痛消失、大便正常,但停药 后又复发)24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恶化)16例,治愈率67.8%, 总有效率87.1%。 [解析]本方由《伤寒论》甘草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来。甘草泻 心汤用以治疗脾胃虚弱,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下利频作、水谷 不化等症。本方在甘草泻心汤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调 畅气机基础上,新加芍药并重用至20 g,与甘草相配以酸甘化阴、 缓急止痛,即《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之意。药理研究证明,芍药对实 验家兔的离体肠管有降低肌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诸多实验研 究也证实,芍药甘草汤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无论是中枢性的 还是末梢性的均有缓解作用。因此,芍药甘草相配并重用,对于缓 解慢性结肠炎疼痛有重要意义。 [来源]李福章.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124例.光 明中医。2006:21(11).86 37.公鸡蒜茎汤 [组成]刚发育黄公鸡1只(交配已久者不宜用),洁白蒜茎 1把。 (用法]将公鸡宰杀去毛,掏尽内脏,用凉开水冲洗腹腔后, 擦干;将蒜茎填满鸡腹,隔水文火蒸熟。空腹食用。6天食用3只 鸡为1个疗程。 [功效]补中升阳,行气消积。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弱、清气不升、食积 气滞。 ‘ [效验]共观察82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1例;最大年 龄55岁,最小17岁;最长病程13年,最短1年。随机分为两组。 食疗组42例,采用上法;西药组40例,采用泼尼松龙静脉滴注,柳 氮磺胺吡啶口服。结果:食疗组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次数正 常,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恢复正常或瘢痕形 成,半年内无复发)29例,好转(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12例,无 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例,治愈率69.0%,总有效率97.6%;西 药组40例,治愈10例,好转16例,无效14例,治愈率25.O%,总 有效率65.O%。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这两种慢性结肠炎良方妙法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以上介绍的就是两种慢性结肠炎良方妙法。都是中药治疗,中药温和不伤身,而结肠炎这种病正是需要慢慢温养,相信在知道了这两种治疗方法之后,不少患有慢性结肠炎的人都跃跃欲试。不过,在按照药方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去医院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测,避免出现一些药物冲突。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
1、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
黄连可以明显减少胃液的分泌量,它的P《0.01,作用的强度可以跟西米替丁相提并论。
3、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黄连尤为解清中焦之热,额可以治疗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引起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经常搭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
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
婴儿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
(1)邪热内结:
治宜清热消痞。代表方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胸闷加瓜蒌,恶心呕吐加竹茹,口渴加花粉。
(2)饮食积滞:
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苍术、厚朴、枳实、连翘)。
(3)痰湿内阻: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平胃二陈汤(苍术、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甘草)。气逆噫气不除加旋复花,胸膈满闷加瓜蒌、薤白,痰黄,口干加黄芩。
(4)肝郁气滞: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代表方越鞠丸(川芎、苍术、香附、炒山栀、神曲)加味,气郁甚加木香、枳壳,痰多加陈皮、半夏。
怎么治疗宝宝腹泻效果好
腹泻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而秋季发生腹泻的病人最多,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又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婴幼儿秋季腹泻就是一种病毒感染性腹泻,据调查,这种腹泻有80%—9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以下三方治疗1至3岁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
风寒型主证 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味不甚,或见呕吐,腹痛肠鸣,喜按喜暖,唇舌色淡,苔薄白。予半夏泻心汤。处方:半夏4g,黄连1g,黄芩4g,人参4g,甘草3g,干姜4g,大枣2枚。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药加水300毫升煎开,浓缩约100毫升喂服。
湿热型主证 泻下急迫,粪便黄色,臭味难闻,日行数十次或十余次,肛门灼热,伴有发热,烦躁口渴,苔黄腻或滑数。予生姜泻心汤。处方:半夏4g,生姜6g,黄连1g,黄芩4g,人参4g,甘草3g,干姜1.5g,大枣2枚。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药加水300毫升煎开,浓缩约100毫升喂服。
脾虚型主证 大便稀薄,其色淡白,乳食不化,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腹胀,舌质淡,苔白。予甘草泻心汤。处方:半夏4g,生姜6g,黄连1g,黄芩4g,人参4g,甘草6g,干姜1.5g,大枣2枚。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3次服用,每次取原药加水300毫升煎开,浓缩约100毫升喂服。
以上为婴幼儿用药量,如果成年人腹泻,用药则为婴幼儿的3倍。
中医如何治疗心包炎
1. 急性心包炎
痰热互结: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散胸膈之痞;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实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结;半夏与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得瓜蒌则清热涤痰、宣痹散结之力益著;橘红、茯苓理气化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胸中刺痛明显、唇舌色暗者,加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本药并有活血作用。
2.慢性心包炎
瘀血内阻: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牛膝、郁金、丹参、元胡、桔梗。
方中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元胡活血化瘀止痛,兼以养血;四逆散舒肝行气活血;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止痛之效。痰饮内停:治法:温阳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附子、党参、黄芪、大枣。
鼻子上面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长在鼻子的青春痘则会有肠胃不适,而且长在鼻子的青春痘易有酒糟鼻,也会有容易排便不顺,如果便秘现象较轻微可以用清胃散治疗,若是便秘较严重,就要用较强的用三黄泻心汤来清热解毒。
半夏泻心汤加减功效与主治
1半夏泻心汤这种重要十分的常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都会选择这种汤药,里面的主要成分有半夏,甘草,白术,苍术,陈皮等等,在临床上具体应用的时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还可以加上其他的药物。
2半夏泻心汤这种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心火比较旺盛而导致的疾病,比如说患者会经常出现失眠的情况,总是感觉心里面比较烦躁,手心和脚心总是会比较发热,这种情况下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治疗。
3使用半夏泻心汤来进行治疗的时候还可以随症加减,如果换着的湿气比较重的话可以加一些除湿的药物,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例如茵陈,如果火气比较严重的话也可以加上石膏,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脾虚湿热怎么调理
脾虚湿热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若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拟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慢性心包炎中医治疗
1、外邪犯肺
【治法】清热宣肺,化瘀活血
【方药】银翘散加减。药用二花、连翘、竹叶、荆芥、牛子、薄荷、生甘草、桔梗、黄芩、赤芍、丹皮、茜草、丹参
方剂解析:方中二花、连翘、黄芩清解透邪、清热解毒;竹叶、荆芥、薄荷、开皮毛而透邪,并清上焦之热;桔梗、牛子宣肺止咳;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丹参活血止痛;生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化瘀活血之功。
2、痰热互结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药】小陷胸汤合导痰汤加减。药用瓜蒌、黄连、黄芩、半夏、橘红、胆南星、枳实、茯苓、甘草
方剂解析: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散胸膈之痞;黄芩、黄连清热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实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结;半夏与黄连合用,辛开苦降,得瓜蒌则清热涤痰、宣痹散结之力益著;橘红、茯苓理气化痰,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效。胸中刺痛明显、唇舌色暗者,加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寒热往来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阳;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泻热,本药并有活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