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根据治疗的时实际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体位三:俯卧位
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体位四:仰卧位
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拔罐时,具体选择哪种体位,要根据拔罐部位、舒适度等而定。拔罐时,可灵活掌握。
直肠肛门检查的体位
肛门直肠疾病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常用下述几种体位。各种体位有一定的优点,应根据检查和治疗的要求选用一种或两种体位。
1、侧卧位
患者向左或右侧卧,双腿充分向前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肛门充分暴露,是常用的检查与治疗的体位。
2、倒置位
患者俯卧床上,膝关节弯曲,两膝跪于床端,臀部抬高,头部稍低。是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
3、截石位
患者仰卧,两腿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到手术台边缘,使肛门暴露良好。是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
4、蹲位
患者作蹲踞或向下用力增加腹压,可查到Ⅱ、Ⅲ期内痔,脱肛、息肉痔。
5、膝胸位
患者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门充分露出。适用于检查直肠下部、直肠前壁和身体矮小肥胖患者。
6、弯腰扶椅位
患者向前弯腰,双手扶椅,露出臀部。此种体位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团体检查。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 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 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上班族注意 拔罐有助缓解后背疼痛
那些坐办公室伏案用电脑工作的上班族,发生后背疼痛的几率多一些。专家建议上班族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治疗后背疼痛时,除了运动辅助缓解外,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拔罐时注意哪些问题
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
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在家中应用。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 拔罐是当下最流行的保健方式,但在拔罐过程中都需要做什么准备呢?小编就来给你介绍--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拔罐疗法的适合症和禁忌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 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 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 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 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拔罐都需要准备什么--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拔火罐 可以治疗腰酸吗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拔罐时应注意: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稍加实习,即可在家中应用,并且效果较好。
肛门直肠检查项目
每一年的健康检查,而且女性们准备要宝宝的孕前检查,肛门直肠检查是少不了的。肛门直肠检查不仅简易便宜还非常有效,并且可以协助早期发现直肠、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痔、肛门裂等一类的肛门直肠方面的疾病。而肛门直肠检查的项目通常有直肠下部、直肠前壁、Ⅱ、Ⅲ期内痔,脱肛、息肉痔等。而且检查时体位的不同,检查的部位也会不同。
肛门直肠疾病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不同的体位有不同的优点,医生常根据检查和治疗的要求会选一种或两种体位,一下是几种常见体位:
1、侧卧位。患者向左或右侧卧,双腿充分向前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肛门充分暴露,是常用的检查与治疗的体位。
2、膝胸位。患者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门充分露出。适用于检查直肠下部、直肠前壁和身体矮小肥胖患者。
3、截石位。患者仰卧,两腿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到手术台边缘,使肛门暴露良好。是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
4、倒置位。患者俯卧床上,膝关节弯曲,两膝跪于床端,臀部抬高,头部稍低。是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
5、蹲位。患者作蹲踞或向下用力增加腹压,可查到Ⅱ、Ⅲ期内痔,脱肛、息肉痔。
6、弯腰扶椅位。患者向前弯腰,双手扶椅,露出臀部。此种体位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团体检查。
拔火罐拔出淤血是正常的吗
①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 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 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拔火罐颜色显示的病象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 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 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 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 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 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肛门直肠疾病需要做什么检查
肛门直肠疾病必须进行仔细的肛门检查,结合详细询问所得的病史,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因此掌握检查方法十分重要。检查时注意事项如下:
检查时,操作必须轻柔,勿使患者感到痛苦,并事先告诉患者,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不可在患者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行,以免患者恐惧而不协作。作肛门直肠检查时要取适当的姿势,然后告诉患者张口作深呼吸或排便动作。在指套或肛门镜上涂以润滑剂,先在肛门口轻轻按摩,待肛门部松弛时再徐徐插入。
肛门直肠疾病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常用下述几体位。各种体位有一定的优点,应根据检查和治疗的要求选用一种或两种体位。
1、侧卧位
患者向左或右侧卧,双腿充分向前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肛门充分暴露,是常用的检查与治疗的体位。
2、倒置位
患者俯卧床上,膝关节弯曲,两膝跪于床端,臀部抬高,头部稍低。是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
3、截石位
患者仰卧,两腿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到手术台边缘,使肛门暴露良好。是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体位。
4、蹲位
患者作蹲踞或向下用力增加腹压,可查到Ⅱ、Ⅲ期内痔,脱肛、息肉痔。
5、膝胸位
患者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门充分露出。适用于检查直肠下部、直肠前壁和身体矮小肥胖患者。
6、弯腰扶椅位
患者向前弯腰,双手扶椅,露出臀部。此种体位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团体检查。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有时留罐过长,皮肤亦会起水泡。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用消毒针刺破放水,然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另外如果不是留罐过长,水泡较大时,常提示病情较重。拔火罐时,还应注意:
1、拔罐时,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肌肉部位。凡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毛发过多和孕妇腰骶部、腹部都应慎重使用。
2、体位必须适当,最好采用卧位,一经拔上,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3、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先在应拔部位比试,罐口与部位吻合,方可应用。
4、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互相牵扯,也不易拔牢。
5、在走罐时,不宜在皮肤瘦薄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使火罐漏气脱落。
6、起罐时,手法宜轻缓,右手持罐,左手拇指或食指抵住罐边肌肉,按压一下,使气漏入,吸力消失,火罐就会自然脱落,不可使劲硬拉或旋动,以免损伤皮肤。
7、起罐后,一般局部会出现红晕或紫绀色,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1星期内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原处再次拔罐。如留罐过长,皮肤起水泡。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刺破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
8、室内空气宜清新,注意保持温暖,避免着凉。拔罐疗法具有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这种疗法是以其疗法安全、无创伤痛苦,易被人们接受。
拔火罐的罐筒常用的有玻璃罐、竹罐和药瓶改制的抽气罐。在民间除采用上述罐筒外,还有大小合适的杯子、小碗、瓷罐、铁罐等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