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姜外敷治疗哮喘
本治疗哮喘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麻黄姜外敷治疗哮喘
【药方】麻黄、老姜、面粉各120克。
【制用法】将麻黄研细,老姜捣烂,和面粉一同加酒炒热,包 熨背部。
【效用】治疗哮喘。
本治疗哮喘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麻黄姜外敷治疗哮喘
【药方】麻黄、老姜、面粉各120克。
【制用法】将麻黄研细,老姜捣烂,和面粉一同加酒炒热,包 熨背部。
【效用】治疗哮喘。
根据自身需要看。 从中医来讲,姜肉是热性的,姜皮的凉性的,因此小黄姜如果是日常生活中食用,比较建议连皮一起吃,更有助于减低热性。 但如果是入药的话,则比较建议去皮吃,因为小黄姜是一种热性药,要是不去皮的话,容易影响药性发挥,导致疗效下降,所以小黄姜吃的时候是否要去皮,根据自身需要看即可。
不建议。 若是有黄姜对应症的人群,将黄姜偶尔当生姜来吃是可以的,而且食用黄姜的量需要有控制,以免药效过强,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但是不建议普通人长期将黄姜当生姜吃。黄姜和生姜虽然形状外观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两者价值是不一样的。黄姜我们一般用来入药比较多,作用效果比较强,而生姜我们在生活中主要是当做一种去腥材料,多用于烹饪。
建议不要吃。 黄姜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料理方式是制作咖喱食用,黄姜的味道非常的辛辣,若是直接生吃的话,肠胃受不了,若是本身肠胃较为虚弱的话,会加重自身不适,不利于身体健康,肠胃健康者也不要生吃,生吃黄姜容易出现烧胃、恶心等症状。 若是想吃黄姜的话,可以加工、做熟了之后再吃,处理后的黄姜刺激性减弱,没有那么伤肠胃。
不会中毒。 小黄姜中并不含毒性物质,因此即便是吃多了,也不会引起中毒现象,但小黄姜毕竟是辛热药,吃多了后,很容易损耗人体阴液,引起口干咽燥、心烦口渴、手足心热、烦躁不安、睡眠欠佳等各种虚热症状,因此小黄姜的食用量还是有所控制为好,一般建议每日吃10克左右即可。
不正常。 小黄姜的味道辛辣,并不具备苦味,因此小黄姜有明显苦味的话,很有可能是变质了,而变质的药材,不仅会失去原有的医疗保健作用,还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毒性物质,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等中毒症状,安全隐患很大,因此为自身健康着想,当小黄姜有明显的苦味时,最好不要食用。
可以。 黄姜是一种中药材,本身具有辛温的功效,若是有需要的话,可以将黄姜用来泡酒,黄姜泡酒的主要功效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适当的饮用一些黄姜泡酒还能够起到增加食欲、提高身体免疫的作用,对于保护血管也有促进作用,女性适当的喝一些姜黄泡酒,可以帮助治疗月经不调所引起的痛经症状。 黄姜泡酒的性质比较热,建议一般人群每次少量饮用;体质燥热人群慎饮,以免引起不适。
黄姜:中医认为黄姜性味甘、苦、凉,归脾、肝经,具有清肺止咳、利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对于肺热咳嗽、湿热淋痛、跌打扭伤、蜂蛰虫咬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缓解效果。 白姜:中医认为白姜性味辛、热。归脾、胃、肺经。具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的功效,对于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寒等症状的人群有一定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原料:生姜、葱白、面粉各适量。 做法:将上述原料直接捣碎拌匀,倒入炒锅中,小火炒热后,倒入纱布中,热敷在腰痛部位(注意避免烫伤),用布条束稳即可。 功效:散寒镇痛。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痛。
本治疗哮喘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生姜白芥子穴位贴敷治疗哮喘 【药方】生姜30克,白芥子9克。 【制用法】将生姜切细,捣烂绞汁,同白芥子加烧酒研和如糊。将两层纱布剪成棋子般大小,蘸药糊上贴于肺俞、大椎、檀中 3个穴位1小时左右,痛时取去,以不起泡为度。 【效用】治疗各种哮喘。
本治疗哮喘的偏方摘取自《使用偏方验方大全》一书,希望对您的病症有效,祝您早日康复。 明矾穴位贴敷治疗哮喘 【药方】生明矾、米粉各等量。 【制用法】将上述2味研细末,以醋适量调和成饼,包双侧足心,每天换药1次。 【效用】治疗各种哮喘。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滞留在体内病毒侵蚀破坏神经所致,这个种情况可以考虑选用以疏通经络,营养神经的外敷的中药为主,通过膏药的外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阻滞的神经畅通,最终达到缓解神经疼痛的目的。
消痛散 配方:生麻黄100g,生半夏100g,生天南星100g,白芥子100g,生草乌60g,生川乌60g,白芷60g,细辛60g,红花60g,血竭40g,吴茱萸80g,冰片70g 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用蜂蜜作为基质,将其搅拌成糊状,置瓶中备用。用时按患处面积大小,摊在布上,敷贴于患处,用绷带包扎固定,2-3日更滑1次,3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配方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治疗网球肘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拔罐治疗 取穴:曲池、手三里、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肘关节平放,用小号罐抽气法拔罐,留罐15分钟,每
1、桑叶30g,金银花、野菊花各10g。将上述药材加凉水500ml,浸泡10分钟,用文火煮沸15分钟,稍凉片刻,待药液热气能使眼睛承受时,趁热熏眼睛15分钟,然后过滤取药液,用消毒纱布蘸药反复洗患眼15分钟,每日1剂。 2、侧柏叶适量,白蜂蜜少量,冰片少许,先将侧柏叶洗净捣碎,再将冰片研末均匀,然后加白蜂蜜搅拌调成糊状,将药付在欢宴上,每次换敷3次。
硫黄30克,轻粉、密佗僧、白矾各3克。共研细末,以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次搽患处。 大麻子、大枫子各50克,取仁捣碎;红粉、轻粉各5克,掺入前者拌匀做丸。每丸重7-8克,用4层纱布包,挤出油后擦患处,每晚1次。1丸可擦2-3次。 木鳖子、大枫子、核桃仁、桃仁、水银各9克,蓖麻子15克(取仁),脑砂3克。共捣如泥,用纱布包好。每日3次搽患处,数日可愈,不再复发。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应用上有生麻黄与炙麻黄的区别,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别。 生麻黄:辛散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利水,多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常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还可用于风水浮肿,常配伍生姜、白术等。 炙麻黄:用蜂蜜拌炒后,辛散作用减弱,发汗解表利水的功效减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强,多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证,与石膏、杏仁等配伍还可用于热邪壅肺所致的咳喘证。
麻黄根含麻黄碱A、B、C、D,阿魏酰组胺、麻黄根素A,麻黄双酮A、B、C、D升血压作用的酪氨酸甜菜碱。
麻黄中含有大量的麻黄碱,麻黄碱有很强的利尿消肿功效,对食用水,盐水,尿素水之后的动物都表现出很强的利尿作用,但是对食用酒精后的动物却是相反的抑制排尿作用,因此,麻黄的利尿仅限于水分类,对酒精等有机成分类表现的是抑尿作用。 麻黄碱是强效的升压成分,能同时升高使用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但是麻黄次碱和挥发性的油却表现出降血压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因此很多药物制作时都添加了麻黄次碱,来达到降压的功效。 麻黄碱对大脑,中脑及延脑,呼吸与循环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内服麻黄制剂后,表现如下:①全身温暖,心跳加快,末稍血管收
麻黄茎中含有生物碱1%~2%,其生物碱中40%~90%为麻黄碱, 其次为伪麻黄碱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基伪麻黄碱、l-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次碱。 发汗 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
主治: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乳腺炎以及急性期的无名疖痈。 配方及用法:生大黄、芒硝、高粱醋。取等量的生大黄、芒硝共为细粉,以患处的大小为准,缝一纱布袋,将粉纳入。袋内药粉摊开后,约3厘米厚,倒入高粱醋,其湿度以醋不外流为度。将药袋放在患处,上面放一温水袋。每天外敷患处的时间最短不少于16小时,期间要更换新鲜药粉3~4次。 疗效:治疗患者8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78%,显效率90%。 按语:化脓性阑尾炎,特别是较严重者,其症状持续高烧,疼甚,拒按,而西药治疗微效或无效,又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此药方更为适宜。 荐方人: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袁洪举 引自: