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症状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症状
1、肿块生长速度加快或出现疼痛等主观症状。
2、颜色改变: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可能发生了口腔黏膜病变,如白斑、扁平苔癣、红斑等,须及时就医随访,因为此类疾病可发生癌变。
3、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或溃疡面不断扩大,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4、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
5、张口困难不断加重:当肿瘤侵犯张闭口肌肉或面深部发生肿瘤时,常出现张口困难。
血管瘤是什么症状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也可发生于颜面皮下组织,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多见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血管瘤是经管化的皮样条索与血管相连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不与邻近血管连在一起,自成系统。血管瘤是什么症状,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血管瘤症状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症状
大部分肿瘤为鲜红色,边界清晰,形状大小不等,由毛细血管组成,与皮肤表面平齐。有的肿瘤为紫红色,由大量扩张毛细血管组成,稍隆起。若用手指用力按压肿瘤,肿瘤颜色会明显变浅,甚至退去,但压力消除后,颜色会慢慢恢复。
2.海绵状血管瘤症状
肿瘤由大小不一的血窦和扩大的血管腔组成,血窦形状如海绵且充满静脉血,血管腔边界清晰。此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才出现柔软的肿块。肿块会不断生长,且逐渐充血扩大。头低位时,肿块充血扩大明显,但随着体位改变,恢复正常,肿块就恢复原样。肿瘤表面呈青紫色,位置较浅,边界不清,质地柔软,用手指压迫时无明显压痛。挤压时,肿瘤比往常小,但压力消除时又恢复原样。
3.蔓状血管瘤症状
肿瘤形状大小不等,有如蚯蚓状,有如念珠状,由动脉和静脉吻合而成。若全部压闭动脉,听诊时出现的风样杂音就会消失,扪之博动感也会消失。
血管瘤检查
了解血管瘤的临床症状后,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就要及早到医院做检查。早期血管瘤一般难以发现,要经检查时才能初步确定;晚期血管瘤比较容易发现,经检查课件框限“B”和“A”。颈部X线摄片地确诊疾病,了解瘤体位置、大小、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前, 患者还要做血管造影,以确定营养支情况,减少术中出血量。
舌癌的病因有哪些
口腔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口腔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例如舌及颊粘膜癌可发生于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经常刺激的部位。
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口腔癌发病前通常都有一癌前病变阶段,如口腔粘膜白斑,创伤性溃疡,乳突性瘤等。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常见,在癌瘤中又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及上颌窦癌常见,口腔癌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 -5.6%,长江以南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恶性肿瘤中高达40%以上,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在舌前2/3部位,腺癌比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亦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如何护理
首先应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做好心理护理。患有口腔颌面部肿瘤后,一般要进行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或联合化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均会削弱病人的抗病能力,故必须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一点在护理中很重要。一定要定期给病人清洗口腔,每餐饭后要认真漱口。
口腔颌面部肿瘤经手术后会给病人的颌面部造成不同程度的畸形,使其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应经常给病人以关心、安慰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起战胜病残的信心。
治疗期间,病人皮肤应保持干燥,避免一切局部磨擦、日晒、热疗、敷贴橡皮膏和刺激性药物。灼痒忌用手搔抓,难忍时可和冷敷或酒精涂拭。口腔粘膜发生炎症时可用1.5%的双氧水含漱以保持口腔卫生,局部涂以2%的龙胆紫。
化疗的病人如有食欲下降、呕吐、恶心、脱发、酸能、腹泻、血尿等副反应,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
病人经手术、放疗或化疗后,要注意营养,特别是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以加强机体的修复、再生能力,迎接进一步的治疗。
腮腺肿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腮腺
俗称耳下腺,位于面部双侧耳前及耳垂下,其功能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在80%以上。
病理
此部位也易发生炎症,如: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假性腮腺炎等,诊断容易混淆。腮腺发生肿瘤时,肿瘤侵犯面神经,易发生面瘫或面部感觉障碍,如:面部疼痛,麻木、蚁走感等。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良性肿瘤多在腮腺部位出[现一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包块可活动,与I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常被误诊为粉瘤、淋巴结2炎等,如果采取非正规治疗,易导致复发和恶变;而恶性肿瘤则在腮腺部位出现生长较快的肿块,可出现颌面部的麻木,肿块活动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有少部分瘤体很小,但是早期就表现为神经受损的症状;有些良性肿瘤在生长一定的时期后或经过不恰当的治疗,则可能发生恶性变。因此,临床上如遇到一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近期突然生长加速,出现疼痛,则要想到良性肿瘤恶性变的可能。
腮腺良性
肿瘤大多为混合瘤,因其易发生恶变,因此其手术治疗非常关键,应在保留解剖面神经的前提下,将腮腺腺体及肿瘤完整切除。因面神经与腮腺肿瘤关系密切,若不熟悉此部位的解剖关系则可损伤面神经造成面瘫,致术后出现口眼歪斜,给患者带来痛苦。而恶性肿瘤则要根据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情况行根治术,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而第一次在正常组织内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我们应该采取那些有效的手段来早期发现腮腺区的肿瘤,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并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腹部肿瘤症状
腹部肿块:腹膜后肿瘤部位深,早期多无症状,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压迫脏器及胀痛时始被发现,腹部包块良性者增长缓慢,恶性者发展迅速,肿块多偏一侧。
压迫症状:胃肠道受压时可有恶心呕吐及饱胀感;直肠受压时可有大便次数增多及肛门部胀感。甚至大便变形及排便困难;泌尿系受压常见症状为: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血尿输尿管受压可致肾盂积水。血管受压则下肢水肿。
疼痛:腹膜后肿瘤出现疼痛是由于包膜张力增大或压迫侵犯刺激神经。表现为腰背痛会阴部痛或下肢痛。
全身症状:出现消瘦乏力食饮减退甚至出现恶病质。少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口腔颌面肿瘤的分类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按其生长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和命名。通常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需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
1.瘤
一般指良性肿瘤。如牙龈瘤、牙瘤、腺淋巴瘤等。个别以瘤命名的恶性肿瘤在前面均加“恶性”的定语,如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等等。
2.癌
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癌。如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下颌骨中枢性鳞癌等等。
3.肉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称为肉瘤。如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等等。
4.临界瘤
某些良性肿瘤形态上属良性,病程较长,但常浸润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具有恶性倾向而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这类肿瘤。如成釉细胞瘤、乳头状瘤、多形性腺瘤等等。
5.囊肿和瘤样病变
虽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为多见,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等;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80%(口腔恶性肿瘤约90%)以上;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者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淋巴和造血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苜发于口腔颌面部,前者近年来增长趋势迅速。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议应用于临床的分类中,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其中大多部位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牙龈癌的危害有哪些
牙龈癌的危害1、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常见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部鳞癌多发生于-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以及上颌窦癌常见口腔癌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长江以南为。-。%在印度其在全身恶性肿瘤中高达%以上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鳞癌般可分为Ⅲ级:Ⅰ级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Ⅲ级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最高牙龈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据统计资料其在恶性肿瘤构成比中居首位多为分化较高的鳞状细胞癌
牙龈癌的危害2、口腔癌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致的看法是多数口腔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例如舌及颊粘膜癌可发生于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经常刺激的部位,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发现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口腔癌发病前通常都有癌前病变阶段如口腔粘膜白斑创伤性溃疡乳突状瘤等。
教你如何发现早期头颈癌
目前我国头颈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癌症。
在人体内,头颈部的组织器官所占的区域并不大,但这些组织器官可发生的癌症却很多。头颈癌包括颈癌、耳鼻喉科癌及口腔颌面部癌三大类。颈癌主要包括甲状腺癌等。耳鼻喉科癌主要包括鼻咽癌、喉癌、副鼻窦癌等。口腔颌面部癌主要包括舌癌、牙龈癌、颊癌等。
可以说,头颈癌的原发部位和病理类型之多,居全身肿瘤之首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平章教授介绍说,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头颈癌的重要诱因。与烟酒不沾的人相比,长期吸烟或长期饮酒的人患口腔癌的几率可增加3-9倍,长期吸烟并长期饮酒的人患口腔癌的几率可增加100倍左右。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卢泰祥介绍说,在头颈癌中,鼻咽癌的发病率最高。鼻咽癌在我国广东地区的发病率非常高,因此也被叫做“广东癌”。这是全球医学界都认可的第一个以地区来命名的癌症。调查发现,广东人之所以易患鼻咽癌,与他们喜食腌制食品、咸鱼、虾油等有很大的关系。
与其他癌症一样,早期头颈癌也不易被确诊。头颈癌的早期症状(如口腔溃疡、声音嘶哑等)并不典型,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发现患有头颈癌时,这类患者的病情常常已发展到了晚期。专家们表示,为了能早期发现头颈癌的蛛丝马迹,人们应警惕以下以鼻咽癌为代表的头颈癌十大可疑症状:①患有口腔溃疡治疗两周以上未能痊愈。②嘴唇上、口腔内或咽喉中有肿物。③咀嚼困难或吞咽疼痛。④长期患有鼻塞或鼻出血。⑤颈部或颌部肿胀:⑥长期声嘶或声音改变。⑦耳痛:⑧伸舌受限。⑨面部或上颌疼痛。⑩口腔黏膜上出现了异常的白色(黏膜白斑病)或红色的斑块。如果出现了上述可疑的症状,人们应及早去医院进行诊治。
牙龈癌的病发因素有哪些
牙龈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牙龈癌牙龈癌多为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以溃疡型为最多见。下牙龈较上牙龈多发,肿瘤生长缓慢,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可表现为溃疡或乳头状突起。早期肿瘤侵犯牙槽突及颌骨,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局都伴有疼痛。上颌牙龈癌可侵入上颌窦;下颌牙龈癌可侵及口底及颏部,向后侵及磨牙后区及咽部时,可引起张口困难。
临床注意检查区域淋巴结的个数、大小和质地。下颌牙龈癌一般转移途径,颌下及颏下淋巴结;上颌牙龈癌则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颈深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确定肿瘤性质。 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未分化癌可考虑放疗。早期牙龈癌也可用低温治疗。
牙龈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常见,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部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以及上颌窦癌常见,口腔癌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恶性肿瘤中高达40%以上,按照病理分化程度,鳞癌一般可分为Ⅲ级:Ⅰ级分化程度高,恶性程度低;Ⅲ级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最高,牙龈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其在恶性肿瘤构成比中居首位,多为分化较高的鳞状细胞癌。
口腔癌的发病概况是怎样的呢
口腔癌发病概况
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衡量口腔癌的患病情况多用患病率和发病率2个指标,一般用十万分之几表示。从世界范围看,口腔与咽癌(ICD9 140-149)的发生率较高,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排在肺、胃、乳腺、结肠和直肠、子宫颈癌之后),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在发展中国家,口腔与咽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而第二原发肿瘤的年发病率也稳定在4%~7%。WHO(1985年)报道的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口腔与咽癌估计年龄标化发病率为男性14.0,女性6.5,分别是:东非14.2(男)、9.5(女),中非15.0、10.0,北非15.6、 8.7,南非13.4、3.4,西非3.5、2.6,加勒比海13.3、4.0,中美4.6、2.4,南美(温带)8.1、2.3,南美(热带)18.7、4.9,北美14.2、5.1,中国 8.7、6.0,日本4.5、1.8,其他东亚国家 9.3、3.0,东南亚14.5、9.8,南亚25.1、14.9,西亚9.1、7.5,东欧10.7、2.4,北欧6.5、2.8,南欧11.4、 2.5,西欧16.6、3.2,澳大利亚/新西兰15.1、4.8,美拉尼西亚47.0、25.6,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10.0、4.6,前苏联 (USSR)15.7、3.0。
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发病率差别很大,以南亚、法国、印度次大陆、巴西、中欧和东欧的发病率最高。在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口腔癌是最常见的癌肿,约占所有癌症的1/3。我国的口腔癌发病率相对较低,在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的排位上远在10位之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口腔癌病例的绝对数也是相当可观的。
2 性别和年龄(sex and age)
口腔癌可发生于所有人群,但成年人好发。在西方国家,98%以上的患者超过40岁。近年来,不管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患病年龄都有偏大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与人群的平均寿命延长有关。据统计,口腔癌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中位年龄为60岁左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993~2002年间收治3 265例口腔鳞癌病例,男女比例为1.70∶1.00,平均年龄为57.8岁。
口腔癌好发于男性,但近年来,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都有年轻女性明显增加的趋势。美国康州女性口腔癌的患病率已由30年代的1.2/10万上升到5.3/10万(1985),增加约4.5倍;虽然同期内男性口腔癌病例也有增长,但仅约3.0倍。男女患病率之比逐渐缩小,已由50年代的6∶1 缩小至约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统计资料表明:1960~1965年间男女之比为2.82∶1.00,而 1993~2002年间男女之比已缩小至1.70∶1.00,说明女性患者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增加,可能与女性饮酒和吸烟(嚼烟叶、槟榔)的习惯有所增长,及更多地参加原本为男性所从事的体力劳动职业有关。
3 组织来源(histologic origin)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肿瘤为多见,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等;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如管型瘤、纤维瘤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上皮源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资料表明,口腔颌面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多,占71.17%。病理分类占前10位的肿瘤依次为: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低分化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共5815例,占总数的88.93%。
4 好发部位(primary sites)
口腔癌的好发部位顺序,根据国家和地区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在西方国家,除唇癌外,口腔癌中以舌癌最多,口底癌居其次。我国的资料则表明:在60 年代以牙龈癌最多,而在近年舌癌却跃居第一,牙龈癌退居其次(有的地区颊黏膜癌居第2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966~2002年收治5746例唇及口腔癌患者,舌癌占42.6%,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1953~2000年3435例唇及口腔癌的资料亦表明,舌癌占29.9%,居首位,颊癌居次位。
舌癌在国内外均属高发,不同的是口底癌在西方国家排第2位,而在我国排位则靠后。好发部位的差别,与人种、地区、各种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均有一定关系,有必要作深入研究。
5 地区与种族差异(areas and ethnic variations)
口腔癌在全世界均有发现,但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不同,以东南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如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这与当地居民咀嚼烟草和槟榔的习惯有关。口腔癌在不同种族的发病率也有不同,如在新加坡,印度族人口腔癌的发病率高于华人和马来西亚人,非洲裔美国人与白人男性的癌症发病率显著不同。除与某些习惯有关外,也涉及种族易感性、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