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运动性猝死的诊断方法

运动性猝死的诊断方法

1、心电图:目前常规体检项目中,对心脏一般靠心电图来检测。但心电图一般只能检测出心律失常、心梗等显性的、处在发病期的心脏疾病。

2、运动平板试验:在一个类似跑步机的仪器上进行跑步运动,随着时间增加,逐渐提高跑步的速度,使心脏负荷达到较高程度,观察心脏是否存在隐患。一般测试10分钟左右,如果没有出现心脏不适,则表示心脏功能基本正常;如果出现心脏憋闷、难受,甚至疼痛的感觉,则提示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3、动脉硬化检测:有条件的话可以接受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通过检测脉搏搏动波,同时测量手腕和脚踝部血压,可早期诊断和筛查出动脉硬化。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感冒运动引发猝死

在感冒发烧时如果还进行大量的练习也易发生意外。感冒有一个病理周期,患了感冒最好是多喝水、多休息,让人体产生自然免疫力。人在感冒发烧时,心脏供血供氧频率加快,导致心率加快,此时如果再运动,势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严重时还会引发心肌炎。一旦患了心肌炎,较难恢复,还会使心脏功能受损。

运动呼吸困难有什么要注意的

运动的好处:

1、提高肺活量;

2、提高免疫力;

3、提高心脏功能;

4、使人体不易发炎;

5、减轻心理负担;

6、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稳定血糖;

7、稳定血脂水平;

8、降低血压;改善血小板聚集;

9、降低患肥胖症几率。

如何避免运动出现呼吸困难:六类人群尽量少参加剧烈运动

诱发运动性猝死的心脏病有很多,其中肥厚性心肌病占1/3,其它还有心肌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孟主任强调,对运动员和年轻人来说,心肌肥大是造成运动猝死的常见原因,其中多数没有确诊。要避免运动性猝死,建议以下六类人群尽量不要参加剧烈运动:

1、平时很少参加运动的人。

2、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3、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4、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5、心肌炎和感冒患者

6、有冠心病家族史与严重心律失常者。

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运动饮料,一旦出现心慌、头晕、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切忌硬撑着继续运动。

由此可见,很多人患有以上的这几种疾病的人是适合剧烈运动的,由于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引发呼吸困难,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不得忽视这个问题,当发生急性的呼吸困难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送往医院治疗。要避免剧烈和长时间持续的运动。

老年人心脏猝死应该做哪些检查

血小板黏稠度正常。

1.心电图 目前已知,心肌肥厚是心脏性猝死的标志性心电图。QRS波群高电压和侧壁导联明显的间隔部Q波的出现可能是猝死的危险因素。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右束支阻滞,6个月的猝死风险约30%。

2.动态心电图(Holter) 动态心电图可使39%~82%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得到诊断,并能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频度、复杂程度、昼夜节律等变化,尤其是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发现的室性心律失常对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明确的预测价值。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的复杂性和频发性而增加。

3.运动试验 有研究表明,运动试验对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4.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 心室晚电位是体表记录到的局部心室延迟碎裂电活动,一般出现在QRS终末部并可延伸到ST内,呈高频(20~80Hz)、低幅(≤25μV=碎裂波),持续10s以上。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心室晚电位在预测患者发生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Brethard等报道,冠心病患者伴有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比心室晚电位阴性者高3.3倍。

心脏性猝死虽突然但有迹可循

今天是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十周年。十年前,他正当壮年,才华横溢,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脏性猝死夺去年仅45岁的生命,而他,只是全球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心脏性猝死患者之一。他身后的十年里,古月、高秀敏、马季……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先后因为这个冷酷的字眼而离世,心脏性猝死(SCD),一次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心脏性猝死,医学上的定义为: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没有人为或外伤的因素,不可预料的,在一小时内突然死亡。以往,人们每每提到猝死总以为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但记者日前从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上却了解到,最新研究表明,80%的心脏性猝死者在事发前会有先兆。能否捕捉到这些“蛛丝马迹”,往往是救命的关键。

心脏性猝死“盯上”中青年

据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吴书林介绍,心脑血管疾病是西方工业国家人口的第一死亡原因,而心脏性猝死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西欧,心脏性猝死每年发病人数大概有30万,而平均生还率却只有2%~3%。在我国一个关于心脏性猝死的研究项目中,参与研究的专家在北京市、广州市和新疆分别选取20.6万、14.9万、16万的城市居民、在山西选取16.2万农村居民进行心脏性猝死发病情况的监测。监测时间从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监测总人群共67.8万,最后总死亡人数为2983人,其中心脏性猝死人数284人,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第一次得出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万/年。该监测还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率分别为44.6/10万和39.0/10万。

然而,由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多数心脏性猝死者来不及抢救,心脏性猝死的平均生还率会比欧美更低。

吴书林告诉记者,传统上认为,心脏性猝死有两个多发人群,一个是从出生至六个月的新生儿,另一个是45岁~75岁的中老年,其中,男性居多。而据吴书林介绍,现在心脏性猝死已经愈发“年轻化”,运动员猝死,青少年运动后猝死,中青年白领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据研究,心脏性猝死和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等生活方式有关,抑郁、精神负担重的人发病率也相对较高。现在中青年白领大都生活节奏快,脑力劳动居多,缺少锻炼,压力较大,容易疲劳,可能有一定的心脏疾患也浑然不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不注意休息和定时检查,总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好,能扛得住,最容易被心脏性猝死“盯牢”,发生“过劳死”。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许多青少年喜欢运动,感冒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也带病进行剧烈锻炼,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变,导致猝死。

男性更易运动猝死

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运动猝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美国“健康日新闻”网站13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法国研究人员发现,相比女性,男性更容易出现运动性猝死。

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的研究者,研究了2005至2010年发生在法国的800例与运动有关的猝死案例,其中女性只占到5%。研究人员在计算了各项数据后得出了女性与男性的运动猝死概率:每100万名运动的女性中,只有0.51个人出现猝死。每100万名男性运动者中,会有10.1个人猝死。这一研究结果已刊登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1.HCM的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就是无其他引起左心室肥大的心脏病或全身性疾病的左心室肥厚且无扩张。

这种病理性肥厚可导致心室顺应性减低和舒张充盈功能受损。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可能存在的心肌壁内小血管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的破坏、替代性纤维变性或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电节律的不稳定,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2.HCM病因未明。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其主要病因。家族性病例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表现形式多样,很多病例到青春期或成人早期才发病。如果已经证实有HCM家族史的存在,则所有一级亲属皆应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但是,要非常明确地对轻症HCM和受过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的正常心脏肥厚相区分,也并非易事。

3.HCM经常以猝死为首发症状。这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都非常不利。Maron等对一组运动时发生SCD的HCM运动员的分析显示,其中仅35.7%曾对包括晕厥、家族史、心脏杂音、乏力或运动试验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等危险因素进行过评估。Maron等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发生SCD的HCM运动员中21%死前曾出现过心血管病症状,包括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

4. 对于任何在心脏听诊时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的患者,都应考虑到HCM。该特征性杂音在做某些减少静脉回流的动作(如Valsalva动作)时可增强。如果临床上怀疑HCM,则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诊之。如果是在急诊室怀疑HCM,则患者在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接受心脏科会诊前均应避免劳累或运动。

猝死的诊断

一、病 史

病史对于摔死的诊断非常重要。从发作开始到死亡仅数秒或半小时以内者,多属心脏性猝死。40岁以上男性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工作地点的较死,不论平素有无心脏病史,均应首先考虑冠心病的可能。对于既往有心脏疾患的患者,若近期出现心绞痛、晕厥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应警惕摔死的发生。女性摔死者较少见,以肺动脉高压引起者居多。婴幼儿摔死大多因窒息或先天性心脏病所致。发生于手术或侵入性检查过程中的摔死,以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心搏骤停多见。药物过敏引起心搏骤停多发生在注射青、链霉素等药物后 15min之内。药物中毒摔死多发生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或抗寄生虫药的静脉注射过程中,或于服药后数小时之内。

二、体格检查

拧死发生后血液循环立即停止,查体可发现。已音消失、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呼吸停止或断续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摔死患者的血酸度增高,另外,由电解质紊乱引起的摔死经血生化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病因 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钙等。

四、器械检查

猝死的器械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不仅可对病因进行诊断,还能够对心肺复苏提供重要依据。摔死的心电图表现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心室颤动:最为多见,特别是在心搏骤停的最初4-6min内,多见于冠心病与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低血钾、麻醉意外、奎尼丁晕厥、电击、心脏手术、溺水等情况下。②心室停搏:心电图呈直线,多发生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血钾基础上。持续者常是临终表现,短暂者可发生于应用普蔡洛尔或维拉帕米之后。③电一机械分离:呈现缓慢而不规则的心室自主节律或电蠕动波,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泵衰竭的临终期,或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后,复苏常无效。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基础疾病性猝死

剧烈运动会使人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钾、钠等丢失,易引发电解质紊乱。低钾状态容易触发恶性心律失常,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猝死。

青少年需警惕心肌病诱发的运动猝死

心肌病是一组与病毒感染、免疫、自由基、遗传有关的以心肌本身病变为主的疾病。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目前我国青少年中每年因心脏病引发的猝死事件不在少数,而导致青少年心脏猝死的主要元凶就是心肌病。

运动员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称之为运动性猝死。运动猝死有很多种原因,心源性猝死是其中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心脏的原因意外引起的猝然死亡。它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有的甚至短到30秒钟,而且没有任何前兆。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心肌病。其中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首要原因,尤其在青少年和运动员中多见。据介绍,心脏一昼夜大约跳动10万次,搏击5吨至8吨的血液,其动力来源于心脏的肌肉部分——心肌,心肌受损所致的心脏病统称为心肌疾病。

由于心肌病起病缓慢,最初患者常没有自觉症状,容易产生误诊漏诊。如肥厚性心肌病,它往往没有前驱症状,所以很少能早期发现。肥厚性心肌病以心肌增厚为特征,有时肥厚的心肌可堵住主动脉通路而导致猝死。此疾发病原因不详,但一半以上与遗传有关。身强力壮的青少年,特别是运动员,常常是此病的受害者。患者剧烈运动时,由于肥大的心肌骤然收缩,心室流出道变得更加狭窄。在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因而容易造成运动后猝死。

运动性猝死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运动前做足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搜索可以升高体温,降低肌肉的粘滞度,放松肌肉,使肌肉达到运动所需的状态。不可不做准备活动直接参与大运动量活动。

(2)合理安排训练量。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不要盲目照搬他人的训练计划,有条件的可请专业指导帮助制定训练计划。 (

3)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在完全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后再开始练习。在做较大运动量的高负荷练习时,最好有同伴在旁保护。 在发生肌肉拉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痉挛、功能障碍等现象。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感会加重。有些严重的伤者除有以上症状外,还会产生皮下出血,触摸局部有凹陷及一端异常隆起等现象,这可能是出现了肌肉断裂。 一旦出现肌肉拉伤,肌纤维轻度拉伤及肌肉痉挛者,可用针刺疗法治疗。肌纤维部分断裂者,早期可冷敷、加压包扎,48小时后开始按摩治疗,手法要轻缓。对于怀疑发生肌肉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立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接受手术治疗。 运动中的肌肉拉伤,大多是由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韧带、肌肉更脆、更僵一些,肌肉比较紧,如果准备活动没做好,甚至没做准备活动就立即进行猛烈的运动,就很容易受伤。这是由于肌肉没有准备好就突然受到超负荷的刺激,经常会引起肌肉拉伤。从临床观察,这个季节运动创伤更多一些。一旦出现肌肉拉伤,轻者会影响正常工作,重者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康复。

运动性猝死源于心病

哪些病易引起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 不少患上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会出现感冒症状,但常以为是小病而没引起重视。而在急性期后,就有可能遗留心律失常,甚至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而引起猝死。在心肌炎的急性期和康复期皆可发生猝死。因此,罹患心肌炎的人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好休息3~6个月,得到医生认可再参加运动量较大的健身运动。

冠心病 近些年冠心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30多岁得冠心病并非个例。冠心病猝死者平时身体状况表现正常,发病前多数人处于正常生活、工作状态,但大多数猝死者的冠状动脉为中度或轻度狭窄病变,只是猝死者不知道而已。

其他心脏疾患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患者在发生猝死前可表现出晕厥或心绞痛等症状;特发性左心室肥厚、马凡氏综合征(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等病人,在运动中出现猝死的几率也非常大。

剧烈运动前先体检

针对健身运动发生猝死的情况,专家建议在强度较大的健身运动之前,最好先去做一次体检,请医生“诊断”一下是否适宜高强度的运动。这些常规体检项目有:

心电图 目前常规体检项目中,对心脏一般靠心电图来检测。但心电图一般只能检测出心律失常、心梗等显性的、处在发病期的心脏疾病。

运动平板试验 在一个类似跑步机的仪器上进行跑步运动,随着时间增加,逐渐提高跑步的速度,使心脏负荷达到较高程度,观察心脏是否存在隐患。一般测试10分钟左右,如果没有出现心脏不适,则表示心脏功能基本正常;如果出现心脏憋闷、难受,甚至疼痛的感觉,则提示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动脉硬化检测 有条件的话可以接受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通过检测脉搏搏动波,同时测量手腕和脚踝部血压,可早期诊断和筛查出动脉硬化。

此外,还应注意一些预防措施。如健身前要先做准备运动,运动3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下;尽量挑选通风的室内健身房或阴凉的地方锻炼,有利于身体散热和汗水的排出;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要逐渐减慢运动,然后充分休息,不能盲目坚持,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运动性猝死只因为心律失常

“猝死”只在一瞬间 把人类所有的疾病都算在一起,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就是猝死。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一般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尽管运动猝死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发生率并不高,但因直接危及生命,故给人们的印象和震动较深。

为什么会“猝死”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应激性改变。研究发现:心肌缺血若超过30分钟,有可能发生坏死。运动中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使其灌注不良,一般认为若冠状动脉痉挛持续20分钟以上,即可引起心肌的缺血坏死。运动时体内电解质、激素内分泌的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和代谢产物的堆积,均可诱发心律失常,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猝死”前的征兆有些病人以前有过心绞痛发作史, “猝死”发作前心绞痛会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出现频繁的早搏。有的是出现原来没有的症状,如显著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变等。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体力好,即使身体过度透支也并不在意,偶尔身体不适只当是累的,歇歇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也许就是发病的前兆。随后,由于心跳骤停,表现神志不清,高度紫绀、痉挛,或出现几次喘息样呼吸而进入临床死亡。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或抢救无效,病人可很快(约4-6分钟)进入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

运动前要注意年龄过大者、糖尿病人、过于肥胖者、严重心律不齐的人,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以及猝死病史,既往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异常疲劳等情况,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

“猝死”的预防 调查显示,患心脏病者以40岁以上的男士居多,这与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工作压力、过度操劳和缺少运动都有关。 “猝死”的预防,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多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认真医治。

慎防运动5大病

运动性晕厥

由于剧烈运动,使精神及身体器官过度紧张,血管收缩而引起暂时性脑贫血,以及大运动量消耗体内血糖过多等。主要症状表现为两眼发黑、呼吸困难、心悸气促、脸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进一步发生意识障碍、知觉丧失而昏倒在地,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猝死。为了防止运动性晕厥的发生,身体素质较差的人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如在运动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如果已发生晕厥,应立即将患者平放,抬高下肢,头部放低,解开衣领和腰带,并做向心性重按摩,促进血液尽快回流到心脏。同时注意保暖,予以糖水饮用。之后还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运动性创伤

是赛场上最多见的疾病,有擦伤、挫伤、拉伤、刺伤、骨折等。擦伤后一般以3%双氧水清洗,酒精消毒后涂以龙胆紫,不必包扎。挫伤在足球、篮球比赛中多见,单纯性挫伤可采用包扎和冷敷方法,并口服去痛片。拉伤常见于摔跤、投掷项目的比赛中,往往因用力过猛,超出了肌肉、韧带正常生理范围的耐受力而致,可采用局部封闭治疗。骨折多发生在接触性剧烈运动比赛项目中,骨折后应注意保暖、止痛、防止休克,包扎固定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运动性腹痛

很多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时,会发生腹部疼痛,特别是在做中长跑、越野跑、游泳和自行车运动等耐力性较强的项目时更容易发生。常见的原因有:1.空腹锻炼,饭后立即运动,运动前进食过多;2.因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机体过度疲劳;3.准备活动不足,突然剧烈运动引起内脏器官功能紊乱而导致腹痛;患者应立即,休息,同时按摩腹痛部位或予以腹部热敷,并适量饮些热饮料,一般可自行缓解。若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加重,就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运动性血尿

多见于青壮年,常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血尿的程度和运动的强度成正比。由于其患病较隐匿,有的人的血尿需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运动性血尿的发生,多由于剧烈运动时肾脏血管收缩,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细胞间隙加大,肾小管通透性增强,血液中的红细胞过滤到肾小球囊腔内而引起。预防运动性血尿,主要是掌握好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要突然参加剧烈运动。发生运动性血尿后需要立即休息,一般休息一周后可完全消除。

运动性猝死

指有或无症状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有关资料分析,运动性猝死的发生,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疾患,完全由运动因素造成的猝死目前还未发现。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脏病引起,患者发作前心绞痛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是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这些都是猝死的先兆。有时还会出现其它症状,如明显的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精神状态突变等。随后,由于心跳骤停,又表现为神志不清、紫绀、痉挛、瞳孔固定而扩大。如不及时抢救,几分钟内病人就会死亡。预防运动性猝死,首先要保证医学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肺及运动负荷检查)。对体育爱好者,应推荐中小强度运动,运动前适当做准备活动及放松运动。同时运动场所要提供医务监督并建立急救体制。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近年来,体育活动中猝死的案例时有报道: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就在去健身房健身时猝死。

美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弗·。海曼在日本的一场比赛中猝死&hellip。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运动员健康又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车琳告诉记者。

近年来,体育活动中猝死的案例时有报道: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就在去健身房健身时猝死;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在离半程马拉松(21公里)终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直坚持跑步的一名19岁的学生突然倒在地上,虽经及时抢救仍未挽回生命;美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弗·海曼在日本的一场比赛中猝死……

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运动员健康又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同济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车琳告诉记者,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有几,一是运动员患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二是参加了超负荷的运动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可能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她建议,全民健身参加体育活动是很好的,但也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老年人尤其不适宜激烈运动。

是什么导致运动性猝死

对于频频见诸报端的运动性猝死事件,不少市民也有疑问:什么运动时会突然猝死,日常健身会不会有同样的危险?

车琳告诉记者,运动员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称之为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很难救治。根据欧洲的统计,运动性猝死90%以上都是心源性猝死。

其中心血管病(冠心病、冠状动脉先天异常、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破裂、先天马凡氏综合征等)占首位,而绝大35岁以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但遗憾的是当事者均无明显症状;其次是脑血管意外。

临床上说,运动性哮喘、肺动脉血栓形成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因运动诱发或加重病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也是致命的。

一些外部诱因也可能引发心脏出现意外,如体内存在感染病灶(扁桃体炎、胆囊炎等)、运动时心脏部位的外伤性出血和疤痕、饱食后运动、高原缺氧、暴晒、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严重者均可能会导致猝死。

值得一提的是,马凡氏综合征是不少运动员的隐形"杀手"。猝死的美国女排明星海曼、中国男排国手朱刚,均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马凡氏综合征是一先天性结缔组织病变,主要危害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合并有主动脉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患者身体特征是:身体细长、臂长、指长、腿长,胸骨凹陷,脊椎异常弯曲,扁平足,高上腭等。诊断此病的最简单手段是超声心动图,有怀疑者均可行此检查,进一步确诊则需要通过MRI(磁共振显像)。一旦确诊为合并有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应视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车琳总结说,运动中可能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猝死家族史者、多次晕厥发生者等。

从健康角度出发,想要从事体育运动职业的人,应该首先进行健康体检,合格的人才能做运动员,从事剧烈的对抗运动。普通人也应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有无器质性病变,从而好规划自己的健身计划。

一般来说,市民进行的健身活动对抗性不强,运动量也不大,导致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健身方式、忽视原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运动不当等,均可能导致意外,严重者也可能猝死。

相关推荐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久而不运动后的突然运动

在锻炼时不顾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一意孤行地运动,是导致运动猝死最重要的主观原因。运动猝死的发生虽然很突然,但并非没有任何预警信号。在运动时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如果以为这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而不予理睬继续运动,则容易“练”出问题。另外,如果很久不运动,某天心血来潮突然大运动量锻炼,更容易发生意外。

六类人群尽量少参加剧烈运动

专家建议,要避免运动性猝死,建议以下六类人群尽量不要参加剧烈运动: 1、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3、心肌炎和感冒患者(感冒后容易诱发心肌炎,因此不宜在感冒后参加剧烈运动); 4、有冠心病家族史与严重心律失常者; 5、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 6、平时很少参加运动的人。

什么是心脏性猝死

脏是一台永不停歇的动力泵,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全身。 心脏的血液供应由冠状动脉承担。 心脏周而复始的跳动是电传导系统维持的。 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时,心脏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这就是冠心病。 正常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 心脏的“天然起搏器”—窦房结发出稳定的电信号,通过心房进入心脏中央的结合部—房室结,然后下传至心室,依此顺序激动整个心脏,周而复始。 休息状态下的心跳约60-80次/分钟,当活动量増加时,心跳随之加快。 什么是心脏性猝死? 突然发生的因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被称作心脏性猝。 大于8

肥厚性心肌病导致青少年运动猝死

因肥厚性心肌病导致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案例近年来有增无减,可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在发生,为什么还是没有因为患者和患者家长足够的重视!肥厚性心肌病近几年来越来越成为青少年的杀手,许多青少年已经为此而丧命,当家属赶到时甚至会一脸的疑惑“怎么会这样,早上还好好的”。这从侧面体现出了现代人对肥厚性心肌病导致猝死的认知不够明确。 校园体育运动猝死 小强(化名),男,汉族,15岁,生前系武汉某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高中一年级206班学生。 2003年10月,小强经确诊患有肥厚性心肌病。2004年7月,小强被附中录取

猝死的最佳急救时间 什么是猝死

猝死就是指意外的,非意料中突然的死亡,在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即WHO的标准是24小时之内的死亡叫猝死。很多的心血管专家认为心血管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而且心血管导致猝死比较危险又比较快,所以就把心血管病导致猝死叫做心源性猝死或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七类人风险最大

如果将心脏比喻为一幢房子,那么冠状动脉就好比房子的供水系统,而电信号的传导就像房子的供电系统,两者缺一不可。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时,心脏的血液和氧气就会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这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大于80%的心脏性猝死由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而心脏性猝死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常没有先兆,心脏性猝死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哪些人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1. 冠心病、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者。2.心脏射血分数过低者。3.心力衰竭(心脏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诊断

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则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突发意识丧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最主要的诊断标准。心脏骤停时,常出现喘息性呼吸或呼吸停止,但有时呼吸活动可在心脏停搏发生后持续存在1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如复苏迅速和有效,自动呼吸可以一直保持良好。心脏骤停时,常出现皮肤和黏膜苍白和发绀。在心脏骤停前如有严重的窒息或缺氧,则发绀常很明显。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诊断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 1、实验室检查:可出现由于缺氧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血pH值下降;血糖、淀粉酶增高等表现。 2、心电图检查:有

感冒后少动远离心肌炎

花季少女猝死的悲剧 前不久,一名16岁的初三女生因感冒诱发心肌炎,在学校体育课上跑步时发生猝死。据了解,猝死前10多天她曾患感冒,猝死前一天出现胸闷、气短、乏力,且活动后症状加重。家长对这些症状并未在意,仍让其坚持上学。之后在进行400米跑步训练中,没跑多远她就昏倒在地,发生猝死。 猝死为何会发生在感冒后 研究表明,感冒患者(尤其是儿童)发展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因为未及时就诊和运动过多。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柯萨奇B组病毒等是引起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多有感冒史。轻症患

心脏性猝死鉴别诊断

猝死:指平时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其特点有三,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睡眠猝死:J波综合症是睡眠猝死的元凶,J波与猝死有着内在的联系。详细询问病史和家族史是诊断的关键。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家族性心脏猝死史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如患者出现典型的I型心电图改变,且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并排除其他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因素,可诊断Brugada综合症:①记录到室颤;② 自行终止的多形性室速;③ 家族心脏猝死史。 突发的左心衰竭:急性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夏季为啥猝死高发

夏季气温高,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快,当气温达到35℃时,人体主要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为了排汗,心脏会加大工作量以促进汗腺代谢,人体全身血管随之扩张。 而大量出汗后,血液黏稠度会升高,当排汗达到一定量时会诱发血液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心脏病。夏季心源性猝死约占75%,这其中冠心病患者占心源性猝死的80%。 除上述原因外,夏季很多人喜欢通过运动减肥,但如果运动过量,而又缺乏休息,容易使心脏不规律跳动,此时心脏没有能力有效收缩以排出血液,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猝死。 另外,夏季天气潮湿,空气闷热,容易引发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